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和丙肝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金洁 罗艳 +3 位作者 陈芳 李西婷 张兴亮 许珂 《预防医学》 2018年第3期248-252,256,共6页
目的了解杭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和丙肝的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2—2016年通过连续采样方法对杭州市2个艾滋病监测哨点(强制戒毒所和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使用毒品类型、性行为等信息,并... 目的了解杭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和丙肝的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2—2016年通过连续采样方法对杭州市2个艾滋病监测哨点(强制戒毒所和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使用毒品类型、性行为等信息,并检测HIV、梅毒和丙肝抗体,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梅毒和丙肝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吸毒者4 067人,HIV、梅毒和丙肝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64%(26/4 067)、7.25%(295/4 067)和22.69%(923/4 067),梅毒和丙肝合并感染率为1.70%(69/4 0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4.411,95%CI:3.273~5.945)、未婚(在婚/同居:OR=0.664,95%CI:0.482~0.915;离异/丧偶:OR=0.534,95%CI:0.353~0.810)、使用新型毒品(OR=5.064,95%CI:3.287~7.803)和使用混合毒品(OR=2.663,95%CI:1.191~5.954)是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高龄(OR:2.168~2.878)、外省户籍(OR=1.747,95%CI:1.398~2.184)、曾注射吸毒(OR=3.120,95%CI:2.534~3.840)、使用传统毒品(新型毒品:OR=0.348,95%CI:0.277~0.438;混合毒品:OR=0.611,95%CI:0.390~0.959)的吸毒者是感染丙肝的危险因素。结论杭州市吸毒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率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女性、未婚、使用新型毒品和混合毒品是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高龄、外省户籍、注射吸毒、使用传统毒品是感染丙肝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人群 艾滋病 梅毒 丙肝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杭州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和行为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金洁 罗艳 +1 位作者 陈树昶 武海滨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杭州市流动人口的流动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和健康状况等。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杭州市江干区、拱墅区和西湖区4种不同行业的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5.1%(901/2 000)和41.9%(83... 目的了解浙江省杭州市流动人口的流动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和健康状况等。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杭州市江干区、拱墅区和西湖区4种不同行业的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5.1%(901/2 000)和41.9%(838/2 000)的流动人口通过老乡介绍和自己外出打工,城市流动率、行业流动率和单位流动率的中位数分别为0.40、0.33和0.50个/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3.8%(1 275/2 000),男性知晓率高于女性(χ2=16.1,P<0.001),不同行业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P<0.001);有过临时性行为和商业性行为者分别占5.5%(109/2 000)和4.4%(52/1 171),其中每次均使用安全套者分别占30.3%(33/109)和40.4%(21/52),从未使用者占12.8%(14/109)和9.6%(5/52),最近1次性行为使用者占47.7%(52/109)和65.4%(34/52)。结论杭州市流动人口有较高的流动性,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发生高危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流动人口 流动特征 知晓率 危险性行为
原文传递
2004—2020年杭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吴虹 陈珺芳 +4 位作者 许珂 张兴亮 李西婷 金洁 黄思超 《预防医学》 2021年第12期1246-1248,1252,共4页
目的了解2004—2020年杭州市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延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促进新确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4—2020年杭... 目的了解2004—2020年杭州市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延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促进新确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4—2020年杭州市纳入ART治疗的HIV/AIDS病例的人口学、感染途径、检测发现途径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RT治疗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2004—2020年杭州市纳入ART治疗的HIV/AIDS病例7224例,年龄中位数为31岁;男性6525例,占90.32%。2004—2013年、2014—2015年和2016—2020年HIV/AIDS病例确证后ART治疗延迟比例分别为88.79%、51.56%和24.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1岁(OR:1.866~9.045,95%CI:1.415~21.279)、已婚(OR=0.545,95%CI:0.470~0.631)、确证时间为2016年以前(OR:3.385~31.638,95%CI:2.967~37.350)、医务人员主动提供HIV检测咨询(PITC)发现(OR=1.260,95%CI:1.105~1.436)、有基线临床症状(OR=1.257,95%CI:1.017~1.554)和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mm3(OR=1.784~2.544,95%CI:1.535~2.973)是ART治疗延迟的影响因素。结论2004—2020年杭州市ART治疗延迟比例下降;需加强对大于50岁、未婚、PITC发现和基线CD4细胞计数较高的HIV/AIDS病例ART及时治疗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治疗延迟
