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查多-约瑟夫病:从发现到最新治疗进展
1
作者 仇梦秋 王睿 +3 位作者 沈雨莎 胡正刚 张宴斌 梁艳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8期2005-2009,2016,共6页
马查多-约瑟夫病(MJD)又称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是常见的显性遗传性共济失调。临床表现多以共济失调为主,伴有眼球活动异常、构音障碍,以及锥体系、锥体外系和精神障碍等症状。近些年来,伴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长足进步,该病确诊... 马查多-约瑟夫病(MJD)又称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是常见的显性遗传性共济失调。临床表现多以共济失调为主,伴有眼球活动异常、构音障碍,以及锥体系、锥体外系和精神障碍等症状。近些年来,伴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长足进步,该病确诊数量正快速上升,但国内对该病研究报道不多。本文对MJD的疾病发现、神经遗传特征、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进行介绍,并着重对新技术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查多-约瑟夫病 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
下载PDF
围绝经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章敏 朱岁军 顾华芬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9期1718-1721,共4页
目的 探讨合并神经功能损伤的围绝经期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与未合并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间临床特征差异,筛选与sICH后神经功能损伤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就诊于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 目的 探讨合并神经功能损伤的围绝经期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与未合并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间临床特征差异,筛选与sICH后神经功能损伤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就诊于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围绝经期sICH患者共102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是否发生神经功能损伤,根据NIHSS评分是否小于5分将患者划分为无神经功能损伤组82例和神经功能损伤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疾病史、糖尿病病史、脑卒中家族史)、激素及血清学指标[包括雌激素(ER)、孕激素(P)、血钙、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糖脂代谢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围绝经期sICH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神经功能损伤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疾病史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神经功能损伤组患者(55.00%vs. 28.05%,χ^(2)=5.255,P<0.05);平均ER[(69.30±6.82)pmol/L vs.(75.32±9.83)pmol/L,t=2.583,P<0.05]、血钙水平[(2.22±0.33)mmol/L vs.(2.46±0.41)mmol/L,t=2.481,P<0.05]显著低于无神经功能损伤组患者,Hcy水平[(17.79±4.68)mmol/L vs.(15.37±3.55)mmol/L,t=2.567,P<0.05]显著高于无神经功能损伤组患者;平均FBG[(7.50±1.13)mmol/L vs.(6.86±1.06)mmol/L,t=2.368,P<0.05]、LDL-C水平[(2.48±0.45)mmol/L vs.(2.23±0.40)mmol/L,t=2.423,P<0.05]显著高于无神经功能损伤组患者;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围绝经期sICH患者存在吸烟史(r=0.227,P<0.05)、Hcy(r=0.213,P<0.05)、LDL-C(r=0.272,P<0.05)、FBG水平(r=0.235,P<0.05)与发生神经功能损伤呈正相关性,患者ER(r=-0.263,P<0.05)、血钙水平(r=-0.274,P<0.05)与发生神经功能损伤呈负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围绝经期sICH患者ER水平较低(OR=0.899,P<0.05)、血钙水平较低(OR=0.063,P<0.05)、Hcy水平较高(OR=1.265,P<0.05)、FBG水平较高(OR=1.771,P<0.05)及LDL-C水平较高(OR=3.825,P<0.05)均是发生神经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性激素水平较低、糖脂代谢水平紊乱的围绝经期sICH患者更容易伴随神经功能损伤,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因进行早期、积极干预以预防sICH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加重,有利于围绝经期脑出血患者的康复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自发性脑出血 神经功能损伤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牛磺酸对抑郁症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袁小冬 赵俊杰 +1 位作者 罗孜贤 张宴斌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4-198,204,共6页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影响,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信号通路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将6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慢性轻度不可预测的刺激(CUMS)模型组(简称C...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影响,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信号通路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将6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慢性轻度不可预测的刺激(CUMS)模型组(简称CUMS模型组)、牛磺酸低剂量组、牛磺酸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每组12只。采用CUMS法制备抑郁症大鼠模型。牛磺酸低、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200、500 mg/kg牛磺酸腹腔注射,氟西汀组给予10 mg/kg氟西汀灌胃干预,对照组和CUMS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7 d。采用蔗糖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T)水平;检测各组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Nrf2、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UMS模型组大鼠游泳不动时间、血清ACTH和CORT水平、海马组织MDA水平、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升高(均P<0.05),蔗糖偏好、SOD、GSH-Px水平及Nrf2、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CUMS模型组比较,牛磺酸低、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游泳不动时间、血清ACTH和CORT水平、海马组织MDA水平、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均P<0.05),蔗糖偏好、SOD、GSH-Px水平及Nrf2、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氟西汀组和牛磺酸高剂量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磺酸对抑郁症大鼠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牛磺酸激活Nrf2/HO-1/NQO1通路进而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抑郁症 氧化应激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下载PDF
不同临床预后的围绝经期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差异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雯 顾华芬 +1 位作者 沈叶楠 沈林娣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22期4487-449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预后的围绝经期脑梗死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血脂水平差异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于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围绝经期脑梗死溶栓治疗后患者共...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预后的围绝经期脑梗死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血脂水平差异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于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围绝经期脑梗死溶栓治疗后患者共156例。根据患者术后1个月内预后情况将患者划分为预后不良组(32例)和预后良好组(124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疾病患病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冠心病患病情况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载脂蛋白E(ApoE)的表达水平。