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建春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第8X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评价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为老年社区糖尿病寻找合适治疗药物。方法抽取2010年10月—2012年9月该院老年社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80例,给予80例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 目的探讨评价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为老年社区糖尿病寻找合适治疗药物。方法抽取2010年10月—2012年9月该院老年社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80例,给予80例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并观察使用二甲双胍有无副作用。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得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恶心与腹泻,但在患者的承受范围内,总体疗效满意。结论对于该院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的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老年社区 糖尿病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2
作者 王建春 《中国处方药》 2015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观察氢氯噻嗪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5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进行治疗,每次80 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氢氯噻嗪治疗,每次12.5 mg,每日... 目的观察氢氯噻嗪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5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进行治疗,每次80 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氢氯噻嗪治疗,每次12.5 mg,每日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4%)显著高于对照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氯噻嗪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氯噻嗪 替米沙坦 高血压 社区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新生血管特点 被引量:5
3
作者 宋则周 张艳明 +4 位作者 傅燕飞 耿昱 张帆 汤靖岚 王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1731-1734,1738,共5页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评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腔隙性脑梗死、41例非腔隙性脑梗死和20例非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动脉斑块行超声造影检查,参考文献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特点进行分级,分析并比较三...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评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腔隙性脑梗死、41例非腔隙性脑梗死和20例非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动脉斑块行超声造影检查,参考文献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特点进行分级,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的特点,应用ROC曲线计算斑块分级评价腔隙性脑梗死、非腔隙性脑梗死及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的脑梗死侧斑块大多为Ⅲ级和Ⅳ级斑块,其他部位斑块大多为Ⅰ级和Ⅱ级,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的脑梗死侧斑块分级明显大于其他部位斑块,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的脑梗死侧斑块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选人群中Ⅲ级和Ⅳ级斑块分级的患者中脑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I级和Ⅱ级斑块分级的患者,非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Ⅲ级斑块分级的患者中腔隙性脑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I级和Ⅱ级斑块分级的患者,非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Ⅲ级和Ⅳ级斑块分级的患者中非腔隙性脑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I级和Ⅱ级斑块分级的患者;以斑块分级>II级为标准评价腔隙性脑梗死、非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9%,75.0%,67.2%,76.4%,65.4%,76.1%。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分级与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类似,其可能是造成二者长期预后相近的病理生理机制;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分级是评价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的有效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形态学 颈动脉 动脉硬化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溃疡斑块的诊断效能和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姜璐璐 宋则周 +4 位作者 张艳明 傅燕飞 耿昱 汤靖岚 张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诊断颈动脉溃疡斑块的价值。方法对98处颈动脉斑块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CEUS检查,依据文献对颈动脉斑块形态进行分类,比较低年资和高年资医生应用CDUS和CEUS诊断颈动脉溃...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诊断颈动脉溃疡斑块的价值。方法对98处颈动脉斑块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CEUS检查,依据文献对颈动脉斑块形态进行分类,比较低年资和高年资医生应用CDUS和CEUS诊断颈动脉溃疡斑块的差异。结果低年资和高年资医生应用CDUS诊断颈动脉溃疡斑块的敏感性较低(30.00%,35.00%),而应用CEUS可明显提高诊断颈动脉溃疡斑块的敏感性(85.00%),且与CT诊断一致性较高(κ=0.9002),低年资和高年资医生间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诊断颈动脉溃疡斑块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形态学 颈动脉 动脉硬化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滋养血管新生的特点 被引量:5
5