原文传递
杭州市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罗艳 陈芳 +2 位作者 张兴亮 李西婷 丁建明 《预防医学》 2018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了解杭州市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7月1日—12月31日对杭州市随访管理的132例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 目的了解杭州市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7月1日—12月31日对杭州市随访管理的132例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出的病例信息对学生HIV/AIDS的传播途径、检测、治疗及高危行为等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32例学生HIV/AIDS确证年龄平均为(21.42±2.65)岁,其中男生130例,占98.48%,女生2例,占1.52%。学生HIV/AIDS均经性接触传播,以同性性接触传播为主,占83.33%。同性性接触传播的学生HIV/AIDS中,55.45%的同性性伴既有学生也有社会人员,90.91%曾与同性发生过非商业临时性行为,5例有异性固定性伴,2例有临时异性性伴,与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0.00%~50.00%。确证前,54.55%的学生HIV/AIDS认为自己不可能感染艾滋病,23.48%做过HIV抗体检测,抗病毒治疗比例为80.30%。学生HIV/AIDS合并梅毒现症感染率为18.03%。结论同性性行为是杭州市青年学生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学生HIV/AIDS对艾滋病的认知和主动预防意识偏低,普遍存在危险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学生 同性性行为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杭州市HIV/AIDS病例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兴亮 陈珺芳 +2 位作者 许珂 吴虹 黄思超 《预防医学》 2022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了解杭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杭州市现存活HIV/AIDS病例为调查对象,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收集人口学信息、医疗支出和... 目的了解杭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杭州市现存活HIV/AIDS病例为调查对象,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收集人口学信息、医疗支出和疾病状态等资料,采用MOS-HIV量表简体中文版评估生活质量;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病例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HIV/AIDS病例2808例,其中HIV感染者1684例,AIDS患者1124例。男性2510例,占89.39%;女性298例,占10.61%。25~<40岁1531例,占54.52%。MOS-HIV量表的生理健康总分和心理健康总分分别为(53.87±6.96)分和(46.03±9.09)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月均收入、最近一年就医自理费用、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杭州市HIV/AIDS病例生活质量不高;年龄、收入、治疗费用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可能影响HIV/AIDS病例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生活质量 MOS-HIV量表
原文传递
杭州市2011—2018年HIV/AIDS抗病毒治疗患者基线CD4^(+)T细胞变化趋势及晚治疗情况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吴虹 陈珺芳 许珂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了解杭州市2011—2018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趋势、晚治疗比例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2018年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杭州市4224例HIV/AIDS患者信息,根据启动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 目的了解杭州市2011—2018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趋势、晚治疗比例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2018年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杭州市4224例HIV/AIDS患者信息,根据启动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和临床症状将研究对象分为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晚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HIV/AIDS患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水平从2011年的191个/μL升高到2018年的291个/μL。开始治疗之前符合"晚治疗"病例共1487例(3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1~40岁(aOR=1.831,95%CI:1.475~2.274)、41~50岁(aOR=2.062,95%CI:1.609~2.642)、>50岁组(aOR=2.117,95%CI:1.638~2.737)、异性性传播(aOR=1.423,95%CI:1.176~1.721)、治疗开始时间为2011年(aOR=7.959,95%CI:2.928~21.633)、2012年(aOR=3.517,95%CI:1.984~6.235)、2013年(aOR=3.256,95%CI:2.132~4.973)和2014年(aOR=1.591,95%CI:1.174~2.156)是"晚治疗"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推行"发现即治疗"政策下,仍有不少HIV/AIDS患者存在晚治疗情况。针对30岁以上和异性性传播感染者除加强抗病毒治疗的健康教育工作外,应继续执行扩大检测发现政策,尽早发现HIV/A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AIDS 抗病毒治疗 晚治疗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杭州市新确证在校学生HIV/AIDS分子传播网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许珂 陈珺芳 +3 位作者 张兴亮 罗文杰 吴嗣圣 黄思超 《预防医学》 2022年第11期1096-1100,1104,共6页
