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 被引量:4
1
作者 金雅 聂振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36,共6页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现代美学取得了显著成就,也形成了其理论建构与人生关怀相统一的重要特色。它以关注现实关怀生存为要旨,凸显了鲜明的人生精神、积极的美育指向、内在的诗性情怀和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这也正是中国现代美...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现代美学取得了显著成就,也形成了其理论建构与人生关怀相统一的重要特色。它以关注现实关怀生存为要旨,凸显了鲜明的人生精神、积极的美育指向、内在的诗性情怀和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这也正是中国现代美学传承发扬民族美学固有的精神传统,并融会创化中西美学、文化、艺术思想的诸元素而形成的重要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学 人生美学 精神传统
下载PDF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美育内涵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毅青 《美育学刊》 2012年第3期59-66,共8页
中国传统的文艺批评是"生命化"批评,生命化文评以文气说为中心。文气说认为艺术主体的精神内蕴与文学作品的风格相表里。文气说铸造的美学范畴来自人物品藻,而人物品藻用今天的观念看就是以人的精神境界为中心的审美。这种审... 中国传统的文艺批评是"生命化"批评,生命化文评以文气说为中心。文气说认为艺术主体的精神内蕴与文学作品的风格相表里。文气说铸造的美学范畴来自人物品藻,而人物品藻用今天的观念看就是以人的精神境界为中心的审美。这种审美实际包含着一种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中心的美育观念。而这种人格精神的提升与修养就是中国美学的工夫论,工夫论认为艺术的审美体验与作家的性情特征相关,不同的审美境界可以看作是以气的工夫修养为境界的人格生命不同向度的呈现。从工夫论来看,中国文艺批评中的审美范畴既是对审美对象的描述,也是对艺术家的精神境界的描述。中国文评的审美范畴是人生境界与艺术创造结合的产物,而非像西方的美学范畴那样,仅仅是作为审美的现象出现的。而从艺术家精神的审美修养来衡量,诸多的美学范畴可以归约为气韵、风骨、雄浑这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修养 审美范畴 人生境界 气韵 风骨 雄浑
下载PDF
中国现代美学传统之发掘
3
作者 彭修银 刘毅青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2-113,共2页
虽然都冠之以现代,但是相比较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美学研究似乎不那么吸引人,也不如西方美学研究那么热闹。总的说来,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在学术日显繁荣的今天,就显得有些冷寂。事实上,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冷寂和中国现代... 虽然都冠之以现代,但是相比较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美学研究似乎不那么吸引人,也不如西方美学研究那么热闹。总的说来,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在学术日显繁荣的今天,就显得有些冷寂。事实上,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冷寂和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学说在中国美学史、思想史中的影响与地位是不相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美学传统 中国现代美学 发掘 美学研究 中国美学史 代表人物 思想史
下载PDF
思想史的意义与经验感受的张力——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两维拓展
4
作者 刘毅青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28,共7页
美学进入中国担当了思想启蒙的任务,美学作为对现代性批判的人文价值就体现在"为人生而艺术""美育代替宗教"等审美命题中。在深化中国现代美学人生论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应该重视美学作为感性认识的方法论意义。中国... 美学进入中国担当了思想启蒙的任务,美学作为对现代性批判的人文价值就体现在"为人生而艺术""美育代替宗教"等审美命题中。在深化中国现代美学人生论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应该重视美学作为感性认识的方法论意义。中国现代美学研究应该拓展其研究视域,对中国现代人审美经验进行现象描述,从中勾勒现代转型之际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思想史 审美意识
下载PDF
“大词人”与“真感情”--谈《人间词话》的人生美学情致 被引量:3
5
作者 金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0-102,107,共4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倾向于以"境界"而非"意境"来概括词美之本,并以"大词人"与"真感情"作为"境界"营构的基本要素。这些审美取向呈现出与唐以后中国古典诗论的艺术品鉴论有所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倾向于以"境界"而非"意境"来概括词美之本,并以"大词人"与"真感情"作为"境界"营构的基本要素。这些审美取向呈现出与唐以后中国古典诗论的艺术品鉴论有所区别的人生美学情致,是中国现代美学与艺术人生精神的重要始源与代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词话》 人生美学 人生精神
