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义与德性--荀子政治哲学新探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荀子的“义”观念主要涵盖正义与德性两个维度。“分义”是荀子正义观的核心标识,其目的体现出的是“充足主义”,即每个人都应该有着足够的经济资源与基础支撑,从而过一种有物质保障的、德性与能力可以获得发展的良善生活。“分义”的... 荀子的“义”观念主要涵盖正义与德性两个维度。“分义”是荀子正义观的核心标识,其目的体现出的是“充足主义”,即每个人都应该有着足够的经济资源与基础支撑,从而过一种有物质保障的、德性与能力可以获得发展的良善生活。“分义”的具体实施体现出的是比例正义原则与对社会最不利群体的制度保障,后者是对前者的限制与矫正。“公义”或“公道通义”指向的是具有公正品质的君子人格之养成,既要求道德主体内在动机、志向的转化,又关涉德性认识能力的提升。荀子的政治哲学对于当代正义问题的探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自然状态 分义 正义 公义 德性
下载PDF
“人工智能伦理”笔谈
2
作者 丹尼尔·利姆 温德尔·瓦拉赫 +4 位作者 凯文·麦克尼斯 黄百恒 王小伟 贾玮晗(译) 冯艺璇(译)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2年第3期5-31,共27页
学术主持人:丹尼尔·利姆主持人按语:几千年来,人类总是想象着机器会变得像人类一样聪明强大。然而,以前只不过是幻想的东西已经逐渐演变成有形的现实。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工智能(AI)一词的诞生,越来越多的学者,从数学家到科学... 学术主持人:丹尼尔·利姆主持人按语:几千年来,人类总是想象着机器会变得像人类一样聪明强大。然而,以前只不过是幻想的东西已经逐渐演变成有形的现实。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工智能(AI)一词的诞生,越来越多的学者,从数学家到科学家,甚至到哲学家,都积极参与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中来。尽管经历了几次“寒冬”,人工智能的发展多次陷入停滞,但机器学习技术的最新突破和机器可读数据的激增使得人工智能这一学科重新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技术 主持人 20世纪中叶 丹尼尔 数学家
下载PDF
荀子:后果论者,抑或德性论者?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新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26,共11页
荀子在论述礼的政治功能时体现出一种后果论考量,即制礼的目的是系统性地促进社会善的增益。而礼的伦理功能则旨在培育理想的道德人格,这体现出鲜明的德性伦理学特征。荀子思想中的后果论考量是以德性为构成性前提的。德性不可以还原为... 荀子在论述礼的政治功能时体现出一种后果论考量,即制礼的目的是系统性地促进社会善的增益。而礼的伦理功能则旨在培育理想的道德人格,这体现出鲜明的德性伦理学特征。荀子思想中的后果论考量是以德性为构成性前提的。德性不可以还原为非道德意义上的后果,而是有其内在价值。德性的养成以及德性政治可以在长时段意义增加社会的普遍效用。荀子不是西方伦理学谱系中典型的后果论者或德性论者,而应当被理解为广义上的德性后果论者。荀子式的德性后果论对于调和西方伦理学谱系中的后果论与德性论之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后果论 德性论 德性后果论
原文传递
全球治理机制的合法性 被引量:42
4
作者 艾伦.布坎南 罗伯特.基欧汉 +1 位作者 赵晶晶 杨娜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42,158-159,共14页