作者 邬午龙 张艳明 +4 位作者 傅燕飞 耿昱 汤靖岚 王静 宋则周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827-83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滋养血管新生的特点。方法对47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8例非脑梗死患者(非脑梗死组)行双侧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对颈动脉滋养血管进行分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颈动脉滋养血管分级判断脑...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滋养血管新生的特点。方法对47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8例非脑梗死患者(非脑梗死组)行双侧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对颈动脉滋养血管进行分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颈动脉滋养血管分级判断脑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曲线下面积;评估观察者之间确定颈动脉滋养血管分级的一致性。结果脑梗死组梗死侧颈动脉滋养血管以Ⅰ级为主,与脑梗死组非梗死侧和非脑梗死组双侧颈动脉滋养血管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4、0.0005、0.0085)。Ⅰ级滋养血管中脑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0级滋养血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以颈动脉滋养血管Ⅰ级为标准评价脑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2.3%、61.5%及0.669;观察者间评估颈动脉滋养血管新生的一致性均较佳。结论脑梗死与非脑梗死的颈动脉滋养血管分级差异明显,颈动脉滋养血管分级是预测脑梗死的一个有效指标,且观察者间一致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脑梗死 颈动脉 动脉硬化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估脑血流循环时间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喜华 张艳明 +2 位作者 傅燕飞 耿昱 宋则周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852-853,共2页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评估脑血流循环时间,探讨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依据时间-强度曲线计算脑血流循环时间,比较脑梗死侧与非脑梗死侧的脑血流循环时间,分析脑血流循环时间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评估脑血流循环时间,探讨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依据时间-强度曲线计算脑血流循环时间,比较脑梗死侧与非脑梗死侧的脑血流循环时间,分析脑血流循环时间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脑血流循环时间预测急性脑梗死的价值。结果与非脑梗死侧相比,脑梗死侧的脑血流循环时间明显延长[(6.151±1.817)s vs.(4.950±1.26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5,P=0.0015)。脑血流循环时间与急性脑梗死呈正相关(r=0.349,P=0.0023)。以脑血流循环时间>5.45 s预测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9.46%、78.38%,曲线下面积0.702(95%可信区间:0.584~0.802,P=0.0010)。结论超声造影评估的脑血流循环时间反映了脑循环的时间长短,且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时间 脑血流循环 脑梗死
下载PDF
中医健康管理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贵尧 刘颖 +1 位作者 郑杰 任菁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18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我国以中医为特色的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展望。方法收集分析全国各医疗机构在开展以中医为特色的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实践情况。结果自中医健康管理开展以来,社会大众对预防保健、健康养生的意识提高了,减少了发病率,降低... 目的探讨我国以中医为特色的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展望。方法收集分析全国各医疗机构在开展以中医为特色的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实践情况。结果自中医健康管理开展以来,社会大众对预防保健、健康养生的意识提高了,减少了发病率,降低了医疗支出。结论中医健康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也出现了诸多不足之处,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待我们去研究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健康管理 治未病
下载PDF
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谢枫 《海峡药学》 2009年第5期145-146,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被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30mg/24h)和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30-300mg/24h...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被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30mg/24h)和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30-300mg/24h)。用酶免法分别检测各组的血、24h尿中TGF-β1浓度,并与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TGF-β1值明显升高(P<0.01),同时正常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TGF-β1亦存在明显差异(P<0.01),24hTGF-β1在正常蛋白尿组病人已明显升高(P<0.05),并随着肾脏疾病的加重,尿TGF-β1值在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中会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血清、24h尿TGF-β1含量随着DN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逐渐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对于监测早期DN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与脑白质病变的关系
9
作者 周喜华 张艳明 +2 位作者 宋则周 傅燕飞 耿昱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6期869-870,873,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与脑白质病变的关系。方法对39例脑白质病变和45例非脑白质病变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进行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比较脑白质病变组和非病变组风险因素和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差异,分析脑白质...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与脑白质病变的关系。方法对39例脑白质病变和45例非脑白质病变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进行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比较脑白质病变组和非病变组风险因素和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差异,分析脑白质病变与风险因素及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的关系,应用ROC曲线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预测脑白质病变的价值。结果与非病变组比较,脑白质病变组中高龄患者(P=0.005)、高血压(P=0.004)和糖尿病的比例(P=0.002)明显增高;脑白质病变组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高于非病变组(P=0.000);以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Ⅱ级预测脑白质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79%、80.00%,其曲线下面积为0.771(95%CI:0.666~0.855)(P=0.000)。结论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超声造影分级具有预测脑白质病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脑白质病变 颈动脉 动脉硬化
下载PDF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建春 《中国乡村医药》 2014年第24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对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T2DM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给予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疗程12周,观察...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对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T2DM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给予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相关指标和血脂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尤其是观察组。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躯体角色、总体健康、活力等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是T2DM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和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美脲 阿卡波糖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生脉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枫 《浙江中医杂志》 2011年第10期777-777,共1页
