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对帕金森患者运功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赵玉燕 山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探讨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对帕金森(PD)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 目的:探讨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对帕金森(PD)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美多巴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帕金森Hoehn-Yahr分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中第Ⅲ部分运动检查评分(UPDRSⅢ)、韦氏综合评定量表(Webster评分)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6.10%(23/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02%(16/41)(P<0.05)。治疗后,实验组Hoehn-Yahr分期Ⅲ、Ⅳ、Ⅴ期患者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UPDRSⅢ及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对PD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多巴 普拉克索 PD 运动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温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对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41
2
作者 齐琳婧 李梅娟 +1 位作者 李世敬 金亚娟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793-1795,共3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面肌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编号,单号设为对照组,双号设为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西医治疗及康...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面肌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编号,单号设为对照组,双号设为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西医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温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为一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面肌肌电图面神经的兴奋阈值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眼轮匝肌、口轮匝肌波幅进行测定,并行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对患者行面神经功能评定(H-B评分),并根据治疗前后H-B评分减分率判定治疗临床疗效率并行组间比较。收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率。结果完成一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CMAP眼轮匝肌、口轮匝肌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H-B评分均较入组时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完成一疗程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可有效提升周围性面瘫患者面肌肌电图及面神经功能,提升患者治疗疗效率,且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安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温针灸 康复功能训练 面肌肌电图 面神经功能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联合应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冬惠 徐莉娜 +4 位作者 王绍谦 杨胜 马汤力 李莉娟 金亚娟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2277-2280,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联合应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9月—2017年6月1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联合应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9月—2017年6月1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10~20 mL醒脑静注射液加入到0.9%的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40 mg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加入到0.9%的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77%、73.8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3MS)、巴氏指数(BI)评分及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3MS、BI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3MS、BI评分及及血清TNF-α、IL-6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在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醒脑静 急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甲钴胺联合强的松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赵玉燕 山媛 李世敬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8年第11期2051-2055,共5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强的松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2年8月—2017年1月选择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医院诊治的前庭神经炎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9例。对照...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强的松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2年8月—2017年1月选择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医院诊治的前庭神经炎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强的松治疗,口服,5~10 mg/次,10~6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钴胺1mL静脉推注,1次/d。都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前庭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7%和89.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VADL)、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都显著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白介素-6(IL-6)水平都显著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未影响到治疗的进行。结论甲钴胺联合强的松治疗前庭神经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疗效,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作用效果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 强的松 前庭神经炎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彦超 胡晓谷 史波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研究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杨凌示范区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 目的研究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杨凌示范区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40 mL/次,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23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DL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NIHS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DL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2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碟子注射液 依达拉奉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