下载PDF
“忧患意识”的现代阐释——以徐复观为中心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毅青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49-654,共6页
徐复观将中国文化的动力概括为"忧患意识",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徐复观突出地将"忧患意识"当作对困难的责任感,一种自我意识,不同于恐惧带来的对外在力量的依赖,"忧患意识"是自我觉醒的表现。... 徐复观将中国文化的动力概括为"忧患意识",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徐复观突出地将"忧患意识"当作对困难的责任感,一种自我意识,不同于恐惧带来的对外在力量的依赖,"忧患意识"是自我觉醒的表现。正是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得"忧患意识"具有现代性的意义。同时,"忧患意识"的自我意识首先来自对社会的责任感,是个人意识到要承担社会的责任,在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它超越个人对生存的恐惧,忧患中的个人命运从一开始就同族群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它促使个人把自我的价值同整个族群价值联系在一起。徐复观推重"忧患意识",强调了其具有的理性自觉和人的主体意识的张扬,将其作为中国人现代意识的原发之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忧患意识 生命情调 理性自觉
下载PDF
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简论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学勤 《美育学刊》 2011年第2期39-46,共8页
伴随中国现代戏剧事业、戏剧教育事业发展所产生的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与中国现代其他文化艺术形态变革一致,均属于"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发生范式,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的发生背景、发展轨迹、思想内容和... 伴随中国现代戏剧事业、戏剧教育事业发展所产生的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与中国现代其他文化艺术形态变革一致,均属于"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发生范式,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的发生背景、发展轨迹、思想内容和历史特点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教育 社会教育 审美教育
下载PDF
中西文化交流与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创构
8
作者 金雅 郑玉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93,共9页
梁启超化合中西,在中国现代民族新美学的开创期作出了独到而重要的贡献。他所创构的趣味主义人生论美学思想,融会了中西古今文化与美学传统的多重要素,兼取各家之精,又始终直面问题而不至迷失盲从。尽管他的理论并非已臻完美,但时至今日... 梁启超化合中西,在中国现代民族新美学的开创期作出了独到而重要的贡献。他所创构的趣味主义人生论美学思想,融会了中西古今文化与美学传统的多重要素,兼取各家之精,又始终直面问题而不至迷失盲从。尽管他的理论并非已臻完美,但时至今日,在学理上实践上都具重要意义和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美学 中西交流 趣味
下载PDF
谱系学:美学“身体转向”的方法论契机
9
作者 冯学勤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5,共7页
意识美学向身体美学发生的转换、尼采在美学"身体转向"中的关键位置以及身体在审美文化乃至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等话题已为国内学界所关注。然而,尼采开启美学"身体转向"、冲创"身体美学"过程中所采用的... 意识美学向身体美学发生的转换、尼采在美学"身体转向"中的关键位置以及身体在审美文化乃至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等话题已为国内学界所关注。然而,尼采开启美学"身体转向"、冲创"身体美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论却并不广为人知。谱系学方法,正是尼采推动美学"身体转向"的方法论契机。本文希望能在国内渐热的身体美学话题讨论过程中确立谱系学的基本方法论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美学 谱系学 审美文化
下载PDF
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的沟通——以虚静为中心
10
作者 刘毅青 《美育学刊》 2011年第4期23-29,共7页