关于全球治理机制合法性的讨论常常充满着困惑,因为学界从未建立关于全球治理机制合法性适当的分类标准。本文认为,界定合法性概念对全球治理机制十分重要,合法性的评估不能简化为对自利的探讨,正义性与合法性应该区别对待。本文着重探... 关于全球治理机制合法性的讨论常常充满着困惑,因为学界从未建立关于全球治理机制合法性适当的分类标准。本文认为,界定合法性概念对全球治理机制十分重要,合法性的评估不能简化为对自利的探讨,正义性与合法性应该区别对待。本文着重探讨全球治理机制合法化的充要条件,即所谓的"复合标准"。这种标准要求确保民主国家对问责渠道达成一致,包含三种独立的合法性评估标准(可接受的最低道德标准、相对获益和完整性),以及应对实际和规范不确定性的有效认知方法。机制与社会政治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全球治理机制合法性的重要内容,其中监督和批评全球治理机制运作的外部代理人对机制持续的合法性非常重要。此外,尽管民主价值观念对合法性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层级的某些程序在全球层级也同样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机制 合法性 问责 正义性 透明度 全球性民主
原文传递
《荀子》中的“欲”具备动机力量吗?——以宋晓竹与何艾克之争为考察中心
5
作者 张新 《思想与文化》 2020年第2期62-76,共15页
宋晓竹(Sung Winnie)认为荀子哲学中的"欲"自身并不具备动机力量.这一观点挑战了荀学研究中所普遍接受或默认的前提,在理论后果上将荀子的"性恶论"隐秘地颠覆为"心恶论"."心的在场性"与"... 宋晓竹(Sung Winnie)认为荀子哲学中的"欲"自身并不具备动机力量.这一观点挑战了荀学研究中所普遍接受或默认的前提,在理论后果上将荀子的"性恶论"隐秘地颠覆为"心恶论"."心的在场性"与"心追求欲望对象的自然倾向"构成其立论的两个前提.何艾克(Eric Hutton)对第一个前提的驳斥预设了"心之所可"的规范性内容,这亦是其没有驳斥第二个前提的原因所在.宋晓竹的论证之所以不成功,深层原因在于其将荀子"论性"时所体现出的"性大心小"的思路与"论心"时所体现出的"心的主宰性"作了不恰当地直接勾联.从动态的角度上理解荀子哲学中的道德主体之生成,是避免这场争论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动机力量 心之所可
原文传递
一种请求权的混合理论
6
作者 刘小平(译) 任颂瑶(校) 《法理学论丛》 2019年第1期-,共20页
一权利语言无处不在。然而,正如威斯利·霍菲尔德很久以前所抱怨的,尽管权利语言被广泛地加以使用,但它也是"不加区别的"和"不精确的"。[1]为了预防混淆,霍菲尔德致力于区分"一项权利"的若干不同意义... 一权利语言无处不在。然而,正如威斯利·霍菲尔德很久以前所抱怨的,尽管权利语言被广泛地加以使用,但它也是"不加区别的"和"不精确的"。[1]为了预防混淆,霍菲尔德致力于区分"一项权利"的若干不同意义,对此他编排了四组法律上的对等关系(equivalences)或相关关系(correlatives)。在这些关系当中,他自己把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这一对等关系看成是"最严格意义上"对权利的设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菲尔德 对等关系 不加区别 请求权 权利与义务 混合理论
原文传递
一种请求权的混合理论
7
作者 戈珀尔·史瑞尼瓦森(美) 刘小平(译) 任颂瑶(校) 《人权研究(辑刊)》 2018年第2期421-446,共26页
在本文中,我提出并捍卫了一种对请求权的新分析。我提议的是,一种对两种最著名的分析——意志理论和利益理论——加以混合的理论。基于良好的理由,这两种理论之间的论辩通常被看成一个僵局。这是因为,意志理论对于利益理论之最好的异议... 在本文中,我提出并捍卫了一种对请求权的新分析。我提议的是,一种对两种最著名的分析——意志理论和利益理论——加以混合的理论。基于良好的理由,这两种理论之间的论辩通常被看成一个僵局。这是因为,意志理论对于利益理论之最好的异议(不可剥夺的权利和无行为能力权利持有者)并没有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而利益理论同样也不能对意志理论的最好异议(第三方受益人)提供令人满意的回应。在回顾了这些不同异议,以及批判了某些试图回应这些异议的最近尝试之后,我引入了我自己的替代方案,一种混合理论,并解释了这一混合理论如何为所有这些异议提供了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请求权 意志理论 利益理论 相关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