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良飞 沈忠 +3 位作者 杨关根 张秀峰 陈金明 刘道成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2218-2221,共4页
目的 了解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21例首发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并探讨病原菌分布与感染类型、脓肿位置、合并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脓液培养阳性细菌前... 目的 了解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21例首发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并探讨病原菌分布与感染类型、脓肿位置、合并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脓液培养阳性细菌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53.85%)、肺炎克雷伯杆菌(10.1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04%).大肠埃希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率相对较低.肠源性病原菌多与混合感染有关,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表现为单一感染.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侵犯肛提肌下部组织,肺炎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草绿色链球菌易侵犯肛提肌上部组织.合并糖尿病患者脓肿中检出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比例较高,大肠埃希菌的比例有所下降(均P<0.05).结论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较低,耐药率较高;且不同感染类型、脓肿位置、是否合并糖尿病患者脓液中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细菌培养 耐药性
下载PDF
气管插管导管预防性回肠造瘘插管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金哲柱 金永军 +4 位作者 何琳 蒋三亚 赵俊杰 李翔 徐兴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6期491-492,共2页
腹腔镜等微创外科及外科手术技巧已日趋成熟,但并未明显降低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一直困扰着肛肠外科临床医生。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往往增加围手术期风险,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 腹腔镜等微创外科及外科手术技巧已日趋成熟,但并未明显降低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一直困扰着肛肠外科临床医生。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往往增加围手术期风险,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研究[1]表明,预防性造口可以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笔者对高危直肠癌患者,应用气管插管导管经末端回肠行插管造瘘术,预防吻合口瘘发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并发症 预防性回肠造口 气管插管导管
下载PDF
直肠癌根治术后预测复发高危因素分析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金哲柱 金永军 +4 位作者 何琳 蒋三亚 赵俊杰 李翔 徐兴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结直肠癌(rectal cancer,RC)是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和病死人数分别为123万和60万[1],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了解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对判断预... 结直肠癌(rectal cancer,RC)是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和病死人数分别为123万和60万[1],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了解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对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研究建立直肠癌复发评价模式,对复发、远处转移、5年无瘤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探讨预后因子对直肠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高危因素 复发
下载PDF
灌肠方结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俊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7年第6期636-639,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方结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药物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使用美沙拉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使用中药灌肠...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方结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药物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使用美沙拉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使用中药灌肠方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周。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C-反应蛋白(CRP)、结肠炎活动指数(UCAI)、血沉(ESR)以及临床症状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为85.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2,P<0.05);两组治疗后CRP、UCAI及ESR水平均降低,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分别=4.64、4.64、5.22;3.89、4.15、4.10,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t分别=4.77、5.10、5.18,P均<0.05)。观察组腹泻、发热、腹痛、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分别=4.03、5.53、5.00、4.63、4.92,P均<0.05)。结论中药灌肠方结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降低CRP、UCAI及ESR水平,临床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中药灌肠方 溃疡性结肠炎 疗效
下载PDF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5对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5
作者 李翔 史志霞 金永军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6期520-524,共5页
目的:研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5(ubiquitin specific peptidase 15,USP15)对结肠癌HCT116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TGF-β_1可诱导结肠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采用TGF-β_1处理HCT116细胞,同时采用人USP15特异性小干扰RNA(TGF-β_1... 目的:研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5(ubiquitin specific peptidase 15,USP15)对结肠癌HCT116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TGF-β_1可诱导结肠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采用TGF-β_1处理HCT116细胞,同时采用人USP15特异性小干扰RNA(TGF-β_1+siUSP15)转染HCT116细胞,阴性对照序列(TGF-β_1+siScramble)作为对照。采用siUSP15转染结肠癌奥沙利铂耐药细胞株(HCT116/L-OHP),然后采用奥沙利铂处理48 h。阴性对照序列(siScramble)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USP15、E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USP15、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蛋白表达。细胞划痕实验检测HCT116的迁移能力。CCK8法检测细胞抑制率。结果:siUSP15能有效抑制USP15在HCT116中的表达。与TGF-β_1+siScramble组相比,TGF-β_1+siUSP15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表达上调(P<0.05),而波形蛋白表达下降(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与TGF-β_1+siScramble组相比,TGF-β_1+siUSP15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0.05)。CCK8检测结果显示,USP15的表达下调能增加HCT116/L-OHP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P<0.05)。结论:USP15在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5 结肠癌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肛周脓肿和肛瘘组织TNF-α、IL-4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良飞 金永军 +1 位作者 张秀峰 沈忠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7期558-561,I0006,共5页
