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SK-SD纳豆激酶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应用疗效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钱申贤 李佩璋 +7 位作者 陈宁 朱平 安奇 赵晓燕 张瑞芳 胡卫红 刘小明 吴炳南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5期8-12,共5页
目的评估纳豆激酶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应用疗效。方法纳豆激酶临床研究课题组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心血管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在90 d的研究期间服用8000 FU/d纳豆激酶(NSK-SD),... 目的评估纳豆激酶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应用疗效。方法纳豆激酶临床研究课题组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心血管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在90 d的研究期间服用8000 FU/d纳豆激酶(NSK-SD),分别在基线、第30天和第90天进行采血,检测血脂、凝血四项、血小板聚集率和D-二聚体水平,在基线和第90天进行TCD检测和颈动脉彩超。结果97例患者全部完成了这项研究,依从性良好。服用纳豆激酶30 d后血浆黏度显著下降(P<0.05);服用纳豆激酶90 d,ADP血小板聚集率300 s、ADP血小板最大聚集率、D-二聚体、全血低切黏度(5/s)、全血黏度(50/s)和全血高切黏度(200/s)显著下降(P<0.05);此外,全血低切黏度1/s在服用30 d和90 d后均显著下降(P<0.05)。影像学检查显示,大脑血流速度和流速差异常患者改善率分别为71.4%和87.5%;颈动脉内斑块和中膜增厚的改善比例分别为46.7%和42.1%。结论纳豆激酶可以显著改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ADP血小板聚集率300 s、ADP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全血黏度,且疗效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服用纳豆激酶90 d后的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的大脑供血得到明显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也得到了明显的抑制。这表明纳豆激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 心脑血管疾病 疗效 临床试验
下载PDF
雷那度胺在血液肿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利蓉 钱申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39-1041,共3页
免疫调节药物雷那度胺是沙利度胺的4-氨基-谷氨酰基衍生物,较沙利度胺更为安全、有效,对多种造血肿瘤和实体瘤有效,美国FDA将其批准用于治疗5q-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雷那度胺通过调节免疫、抗血管生成、影响信号传导等多... 免疫调节药物雷那度胺是沙利度胺的4-氨基-谷氨酰基衍生物,较沙利度胺更为安全、有效,对多种造血肿瘤和实体瘤有效,美国FDA将其批准用于治疗5q-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雷那度胺通过调节免疫、抗血管生成、影响信号传导等多种机制在造血肿瘤中发挥抗肿瘤活性。本文就这些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药物 雷那度胺 血液肿瘤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的诊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谢亚萍 钱申贤 +6 位作者 施鹏飞 黄细莲 高大泉 陈况 刘利蓉 谭俊峰 徐颖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21期1749-1752,共4页
目的分析成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强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N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4至2013年接受化疗的1804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记录患者血常规、凝血检测和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并记录患者年... 目的分析成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强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N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4至2013年接受化疗的1804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记录患者血常规、凝血检测和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既往化疗次数、既往化疗方案中是否使用阿糖胞苷、临床症状、肠壁厚度、中性粒细胞最低计数、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NE的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探讨NE起病诱因、临床特征、腹部B超特点、症状的预后意义及化疗药物对发病的影响等。结果1804例患者中226例(12.5%)化疗后合并NE,化疗后10~19d起病,中位起病时间为化疗后第14天。发生NE后2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11.5%。化疗药物包括阿糖胞苷、临床症状≥4项、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超过7d以及B超下肠壁厚度≥10mm的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结论NE是接受强烈化疗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严重的并发症,发生NE后患者病死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 化疗
下载PDF
血液肿瘤并发念珠菌血症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施鹏飞 钱申贤 +1 位作者 黄细莲 刘利蓉 《中国乡村医药》 2014年第20期26-27,共2页
血液肿瘤患者由于本身疾病所致的免疫缺陷、化疗强度的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展等,导致真菌感染比例不断增加,其中念珠菌是最常见的致病真菌。我们回顾性总结血液科确诊的12例血液肿瘤并发念珠菌血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可能的... 血液肿瘤患者由于本身疾病所致的免疫缺陷、化疗强度的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展等,导致真菌感染比例不断增加,其中念珠菌是最常见的致病真菌。我们回顾性总结血液科确诊的12例血液肿瘤并发念珠菌血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血症 血液肿瘤 临床分析 并发 造血干细胞移植 肿瘤患者 免疫缺陷 化疗强度
下载PDF
血细胞分离机治疗32例血液病疗效与不良反应临床观察
5
作者 谭俊峰 钱申贤 +2 位作者 施鹏飞 高大泉 陈况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6期766-766,共1页
关键词 血细胞分离机 疗效满意 血液病 临床观察 不良反应 治疗
下载PDF
脑络欣通对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及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旦 梁赟 章颖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395-3397,共3页
目的用脑络欣通胶囊通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评估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并观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 目的用脑络欣通胶囊通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评估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并观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脑络欣通胶囊治疗。评估中医症候积分、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和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纤维蛋白原、血清CRP和MDA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SO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脑络欣胶囊通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络欣通颗粒 脑梗死 气虚血瘀证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氟康唑联合伊曲康唑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护理分析
7
作者 周小艳 《海峡药学》 2013年第2期218-219,共2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氟康唑联合伊曲康唑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 目的分析和探讨氟康唑联合伊曲康唑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氟康唑单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氟康唑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在治疗的同时严格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40%,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0.36%,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2.1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14%,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氟康唑与伊曲康唑联合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并进行积极的护理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康唑 伊曲康唑 恶性白血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临床护理
