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UCH-L1和PD-L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1
作者 薛庆明 魏东山 +2 位作者 江洪 项晶晶 王金洁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270-1274,I0006,共6页
目的探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存档的105例患者肿瘤组织... 目的探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存档的105例患者肿瘤组织石蜡标本和12例患者液氮保存的新鲜肿瘤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12例NSCLC新鲜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UCH-L1和PD-L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105例NSCLC石蜡包埋组织UCH-L1与PD-L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NSCLC组织UCH-L1、PD-L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及两者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2例患者中,9例(除例6、9和12外)NSCLC新鲜组织UCH-L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配对癌旁组织,10例(除例2、11外)PD-L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配对癌旁组织。UCH-L1和PD-L1在NSCLC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6%(30/105)和38.1%(40/105)。NSCLC组织中UCH-L1蛋白表达与患者肿瘤类型、肿瘤直径和TNM分期均有关(均P<0.05),而PD-L1蛋白表达仅与患者肿瘤类型有关(P=0.001)。UCH-L1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低于UCH-L1阴性表达患者(P<0.001),而PD-L1蛋白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累积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SCLC组织UCH-L1与PD-L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29,P=0.001)。结论UCH-L1在NSCLC发生、发展中起着癌基因的作用,UCH-L1与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两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共同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配体1
下载PDF
胸膜和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项晶晶 徐如君 陈丽荣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胸膜和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以及对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志对6例胸膜SFT和8例胸膜外SFT进行分析。结果 14例(包括6例胸膜和8例胸膜外)SF... 目的探讨胸膜和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以及对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志对6例胸膜SFT和8例胸膜外SFT进行分析。结果 14例(包括6例胸膜和8例胸膜外)SFT由比例不同的梭形和卵圆形肿瘤细胞组成,间质胶原纤维丰富伴有分支状血管。其中11例有典型的细胞稀少区和细胞丰富区交替分布特点,2例仅含细胞丰富区成分,1例为多发结节兼有上述两种形态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14例肿瘤细胞均表达CD34、bcl-2和CD99,不表达desmin、S-100、EMA、CK(AE1/AE3)和p53。2例SMA呈部分弱阳性。SFT复发者2例,其中1例胸膜恶性SFT呈结节状播散性累及胸膜。结论胸膜和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在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生物学行为上相似。免疫组织化学CD34、bcl-2和CD99表达阳性对SF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病理学 纤维瘤/诊断 胸膜肿瘤/病理学 抗原 CD34 诊断 鉴别 基因 BCL-2 预后
下载PDF
14例小汗腺汗孔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翟梅娟 徐如君 +1 位作者 吴能定 王宏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60-161,I023,共3页
目的:分析小汗腺汗孔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对14例小汗腺汗孔瘤进行光镜观察,并对部分病例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汗孔瘤是一种特异性的肿瘤类型:(1)肿瘤发生于表皮,部分累及真皮。(2)肿瘤细胞和周围棘细胞境界较清... 目的:分析小汗腺汗孔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对14例小汗腺汗孔瘤进行光镜观察,并对部分病例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汗孔瘤是一种特异性的肿瘤类型:(1)肿瘤发生于表皮,部分累及真皮。(2)肿瘤细胞和周围棘细胞境界较清楚。(3)肿瘤细胞巢内可见有护膜内衬的小孔、小管状结构。(4)肿瘤以宽带方式向下延伸。(5)宽带之间的间质水肿、疏松。(6)部分肿瘤延伸达真皮深层者,下方形成有少许透明细胞成分的结节。(7)瘤细胞较棘细胞小,镶嵌排列,部分有细胞间桥。结论:汗孔瘤内有透明细胞成分的小结节为小汗腺汗孔瘤的一种亚型,即真皮内导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汗孔瘤
下载PDF
乳腺腺肌上皮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项晶晶 吴能定 +3 位作者 宋琦 王武玲 韩峰 黎向红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50-153,i047,共5页
