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可地尔冠状动脉内注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冠状动脉灌注及微血管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博 范玲珑 +3 位作者 汪亦斌 莫裕萍 陈秋平 金超伦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359-363,共5页
目的探究尼可地尔冠状动脉内注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冠状动脉灌注及微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在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诊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不同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54例)和... 目的探究尼可地尔冠状动脉内注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冠状动脉灌注及微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在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诊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不同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肺运动功能仪检测患者最大摄氧量(VO_(2max));6 min步行试验(6MWT)测定6 min患者步行的距离;行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并记录所有患者校正的TIMI帧数(CTFC);根据CTFC帧数定位慢血流和无复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内皮素-1(ET-1)水平;发光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根据心电图(ECG)疗效评价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38±5)%]、6MWT[(396±96)m]、VO_(2max)等心功能指标[(21.7±3.7)L/min]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35±5)%、(357±88)m、(18.4±2.9)L/min](t=2.875、2.228、5.192,P<0.05);对照组TIMIⅢ占比低于观察组,慢血流患者比例高于观察组,CTFC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O水平上升幅度,VWF、ET-1水平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χ^(2)=10.567,P<0.01)。结论尼可地尔冠状动脉内注射治疗冠心病PCI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冠状动脉灌注及微血管功能,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微血管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房利钠肽前体A基因多态性与5年全因死亡的关系
2
作者 马江云 陈金焕 徐胜华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心房利钠肽前体A(NPPA)基因多态性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HFpEF患者233例,随访5年死亡31例(死亡组),存活202例(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心房利钠肽前体A(NPPA)基因多态性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HFpEF患者233例,随访5年死亡31例(死亡组),存活202例(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NPPA基因多态性。采用Cox回归分析5年全因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死亡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房颤动、慢性肾功能不全占比及NT-proBNP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PPA基因扩增结果显示,rs5063、rs5065位点均存在基因多态性。死亡组NPPA基因rs5063位点AA基因型、A等位基因占比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YHA心功能分级、COPD、心房颤动、慢性肾功能不全、NT-proBNP、rs5063位点AA基因型均为HFpEF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均P<0.05)。NPPA基因rs5063与rs5065位点AG、GG患者NT-proBNP水平低于AA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NPPA基因多态性是HFpEF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心房利钠肽前体A 基因多态性 全因死亡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3
作者 黄露 金超伦 +1 位作者 傅梦娜 陈金焕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525-152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53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分成心力衰竭组51例与对照组483例,收集两组可...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53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分成心力衰竭组51例与对照组483例,收集两组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的因素进行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PCI术后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入院时的年龄、合并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及白蛋白、衍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dNLR)、D-二聚体、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LVEF<40%、合并脑梗死、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白蛋白<40.15 g/L、dNLR≥2.30为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LVEF、合并脑梗死、NYHA心功能分级、白蛋白以及dNLR均可对冠心病PCI治疗后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发生构成影响,基于上述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