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门控功能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兴时 张明岛 +12 位作者 楼翡璎 王红星 王继军 郭旗 刘丽 高存友 刘萍 刘效巍 段慧君 郭凤莲 梁建华 陈冲 陈欣伟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治疗前后的听觉诱发电位P50变异的意义。方法 应用美国Bravo脑电生理仪,采用条件刺激(S1)-测试刺激(S2)模式,分别于治疗前(66例)、治疗第5周(42例)和第12周(32例)对首发精...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治疗前后的听觉诱发电位P50变异的意义。方法 应用美国Bravo脑电生理仪,采用条件刺激(S1)-测试刺激(S2)模式,分别于治疗前(66例)、治疗第5周(42例)和第12周(32例)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进行P50检测,同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以正常人(对照组,92名)的P50做比较。结果(1)治疗前,患者组的S1-P50波幅[(3±2)μV]低于对照组[(6±3)μV],S2-P50波幅[(4±2)μV]高于对照组[(2±1)μV],均P〈0.01;患者组S2/S1比值[(81±40)%]高于对照组[(42±21)%],S1-S2波幅[(2±1)μV]低于对照组[(3±2)μV],100(1-S2/S1)值(19±17)低于对照组(58±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2)患者组的S2/S1、S1-S2和100(1-S2/S1)与PANSS评分无相关性(P〉0.05)。(3)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组在治疗第5周末及第12周末P50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均P〉0.05)。结论 P50变异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早期改变,具有一定的属性标志特性,值得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诱发电位 听觉 治疗结果 感觉门控电位P50
原文传递
P300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兴时 张明岛 +12 位作者 楼翡璎 王红星 王继军 郭旗 刘丽 高存友 刘萍 刘效巍 段慧君 郭凤莲 梁建华 陈冲 陈欣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45-548,共4页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300变异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探讨变异性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应用美国Brayo脑电生理仪及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技术检测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精神分裂症组)和92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P300,并用阳性和阴性...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300变异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探讨变异性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应用美国Brayo脑电生理仪及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技术检测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精神分裂症组)和92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P300,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首发精神分裂症组于治疗后第5周、12周时进行P300随访。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患者靶潜伏期N2和P3及非靶P2延迟,靶波幅P3降低及非靶P2波幅降低;(2)P3靶潜伏期延迟和靶波幅下降与阳性症状分和PANSS总分呈负相关;(3)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的随访提示:P300中靶潜伏期N2和P3延迟可能属于该疾病的属性标志;而靶波幅P2和P3下降可能属于该疾病的状态标志。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初期存在认知功能缺陷。随访提示本病P300变化是混合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P300 认知障碍 混合标志
原文传递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睡眠Quisi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兴时 甘景梨 +6 位作者 路英智 张明岛 楼翡璎 王红星 梁建华 陈冲 陈欣伟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检测分析睡眠脑电的新方法,并探讨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睡眠 Quisi 特点。方法对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44名正常受试者(正常对照组)同步进行 Quisi 和多导睡眠图(PSG)整夜检测。结果 ...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检测分析睡眠脑电的新方法,并探讨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睡眠 Quisi 特点。方法对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44名正常受试者(正常对照组)同步进行 Quisi 和多导睡眠图(PSG)整夜检测。结果 (1)两组分别用 Quisi 和PSG 二种方法检测12项睡眠指标[即睡眠潜伏期、醒觉时间、醒起时间、睡眠总时间、觉睡比、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快眼动睡眠(REM)潜伏期、REM 睡眠时间、REM 睡眠周期数和第1,2阶段百分比],Quisi 与 PSG 在两组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患者组 PSG、Quisi 两项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经 F 检验,除 REM 睡眠周期外,余15项指标(上述 Quisi 12项指标加第3,4阶段睡眠百分比、记录中的暂停和伪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Quisi 检测精神分裂症作用与 PSG 相似,为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道睡眠描记术 精神分裂症 电生理学
原文传递
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整夜睡眠脑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兴时 张明岛 +9 位作者 楼翡璎 王红星 王继军 梁建华 陈冲 陈欣伟 刘丽 高存友 刘萍 刘效巍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5期2467-2470,共4页
目的应用多导睡眠图(PSG)探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25例患者连续进行4夜 PSG 描记,其中第3、4晚睡前予1.2 mg 利培酮,观察用药后 PSG的变化。结果患者组服用利培酮后夜间睡眠总时间增加(基线睡眠值378 m... 目的应用多导睡眠图(PSG)探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25例患者连续进行4夜 PSG 描记,其中第3、4晚睡前予1.2 mg 利培酮,观察用药后 PSG的变化。结果患者组服用利培酮后夜间睡眠总时间增加(基线睡眠值378 min±30 min,第3晚服药后406 min±34 min,第4晚服药后427 min±31 min,F=34.762,P<0.01),睡眠效率提高(基线睡眠值86%±10%,第3晚服药后90%±10%,第4晚服药后93%±12%,F=3.215,P<0.05),觉醒时间减少(基线睡眠值34 min±17 min,第3晚服药后23 min±15 min,第4晚服药后19 min±8 min,F=7.459,P<0.01),S_1阶段减少(基线睡眠值22%±10%,第3晚服药后15%±9%,第4晚服药后18%±9%,F=4.12,P<0.05),S2阶段增加(基线睡眠值54%±16%,第3晚服药后56%±18%,第4晚服药后65%±11%,F=3.484,P<0.05)。而睡眠潜伏期和慢波睡眠(SWS)尚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利培酮能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多道睡眠描记术 抗精神病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