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叶皂苷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伤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马旭辉 方天富 +1 位作者 岑明秋 俞佳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4期1512-1517,1521,I0008,共8页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损伤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MI组、AMI+低剂量七叶皂苷组(LE组)和AMI+高剂量七叶皂苷组(HE组),最终每组6只。建立AMI大鼠模型,其中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LE组和H...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损伤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MI组、AMI+低剂量七叶皂苷组(LE组)和AMI+高剂量七叶皂苷组(HE组),最终每组6只。建立AMI大鼠模型,其中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LE组和HE组在造模前分别2.10 mg/kg七叶皂苷灌胃7 d。建立大鼠心肌细胞H9C2株低氧损伤模型,设立对照组、低氧组、七叶皂苷组和模拟物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低氧(1%O_(2))培养,七叶皂苷组加入10μmol/L七叶皂苷,模拟物组加入10μmol/L七叶皂苷和20 nmol/L R-140-5P模拟物。通过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心脏梗死面积,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脏组织和H9C2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miR-140-5p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CCK-8)法检测H9C2细胞活力,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大鼠心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显著增大(均P<0.05),射血分数(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显著降低(均P<0.05),同时Ba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心脏梗死面积增大,miR-140-5p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均P<0.05);与AMI组比较,LE组和HE组LVEDd和LVESd显著减小,EF和FS显著增加,Bax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c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心脏梗死面积减小,miR-140-5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且HE组变化更显著(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氧组miR-140-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活力显著降低,Ba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同时细胞凋亡水平升高(均P<0.05);与低氧组比较,七叶皂苷组细胞损伤得到明显改善(P<0.05);然而,miR-140-5p模拟物显著逆转了七叶皂苷对低氧心肌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七叶皂苷通过调控miR-140-5p表达改善AMI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 七叶皂苷 miR-140-5p
下载PDF
NF-κB和AP-1对A型流感病毒性心肌炎组织中异位胰蛋白酶及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9
2
作者 潘海燕 薛陆静 +2 位作者 王逸平 孙花梅 潘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1-796,共6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及激活蛋白1(AP-1)对A型流感病毒(IAV)性心肌炎心肌组织中异位胰蛋白酶及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40只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经鼻假感染15μL生理盐水;感染对照组经鼻感染40...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及激活蛋白1(AP-1)对A型流感病毒(IAV)性心肌炎心肌组织中异位胰蛋白酶及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40只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经鼻假感染15μL生理盐水;感染对照组经鼻感染40空斑形成单位(PFU)IAV;NF-κB抑制剂组经鼻感染40 PFU的IAV,腹腔注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10 mg/kg,每天1次;AP-1抑制剂组经鼻感染40 PFU的IAV,腹腔注射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2.5 mg/kg,每天1次。感染后第9天处死小鼠,切取心脏组织分别进行病理及生化检查。结果:IAV感染可诱导心肌组织中异位胰蛋白酶及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显著上调,引发心肌急性炎症反应。PDTC能显著抑制心肌中NF-κB激活以及异位胰蛋白酶和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上调,有效抑制IAV复制,减轻心肌炎症反应(P<0.01)。NDGA能有效抑制AP-1活性(P<0.01),轻度抑制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上调(P<0.05),但对异位胰蛋白酶表达、IAV复制及心肌炎症程度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IAV感染心肌组织后主要通过激活NF-κB诱导心肌中异位胰蛋白酶及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上调,AP-1通路可能仅部分参与了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流感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 核因子κB 激活蛋白1 胰蛋白酶
下载PDF
曲美他嗪联合泛醌对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室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林世东 张燕 蔡兆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5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泛醌对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室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6年2月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酒精性心肌病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联合...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泛醌对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室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6年2月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酒精性心肌病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辅酶QIO胶囊。观察两组的疗效、血浆脑钠肽水平、心室功能(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6min步行试验的变化情况和心肌酶指标改变情况。结果联合组无效、有效、显效例数分别为8、24、25例,对照组为12、26、19例,秩和检验显示,两组心电图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脑钠肽、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降低明显,左心室射血分数、6rain步行试验增加明显,且联合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两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联合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泛醌可促进心肌代谢及心肌能量的产生,减轻心脏工作负荷,明显改善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室功能及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泛醌 酒精性心肌病 心室功能 运动耐量
下载PDF
NF-κB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促炎细胞因子的调控 被引量:3
4
作者 薛陆静 潘海燕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8期45-47,53,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对A型流感病毒(IAV)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促炎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30只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3组:(1)正常对照组(C组):经鼻吸入15μl生理盐水;(2)感染对照组(I组):经鼻吸入40空斑形成单位(pfu)IAV;(3)...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对A型流感病毒(IAV)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促炎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30只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3组:(1)正常对照组(C组):经鼻吸入15μl生理盐水;(2)感染对照组(I组):经鼻吸入40空斑形成单位(pfu)IAV;(3)PDTC组(P组):经鼻吸入40pfu IAV,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10mg/kg),每天1次。感染后第9天处死小鼠,切取心脏组织进行病理及生化检查。结果 IAV感染可诱导心肌中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显著上调(P<0.01,P<0.05),引发心肌急性炎性反应,部分心肌组织坏死。PDTC显著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在心肌中表达(P<0.01),有效抑制IAV病毒复制(P<0.01),减轻心肌炎性反应。结论 IAV感染心肌组织后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诱导心肌中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上调,抑制NF-κB激活可能为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性心肌炎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流感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 核因子-κB促炎细胞因子
