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科接骨片联合七叶皂苷钠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泉春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24期102-106,共5页
目的:观察伤科接骨片联合七叶皂苷钠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予以七叶皂苷钠片治疗,观察组术后予以伤科接... 目的:观察伤科接骨片联合七叶皂苷钠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予以七叶皂苷钠片治疗,观察组术后予以伤科接骨片联合七叶皂苷钠片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疼痛、肿胀程度,凝血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肿胀值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肿胀值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PT、TT均长于对照组(P<0.05),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5%,与对照组18.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科接骨片联合七叶皂苷钠能有效缓解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肿胀与疼痛,可改善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 伤科接骨片 七叶皂苷钠 疼痛 肿胀 凝血功能 炎性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后壁负重区加用管型钢板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
2
作者 鲍昌珅 罗建 +1 位作者 戴丹锋 孟永骏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561-564,共4页
目的 探讨后壁负重区加用管型钢板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传统3.5 mm纵向重建钢板固定治疗18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在后壁负重区加用管型钢板固定。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1个月。术后根据Ma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解... 目的 探讨后壁负重区加用管型钢板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传统3.5 mm纵向重建钢板固定治疗18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在后壁负重区加用管型钢板固定。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1个月。术后根据Ma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2例,良好5例,差1例。术后完全负重时间10~14周。骨折均愈合,时间12~20周。术后1例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髋关节慢性疼痛,于术后1年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生骨折再移位、切口深部感染、螺钉穿透、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d′Aubigne-Postal评分评价患髋功能:优9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15/18。结论 在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中,对累及负重区的后壁骨折块加用管型钢板固定,有利于中和该区域巨大的应力,减少内固定失效的风险,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后壁骨折 髋臼负重区 内固定
下载PDF
合并拇外翻的拇趾跖籽关节痛风性滑膜炎1例
3
作者 王定 袁见华 +1 位作者 胡奇志 徐晓剑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197-1199,共3页
患者,女,57岁,因右足拇趾疼痛1年余于2021年4月1日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拇趾根部底面轻微疼痛不适,无活动障碍。此后逐渐疼痛加重但不影响行走,劳累后疼痛加重伴活动障碍,休息后症状能够减轻。患者没有穿高跟鞋习惯,平日... 患者,女,57岁,因右足拇趾疼痛1年余于2021年4月1日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拇趾根部底面轻微疼痛不适,无活动障碍。此后逐渐疼痛加重但不影响行走,劳累后疼痛加重伴活动障碍,休息后症状能够减轻。患者没有穿高跟鞋习惯,平日所穿亦不是尖头鞋,亦非芭蕾舞者等。曾行物理治疗,药物消炎镇痛如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每日1次,治疗效果不理想,症状反复、持续存在,且有逐渐加重趋势,遂来就诊。既往有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病史。入院查体示右足拇外翻表现(图1a),足底跖骨头下方未见胼胝体,右足拇趾第1跖趾关节跖侧肿胀、局限性压痛,跖籽研磨试验阳性,局部皮温稍高;右足内侧拇囊处无红肿无压痛,末梢血循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痛风 滑膜炎
下载PDF
比较硬膜外麻醉与局部浸润麻醉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祖青 沈包洁 +1 位作者 史思仁 陈钢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2年第6期763-767,共5页
目的:比较0.2%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与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脊柱病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择期行单节段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比较0.2%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与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脊柱病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择期行单节段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3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与性别不限。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麻醉组(A组,40例)和局部麻醉组(B组,33例)。A组以0.2%罗哌卡因10~20 ml行硬膜外麻醉,观察15 min无不良反应,行内窥镜手术;B组术者采用0.5%罗哌卡因沿内窥镜入路逐层注射至硬膜外,直接入器械进行手术。两组患者在麻醉前15 min均进行右美托咪定滴定,每日总量不超过1.0 μg/kg,后以0.5 μg·kg -1·h -1维持,观察围术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记录各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术前、经皮穿刺、椎间孔成型、髓核摘除时及术后1 d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罗哌卡因使用量,术后下地时间。 结果:B组2例患者因疼痛终止手术,退出研究。A组手术时间少于B组[(93.7±14.1)min比(145.8±22.4)min, t=-11.92, P<0.001];A组X线透视次数少于B组[(6.9±3.2)次比(12.4±3.1)次, t=-5.84, P<0.001];A组罗哌卡因药使用量少于B组[(55.0±7.1)mg比(151.5±2.7)mg, t=-22.54, P<0.001];两组下地时间及术前、术后1 d时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余时点A组VAS评分均较B组低( P均<0.05)。 结论:0.2%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较0.5%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应用于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硬膜外 麻醉 局部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原文传递
改良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Ⅱ型及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旭晨 胡丰根 +1 位作者 袁见华 王洁燕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年第10期900-904,共5页
目的分析改良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Ⅱ型及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SanderⅡ型及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分析改良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Ⅱ型及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SanderⅡ型及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手术前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学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定患足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61.08±15.17)min比(85.82±13.50)min、(27.51±2.64)ml比(82.53±3.81)ml、(7.14±1.18)d比(10.76±1.50)d、(46.44±8.16)d比(52.28±10.4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Bohler角大于对照组[(26.46±3.64)°比(24.55±3.86)°],Gissane角小于对照组[(113.73±6.56)°比(117.09±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89.66%(52/58)比32.76%(19/58)](χ^(2)=39.54,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患足功能评价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6.55%(56/58)比86.21%(50/58)](χ^(2)=3.93,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45%(2/58)比20.69%(12/58)](χ^(2)=8.12,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22水平低于对照组,IgA、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Ⅱ型及Ⅲ型跟骨骨折疗效较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改善Bohler角、Gissane角、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促进术后足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固定术 白细胞介素类 免疫因子 改良跗骨窦小切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