目的 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瘤 (AM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标准和预后。方法 采用光镜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 4例乳腺AME进行研究。结果  4例肿瘤均发生于女性 ,年龄 31~ 5 3岁 ,平均 4 1岁 ,其中 2例为恶性AME。镜下见肿瘤由增生... 目的 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瘤 (AM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标准和预后。方法 采用光镜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 4例乳腺AME进行研究。结果  4例肿瘤均发生于女性 ,年龄 31~ 5 3岁 ,平均 4 1岁 ,其中 2例为恶性AME。镜下见肿瘤由增生的腺上皮和肌上皮组成 ,以肌上皮增生为主 ,多为梭形和透明肌上皮细胞。恶性AME中可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 ,细胞丰富 ,异型性明显 ,核分裂增多 ,肿瘤内有坏死。腺上皮cytokeratin(+) ,肌上皮SMA和MSA(+) ,S 10 0蛋白、cytokeratin弱 (+)。随访 3例 12~ 2 4个月肿瘤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AME为乳腺少见的良性肿瘤 ,由腺上皮和肌上皮共同增生而成。恶性AME恶性成分多为肌上皮 ,转移少 ,转移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腺肌上皮瘤 病理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 化生性癌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间叶性软骨肉瘤2例临床与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项晶晶 吴能定 +4 位作者 徐如君 李宏 周虹 范小良 许培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0-372,共3页
关键词 间叶性软骨肉瘤 脑膜肿瘤 脊椎内肿瘤
下载PDF
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常红 陈乐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9-310,T007,共3页
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较罕见。自1871年Perl首先报道至今,国外文献有113例报道。近年来随着B超和CT的应用,使该瘤得以早期发现。现将我们收集的5例结合文献就其诊断和预后进行了讨论。 1 材料和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88年9月~1992年11... 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较罕见。自1871年Perl首先报道至今,国外文献有113例报道。近年来随着B超和CT的应用,使该瘤得以早期发现。现将我们收集的5例结合文献就其诊断和预后进行了讨论。 1 材料和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88年9月~1992年11月手术切除后经病理确诊的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标本5例。所有标本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平滑肌肉瘤 静脉肿瘤 病理
下载PDF
乳腺实体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诊断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晓 徐如君 +1 位作者 刘坚 周虹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292-1295,共4页
目的 对乳腺实体乳头状癌(SP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对17例乳腺SPC的临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抗体包括CK5/6、34βE12、Calponin、SMA、p63、CgA、Syn、CD56、CollagenⅣ、ER... 目的 对乳腺实体乳头状癌(SP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对17例乳腺SPC的临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抗体包括CK5/6、34βE12、Calponin、SMA、p63、CgA、Syn、CD56、CollagenⅣ、ER、PR、CerbB-2,并进行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反应和嗜银染色.结果 17例患者中男1例,女16例,平均年龄68.3岁.主要表现为乳头血性溢液和乳腺肿块,B超或乳管镜检查发现病灶;实体乳头状结构和单一形态的瘤细胞构成其典型的组织学表现,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内分泌分化,88.2%伴有黏液分泌,41.2%伴有浸润性癌; 肌上皮标记大部分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连续,2例完全缺乏和1例完全环绕,CollagenⅣ多数呈连续性表达,3例仅局灶表达;17例患者随访2 ~45个月(平均22.5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 SPC常见于老年女性,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其低级别的形态学特征,ER、PR高表达、CerbB-2阴性以及随访结果显示它具有惰性临床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临床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学 被引量:12
8
作者 常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0-92,共3页
上皮样血管肉瘤(epithelioid angiosarcoma,EA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病理学改变十分特殊,以具有明显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为特点,是血管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最早由Enzinger和Weiss于1986年首先描述。如未充分认识其特点或诊... 上皮样血管肉瘤(epithelioid angiosarcoma,EA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病理学改变十分特殊,以具有明显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为特点,是血管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最早由Enzinger和Weiss于1986年首先描述。如未充分认识其特点或诊断手段不全,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易误诊为原发或转移性癌,恶性黑色素瘤等,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 血管肉瘤 病理学
下载PDF