下载PDF
胺碘酮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快室率房颤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郭宝亮 李晓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76-1478,共3页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快室率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使用胺碘酮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96例老年AMI并快室率Af患者,静脉加口服胺碘酮治疗,观察复律及维持、心室率控制、血...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快室率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使用胺碘酮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96例老年AMI并快室率Af患者,静脉加口服胺碘酮治疗,观察复律及维持、心室率控制、血压变化、30 d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经治疗,96例中82例恢复窦性心律,转复率85.4%(P<0.01);8例未转复;6例死亡(4例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死于急性肺水肿)。用药后15 min、l h、2 h、24 h、48 h心室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1)。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3例出现长R-R间歇,2例出现低血压,4例出现静脉炎,均经调整消失,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对老年AMI并快速心室率Af患者静脉加口服胺碘酮对控制心室率及复律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快速心室率心房纤颤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与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旭辉 岑明秋 +2 位作者 方天富 俞佳 蔡兆斌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0期41-44,共4页
目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与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3月60例慢性心衰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缬沙坦片金三角抗心衰治疗)和治疗组(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沙库... 目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与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3月60例慢性心衰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缬沙坦片金三角抗心衰治疗)和治疗组(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抗心衰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比EF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住院频率、BNP数值、NYHA分级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都有良好疗效,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更好,提高了EF数值,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NYHA分级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降低BNP数值及患者住院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抗心衰治疗)疗效更佳,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EF数值,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NYHA分级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降低BNP数值及患者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缬沙坦钠片 慢性心衰 EF数值
下载PDF
血浆脑钠肽在判断急性心肌梗死血管病变及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宝亮 李晓娜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者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血管病变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STEMI者126例,据入院BNP水...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者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血管病变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STEMI者126例,据入院BNP水平由低到高由4个百分位数分为4组:A组(BNP≤105ng/L)、B组(BNP105.1-339.Ong/L)、c组(BNP339.1-1188.0ng/L)和D组(BNP〉1188ng/L)。90min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测定Gensini积分,记录1个月内并发症。结果①与A组、B组比较,D组多支冠脉病变比例显著增高(P〈0.01),与c组比较,D组多支冠脉病变比例有增高趋势(P〉0.05);②与前一组比较各组Gensini积分显著增高(P〈0.01);③血浆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73,P〈0.01);④与A组、B组比较,D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与c组比较,D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增高趋势(P〉0.05)。结论①STEM]者血浆BNP水平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程度呈正相关;②AMI早期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可作为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脑钠肽 冠状动脉病变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瘦素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丽 方天富 +1 位作者 郭宝亮 薛陆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60-761,共2页
目的探讨瘦素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的主动脉VSMC,按照不同浓度瘦素的处理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瘦素40μg/L)、中剂量组(瘦素80μg/L)、高剂量组(瘦素100μg/L)及联合组(瘦素... 目的探讨瘦素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的主动脉VSMC,按照不同浓度瘦素的处理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瘦素40μg/L)、中剂量组(瘦素80μg/L)、高剂量组(瘦素100μg/L)及联合组(瘦素100μg/L+脂联素30mg/L),对照组细胞不做任何处理。孵育24h检测VSMC活性、VSMC凋亡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小、中、大剂量各组及联合组VSMC的增殖率与PCNA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VSMC凋亡率与caspase-3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中、大剂量各组VSMC的增殖率和PCNA 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VSMC凋亡率和caspase-3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中剂量组与大剂量组VSMC的增殖率明显高于联合组,VSMC凋亡率明显低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9±1.0)%和(19.3±1.0)%vs(16.9±4.0)%,(2.5±0.6)%和(1.5±0.4)%vs(4.0±0.4)%,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瘦素水平与VSMC的增殖呈正相关(r=0.37,P<0.05),与VSMC的凋亡率呈负相关(r=-0.19,P<0.05)。结论瘦素可以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平滑肌细胞凋亡,这一作用可以被脂联素所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脂联素 肌细胞 平滑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宝亮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均术前嚼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均术前嚼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行PCI治疗,术后常规应用如上药物及采用相应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因子GPⅡb/Ⅲa、CD62p、CD63,炎症因子hs-CRP、IL-6以及内皮细胞受损标志v WF、ET-1、NO的表达水平。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 d血小板活化因子GPⅡb/Ⅲa、CD62p、CD63均高表达于术前,而术后7 d至术后28 d呈现下降趋势,术后7 d与术后1 d及术前相比有所下降,术后28 d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 d相关炎症因子hs-CRP、IL-6均高表达于术前,而术后7 d至术后28 d呈现下降趋势,hs-CRP术后7 d与术后1 d相比有所下降,术后28 d下降更加明显,IL-6术后28 d与术前相比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 d血小板活化因子NO低于术前,术后7 d至术后28 d呈现升高趋势,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ET-1、v WF均高表达于术前,而术后7 d至术后28 d呈现下降趋势,术后7 d与术后1 d及术前相比有所下降,术后28 d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相对急性冠脉综合治疗,虽然在术后存在出现并发症等一定风险,但是随着预防并发症的治疗,风险可在短期内降低,但针对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远期疗效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活化因子 炎症因子 内皮损伤标志