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感染性病理管道。自隐窝理论[1]提出以来,普遍认为其病因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并且常于肛周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肛周脓肿、肛瘘的本质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间互相... 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感染性病理管道。自隐窝理论[1]提出以来,普遍认为其病因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并且常于肛周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肛周脓肿、肛瘘的本质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拮抗,导致炎症反应发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作为炎症连锁反应的启动因子,是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是重要的抗炎细胞因子,参与各种炎症反应过程,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能准确反映出患者局部炎性的严重程度及应急过程[2-3]。本研究探讨肛周脓肿脓肿壁、肛瘘瘘管组织TNF-α、IL-4表达及意义,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肛瘘 免疫组化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4
下载PDF
直肠周围软组织内部及其周围间隙内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疼痛患者应用舒适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范晓丽 余立军 高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832-836,共5页
目的探讨直肠周围软组织内部及其周围间隙内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疼痛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90例肛周脓肿术后疼痛患者,分为观察组行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在观察组基础上行舒适护理,2组各45例,并对比2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直肠周围软组织内部及其周围间隙内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疼痛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90例肛周脓肿术后疼痛患者,分为观察组行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在观察组基础上行舒适护理,2组各45例,并对比2组患者的疼痛、焦虑及睡眠质量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后不同时间点疼痛数字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观察组(t=9.67、13.53、15.83、10.46,均P<0.05),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观察组(t=2.31、-18.04,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各项目评分均低于观察组(t=9.47,均P<0.05).结论运用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减轻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焦虑、不安等情绪,亦能够改善睡眠质量,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临床上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周围软组织 疼痛 舒适护理 焦虑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复方亚甲蓝液局部封闭联合葛根加术汤治疗肛门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赵俊杰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63-65,共3页
目的 探讨复方亚甲蓝液局部封闭联合葛根加术汤治疗肛门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的肛门瘙痒症患者88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亚甲蓝液局... 目的 探讨复方亚甲蓝液局部封闭联合葛根加术汤治疗肛门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的肛门瘙痒症患者88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亚甲蓝液局部封闭联合葛根加术汤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咪康唑乳膏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肛门瘙痒、皮肤湿疹样变、皮肤苔藓样变、皮肤色素沉着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肛门瘙痒、皮肤湿疹样变、皮肤苔藓样变、皮肤色素沉着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瘙痒消失、皮损消失、睡眠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亚甲蓝液局部封闭联合葛根加术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肛门瘙痒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良好,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瘙痒症 复方亚甲蓝液 葛根加术汤
下载PDF
经骶尾入路横切口手术治疗直肠后间隙肿瘤12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秀峰 李良飞 +7 位作者 沈忠 杨关根 王厚东 刘道成 王志涛 裘建明 陈金明 鲁振锋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经骶尾入路横切口手术治疗直肠后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间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经骶尾入路横切口手术治疗直肠后肿瘤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手术顺利,平均手... 目的探讨经骶尾入路横切口手术治疗直肠后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间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经骶尾入路横切口手术治疗直肠后肿瘤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29.6(115~16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8(20~8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2.1(10~14)d,术后无切口感染、骶前静脉丛大出血、肛门失禁、骶前脓肿、肛瘘、输尿管损伤、泌尿生殖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无术中输血和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前2例排粪困难、1例排尿困难、1例骶尾部疼痛症状术后均完全缓解。术后病理报告:表皮样囊肿8例,畸胎瘤3例,神经鞘瘤1例。术后平均随访18.5(2~35)个月,1例畸胎瘤术后14个月复发,再次经骶尾入路手术切除后痊愈。结论经骶尾入路横切口手术治疗直肠后间隙肿瘤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安全可行,可作为直肠后间隙肿瘤的常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后肿瘤 经骶尾入路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小分子核糖核酸-126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研究
10
作者 金哲柱 金永军 +1 位作者 何琳 蒋三亚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7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小分子核糖核酸-126(Micro RNA-126,mi R-126)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为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能。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的45例结直肠癌住院患...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小分子核糖核酸-126(Micro RNA-126,mi R-126)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为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能。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的45例结直肠癌住院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进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 Real-Time PCR)检测血浆mi R-126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浆mi R-126表达水平与结直肠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用SPSS 16.0和Graph Pad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比较用Mann 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mi R-126对结直肠患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度。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浆mi R-126的中位数为0.77,四分位数为0.12和1.31,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3.80(0.19,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浆mi R-126低表达与肿瘤转移、肿瘤分化及分期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血浆mi R-126曲线下面积为0.89(95%CI:0.80~0.89),区分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其特异性为85%,敏感度为92%。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浆mi R-126表达水平下调与肿瘤发生及远端转移密切相关,是一个潜在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小分子核糖核酸-126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诊断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