从老庄哲学而来的虚静是人身心都参与的工夫修养,是人以空无的心灵接纳宇宙万物的过程。虚静的根底上是气,通过虚静待气,人与宇宙融合,达到神与物游、万物与我为一的审美境界,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通过虚静审美境界... 从老庄哲学而来的虚静是人身心都参与的工夫修养,是人以空无的心灵接纳宇宙万物的过程。虚静的根底上是气,通过虚静待气,人与宇宙融合,达到神与物游、万物与我为一的审美境界,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通过虚静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能够互相沟通,从而实现审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静 审美境界 人生境界
下载PDF
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再反思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元骧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0-165,共6页
"审美"与"意识形态"两者既可兼容也可排斥,把审美与意识形态相融合,使意识形态的一般理论与文艺的特性相融而在文艺理论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落脚点;把对文艺的理解从认识论推进到文艺价值论维度,从普遍性层面推进到... "审美"与"意识形态"两者既可兼容也可排斥,把审美与意识形态相融合,使意识形态的一般理论与文艺的特性相融而在文艺理论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落脚点;把对文艺的理解从认识论推进到文艺价值论维度,从普遍性层面推进到特殊性层面为止,还不足以构成对文艺性质的完善的认识,必须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向"文艺本体论"、"人学本体论"研究推进。把对文艺形式和技巧方面研究的成果,整合到"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建构中来,也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文艺本体论 人学本体论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论精神之发掘与传承——关于文学现状、文论建设及其策略的一种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雅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2-127,共6页
当前中国文学生态及其特征的变化,文学消费市场旨趣的突出,给文论的发展提出了现实的课题。传承发展中国现代文论的人生论品格、诗性品格、批判品格,对于当前中国文学的发展与民族文论的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文学现状 人生论 诗性 批判 现代文论 民族文论
原文传递
“趣味”与“生活的艺术化”——梁启超美论的人生论品格及其对中国现代美学精神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雅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8-64,共7页
"趣味"乃梁启超对美的本体规定与价值规定,在本质上是指潜蕴审美精神的广义的生命意趣;其原则是不有之为,其实现即个体、众生、宇宙迸合为一的蕴溢春意的有味生命境界,也即"生活的艺术化"。梁启超的"趣味"... "趣味"乃梁启超对美的本体规定与价值规定,在本质上是指潜蕴审美精神的广义的生命意趣;其原则是不有之为,其实现即个体、众生、宇宙迸合为一的蕴溢春意的有味生命境界,也即"生活的艺术化"。梁启超的"趣味"美论及其"生活的艺术化"思想具有浓郁而独特的人生美学品格,这种美学品格对中国现代美学的致思方向和精神传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趣味美 生命意趣 不有之为 生活的艺术化
原文传递
抛弃审美形而上学:倒退还是进步——就尼采晚年思想转变与王元骧先生商榷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学勤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5,共7页
王元骧先生认为,审美(艺术)形而上学作为柏拉图、康德美学及浪漫主义诗学的历史遗产,对抵制科技理性及消费主义对人的异化和物化,发挥审美艺术的终极关怀功效,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品质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因此他认为尼采晚年对... 王元骧先生认为,审美(艺术)形而上学作为柏拉图、康德美学及浪漫主义诗学的历史遗产,对抵制科技理性及消费主义对人的异化和物化,发挥审美艺术的终极关怀功效,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品质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因此他认为尼采晚年对其处女作《悲剧的诞生》中所高扬的"审美形而上学"的抛弃是"一种倒退"。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他忽略了尼采晚年思想转变的深层原因和重大意义。尼采在其学术生命的最后两年中,诞生了彻底反形而上学的谱系学方法论,面向未来开启了哲学及美学"身体转向"的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审美形而上学 谱系学 身体美学
下载PDF
徐复观与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比较——“意义”和“意味”的张力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毅青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27,共5页