超声检查和病理测量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大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颖 丁金旺 +7 位作者 韩志江 雷志锴 彭友 张卧 潘钢 王炜 罗定存 楼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7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检查和病理测量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肿瘤大小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PTC 114例(共122枚癌灶),昕有癌灶大小先后通过术前超声检查和术... 目的比较超声检查和病理测量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肿瘤大小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PTC 114例(共122枚癌灶),昕有癌灶大小先后通过术前超声检查和术后组织病理测量确定,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和Bland-Altman作图评价两种方法测量肿瘤大小的差异性和一致性。结果Pearson相关显示两种方法测量的肿瘤最大径存在显著正相关(r=0.957,P=0.000)。配对t检验显示肿瘤的超声最大径(8.24±5.06)mm与病理最大径(7.79±4.75)mm存在显著性差异。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测量的肿瘤最大径的差值绝对值介于0~6.5 mm之间,平均(1.03±1.14)mm,差值的一致性界限(limits of agreement,LoA)为_2.41 mm^3.33 mm,LoA的95%置信区间为.2.87 mm^3.78 mm,LoA置信区间范围内差值的最大绝对值为2.9 mm。结论超声检查和病理测量PTC的肿瘤大小存在显著差异,两者的一致性欠佳,临床实践中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对比研究 肿瘤大小 一致性
下载PDF
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在尖锐湿疣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10
作者 常红 吴能定 +1 位作者 黎向红 高佩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76-278,共3页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HPV6B/11、16/18型DNA探针对30例尖锐湿疣、10例疑似尖锐湿疣及25例假性湿疣进行HPVDNA原位杂交分析。结果显示,30例尖锐湿疣患者HPV6B/11均阳性,4例HPV16/18阳性;10例疑似尖锐湿疣中,1例HPV6B/11阳性,另1例H...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HPV6B/11、16/18型DNA探针对30例尖锐湿疣、10例疑似尖锐湿疣及25例假性湿疣进行HPVDNA原位杂交分析。结果显示,30例尖锐湿疣患者HPV6B/11均阳性,4例HPV16/18阳性;10例疑似尖锐湿疣中,1例HPV6B/11阳性,另1例HPV16/18阳性;25例假性湿疣HPV6B/11,16/18均阴性。表明HPVDNA原位杂交技术在尖锐湿疣的诊断中,特别是在病变不典型的尖锐湿疣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乳头状瘤病毒 核酸杂交 诊断
下载PDF
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11
作者 施红旗 张谷 +1 位作者 楼善贤 吴能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 探讨大肠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 (MLP)型套细胞淋巴瘤 (MCL)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确定 1例肠道MLP/MCL的免疫表型 ,抗体包括CD5、CD10、CD19、CD2 0、CD2 2、CD79α、bcl 6、bcl 2、CD2 3、CD4 ... 目的 探讨大肠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 (MLP)型套细胞淋巴瘤 (MCL)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确定 1例肠道MLP/MCL的免疫表型 ,抗体包括CD5、CD10、CD19、CD2 0、CD2 2、CD79α、bcl 6、bcl 2、CD2 3、CD4 3、cyclinD1等。结果 末端回肠、右半结肠、直肠分别见多发性息肉。镜下见肿瘤性淋巴细胞呈弥漫型及结节型生长。瘤细胞表达全B细胞标记 ,CD5 +,CD10 - ,cyclinD1+,CD4 3+,CD2 3- ,bcl 6 - ,bcl 2 +。结论 MLP是一种罕见的独特的胃肠道恶性淋巴瘤 ,几乎均为MCL ,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 ,需与其他类型B细胞淋巴瘤鉴别。MLP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 ,预后较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 套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 病理检查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输尿管癌1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
12
作者 徐如君 吴能定 金敏 《浙江医学》 CAS 1994年第2期103-104,共2页
输尿管癌临床上不常见,约占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1%,预后不良.为了进一步认识该病的性质及特殊性,以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我们对本院收治的11例输尿管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对肿瘤进行了免疫组化观察.材料、方法及结果收集本院1974~1... 输尿管癌临床上不常见,约占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1%,预后不良.为了进一步认识该病的性质及特殊性,以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我们对本院收治的11例输尿管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对肿瘤进行了免疫组化观察.材料、方法及结果收集本院1974~1988年间收治的1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45~73岁,平均64岁;左侧9例,右侧2例.11例均表现为血尿,其中伴腹部肿块2例,伴尿频、尿痛2例.病理诊断均为移行上皮癌,3例伴膀胱移行上皮癌,1例伴肾盂移行上皮癌.根据WHO标准进行分级(Ⅰ~Ⅲ)和分期(T_0 ~T_3).Ⅰ级:肿瘤呈乳头状,细胞3~4层,轻度异型性;Ⅲ级:乳头状结构不明显,细胞呈片或条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肿瘤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横纹肌样型脑膜瘤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3
