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在中国的患病概率大约为9.3%,其中慢性发作状态概率为1%~3%[1]。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按失能所致生命年残失(years of life lost to disability,YLDs)计算,偏头痛在致残性疾病...偏头痛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在中国的患病概率大约为9.3%,其中慢性发作状态概率为1%~3%[1]。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按失能所致生命年残失(years of life lost to disability,YLDs)计算,偏头痛在致残性疾病中排名第六位[2]。头风摩散又名附子摩头散、头风散,出于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脉证并治第五》,是现存最早的头风治疗专方[3]。尽管头风摩散记载历史悠久且疗效显著,但是由于其缺乏具体的适应范围和操作方法,在现代临床应用并不广泛,有关文献发表相对较少,也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头风摩散与其他中医临床疗法结合应用方面。因此,我们基于古代医学文献及现代药理作用,利用头风摩散结合摩法治疗偏头痛,探究其治疗思路和方法,以期为偏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偏头痛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在中国的患病概率大约为9.3%,其中慢性发作状态概率为1%~3%[1]。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按失能所致生命年残失(years of life lost to disability,YLDs)计算,偏头痛在致残性疾病中排名第六位[2]。头风摩散又名附子摩头散、头风散,出于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脉证并治第五》,是现存最早的头风治疗专方[3]。尽管头风摩散记载历史悠久且疗效显著,但是由于其缺乏具体的适应范围和操作方法,在现代临床应用并不广泛,有关文献发表相对较少,也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头风摩散与其他中医临床疗法结合应用方面。因此,我们基于古代医学文献及现代药理作用,利用头风摩散结合摩法治疗偏头痛,探究其治疗思路和方法,以期为偏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