徐复观在具体的思想史和艺术史阐释中所运用的方法具有解释学的理论意义,他的解释学核心是"追体验"。"追体验"契合中国思想的"内在性"特征,它强调理解作为文本、作者与读者之间主客观融合的意味生成过程... 徐复观在具体的思想史和艺术史阐释中所运用的方法具有解释学的理论意义,他的解释学核心是"追体验"。"追体验"契合中国思想的"内在性"特征,它强调理解作为文本、作者与读者之间主客观融合的意味生成过程,这与伽达默尔解释学建基于逻各斯中心基础上、以文本为中心的哲学解释学不同。它一方面吸收了中国古典理解观中"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则以"意义"和"意味"的区分避免了此种解释方法的主观化倾向。在"意义"的指引下,"意味"在作者和文本对读者的理解召唤中生成,化解了"解释学冲突",带来对解释学循环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追体验 意义 意味
下载PDF
以身体为准绳——论尼采晚期美育思想的身体转向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学勤 《美育学刊》 2011年第4期43-48,共6页
与传统将美育视为"心的教育"不同,尼采晚期思想开启了一条"以身体为准绳"、"正确的位置在肉身"的身体转向的新路径,而这一路径在舒斯特曼身体美学中得到发展和延续。"以身体为准绳"是尼采晚期... 与传统将美育视为"心的教育"不同,尼采晚期思想开启了一条"以身体为准绳"、"正确的位置在肉身"的身体转向的新路径,而这一路径在舒斯特曼身体美学中得到发展和延续。"以身体为准绳"是尼采晚期美育思想的最高价值标准,尼采美育思想与其美学思想之间存在深刻关联,他的晚期美育思想对我们产生改善主义性质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身体转向 改善主义
下载PDF
美育何以可能——论艺术与审美作为人的存在方式
17
作者 刘毅青 《美育学刊》 2010年第1期23-25,共3页
艺术是人类创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观察世界、体认世界的重要方式。艺术与存在的真理联系在一起,艺术的使命就是使生命得以显现。美乃是生命的敞亮,美学乃是一种将人之存在纳入形式表达的方法,审美的本质在于让人的存在变得更加美好... 艺术是人类创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观察世界、体认世界的重要方式。艺术与存在的真理联系在一起,艺术的使命就是使生命得以显现。美乃是生命的敞亮,美学乃是一种将人之存在纳入形式表达的方法,审美的本质在于让人的存在变得更加美好。从根本上说,审美只有在人生论的意义上才能得以实现。这也就意味着唯有通过审美的教育,人们才能真正获得对人生的深层把握,而美育的意义也就在于提供了一个审美存在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艺术 存在 审美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代文论资源的发掘与传承
18
作者 金雅 《中外文论》 2008年第1期260-261,共2页
在当今世界体系中,全球化的进程必将带来新一轮世界文化交融与渗透的局面及其强势文化优先扩张的态势。在全球化语境中,应保持文化间的相互依存而不被一体化,但这并非易事。我们看到,在经济与技术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文学... 在当今世界体系中,全球化的进程必将带来新一轮世界文化交融与渗透的局面及其强势文化优先扩张的态势。在全球化语境中,应保持文化间的相互依存而不被一体化,但这并非易事。我们看到,在经济与技术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文学艺术也被纳入文化工业和文化产业的链条中,作品成为产品,文学的经济指标、技术指征、消费欲望上升为重要尺度,这也必然冲击着理论的立场与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立场 指征 全球化 文化 维度 语境
原文传递
西方经典恐怖电影审美特征探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共2页
以20世纪60年代为分界线,西方恐怖电影分别以经典恐怖和后现代恐怖为主导的审美类型,本文重点从恐怖形象、恐怖的核心构成元素、恐怖叙事、恐怖情感等方面分析了经典恐怖电影的主要审美特征。由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性的恐怖形象和... 以20世纪60年代为分界线,西方恐怖电影分别以经典恐怖和后现代恐怖为主导的审美类型,本文重点从恐怖形象、恐怖的核心构成元素、恐怖叙事、恐怖情感等方面分析了经典恐怖电影的主要审美特征。由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性的恐怖形象和混合性的元素,所以只能将这种界定的努力视为一种批评和研究的视角,而不能生搬硬套在所有恐怖电影文本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恐怖电影 恐怖形象 恐怖核心元素 恐怖叙事 恐怖情感
下载PDF
由后现代主义荒诞走向崇高——解读《李献计历险记》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晓玲 徐弋茗 冯学勤 《电影评介》 2013年第8期34-37,共4页
《李献计历险记》这部动画作品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形态。作品的情节开展以"差时症"和供穿越的游戏存在为前提,在错综复杂的情节发展过程中,作品以其鲜明的虚拟与杜撰色彩,添之以滑稽、暴力等因素,通过多个方面展现出了动画的荒... 《李献计历险记》这部动画作品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形态。作品的情节开展以"差时症"和供穿越的游戏存在为前提,在错综复杂的情节发展过程中,作品以其鲜明的虚拟与杜撰色彩,添之以滑稽、暴力等因素,通过多个方面展现出了动画的荒诞感。然而作品并不仅仅停留在荒诞,而是于荒诞之中,以一种永无止尽的对生命意义的追索让作品走向了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献计历险记》 审美形态 荒诞 崇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