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浙江省富阳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考
1
作者 任莉 章忠梅 +3 位作者 章钢明 张海娟 李洪达 周水香 《中国食用菌》 2016年第5期70-72,共3页
食用菌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根据富阳食用菌发展现状,对发展存在的问题、对策进行分析。建议提高对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认识;加大扶持力度,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加快食用菌生产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改造,打造现代新型食用菌产业;充分利用... 食用菌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根据富阳食用菌发展现状,对发展存在的问题、对策进行分析。建议提高对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认识;加大扶持力度,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加快食用菌生产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改造,打造现代新型食用菌产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农业生产结构良性互动衔接,实现生态循环模式;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提高产品深加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浙江 富阳区 对策
下载PDF
火烧对北亚热带杉木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志霞 李正才 +3 位作者 周君刚 程彩芳 赵睿宇 孙娇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1-305,共5页
林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子之一,通过直接燃烧损失、有机质高温变性、继发性侵蚀作用,以及改变碳的输入、输出过程而改变土壤碳库[1],进而影响和改变整个系统的碳循环和碳分布格局[2]。据统计,森林火灾每年向大气中释放的碳量... 林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子之一,通过直接燃烧损失、有机质高温变性、继发性侵蚀作用,以及改变碳的输入、输出过程而改变土壤碳库[1],进而影响和改变整个系统的碳循环和碳分布格局[2]。据统计,森林火灾每年向大气中释放的碳量相当于化石燃料燃烧的7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火烧 土壤有机碳储量 土壤活性有机碳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香椿天然群体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吴军 钟志真 +5 位作者 楼君 余峰 余裕龙 傅国林 张烨华 刘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8-256,共9页
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是楝科香椿属植物,其生长迅速,树干通直,素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为系统揭示其天然群体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对香椿天然分布区内的16... 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是楝科香椿属植物,其生长迅速,树干通直,素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为系统揭示其天然群体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对香椿天然分布区内的16个天然群体9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分析。采用了巢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了香椿天然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香椿天然群体11个种实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显著的差异,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为40.209%,群体间变异小于群体内的(59.791%)。果实和种子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3.864%和13.593%,种子的变异系数较小,表明种子的稳定性要比果实的高。对香椿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将香椿16个天然群体划分为4类。相关结果显示果实质量、果实长度、果宽基、种子长度和种翅长度是影响香椿表型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天然群体 种实性状 表型多样性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对炭疽病菌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连平 许杰 +4 位作者 金立新 方丽 谢昀烨 武军 王汉荣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345-348,共4页
室内生物测定1%纳米二氧化钛水剂对梨炭疽病菌、草莓炭疽病菌、西瓜炭疽病菌和菊炭疽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对炭疽病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产孢有极强的促进作用。这2种作用在短波紫外照射下最强,长... 室内生物测定1%纳米二氧化钛水剂对梨炭疽病菌、草莓炭疽病菌、西瓜炭疽病菌和菊炭疽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对炭疽病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产孢有极强的促进作用。这2种作用在短波紫外照射下最强,长波紫外次之,自然光再次。纳米二氧化钛对4种12株炭疽病菌的EC 50在3897.43~14109.77 mg·kg^-1。4种在常规培养下不产孢的炭疽病菌菌株在含200~800 mg·kg^-1纳米二氧化钛水剂的PSA平板上的产孢量在0.28×10^8~2.56×10^8,而划线诱导产孢法的产孢量在0.19×10^8~0.74×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梨炭疽菌 草莓炭疽菌 西瓜炭疽菌 菊炭疽菌 生长 产孢
下载PDF
设施连作芦笋根腐及蚕沙治理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连平 谢昀烨 +3 位作者 方丽 金立新 陈春华 王汉荣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1514-1516,共3页
