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驱梅治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
9
1
作者
陶小华
胡辉
+1 位作者
郑爱媚
杨日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4-145,150,共3页
目的 观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12例正常人(A组)及12例二期梅毒(B组)、12例早期隐性梅毒(C组)及12例晚期隐性梅毒(D组)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四组之间C...
目的 观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12例正常人(A组)及12例二期梅毒(B组)、12例早期隐性梅毒(C组)及12例晚期隐性梅毒(D组)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四组之间CD3+差异无显著性(P均>0. 05),而CD4+,CD8+,CD4+ /CD8+差异有显著性(P均<0. 05); 隐性梅毒患者经苄星青霉素G驱梅治疗并随访6个月, 有效者治疗前CD4+,CD4+ /CD8+明显高于无效者(P均<0. 05)。结论 隐性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效果可能有重要影响,并对预测苄星青霉素G治疗隐性梅毒效果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梅毒
T淋巴细胞亚群
苄星青霉素G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
被引量:
2
2
作者
陶小华
郑爱媚
+1 位作者
胡辉
张永乐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98-99,共2页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准确定量检测待检标本中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实时FQ-PCR技术,检测标本650份;用常规PCR技术和实时FQ-PCR技术,对比检测了60例。结果FQ-PCR检测的650份标本...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准确定量检测待检标本中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实时FQ-PCR技术,检测标本650份;用常规PCR技术和实时FQ-PCR技术,对比检测了60例。结果FQ-PCR检测的650份标本,Uu-DNA、Ct-DNA检出率分别为24.08%(150/650)、16.00%(104/650),总检出率为36.00%(234/650)。常规PCR结果重复检测时,14例Uu阳性者中2例变为阴性,而46例阴性者中3例变为阳性;10例Ct阳性者中1例变为阴性,而50例阴性者中2例变为阳性;FQ-PCR结果重复检测时完全吻合。结论实时FQ-PCR是检测Uu、Ct一个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沙眼衣原体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光度测定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变化
被引量:
2
3
作者
陶小华
杨日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60-661,共2页
目的研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12例早期隐性梅毒患者(A组)、12例二期梅毒患者(B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结果两组外周血CD4+T细胞数、CD4/CD8比...
目的研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12例早期隐性梅毒患者(A组)、12例二期梅毒患者(B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结果两组外周血CD4+T细胞数、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两组血清IL12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A组外周血CD4+T细胞数、CD4/CD8比值、血清IL12水平均低于B组(P均<0.01)。A组外周血CD8+T细胞数高于B组(P<0.01)。结论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存在较二期梅毒患者更显著细胞免疫低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T淋巴细胞亚群
白细胞介素-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驱梅治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
9
1
作者
陶小华
胡辉
郑爱媚
杨日东
机构
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性病科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
性病
科
出处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4-145,150,共3页
文摘
目的 观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12例正常人(A组)及12例二期梅毒(B组)、12例早期隐性梅毒(C组)及12例晚期隐性梅毒(D组)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四组之间CD3+差异无显著性(P均>0. 05),而CD4+,CD8+,CD4+ /CD8+差异有显著性(P均<0. 05); 隐性梅毒患者经苄星青霉素G驱梅治疗并随访6个月, 有效者治疗前CD4+,CD4+ /CD8+明显高于无效者(P均<0. 05)。结论 隐性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效果可能有重要影响,并对预测苄星青霉素G治疗隐性梅毒效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隐性梅毒
T淋巴细胞亚群
苄星青霉素G
Keywords
Latent syphilis
T lymphocyte subset
Benzathine penicillin G
分类号
R759.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
被引量:
2
2
作者
陶小华
郑爱媚
胡辉
张永乐
机构
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性病科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98-99,共2页
文摘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准确定量检测待检标本中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实时FQ-PCR技术,检测标本650份;用常规PCR技术和实时FQ-PCR技术,对比检测了60例。结果FQ-PCR检测的650份标本,Uu-DNA、Ct-DNA检出率分别为24.08%(150/650)、16.00%(104/650),总检出率为36.00%(234/650)。常规PCR结果重复检测时,14例Uu阳性者中2例变为阴性,而46例阴性者中3例变为阳性;10例Ct阳性者中1例变为阴性,而50例阴性者中2例变为阳性;FQ-PCR结果重复检测时完全吻合。结论实时FQ-PCR是检测Uu、Ct一个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沙眼衣原体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光度测定法
分类号
R374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R375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变化
被引量:
2
3
作者
陶小华
杨日东
机构
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性病科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
性病
科
出处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60-661,共2页
文摘
目的研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12例早期隐性梅毒患者(A组)、12例二期梅毒患者(B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结果两组外周血CD4+T细胞数、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两组血清IL12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A组外周血CD4+T细胞数、CD4/CD8比值、血清IL12水平均低于B组(P均<0.01)。A组外周血CD8+T细胞数高于B组(P<0.01)。结论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存在较二期梅毒患者更显著细胞免疫低下现象。
关键词
梅毒
T淋巴细胞亚群
白细胞介素-12
Keywords
Syphilis
T lymphocyte subgroup
Interleukin 12
分类号
R759.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驱梅治疗疗效的影响
陶小华
胡辉
郑爱媚
杨日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
陶小华
郑爱媚
胡辉
张永乐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变化
陶小华
杨日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