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危险因素对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平均BMI(25.85±1.90 vs.24.42±1.94)、合并高血压比例(34.38%vs.16.13%)、合并糖尿病比例(34.38%vs.16.94%)及合并冠心病的比例(37.50%vs.18.55%)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TC(4.93±1.08 vs.4.34±1.02)、TG(1.94±0.51 vs.1.66±0.49)、LDL-C(3.71±0.87 vs.3.21±0.83)和ApoB(1.15±0.25 vs.1.02±0.19)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HDL-C(1.27±0.42 vs.1.56±0.39)和ApoA1(1.32±0.31 vs.1.56±0.31)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患者(均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围绝经期脑梗死患者BMI、患高血压情况、患糖尿病情况、患冠心病情况、血清TC、TG、LDL-C及ApoB水平与患者预后不良发生呈正相关性(r=0.270、0.185、0.174、0.183、0.217、0.215、0.220,均P<0.05),而血清HDL-C与ApoA1水平与患者预后不良发生呈负相关性(r=-0.271、-0.329,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BMI、血清TC、TG、LDL-C及ApoB水平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24、2.562、5.057、2.659、125.114,均P<0.05),而血清HDL-C及ApoB水平升高是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HR=0.065、0.036,均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ApoA1对围绝经期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735,P<0.05)。结论不同临床预后的围绝经期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载脂蛋白水平变化对于预测患者预后情况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以为未来早期预测患者预后、及时改变治疗策略以及提高患者疗效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脑梗死 血脂水平 载脂蛋白 预后
原文传递
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姚莹莹 刘瑶 +1 位作者 方姣烨 曹东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2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联合个体化营养干预。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对照组(158.47±16.64)mm Hg,观察组(158.68±16.35)mm 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9,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对照组(146.35±18.63)mm Hg,观察组(138.63±18.16)mm Hg]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58、-7.153及-2.595,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舒张压[对照组(128.22±11.53)mm Hg,观察组(128.43±12.16)mm 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0,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舒张压[对照组(113.42±9.34)mm Hg,观察组(98.24±8.54)mm Hg]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52、-17.712及-10.488,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GQOL-74问卷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4个方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心理功能(63.46±2.51)分、躯体功能(69.35±3.25)分、物质生活(69.24±1.07)分及社会功能(70.24±1.42)分,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67.26±2.65)分、躯体功能(76.31±2.98)分、物质生活(75.11±1.61)分及社会功能(77.62±1.36)分,观察组患者GQOL-74问卷4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07、-13.801、-26.592及-32.823,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对照组(53.47±8.59)分,观察组(53.68±7.8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7,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对照组(46.88±5.17)分,观察组(42.73±5.85)分]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68、-9.719及-4.651,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对照组(48.74±8.36)分,观察组(48.62±8.6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7,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对照组(41.47±6.25)分,观察组(36.35±6.15)分]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12、-10.063及-5.107,均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干预可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营养干预 妊娠期高血压 血压水平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效能
6
作者 华辉煌 许振星 沈叶楠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17期3427-3431,共5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1月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围绝经期女性的一般资料。患者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将120例患者分为心肌梗死组(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1月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围绝经期女性的一般资料。患者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将120例患者分为心肌梗死组(26例)和非心肌梗死组(9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心肌梗死的因素,根据影响因素进行赋值用以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模型诊断效能。结果心肌梗死组的体质量指数(BMI)、有吸烟史、心肌梗死家族史、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依次为(25.57±3.83)kg/m^(2)、5例、6例、7例、14例,与非心肌梗死组的(23.23±3.48)kg/m^(2)、6例、5例、10例、22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68,P=0.003;t=4.037,P=0.044;t=10.008,P=0.001;t=5.446,P=0.019;t=8.987,P=0.002);心肌梗死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分别为(8.29±1.24)mmol/L、(4.83±0.72)mmol/L、(17.46±2.61)fl、(19.75±2.96)%,均高于非心肌梗死组的(3.76±0.56)mmol/L、(2.22±0.33)mmol/L、(6.63±0.99)fl、(7.58±1.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009、26.628、32.834、32.461,均P=0.000),且心肌梗死组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分别为(41.31±6.19)pmol/L、(1.30±0.19)μg/L、(2.19±0.32)μg/L,低于非心肌梗死组的(335.29±50.29)pmol/L、(8.64±1.29)μg/L、(6.33±0.9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656、28.840、22.048,均P=0.000);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BMI(P=0.027,OR=1.706)、合并糖尿病(P=0.016,OR=4.059)、高血压(P=0.014,OR=3.025)、TC(P=0.000,OR=4.121)、LDL-C(P=0.008,OR=14.820)、MPV(P=0.014,OR=1.390)、E_(2)(P=0.000,OR=1.019)、LH(P=0.006,OR=1.844)及FSH(P=0.004,OR=3.755)水平是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心肌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由ROC曲线分析,经构建风险评估模型AUC值最高,为0.996,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15%、92.30%。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心肌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BMI、合并糖尿病、高血压、TC、LDL-C、MPV、E_(2)、LH、FSH水平,在临床上应对相关危险因素予以有效控制,给予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同时,将上述9种指标联合检测在评估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心肌梗死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