近年来,笔者对生脉胶囊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和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生脉胶囊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高频超声影像学特征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侵袭性的诊断
12
作者 李鹤 张云龙 +2 位作者 高继康 杜亮 邓燕妮 《浙江实用医学》 2021年第4期293-295,340,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影像学特征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侵袭性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21年1月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经超声检查并病理确诊为PTMC的患者100例,并将存在远处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组织侵犯、远处组织转移...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影像学特征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侵袭性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21年1月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经超声检查并病理确诊为PTMC的患者100例,并将存在远处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组织侵犯、远处组织转移、术后复发或死亡病例归为侵袭组25例,其余归为非侵袭组75例,将性别、年龄、结节最长径、有无钙化、有无包膜侵犯、纵横比、是否位于峡部、有无内部囊变、边缘是否规则、是否多发性、结节分布共11项指标纳入单因素分析,P<0.05的指标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高频超声影像学特征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侵袭性的诊断价值。结果年龄<45岁、病灶最长径≥0.6cm、内部有钙化及肿瘤包膜侵犯为预测PTMC具有侵袭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年龄<45岁、病灶最长径>0.6cm且内部有钙化灶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应重视观察甲状腺包膜连续性是否中断,并仔细扫查双侧颈部淋巴结有无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侵袭性 高频超声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哮喘的关系
13
作者 马春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9期76-79,共4页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mass spectrometry, LC-MS/MS)检测哮喘儿童维生素D水平,了解其与小儿哮喘的关系以便用于临床诊疗。方法 选择确诊的哮喘儿童76例作为哮喘组,其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儿童41例(急...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mass spectrometry, LC-MS/MS)检测哮喘儿童维生素D水平,了解其与小儿哮喘的关系以便用于临床诊疗。方法 选择确诊的哮喘儿童76例作为哮喘组,其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儿童41例(急性发作组)、缓解期儿童35例(缓解期组)以及时期43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LC-MS/MS检测三组儿童血清25(OH)D3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1)采用LC-MS/MS检测血清25(OH)D3在0.5-10.0n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2,保留时间为3.80min,批内精密度范围为0.97%-1.56%,批间精密度范围为1.35%-4.02%。(2)哮喘儿童的血清25(OH)D3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25(OH)D3显著低于缓解期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MS/MS检血清25( OH) D3 敏感性高、结果准确。哮喘儿童血清维生素D缺乏,支气管哮喘儿童急性发作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MS 哮喘儿童 维生素D 25(OH)D3
下载PDF
“社区慢病联合门诊”助力医防融合的现状与展望
14
作者 陈小央 彭国雏 +4 位作者 胡建江 朱炜 谢枫 李骏 任菁菁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66-1168,共3页
坚持“以健康为中心”、以“医防融合”为出发点,做实做细“慢病管理”的总要求,积极探索医联体框架下医防融合新机制,“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滨江区卫生健康局在... 坚持“以健康为中心”、以“医防融合”为出发点,做实做细“慢病管理”的总要求,积极探索医联体框架下医防融合新机制,“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滨江区卫生健康局在医联体建设体系下拓展社区慢性联合一体化中心门诊,坚持预防为主,侧重慢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现了社区居民得实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发展、医联体分级诊疗稳步落实的多方共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防融合 慢病管理 分级诊疗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联合ABCD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26
15
作者 张艳明 宋则周 +3 位作者 傅燕飞 耿昱 汤靖岚 张健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联合ABCD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对89例TIA患者颈动脉斑块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参考文献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特点进行分级;依据患者临床特点对入选患者进行A...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联合ABCD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对89例TIA患者颈动脉斑块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参考文献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特点进行分级;依据患者临床特点对入选患者进行ABCD评分并分析比较不同ABCD评分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比率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对ABCD评分和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与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应用ROC曲线计算并比较ABCD评分、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和二者联合预测TIA进展为脑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效能。结果随TIA患者ABCD评分增加,TIA进展为脑梗死的比率明显增加(χ2=25.875,P=0.000)。TIA进展为脑梗死者ABCD评分较未进展者明显增加(4.14±1.17对2.68±1.12,t=-5.908,P=0.000)。ABCD评分和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均是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均P〈0.05)(OR值分别为2.806,1.937)。