作者 武剑 周虹 李晓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8期784-786,F0004,共4页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首次将横纹肌样型脑膜瘤(rhabdoid meningioma,RM)列为脑膜瘤的一个新亚型,临床经过相当于WHOⅢ级[1]。RM较少见,恶性程度高;组织形态与多种肿瘤相似,易造成误诊。正确的病理诊断,对临...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首次将横纹肌样型脑膜瘤(rhabdoid meningioma,RM)列为脑膜瘤的一个新亚型,临床经过相当于WHOⅢ级[1]。RM较少见,恶性程度高;组织形态与多种肿瘤相似,易造成误诊。正确的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横纹肌样型脑膜瘤2例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样型脑膜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及RAS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3
14
作者 谢乐斯 赵盼 +2 位作者 周虹 王炜 项晶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表达及RAS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4种MMR蛋白(MSH2、MSH6、MLH1、PMS2)的表达,并采用ARMS-PCR法检测RAS基因突变状...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表达及RAS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4种MMR蛋白(MSH2、MSH6、MLH1、PMS2)的表达,并采用ARMS-PCR法检测RAS基因突变状态。结果18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R蛋白表达缺失率为6.99%(13/186),其中MSH2和MSH6共同缺失2例,MLH1和PMS2共同缺失9例,MSH6单独缺失1例,PMS2单独缺失1例。RAS突变者97例(52.15%),其中KRAS突变88例(47.31%),NRAS突变9例(4.84%)。MMR蛋白表达缺失多发生于50岁以下、肿瘤部位多为右半结肠、黏液腺癌、肿瘤低分化、肿瘤分期Ⅰ+Ⅱ期的患者(P<0.05)。RAS突变状态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MMR蛋白表达缺失病例中,RAS突变状态与肿瘤是否伴黏液腺癌成分有显著相关性(P=0.015),伴RAS突变病例不伴有黏液腺癌,而RAS野生型多伴黏液腺癌。结论MMR蛋白表达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和病理分型有关,结合RAS突变检测,可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错配修复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KRAS NRAS
下载PDF
卵巢无性细胞瘤7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荣璟 徐如君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1076-1078,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无性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卵巢无性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7例患者最常见的腹部症状及体征为腹部包块(6例,85.71%),腹水(5例,71.43%),腹痛(2例,28.57%)。实验室检查LDH升高4例,NSE... 目的探讨卵巢无性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卵巢无性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7例患者最常见的腹部症状及体征为腹部包块(6例,85.71%),腹水(5例,71.43%),腹痛(2例,28.57%)。实验室检查LDH升高4例,NSE升高4例,β-HCG升高2例,CA125升高2例,AFP升高1例;7例均为手术切除标本,均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镜下表现为瘤细胞为大小一致的圆形、多角形细胞组成,胞质丰富淡染,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巢状、岛屿状,其间均可见纤维组织间隔分隔,间隔内见多少不一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PLAP、CD117、OCT4、NSE呈不同程度阳性。结论卵巢无性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需依赖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该病多见于年轻女性,尤其对于需保留生殖功能的女性,术中冰冻检查的形态学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细胞瘤 卵巢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膀胱微乳头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仪棠 武剑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2期1046-1048,共3页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泌尿系统肿瘤分类中,首次将微乳头变异型列为尿路上皮癌的一个新亚型。膀胱微乳头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由于发病率较低,膀胱微乳头变异型在所有尿路上皮癌中发病率仅0.6%~8.0%[1],国内报道病例较少,由于此亚型侵袭性...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泌尿系统肿瘤分类中,首次将微乳头变异型列为尿路上皮癌的一个新亚型。膀胱微乳头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由于发病率较低,膀胱微乳头变异型在所有尿路上皮癌中发病率仅0.6%~8.0%[1],国内报道病例较少,由于此亚型侵袭性强,预后差,正确的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例膀胱微乳头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目前资料回顾分析如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以提高对该亚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头 尿路上皮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富于淋巴间质的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EB病毒、错配修复蛋白和HER-2表达情况
