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枝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艾文 何厚洪 +5 位作者 杜昕 王建方 谭林威 李元园 小林裕太 王如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61-1866,共6页
目的研究桑Morus alba L.枝的化学成分。方法桑枝60%乙醇提取液采用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O-β-D-吡喃葡萄糖基-2... 目的研究桑Morus alba L.枝的化学成分。方法桑枝60%乙醇提取液采用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O-β-D-吡喃葡萄糖基-2'-羟基大花藜芦酚3-(6-O-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O-β-D-吡喃葡萄糖基-2'-羟基大花藜芦酚4'-(6-O-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桑皮苷A(3)、桑皮苷E(4)、桑皮苷F(5)、反式氧化白藜芦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6)、反式氧化白藜芦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7)、顺式桑皮苷A(8)、3,4-二甲氧基苯基β-D-呋喃芹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9)、kelampayoside A(10)。结论化合物9、10为首次从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不同剂型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早期气滞血瘀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沈佳炎 曾利红 +3 位作者 董婷 施菁 张亚军 华利花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6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不同剂型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早期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保守治疗的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气滞血瘀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给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传统汤剂组加用桃红四物汤传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不同剂型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早期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保守治疗的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气滞血瘀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给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传统汤剂组加用桃红四物汤传统汤剂治疗;配方颗粒组加用桃红四物汤配方颗粒治疗。2组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疼痛、肿胀度、气滞血瘀证主症(疼痛、肿胀、瘀斑)评分,以及治疗结束后6周腕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肿胀度、气滞血瘀证主症(疼痛、肿胀、瘀斑)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传统汤剂组疼痛VAS评分、肿胀度、气滞血瘀证主症(疼痛、肿胀、瘀斑)评分分别与配方颗粒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6周,传统汤剂组和配方颗粒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方颗粒和传统汤剂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早期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气滞血瘀证 配方颗粒 传统汤剂 疼痛 肿胀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何依玲 胡珏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7-709,共3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各20只。用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构建膜性肾病大鼠,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建模后实验组灌胃白藜芦醇(3...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各20只。用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构建膜性肾病大鼠,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建模后实验组灌胃白藜芦醇(30 mg·kg-1),模型组及正常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干预4周。用分光光度计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UTP),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肌酸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指标水平,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组织synaptopodin蛋白表达情况,以蛋白质印迹(WB)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p-Akt、mTOR、PI3K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血清中Scr分别为(29.16±1.77),(52.64±2.78)和(40.55±2.65)μmol·L^(-1),BUN分别为(5.86±1.35),(13.54±2.36)和(7.66±3.45)mmol·L^(-1),24 h UTP分别为(6.85±1.26),(39.52±1.24)和(25.36±1.42)mg,ALB分别为(32.15±3.49),(19.63±2.48)和(26.34±2.58)g·L^(-1),TC分别为(1.26±0.52),(4.02±0.36)和(2.36±0.52)mmol·L^(-1),肾组织synaptopodin蛋白表达量分别为(45.36±2.18)%,(12.63±3.85)%,(23.26±3.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肾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相对表达量较正常组升高,而实验组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减少膜性肾病大鼠尿蛋白程度,防止synaptopodin降解,降低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蛋白表达,从而发挥对膜性肾病的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肾损伤 白藜芦醇 足细胞骨架
原文传递
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在静脉药物配置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婷 施菁 辛均益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6年第6期884-886,93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在静脉药物配置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杭州医学院2014级和2015级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的2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级120名学生为对照组,2015级120名学生为实验组。实验组... 目的探讨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在静脉药物配置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杭州医学院2014级和2015级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的2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级120名学生为对照组,2015级120名学生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方式。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理论闭卷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来评价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结果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认可度较高;从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结果来看,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方式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适应了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药物配置技术 交互式远程视频 药学
原文传递
盐酸阿霉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戴东波 徐金中 +3 位作者 尤文挺 胡利明 陈才铭 尚小广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127-1132,共6页
目的优化盐酸阿霉素聚乳酸纳米粒(DOX-PLA-NPs)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及大鼠体内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改良的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DOX-PLA-NPs,正交设计优化其处方工艺,对其纳米粒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与载药... 目的优化盐酸阿霉素聚乳酸纳米粒(DOX-PLA-NPs)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及大鼠体内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改良的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DOX-PLA-NPs,正交设计优化其处方工艺,对其纳米粒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与载药量进行测定。以DOX原药为对照组,考察DOX-PLA-NPs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大鼠尾静脉给药后的体内药动学参数。结果 DOX-PLA-NPs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125.67±3.80)nm、Zeta电位为(-35.97±1.58)m 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1.23±1.46)%,(10.29±0.63)%。体外释放结果显示,DOX经纳米粒包裹后,具明显的缓释作用。DOX原药和纳米粒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均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t1/2β分别为(1.15±0.175)h、(6.43±2.12)h,CL分别为(174.76±47.22)h·L^(-1)、(30.68±11.86)h·L^(-1),AUC0→t分别为(6.01±1.61)μg·h·L^(-1)、(36.04±13.72)μg·h·L^(-1)。结论制备的盐酸阿霉素聚乳酸纳米粒粒径较小、包封率较高,具明显的缓释作用,并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阿霉素 聚乳酸纳米粒 体外释放 药动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