对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和萧山区的61栋设施栽培芦笋调查结果显示,随着芦笋种植年份的增加,根腐病发生逐年加重,土壤中根腐病菌菌量逐年增多,种植11年的芦笋根腐病发病率、土壤中根腐病菌菌量分别达7.43%和9.82×10 2cfu·g -1... 对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和萧山区的61栋设施栽培芦笋调查结果显示,随着芦笋种植年份的增加,根腐病发生逐年加重,土壤中根腐病菌菌量逐年增多,种植11年的芦笋根腐病发病率、土壤中根腐病菌菌量分别达7.43%和9.82×10 2cfu·g -1 。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蚕沙水浸渍液可抑制根腐病菌生物产量(干重)和大型孢子产量,2%蚕沙水浸渍液对病菌生物产量、大型孢子产量的抑制率分别达69.38%、74.65%。盆钵试验结果显示,蚕沙明显改善连作土壤pH值,提高了连作土壤对芦笋的适合度,显著减少了芦笋根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连作 根腐病 蚕沙 治理
下载PDF
浙江省芦笋茎枯病非化学治理
6
作者 王连平 方丽 +3 位作者 谢昀烨 金立新 陈春华 王汉荣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1534-1536,共3页
2017—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进行芦笋茎枯病非化学治理田间试验,治理措施包括大棚避雨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和品种抗性评价等。研究表明,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大棚避雨栽培对春、秋季芦笋茎枯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1.3%和65.1%。以不覆... 2017—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进行芦笋茎枯病非化学治理田间试验,治理措施包括大棚避雨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和品种抗性评价等。研究表明,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大棚避雨栽培对春、秋季芦笋茎枯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1.3%和65.1%。以不覆盖栽培为对照,在露地和大棚栽培条件下,白地膜、黑地膜覆盖对茎枯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35.3%、37.5%和37.3%、39.8%。在浙江主栽芦笋品种中,对茎枯病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有太平阳早生、丰岛1号、绿龙;抗性一般的品种有格兰德、阿特拉斯、皇冠;抗性较差的品种有紫色激情、阿波罗、UC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茎枯病 非化学治理 浙江
下载PDF
美国豆芋不同部位生化特征成分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戚利潮 杨芸芸 +1 位作者 郑子桓 郑晓冬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529-534,共6页
通过测定美国豆芋花、茎、叶和块茎中的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总糖、总皂苷、总黄酮、异黄酮、Vc、VE和矿物质的含量表明,美国豆芋不同部位均含有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多糖、皂苷、黄酮、异黄酮、Vc、VE和矿物质等生化特... 通过测定美国豆芋花、茎、叶和块茎中的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总糖、总皂苷、总黄酮、异黄酮、Vc、VE和矿物质的含量表明,美国豆芋不同部位均含有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多糖、皂苷、黄酮、异黄酮、Vc、VE和矿物质等生化特征成分,但是美国豆芋不同部位的特征成分含量存在差异。该分析结果为新引进食品美国豆芋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有利于进一步充分有效地利用其花、茎、叶和块茎开发功能性食品和医药中间体等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豆芋 游离氨基酸 可溶性蛋白 总糖 总皂苷 总黄酮 异黄酮
下载PDF
古法安顶云雾茶制作技艺
8
作者 夏建仁 杨青 +1 位作者 俞晓华 陆春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期224-225,共2页
安顶云雾茶制作技艺是指以安顶山高山茶叶为鲜叶手工炒制绿茶的技艺,历经世代传承,形成了一套精湛的制作工艺,其中的杀青手法(炒青锅)被称为浙江绿茶杀青三大手法之一。此茶的技艺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本文阐述了... 安顶云雾茶制作技艺是指以安顶山高山茶叶为鲜叶手工炒制绿茶的技艺,历经世代传承,形成了一套精湛的制作工艺,其中的杀青手法(炒青锅)被称为浙江绿茶杀青三大手法之一。此茶的技艺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本文阐述了安顶云雾茶制作工艺、主要特征和价值,以期为促进我国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顶云雾茶 古法 制作 技艺 特征 价值
下载PDF
火烧对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钱国平 赵志霞 +4 位作者 李正才 周君刚 程彩芳 赵睿宇 孙娇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119,共5页
【目的】研究火烧对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为火后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灾后1 a在火烧迹地和对照林地上分别设置20 m×20 m样地各5块,分层采集0~50 cm土层的土... 【目的】研究火烧对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为火后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灾后1 a在火烧迹地和对照林地上分别设置20 m×20 m样地各5块,分层采集0~5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各层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火烧迹地土壤里含有的轻组有机质、易氧化碳、有机碳均比对照区域高,上升的幅度分别为1.2%~61.5%、9.6%~47.4%、3.9%~35.1%,且在0~10 cm土层的差异极显著(P<0.01)。次生林火灾之后,轻组有机质、易氧化碳、总有机碳基本都存储于土壤表层,深度为0~20 cm。火烧迹地土壤0~50 cm的剖面中,含有的有机碳比对照区域高,上升的幅度约18.8%且差异显著。过火后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和轻组有机质与土壤养分(全氮、水解氮、速效钾)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天然次生林发生火灾1 a后,火烧迹地土壤总有机碳、土壤养分的增加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火烧迹地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养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