下载PDF
血液科患者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探讨 被引量:11
8
作者 沈国英 谢亚萍 励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50-1451,1454,共3页
目的分析血液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感染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血液科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血液科患者临床资料482例,统计分析入选患者感染情况及其感染相关因素;根据患者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 目的分析血液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感染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血液科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血液科患者临床资料482例,统计分析入选患者感染情况及其感染相关因素;根据患者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结果 48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共106例,感染率21.99%;呼吸道感染52例、口腔感染11例、肛周感染19例、肠道感染12例、血液感染6例和泌尿道感染6例,分别占49.06%、10.38%、17.92%、11.32%、5.66%和5.66%;共分离鉴定10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0株、革兰阴性菌71株、真菌11株,分别占19.61%、69.61%、10.78%;感染患者的年龄、侵入性操作、化疗次数、住院时间和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等与非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感染危险因素有患者的年龄、侵入性操作、化疗次数、住院时间和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等;针对感染危险因素,积极开展感染防治护理措施,可降低或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科 医院感染 相关因素 感染部位
原文传递
杭州市部分三甲医院临床护士获益目标回应感知与工作沉浸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美蓉 江寅芳 俞春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3期383-387,共5页
目的探讨杭州市部分三甲医院临床护士获益目标回应感知和工作沉浸的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6—12月选取杭州市3所三甲医院的567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护士工作沉浸问卷和中文版获益目标回... 目的探讨杭州市部分三甲医院临床护士获益目标回应感知和工作沉浸的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6—12月选取杭州市3所三甲医院的567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护士工作沉浸问卷和中文版获益目标回应感知量表进行调查,分析临床护士获益目标回应感知和工作沉浸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567份,回收有效问卷551份,回收率为97.18%。结果551名临床护士的获益目标回应感知量表总得分为(52.74±8.96)分,临床护士工作沉浸问卷总得分为(112.26±23.42)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护士主动建构维度得分与护士工作沉浸问卷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而临床护士被动建构、被动破坏、主动破坏维度得分与护士工作沉浸问卷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在控制一般人口学资料后,临床护士工作沉浸影响因素分层回归结果显示,获益目标回应感知中主动建构正向影响临床护士工作沉浸体验,而被动建构、被动破坏、主动破坏均负向影响临床护士工作沉浸体验,共能解释工作沉浸变量的29.1%的变异量。结论护理管理者应积极改善临床护士获益目标回应感知中的主动建构回应方式,避免被动建构、主动破坏、被动破坏等回应方式,从而提升临床护士的工作沉浸感,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临床护士 获益目标回应感知 工作沉浸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的天然蒙脱石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况 陈淑洁 +2 位作者 姒健敏 孙柯科 王良静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的天然蒙脱石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CAG模型对照组、硫糖铝对照组、5种不同产地的蒙脱石治疗组。模型和给药组大鼠采用姒氏法制备CAG模型。在24周...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的天然蒙脱石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CAG模型对照组、硫糖铝对照组、5种不同产地的蒙脱石治疗组。模型和给药组大鼠采用姒氏法制备CAG模型。在24周造模结束后,硫糖铝组灌胃硫糖铝混悬液312.5 mg.kg-1.d-1,蒙脱石组分别灌胃不同产地的蒙脱石混悬液800 mg.kg-1.d-1,各组灌胃体积均为5 mL.kg-1.d-1,qd,持续4周。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变化并测定黏膜中氨基己糖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胃窦部的黏膜层厚度、黏膜L1/L2比值、腺体密度和胃黏膜氨基己糖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炎症指数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5种产地的蒙脱石组胃窦部的黏膜层厚度、黏膜L1/L2比值、腺体密度和氨基己糖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炎症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硫糖铝组比较,蒙脱石组改善胃窦部黏膜各项形态学指标和增加氨基己糖含量的作用更显著(P<0.05)。经Perason相关分析表明,平均层间电荷密度大的蒙脱石的治疗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蒙脱石对CAG大鼠具有比硫糖铝更加明显的治疗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与蒙脱石的平均层电荷密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硫糖铝 黏膜保护剂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血细胞膜表面组织因子的表达及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细莲 钱申贤 +4 位作者 刘利蓉 谭俊峰 施鹏飞 高大泉 谢亚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249-3251,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 组织因子 血栓形成 单核细胞 血小板
下载PDF
外周血血细胞膜表面组织因子在脑梗塞患者的表达及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细莲 钱申贤 +5 位作者 曹利红 刘利蓉 谭俊峰 施鹏飞 高大泉 谢亚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376-1378,共3页
为了探讨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膜表面组织因子(TF)在脑梗塞患者的表达、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5例脑梗塞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血小板膜表面TF的阳性表达率,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血小板膜表... 为了探讨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膜表面组织因子(TF)在脑梗塞患者的表达、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5例脑梗塞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血小板膜表面TF的阳性表达率,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血小板膜表面TF的活性,并与2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膜表面TF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膜表面TF活性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结论:TF是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脑梗塞患者血细胞膜表面TF的表达及活性增强,提示血细胞来源的TF可能参与脑梗塞疾病中病理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组织因子 血栓形成 单核细胞 血小板
下载PDF
含异环磷酰胺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5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俊峰 钱申贤 +4 位作者 俞巧平 施鹏飞 高大泉 刘利蓉 陈况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26-428,共3页