17
作者 谢乐斯 周虹 +2 位作者 赵盼 王炜 项晶晶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8期2004-2008,I0006,共6页
目的探讨胃富于淋巴间质的癌(GCL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EB病毒感染情况、错配修复蛋白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以期深入了解这一少见类型胃癌并对其分子分型和后续治疗提供病理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21年3月浙江大学... 目的探讨胃富于淋巴间质的癌(GCL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EB病毒感染情况、错配修复蛋白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以期深入了解这一少见类型胃癌并对其分子分型和后续治疗提供病理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21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GCLS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种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和MSH6以及HER-2表达情况,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表达情况,并对HER-2染色2+以上患者进行HER-2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GCLS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近端胃,多数患者呈膨胀性生长,少数患者可伴有腺体分化。8例中有6例EBER阳性,2例EBER阴性患者均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为MLH1/PMS2表达缺失,1例EBER阳性患者同时HER-2过表达。结论GCLS是一种形态上相似,但是分子分型不同的少见胃癌类型,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分子分型研究有助于更好了解其发生、发展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富于淋巴间质的癌 EB病毒 错配修复蛋白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胃原发性淋巴上皮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18
作者 王金洁 金朝曦 +1 位作者 周虹 徐如君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7期1952-1955,共4页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7例胃原发性淋巴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病理形态学特征。所有患者均行免疫组化检测和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中位年龄6...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7例胃原发性淋巴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病理形态学特征。所有患者均行免疫组化检测和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中位年龄66岁。其中2例肿瘤位于胃体后壁,4例位于胃体或贲门部,1例位于胃部分切除术后吻合口处。镜下瘤细胞形态类似鼻咽部未分类癌,以大量淋巴细胞形成基质浸润包绕未分化肿瘤细胞为主要特征。免疫组化染色广谱细胞角蛋白均阳性,细胞角蛋白(CK)7和CK20阴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现为阴性或弱阳性。EBER原位杂交检测6例阳性,1例阴性。结论胃原发性淋巴上皮癌是一类特殊的胃癌亚型,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是诊断该疾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上皮癌 胃肿瘤 原位杂交
下载PDF
精囊腺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杨亿超 王长荣 +1 位作者 李昶灸 王于勇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精囊腺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stromal tumor,MEST)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精囊原发肿瘤,该肿瘤此前曾被称为“囊腺瘤”、“叶状肿瘤”“穆勒氏肉瘤样肿瘤”和“上皮-间质瘤”等[1]。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临床表现... 精囊腺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stromal tumor,MEST)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精囊原发肿瘤,该肿瘤此前曾被称为“囊腺瘤”、“叶状肿瘤”“穆勒氏肉瘤样肿瘤”和“上皮-间质瘤”等[1]。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下尿路症状、血精和腹痛,也可表现为血尿及耻骨上、会阴或腹股沟疼痛等。该疾病多为良性,手术切除后一般预后良好。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精囊腺MEST,运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囊腺 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 囊腺瘤 达芬奇机器人
下载PDF
前列腺腺泡细胞癌合并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20
作者 岳娟清 武剑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755-757,共3页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fibroustumor,SFT)是一种罕见的成纤维细胞性间叶源性肿瘤,最早由WAGNER于1870对该肿瘤进行了描述,随后KLEMPERER和RABIN于1931年首先概括了其特征^([1])。SFT具有中间性的生物学行为,但大多数SFT是良性的,少数表...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fibroustumor,SFT)是一种罕见的成纤维细胞性间叶源性肿瘤,最早由WAGNER于1870对该肿瘤进行了描述,随后KLEMPERER和RABIN于1931年首先概括了其特征^([1])。SFT具有中间性的生物学行为,但大多数SFT是良性的,少数表现为复发和远处转移^([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前列腺腺泡细胞癌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