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利迭吸入疗法治疗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友燕 徐佳英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0年第4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舒立迭 吸入疗法 COPD 护理
下载PDF
浅谈医院文化建设在护理服务中的体现
2
作者 陈友燕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医院文化建设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弘扬医院文化精神、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诚信服务、注重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文化建设的双重发展。结果提高了护士人文素质,提高病人满意度。结论开展医院文化建设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 医院 文化建设 护理服务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研究设计 被引量:18
3
作者 徐佳英 《现代护理(上旬版)》 2007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提高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和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借鉴国外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经验,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健康教育。56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规范化... 目的 提高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和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借鉴国外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经验,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健康教育。56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规范化康复护理,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入选时、干预1、2个月后进行Barthel指数、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脑卒中后抑郁多模式方法诊断、焦虑自评量表、并发症发生率评定。结果 2组患者Barthel指数、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前一阶段提高(P〈0.01);1月后.实验组提高分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2月后.实验组提高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脑卒中后抑郁多模式方法诊断、焦虑自评分均较前一阶段显著性降低(P〈0.01);焦虑自评分:1,2月后实验组降低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脑卒中后抑郁多模式方法诊断评分:1月后,实验组降低分大于对照组(P〈0.05).2月后.试验组降低分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有助于患者整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健康教育 临床路径
下载PDF
成人股外侧肌比例法注射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友燕 徐佳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分析一种新的股外侧肌注射安全区比例确定法(比例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分成传统法组和比例法组各100例,按照文献提供的股外侧肌注射要求,对他们的安全范围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传统法组8例出现股外侧肌... 目的:分析一种新的股外侧肌注射安全区比例确定法(比例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分成传统法组和比例法组各100例,按照文献提供的股外侧肌注射要求,对他们的安全范围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传统法组8例出现股外侧肌神经下支刺激症状,比例法组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症状。传统法组的安全区确定难于比例法组,而且在女性患者中明显较小。传统法组出现硬结和影响运动的疼痛明显高于比例法组(P〈0.01),2组均未出现脓肿等严重感染性并发症。传统法组和比例法组均未出现明显肌肉坏死挛缩情况。结论:比例法最佳安全区(伸直腿后股部外侧上2/5与下1/5区域)确定准确易掌握,扩大安全区(伸直腿后股部外侧3/5区域)注射深度严格控制在皮肤和浅筋膜厚度加1.0~1.2 cm是很安全的,且对注射深度的要求有效降低了硬结、疼痛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 肌肉内 股外侧肌 比例法
下载PDF
三角肌注射部位的选择及应用解剖研究
5
作者 陈友燕 叶斌 于光生 《解剖与临床》 2012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为三角肌不同部位安全注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分别以经过!肱骨小结节和肩峰后外侧角垂线为标志,将三角肌分为前部、外侧部和后部三部分。按照三角肌注射的部位及深度在30具(60侧)成人尸体上进行解剖观测。结果:三角肌起... 目的:为三角肌不同部位安全注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分别以经过!肱骨小结节和肩峰后外侧角垂线为标志,将三角肌分为前部、外侧部和后部三部分。按照三角肌注射的部位及深度在30具(60侧)成人尸体上进行解剖观测。结果:三角肌起点前端与肩峰外侧角间距为(73.4±6.9)mm,后端与肩峰外侧角间距为(97.7±8.4)mm,止点与肩峰外侧角间距为(148.7±7.2)mm。前、后部较薄,外侧部较厚。外侧部深面横过的血管神经束上下径为(18.0±4.8)mm,此束上缘与外侧部中垂线交点到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51.8±7.2)mm。后部深面腋神经后支入肌点到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49.6±8.3)mm,与三角肌后缘垂直距离为(26.7±6.1)mm;在后部深面有桡神经向下行走,桡神经与大圆肌下缘交界处距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72.6±6.5)mm处。结论:三角肌注射首选部位为外侧部,此处肌肉较厚,操作安全方便,有利用药液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肌 注射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