目的评价含异环磷酰胺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含异环磷酰胺方案治疗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含异环磷酰胺方案治疗5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初治组有效率为94.3%;复治组有效率为80.0%;... 目的评价含异环磷酰胺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含异环磷酰胺方案治疗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含异环磷酰胺方案治疗5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初治组有效率为94.3%;复治组有效率为80.0%;CHOP方案组有效率为85.7%。含异环磷酰胺方案较CHOP方案对中、晚期患者更有效,对CHOP治疗后复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也较好。毒副作用中骨髓抑制、脱发及消化道反应较明显,其它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含异环磷酰胺方案疗效肯定,可以作为中、晚期及CHOP治疗后难治或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首选方案之一,该方案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氏 药物疗法 异环磷酰胺 不良反应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3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细莲 钱申贤 +5 位作者 高大泉 谢亚萍 谭俊峰 施鹏飞 刘利蓉 陈况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6-57,共2页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淋巴肿瘤,临床治疗棘手,目前最新NCCN指南中,PTCL无论一线和二线治疗都推荐临床试验,说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1〕。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硼替佐米 化疗
下载PDF
次要ABO血型不合的“微移植”后过路淋巴细胞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颖 施鹏飞 +1 位作者 谢亚萍 钱申贤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18期1554-1556,共3页
“微移植”是Guo等在国际上提出的急性白血病治疗新技术,即在适度强化疗基础上,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相合健康亲缘供者外周血干细胞输注治疗急性白血病,
关键词 ABO血型不合 微移植 细胞综合征 外周血干细胞输注治疗 文献复习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人类白细胞抗原 急性白血病
下载PDF
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预防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疗效对比及乙型肝炎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伊明 钱申贤 +1 位作者 谢亚萍 杨帆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941-944,共4页
目的 对比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预防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期间出现HBV再激活的疗效及化疗后乙型病毒肝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HBV感染的B-NHL患者在... 目的 对比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预防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期间出现HBV再激活的疗效及化疗后乙型病毒肝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HBV感染的B-NHL患者在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肝损伤发生率及病死率.其中79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30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所有患者在化疗开始前1周开始接受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治疗,疗程至化疗结束后6个月.结果 拉米夫定组及恩替卡韦组HBV再激活率分别为31.6%、10.0%;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7.8%、6. 7%;HBV相关肝炎发生率分别为24.1%、3. 3%;化疗中断发生率分别为22.8%、3. 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 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过程中,出现HBV再激活的患者,多数为Ⅲ ~Ⅳ期的B-NHL患者.结论 恩替卡韦相较于拉米夫定在预防治疗B-NHL化疗期间HBV激活上,具有更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分期较晚的B-NHL患者,恩替卡韦可作为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乙型肝炎病毒 再激活 拉米夫定恩替卡韦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细胞膜表面组织因子的表达与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细莲 陈况 +5 位作者 谢亚萍 刘利蓉 谭俊峰 施鹏飞 高大泉 钱申贤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1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膜表面组织因子(TF)在冠心病患者的表达、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FCW)检测28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血小板膜表面TF的阳性表达率,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血小板膜...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膜表面组织因子(TF)在冠心病患者的表达、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FCW)检测28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血小板膜表面TF的阳性表达率,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血小板膜表面TF的活性,并与2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膜表面TF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膜表面TF活性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TF是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冠心病患者血细胞膜表面TF的表达及活性增强,提示血细胞来源的TF可能参与冠心病病理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组织因子 单核细胞 血小板
下载PDF
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并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亚萍 章金娟 +1 位作者 黄细莲 高大泉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胃黏膜相关淋巴瘤 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利萍 林秋萍 +3 位作者 李月英 孙莉 颜丽萍 章芬娟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295,共3页
关键词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 护理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颖 钱申贤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22期1985-198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意义及DVT患者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5例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在体检人群中随机选择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DVT患者中135例初诊时的危险因...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意义及DVT患者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5例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在体检人群中随机选择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DVT患者中135例初诊时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监测其中的33例DVT患者治疗后1-3d、7-10d、15d的血浆D-二聚体变化情况。结果 DVT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抗凝治疗的有效率为78.8%。治疗有效组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下降程度与无效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5)。年龄<40岁的DVT患者中手术和外伤是主要危险因素,而年龄≥40岁患者中肿瘤、内科疾病、中心静脉置管及长期卧床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浆D-二聚体是DVT诊断及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DVT危险因素是其一级预防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 疗效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