以ABCD评分〉3分预测TIA进展为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69.4%,79.2%,以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Ⅱ级预测TIA进展为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2.2%,73.6%,以二者联合诊断变量PRE_1〉0.239预测TIA进展为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6.1%,64.2%。二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39,95%CI:0.746-0.909),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的曲线下面积最小(0.703,95%CI:0.597~0.795),而ABCD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介于二者之间(0.807,95%CI:0.7090.883),二者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的曲线下面积(Z=2.473,P=0.0134)。结论TIA患者的危险分层应联合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和ABCD评分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死 颈动脉 斑块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晚期增强的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艳明 宋则周 +1 位作者 傅燕飞 耿昱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2015年第11期869-87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晚期增强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有颈动脉斑块且双侧颈动脉最大斑块厚度均>1.5 mm的患者68例。其中非脑梗死组患者18例,脑梗死组患者50例,包括单侧脑梗死患者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晚期增强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有颈动脉斑块且双侧颈动脉最大斑块厚度均>1.5 mm的患者68例。其中非脑梗死组患者18例,脑梗死组患者50例,包括单侧脑梗死患者30例,双侧脑梗死患者20例。对所有患者双侧颈动脉最大斑块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于造影剂注入后6 min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测量并计算颈动脉斑块晚期增强强度、增强相对强度。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患者、脑梗死组患者梗死侧与非梗死侧颈动脉斑块晚期增强强度、增强相对强度差异。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非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晚期增强强度分别为(6.0±1.5)、(4.9±1.2)d B,增强相对强度分别为0.9±0.4、0.8±0.2,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晚期增强强度、增强相对强度均高于非脑梗死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32、2.258,P值均<0.05)。脑梗死组患者梗死侧、非梗死侧颈动脉斑块晚期增强强度分别为(7.1±1.8)、(4.9±1.2)d B,增强相对强度分别为1.2±0.3、0.8±0.2,脑梗死组患者梗死侧颈动脉斑块晚期增强强度、增强相对强度均高于非梗死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32、2.953,P值均<0.01)。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晚期增强特点与非脑梗死患者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脑梗塞 颈动脉 动脉硬化
原文传递
抗菌药物在肿瘤专科医院门诊应用情况及干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方青芳 来心舟 +3 位作者 王增 程斌 周晓芳 翁琳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8-40,共3页
抗菌药物在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均有应用,但临床上抗菌药物滥用现象持续存在,因而导致细菌广泛耐药[1].自2004年我国卫生部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来,一系列的严控法规相继出台[2-3].为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细... 抗菌药物在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均有应用,但临床上抗菌药物滥用现象持续存在,因而导致细菌广泛耐药[1].自2004年我国卫生部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来,一系列的严控法规相继出台[2-3].为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产生,我院通过出台相关规定以及对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干预,以期促使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 干预性研究 医院 专科 门诊病人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预测脑梗死再发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邬午龙 宋则周 +2 位作者 张艳明 傅燕飞 耿昱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初发脑梗死患者89例,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并进行颈动脉斑块的二维回声及新...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初发脑梗死患者89例,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并进行颈动脉斑块的二维回声及新生血管分级,随访1年后入选者脑梗死再发情况,以脑梗死再发与否作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颈动脉斑块二维回声分级及新生血管分级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估独立风险因素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价值。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二维超声分级(P=0.028)与新生血管分级(P=0.006)为脑梗死再发的风险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是脑梗死再发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OR=1.916,P=0.043),ROC分析示以新生血管分级>Ⅱ级预测脑梗死再发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7.74%、70.69%,其曲线下面积为0.684(95%CI:0.577~0.779,P=0.0017)。结论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是预测脑梗死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脑梗塞 颈动脉 动脉硬化
原文传递
以PACS系统为基础构建医院超声管理系统的实践 被引量:2
19
作者 傅燕飞 朱小彦 肖群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年第24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究以PACS系统为基础构建超声管理系统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医院自2018年1月起进行超声科管理制度调整,以PACS为基础,构建超声科管理系统,内容包括预约登记系统、图像采集系统、报告管理系统、数据统计系统等多项内容,以全... 目的:探究以PACS系统为基础构建超声管理系统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医院自2018年1月起进行超声科管理制度调整,以PACS为基础,构建超声科管理系统,内容包括预约登记系统、图像采集系统、报告管理系统、数据统计系统等多项内容,以全面提高超声科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2018年为实施后,2017年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超声科的管理质量效果。结果:实施后超声科患者的排队时间、超声检验时间、结果出具时间等,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超声检验误差率、患者投诉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以PACS为基础构建超声管理系统,能够全面提高超声科的信息化管理进程,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提高了超声科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科 管理 图像储存与通讯系统 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