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驱梅治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陶小华 胡辉 +1 位作者 郑爱媚 杨日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4-145,150,共3页
目的 观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12例正常人(A组)及12例二期梅毒(B组)、12例早期隐性梅毒(C组)及12例晚期隐性梅毒(D组)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四组之间C... 目的 观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12例正常人(A组)及12例二期梅毒(B组)、12例早期隐性梅毒(C组)及12例晚期隐性梅毒(D组)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四组之间CD3+差异无显著性(P均>0. 05),而CD4+,CD8+,CD4+ /CD8+差异有显著性(P均<0. 05); 隐性梅毒患者经苄星青霉素G驱梅治疗并随访6个月, 有效者治疗前CD4+,CD4+ /CD8+明显高于无效者(P均<0. 05)。结论 隐性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效果可能有重要影响,并对预测苄星青霉素G治疗隐性梅毒效果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梅毒 T淋巴细胞亚群 苄星青霉素G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 被引量:2
2
作者 陶小华 郑爱媚 +1 位作者 胡辉 张永乐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98-99,共2页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准确定量检测待检标本中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实时FQ-PCR技术,检测标本650份;用常规PCR技术和实时FQ-PCR技术,对比检测了60例。结果FQ-PCR检测的650份标本...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准确定量检测待检标本中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实时FQ-PCR技术,检测标本650份;用常规PCR技术和实时FQ-PCR技术,对比检测了60例。结果FQ-PCR检测的650份标本,Uu-DNA、Ct-DNA检出率分别为24.08%(150/650)、16.00%(104/650),总检出率为36.00%(234/650)。常规PCR结果重复检测时,14例Uu阳性者中2例变为阴性,而46例阴性者中3例变为阳性;10例Ct阳性者中1例变为阴性,而50例阴性者中2例变为阳性;FQ-PCR结果重复检测时完全吻合。结论实时FQ-PCR是检测Uu、Ct一个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沙眼衣原体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光度测定法
下载PDF
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陶小华 杨日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60-661,共2页
目的研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12例早期隐性梅毒患者(A组)、12例二期梅毒患者(B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结果两组外周血CD4+T细胞数、CD4/CD8比... 目的研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12例早期隐性梅毒患者(A组)、12例二期梅毒患者(B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结果两组外周血CD4+T细胞数、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两组血清IL12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A组外周血CD4+T细胞数、CD4/CD8比值、血清IL12水平均低于B组(P均<0.01)。A组外周血CD8+T细胞数高于B组(P<0.01)。结论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存在较二期梅毒患者更显著细胞免疫低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T淋巴细胞亚群 白细胞介素-12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