下载PDF
生脉散联合倾斜训练治疗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旭辉 岑明秋 +2 位作者 方天富 俞佳 蔡兆斌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7期58-61,共4页
目的比较生脉散联合倾斜训练与倾斜训练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60例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倾斜训练)和治疗组(生脉散联合倾斜训练),治疗周期1个月,待1个月后复查两组直立倾斜试验,比较... 目的比较生脉散联合倾斜训练与倾斜训练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60例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倾斜训练)和治疗组(生脉散联合倾斜训练),治疗周期1个月,待1个月后复查两组直立倾斜试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取得良好疗效,治疗后复查倾斜试验阳性率明显下降,头晕发作次数明显降低,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生脉散联合倾斜训练)疗效更佳,可更好地降低倾斜试验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散 倾斜训练 倾斜试验 血管迷走性晕厥
下载PDF
生脉散联合倾斜训练对心内科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立宏 马旭辉 +1 位作者 方天富 岑明秋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5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究生脉散联合倾斜训练对心内科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S)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7年间在西溪医院进行VS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 目的探究生脉散联合倾斜训练对心内科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S)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7年间在西溪医院进行VS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生脉散联合倾斜训练治疗,治疗3个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舌下硝酸甘油倾斜试验结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血浆儿茶酚胺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药物副作用并比较2组患者晕厥症状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在倾斜前的基础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晕厥或终止试验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前,观察组在晕厥发作时伴有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升高,与平卧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晕厥或终止试验时患者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平卧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UTT试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随访6个月,2组晕厥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晕厥发作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散联合倾斜训练用于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有效减少晕厥发作次数,预防晕厥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散 倾斜试验 倾斜训练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介入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国藩 王丽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6期963-964,98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心脏血流恢复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N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采用统计学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IMI血流3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NT-pro 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LVEF、SV、NT-pro BN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介入治疗基础上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介入治疗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原文传递
早期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岑明秋 王丽 +4 位作者 马旭辉 罗立宏 方天富 薛陆静 蔡兆斌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6期1086-1087,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2月—2016年8月就诊于杭州市西溪医院的104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呋塞米,...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2月—2016年8月就诊于杭州市西溪医院的104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呋塞米,观察组加用小剂量多巴胺。统计2组临床总有效率、收缩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FE)、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含量及不良反应。2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FE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LVF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IDd及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LVIDd及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心力衰竭患者早期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利于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多巴胺 呋塞米 N末端B型脑钠肽
原文传递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前驱感染症状、病原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治疗情况调查 被引量:11
14
作者 罗立宏 方天富 岑明秋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5期865-86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前驱感染症状、病原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治疗情况,加强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的认识,为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173例感染性心... 目的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前驱感染症状、病原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治疗情况,加强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的认识,为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17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一般资料、前驱感染情况、病原菌检测结果、基础疾病及易感因素)及抗菌药物治疗情况。结果 17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9.13±3.19)岁,平均住院时间为(8.41±1.23)d。其中75例(43.35%)具有明显的前驱感染症状,以肺部感染为主(33.53%),且部分病例存在合并两处感染情况。共113例(65.32%)血培养阳性反应,共培养出118株病原菌,链球菌占比最高有60株(50.85%),葡萄球菌属共37株(31.36%),革兰氏阴性杆菌4株(3.39%),真菌8株(占比6.78%)。常用抗菌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和头孢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从82.71%下降到54.21%),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和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上升,分别从53.66%和49.54%上升到89.15%和74.63%。