目的分析杭州市2020-2021年新确证在校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HIV分子传播网络特征,为学校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杭州市2020-2021年新确证的在校学生HIV/AIDS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 目的分析杭州市2020-2021年新确证在校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HIV分子传播网络特征,为学校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杭州市2020-2021年新确证的在校学生HIV/AIDS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人口学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集血样,采用反转录PCR和巢式PCR测定HIV-1 pol区基因,采用序列多重比对确定基因亚型;比较杭州市同期新确证HIV/AIDS病例基因序列,使用MEGA 11软件分析基因距离,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绘制分子传播网络图,分析网络内成簇病例的特征。结果杭州市2020-2021年新确证在校学生HIV/AIDS 99例,其中男性98例,占98.98%;男男性行为传播94例,占94.94%。87例获得HIV-1 pol基因序列,包括4种基因亚型,其中CRF07_BC 49例,占56.32%;CRF01_AE 27例,占31.03%;CRF55_01B 6例,占6.90%;CRF67_01B 5例,占5.75%。50例学生HIV/AIDS与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形成30个分子簇,簇内学生病例数2~16例,其中27个分子簇与非学生病例相关,且成簇的学生病例均为男男性行为传播。感染途径、学校所在地、非学生病例现住址是学生病例成簇的影响因素,学校所在的范围是簇内HIV/AIDS病例重要的活动区域。结论杭州市2020—2021年新确证在校学生HIV/AIDS的HIV-1亚型以CRF07_BC和CRF01_AE为主,病例传播与非学生病例关系密切,传播途径以男男性行为为主。需加强对MSM人群的干预,遏制艾滋病从社会面向校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学生 分子传播网络 男男性行为人群
原文传递
HIV/AIDS病例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的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吴虹 许珂 +2 位作者 张兴亮 李西婷 程伟 《预防医学》 2024年第4期277-282,共6页
目的了解杭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的免疫重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HIV/AIDS病例抗病毒治疗效果,改善其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纳入杭州市2016年1月1日—2021年8月31日开始抗病毒治疗、基线CD4~+T... 目的了解杭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的免疫重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HIV/AIDS病例抗病毒治疗效果,改善其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纳入杭州市2016年1月1日—2021年8月31日开始抗病毒治疗、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500个/μL或基线CD4/CD8~+T淋巴细胞(CD8)比值<0.8的HIV/AIDS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抗病毒治疗开始至2023年8月31日随访终止期间的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治疗情况、CD4计数和CD4/CD8比值等,分析HIV/AIDS病例的免疫重建情况,治疗后CD4计数≥500个/μL且CD4/CD8比值≥0.8定义为免疫重建良好。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免疫重建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HIV/AIDS病例3349例,其中男性3075例,占91.82%;开始治疗年龄M(Q_(R))为31(20)岁;大专及以上学历1600例,占47.78%;世界卫生组织(WHO)临床分期Ⅰ~Ⅱ期2455例,占73.31%。免疫重建良好1368例,占40.85%;2016年开始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例免疫重建良好比例最高,为51.9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HO临床分期(Ⅰ~Ⅱ期,HR=2.529,95%CI:2.023~3.162)、治疗及时(HR=1.196,95%CI:1.027~1.394)、初始治疗方案(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奈韦拉平/依非韦伦,HR=2.185,95%CI:1.891~2.524;整合酶抑制剂,HR=8.509,95%CI:6.706~10.795)、基线CD4/CD8比值(≥0.1,HR:1.600~4.515,95%CI:1.061~6.661)、基线血红蛋白(<90 mg/dL,HR=0.327,95%CI:0.121~0.880)、合并乙肝感染(HR=0.619,95%CI:0.457~0.840)和合并丙肝感染(HR=0.308,95%CI:0.099~0.956)是HIV/AIDS病例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的影响因素。结论HIV/AIDS病例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情况受WHO临床分期、治疗是否及时、初始治疗方案、基线CD4/CD8比值、基线血红蛋白和乙肝/丙肝感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