在《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以下简称SCC)第一卷出版之前,李约瑟必须要解决中英文混合排版的技术问题。他通过科学合理的版式设计为SCC规划了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解决方案。但此后的过程并不一帆风...在《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以下简称SCC)第一卷出版之前,李约瑟必须要解决中英文混合排版的技术问题。他通过科学合理的版式设计为SCC规划了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解决方案。但此后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当汉字铅字的来源出现问题以后,李约瑟以其执着而又不失灵活的处事方式,最终赢得了多方的支持,帮助剑桥大学出版社购置了全套的汉字铅字,才算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李约瑟在其中所做的很多工作已经超出了一个作者应负的责任,但他甘居幕后,所以这段往事长期以来并不为人所知。在我们今天看来,如何跨越中西方科学文化交流中语言的障碍,李约瑟的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展开更多
李约瑟在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简称SCC)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一套颇具特色的写作系统。这套系统从1948年李约瑟返回剑桥开始建立,到1995年他去世为止,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SCC出版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李约瑟在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简称SCC)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一套颇具特色的写作系统。这套系统从1948年李约瑟返回剑桥开始建立,到1995年他去世为止,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SCC出版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李约瑟SCC写作系统建立的原因,介绍其构成、操作流程,以及发挥的作用和带来的问题,并将SCC与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进行对比,指出李约瑟的方法对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对个人的学术研究与写作方法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展开更多
访谈整理者按:鲁惟一(Michael Loewe),1922年生于英国牛津,著名历史学家和汉学家,研究领域为中国汉代史。剑桥大学荣休教师、克莱尔学堂(Clare Hall)院士。鲁惟一本科就读于牛津大学,1942年离开牛津,时值二战,在政府通讯总部接受训练,...访谈整理者按:鲁惟一(Michael Loewe),1922年生于英国牛津,著名历史学家和汉学家,研究领域为中国汉代史。剑桥大学荣休教师、克莱尔学堂(Clare Hall)院士。鲁惟一本科就读于牛津大学,1942年离开牛津,时值二战,在政府通讯总部接受训练,破译日军密码。期间开始学习汉语,并于1947年前往中国,回国后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攻读汉语本科学位。1956-1963年间任职于伦敦大学,1963年获伦敦亚非学院博士学位后入职剑桥大学,直至1990年退休。鲁惟一著有《汉代行政记录》(Records of Han Administration)、《汉代的信仰、神话和理性》(Chinese ldeas of Life and Death:Faith,Myth and Reason in the Han Period)等,编撰《中国古代典籍导读》(Early Chinese Texts:A Bibliographical Guide)、合作编撰《剑桥中国秦汉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ume l:The Ch'in and Han Empires,221 B.C.-A.D.220)及《剑桥中国上古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2019年8月20日,胡司德与赵静一在英国剑桥格兰彻斯特村(Grantchester,Cambridge,UK)对话鲁惟一,探讨其编撰《剑桥中国上古史》的前前后后、从事中国研究的经历、感受以及治学方法。展开更多
《道藏》中包含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文献资料。何丙郁先生自1958年协助李约瑟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开始,就对《道藏》中的炼丹术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涉及炼丹理论、炼丹仪器、金丹毒、炼丹水法、炼丹著作的考订等,且历经多年,颇有...《道藏》中包含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文献资料。何丙郁先生自1958年协助李约瑟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开始,就对《道藏》中的炼丹术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涉及炼丹理论、炼丹仪器、金丹毒、炼丹水法、炼丹著作的考订等,且历经多年,颇有心得。何教授回顾了他研究《道藏》炼丹术文献的历程,介绍了正在撰写的英文新著《〈道藏〉探索》(Explorations in Dao-ism)的主要内容,内容包括《道藏》炼丹术著作的年代鉴定、校雠和辑存以及炼丹术语的解读等。展开更多
文摘在《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以下简称SCC)第一卷出版之前,李约瑟必须要解决中英文混合排版的技术问题。他通过科学合理的版式设计为SCC规划了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解决方案。但此后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当汉字铅字的来源出现问题以后,李约瑟以其执着而又不失灵活的处事方式,最终赢得了多方的支持,帮助剑桥大学出版社购置了全套的汉字铅字,才算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李约瑟在其中所做的很多工作已经超出了一个作者应负的责任,但他甘居幕后,所以这段往事长期以来并不为人所知。在我们今天看来,如何跨越中西方科学文化交流中语言的障碍,李约瑟的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文摘李约瑟在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简称SCC)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一套颇具特色的写作系统。这套系统从1948年李约瑟返回剑桥开始建立,到1995年他去世为止,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SCC出版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李约瑟SCC写作系统建立的原因,介绍其构成、操作流程,以及发挥的作用和带来的问题,并将SCC与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进行对比,指出李约瑟的方法对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对个人的学术研究与写作方法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文摘访谈整理者按:鲁惟一(Michael Loewe),1922年生于英国牛津,著名历史学家和汉学家,研究领域为中国汉代史。剑桥大学荣休教师、克莱尔学堂(Clare Hall)院士。鲁惟一本科就读于牛津大学,1942年离开牛津,时值二战,在政府通讯总部接受训练,破译日军密码。期间开始学习汉语,并于1947年前往中国,回国后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攻读汉语本科学位。1956-1963年间任职于伦敦大学,1963年获伦敦亚非学院博士学位后入职剑桥大学,直至1990年退休。鲁惟一著有《汉代行政记录》(Records of Han Administration)、《汉代的信仰、神话和理性》(Chinese ldeas of Life and Death:Faith,Myth and Reason in the Han Period)等,编撰《中国古代典籍导读》(Early Chinese Texts:A Bibliographical Guide)、合作编撰《剑桥中国秦汉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ume l:The Ch'in and Han Empires,221 B.C.-A.D.220)及《剑桥中国上古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2019年8月20日,胡司德与赵静一在英国剑桥格兰彻斯特村(Grantchester,Cambridge,UK)对话鲁惟一,探讨其编撰《剑桥中国上古史》的前前后后、从事中国研究的经历、感受以及治学方法。
文摘《道藏》中包含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文献资料。何丙郁先生自1958年协助李约瑟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开始,就对《道藏》中的炼丹术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涉及炼丹理论、炼丹仪器、金丹毒、炼丹水法、炼丹著作的考订等,且历经多年,颇有心得。何教授回顾了他研究《道藏》炼丹术文献的历程,介绍了正在撰写的英文新著《〈道藏〉探索》(Explorations in Dao-ism)的主要内容,内容包括《道藏》炼丹术著作的年代鉴定、校雠和辑存以及炼丹术语的解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