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前期感染症状以肺部感染为主,以链球菌及葡萄球菌感染为主,还包括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和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特征 抗菌药物 调查分析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生长分化因子15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预后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宝亮 李占鲁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分析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杭州市西溪医院和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68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 目的分析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杭州市西溪医院和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68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GDF-15水平分为>1800μmol/L组28例,1200~1800μmol/L组45例,<1200μmol/L组95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GDF-15、SYNTAX积分、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临床资料。结果>1800μmol/L组、1200~1800μmol/L组、<1200μmol/L组患者hs-CRP、GDF-1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YNTAX积分、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DF-15水平(OR=2.092,95%CI:1.585~2.687)、SYNTAX积分(OR=1.948,95%CI:1.097~2.098)、双支病变(OR=1.124,95%CI:1.006~1.251)、多支病变(OR=1.744,95%CI:1.149~2.642)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均P<0.05)。结论GDF-15水平与SYNTAX积分、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具有相关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生长分化因子 预后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对高脂饮食和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癌癌前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包剑锋 周语媚 +3 位作者 赵旭 武静 施军平 蔡兆斌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101-1104,1117,共5页
目的高脂饮食联合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癌癌前病变,探讨不同剂量白藜芦醇对其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治疗组。对照组大鼠饲喂液体饲料,其他4组喂饲Lieber-De Carli 71%高脂液... 目的高脂饮食联合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癌癌前病变,探讨不同剂量白藜芦醇对其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治疗组。对照组大鼠饲喂液体饲料,其他4组喂饲Lieber-De Carli 71%高脂液体饲料,第1周末均一次性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30 mg/kg)。治疗组大鼠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灌胃7周,检测ALT、AST、TG、TC、FFA水平;免疫组化观测P-GST、PC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白藜芦醇高、中、低3个剂量组ALT、AST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PGST、PC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白藜芦醇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P-GST及高剂量、中剂量组PC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在相同促癌物质的影响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更易导致肝癌及其癌前病变,白藜芦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其相关肝癌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与其剂量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癌 白藜芦醇 二乙基亚硝胺 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COVID-19患者血清抗体水平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爱芳 顾刘金 +3 位作者 王妙婵 左中宝 金育娇 蔡兆斌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5-329,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79例COVID-19患者血清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了解这两种抗体在患者体内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杭州市西溪医院临床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79例,收集不同时期(发病后≤10 d、10<~20 d、20<~30 d... 目的通过检测79例COVID-19患者血清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了解这两种抗体在患者体内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杭州市西溪医院临床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79例,收集不同时期(发病后≤10 d、10<~20 d、20<~30 d、>30 d)血清样本共167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019-nCoV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重型和普通型患者IgM抗体平均水平高于轻型患者[21.77(10.18~128.65)和13.13(6.08~35.14)vs 3.01(1.69~8.69);χ2=27.442,P<0.01]。重型和普通型患者IgG抗体平均水平高于轻型患者[(124.22±36.79)和(120.04±63.25)vs(52.31±53.68),F/χ2=27.295,P<0.01)。康复出院后,重型和普通型患者的IgM、IgG抗体阳性率均高于轻型患者(P<0.01)。IgM和IgG抗体水平受检测时间影响,发病后10<~20 d的IgM抗体水平明显高于≤10 d的水平(P<0.05),发病后>10 d的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10 d的水平(P<0.01)。结论重型COVID-19患者体内能检测到更高水平的IgM和IgG抗体,且IgM和IgG抗体水平与患者发病后的检测时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特异性抗体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立宏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疗效。方法选取杭州市西溪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1例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西医(美托洛尔缓释片+倾斜训练)治疗38例(西医组),中西医结合(柴胡疏肝散加味...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疗效。方法选取杭州市西溪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1例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西医(美托洛尔缓释片+倾斜训练)治疗38例(西医组),中西医结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方+美托洛尔缓释片+倾斜训练)治疗43例(中西医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抑郁焦虑评分,以及治疗后的倾斜试验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后电话随访半年,记录复发情况。结果西医组及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SBP、DBP和抑郁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51、18.679、13.568、10.424,7.742、19.830、10.077、16.663;P<0.05或0.01)。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心率、SBP、DBP和抑郁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73、1.770、2.886、6.793,均P<0.05)。西医组患者治疗有效19例(76.32%;痊愈10例,有效19例),中西医组治疗有效36例(93.02%;痊愈17例,有效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2,P<0.05)。西医组患者治疗后倾斜试验阳性29例、半年内复发6例,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倾斜试验阳性22例、半年内复发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47、3.083,均P<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倾斜训练是治疗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有效西医方案,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方进行治疗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心率、血压及抑郁焦虑症状,降低患者近期晕厥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加味方 美托洛尔缓释片 老年人 倾斜台试验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