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味地黄丸辅治糖尿病肾阴虚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陆培红 姚永江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8期123-124,共2页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糖尿病肾阴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肾阴虚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观察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糖尿病肾阴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肾阴虚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观察比较两组肾阴虚症状及血糖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4%,较对照组的86.4%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糖尿病肾阴虚,可明显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糖尿病 肾阴虚
下载PDF
基于 RNA-seq 技术的黄连水煎液对多耐药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转录组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健铭 翁幸鐾 +1 位作者 吴晋兰 姜如金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76-782,共7页
目的 探讨中药黄连抑制多耐药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作用的分子机制. 方法 应用RNA-seq技术分析黄连对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UPEC)临床分离株( NB8株)转录组的影响. 琼脂稀释法测定黄连水煎液对UPE... 目的 探讨中药黄连抑制多耐药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作用的分子机制. 方法 应用RNA-seq技术分析黄连对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UPEC)临床分离株( NB8株)转录组的影响. 琼脂稀释法测定黄连水煎液对UPEC临床分离株( NB8株)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检测黄连水煎液对病原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用10倍MIC的黄连水煎液作用于UPEC NB8株菌30 min后,提取UPEC NB8株菌总RNA,去除rRNA,反转录合成cDNA,在HiSeq2000测序平台上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分析软件(tophat+cufflinks)构建转录本并计算表达量,并将得到的表达谱进行差异表达、GO功能富集以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另使用生理盐水处理UPEC NB8株菌为阴性对照.结果 黄连水煎液对UPEC NB8株的MIC为12.5 mg/ml. UPEC NB8株菌黄连处理组有3665个基因表达,生理盐水对照组有3430个基因表达,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428个,其中上调基因921个、下调基因507个,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结合与催化模块中,细胞黏附、凋亡及多细胞过程中的基因上调,参与酶活性调节的基因下调;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脂多糖合成通路相关基因呈显著上调、与DNA复制相关的修复聚合酶Ⅲ呈现较显著的上调趋势,脂肪酸代谢、组氨酸代谢、硫胺代谢及叶酸代谢、核糖体合成的铁载体组呈现整体下调趋势. 结论 获得了黄连水煎液作用于UPEC的表达谱,阐述了黄连抑制UPEC生长的分子机制,主要机制在于破坏UPEC的细胞壁、影响DNA的复制以及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等,说明黄连水煎液对于UPEC的抑制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转录组 黄连水煎液 差异表达基因 功能富集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新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健铭 翁幸鐾 +2 位作者 姜如金 吴晋兰 凌莉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251-2255,共5页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遗传学背景。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19年5月浙江省宁波与杭州两个地区6所医院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98株(非重复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13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遗传学背景。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19年5月浙江省宁波与杭州两个地区6所医院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98株(非重复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13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0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比较宁波与杭州地区分离株耐药率和耐药基因携带率。结果9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均<30%,对其余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60.20%~94.90%。宁波分离株对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杭州分离株。98株菌共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nt(3'')-Ⅰ(13/98,13.27%)、ant(2'')-Ⅰ(11/98,11.22%)、aac(6')-Ⅰb(7/98,7.14%)、aph(3')-ⅩⅤ(4/98,4.08%)、aac(6')-Ⅱ(3/98,3.06%),和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10/98,10.20%)。宁波分离株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nt(2'')-Ⅰ、ant(3'')-Ⅰ、aph(3')-ⅩⅤ和rmtB检出率高于杭州分离株。25株菌检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25/98,25.51%),其中15株携带2种及以上耐药基因,10株携带1种耐药基因。10株检出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的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MIC均≥256μg/ml。耐药基因携带模式共有6种,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表型相符。结论携带ant(3'')-Ⅰ、ant(2'')-Ⅰ、aac(6')-Ⅰb、aph(3')-ⅩⅤ、aac(6')-Ⅱ、rmtB基因是本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氨基糖苷类 耐药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16S rRNA甲基化酶 基因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健铭 翁幸鐾 +2 位作者 姜如金 吴晋兰 凌莉萍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19期2315-2320,共6页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3月—2020年6月浙江省杭州与宁波2个地区6所医院住院患者首次发现感染时临床分离的113株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中来自杭州地区74株,来自宁波地区39株;所有菌株...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3月—2020年6月浙江省杭州与宁波2个地区6所医院住院患者首次发现感染时临床分离的113株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中来自杭州地区74株,来自宁波地区39株;所有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对13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多黏菌素B用肉汤稀释法;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1种毒力基因,阳性基因测序后作BLAST比对。结果 113株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多重耐药(MDR)菌占83. 19%,广泛耐药(XDR)菌占11. 50%,所有菌株对多黏菌素B敏感。共检出8种毒力基因,每株菌均检出4种~7种毒力基因,其中plc H、apr A和alg D检出率均为100. 00%,exo Y检出101株(89. 38%),exo S检出95株(84. 07%),pys检出48株(42. 48%),exo U检出40株(35. 40%),oaclR检出11株(9. 73%)。结论 本研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以携带plc H、apr A、alg D 3种毒力基因为流行特征,这可能是患者均出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症状和体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 毒力基因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