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覆混料对镀铜混合尺寸SiCp/Fe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跃波 金剑锋 +1 位作者 曹新建 宗亚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9,共7页
为探索提高SiCp/Fe力学性能的途径,采用包覆混料工艺,研究了该工艺对镀铜SiCp/Fe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该工艺下增强粒子混合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覆混料相比于普通混料,可显著改善SiC粒子在基体中分散的均匀性,而镀铜的作用是显著消除... 为探索提高SiCp/Fe力学性能的途径,采用包覆混料工艺,研究了该工艺对镀铜SiCp/Fe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该工艺下增强粒子混合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覆混料相比于普通混料,可显著改善SiC粒子在基体中分散的均匀性,而镀铜的作用是显著消除界面缺陷;性能的改善是包覆混料改善粒子分散性和镀铜改善界面结合的综合结果.对于体积分数30%SiCp/Fe的抗拉强度,通过包覆改善均匀性的贡献可提高7.2%,通过镀铜消除界面缺陷的贡献可提高12.5%,因此减少界面缺陷对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更重要.混合尺寸粒子对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明显高于其对应单一尺寸,这是由于小尺寸粒子能有效地提高基体的强度,而大尺寸颗粒更有效地承担载荷传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SiCp/Fe复合材料 包覆混料 化学镀铜 混合强化
下载PDF
功率对EIGA制备3D打印用TC4合金粉末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郭快快 刘常升 +1 位作者 陈岁元 付骞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2,共7页
与传统的雾化制粉技术不同,电极感应熔炼气体雾化(EIGA)技术是采用预合金棒料为电极,无坩埚感应加热,熔化后直接滴落雾化区被惰性气体雾化的技术.该技术由于在熔炼过程中液态金属与坩埚不接触,有效地减少了钛合金粉末中的夹杂物,改善了... 与传统的雾化制粉技术不同,电极感应熔炼气体雾化(EIGA)技术是采用预合金棒料为电极,无坩埚感应加热,熔化后直接滴落雾化区被惰性气体雾化的技术.该技术由于在熔炼过程中液态金属与坩埚不接触,有效地减少了钛合金粉末中的夹杂物,改善了合金粉末的质量.本文利用自主设计制造的EIGA制粉设备,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功率参数对雾化制备TC4合金粉末的粒度分布、组织形貌、空心球等的影响.研究表明:EIGA法制备的TC4合金粉末整体球形度均较好,空心球缺陷较少,空心球率低于3%.熔炼功率较低时,粗颗粒粉末较多,且存在一定比例不规则的棒形和哑铃状粉末颗粒;当功率提高到62 k W时,细粉比例明显提高,不规则形状的粉末颗粒基本消失.随着功率的升高,粉末中的氧含量呈增加趋势,但仍基本保持在0.08%~0.10%较低范围内.功率为56 k W时,粉末松装密度最好,为2.686 g/cm3,松装密度比为60.63%,符合激光3D打印用TC4钛合金粉末松装密度比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TC4钛合金 雾化制粉 EIGA 粒度分布 空心球 松装密度
下载PDF
轧制工艺对D6A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梦晗 黄婷 申勇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9,共7页
为了研究轧制工艺对D6A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制备了87%和93%压下量的D6A钢,并通过EBSD和拉伸性能测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轧制压下量由87%增加至93%,D6A钢中晶粒尺寸显著减小,由5μm减至1μm,小角度晶界含量则大幅增加,由55... 为了研究轧制工艺对D6A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制备了87%和93%压下量的D6A钢,并通过EBSD和拉伸性能测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轧制压下量由87%增加至93%,D6A钢中晶粒尺寸显著减小,由5μm减至1μm,小角度晶界含量则大幅增加,由55%增至80%。随轧制压下量的增加,D6A钢的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均显著增加,其中抗拉强度由1175 MPa增加至1245 MPa,屈服强度则由1010 MPa增加至1195 MPa,而断后延伸率则有所降低,由19%降低至17%。同时,绘制了拉伸过程中加工硬化率变化曲线,分析表明,随着轧制压下量的增加,晶界及亚晶界强化提升了钢材的抗拉及屈服强度,而由于过于细小的晶粒和亚晶粒贮存位错的能力不足,使材料在变形时因缺乏加工硬化而过早发生颈缩导致其塑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压下量 轧制 D6A钢 拉伸性能 加工硬化率
下载PDF
Q&P热处理工艺对含Cu TRIP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梁孟甜 申勇峰 +1 位作者 薛文颖 卢兴超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5,共6页
随着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汽车轻量化需求日益迫切,如何通过工艺及成分设计革新、获得兼具高强度和高塑性的钢板尤为重要.尝试将Cu作为合金元素加入TRIP钢中,采用淬火配分(Q&P)工艺对含Cu TRIP钢进行一步法和两步法热处... 随着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汽车轻量化需求日益迫切,如何通过工艺及成分设计革新、获得兼具高强度和高塑性的钢板尤为重要.尝试将Cu作为合金元素加入TRIP钢中,采用淬火配分(Q&P)工艺对含Cu TRIP钢进行一步法和两步法热处理,通过拉伸试验、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实验手段,对热处理后的组织及性能进行测试和观察,探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步法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两步法处理后不仅包含上述3种组织,还含有贝氏体.一步法处理后,抗拉强度达2 200 MPa,拉伸延展率为15%,强塑积为33 GPa·%;两步法处理后综合力学性能优于一步法,在400℃等温5 min后,抗拉强度为1 300 MPa,拉伸延展率为43%,强塑积超过55 GPa·%.实验钢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得益于铁素体、马氏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合理配比,变形过程中残余奥氏体的相变诱导塑性效应,以及马氏体位错与Cu粒子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钢 Q&P工艺 强塑积 残余奥氏体 富Cu粒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