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上吴山的著名道观
1
作者 林正秋 《杭州研究》 2007年第1期182-187,共6页
杭州,是我国东南地区的道教中心之一。道教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而风景优美的吴山,又是杭州道观最集中的地方,山上山下多达数十处。本文介绍的5大道观又是道教文化与吴山风景十分融洽,成为杭州市民赏景休闲的佳地。
关键词 杭州 吴山 古代 著名道观
下载PDF
杭州南宋御街原貌考辨——兼及明《西湖游览志》记述之误
2
作者 林正秋 《杭州研究》 2009年第4期170-180,共11页
南宋御街,为南宋朝廷标志性的道路建筑,两旁房屋鳞次栉比,店铺林立,形成京都最繁荣的商业街,虽经过800年风雨,但其路基还相当完整的保存下来,是杭州最珍贵的南宋遗址之一。因南宋记载过于简略,以致后人不甚了解。为再现南宋御... 南宋御街,为南宋朝廷标志性的道路建筑,两旁房屋鳞次栉比,店铺林立,形成京都最繁荣的商业街,虽经过800年风雨,但其路基还相当完整的保存下来,是杭州最珍贵的南宋遗址之一。因南宋记载过于简略,以致后人不甚了解。为再现南宋御街原来面貌,特作考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御街 考辩 原貌
下载PDF
民国时期杭江铁路线位选择考论 被引量:3
3
作者 丁贤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7-82,共6页
杭江(浙赣)铁路是20世纪长江以南最重要的和民国时期唯一的东西向铁路交通大动脉。杭江铁路经历了30多年的酝酿,在筹备及勘测过程中屡次变更计划,其线位主要有江北、江南之选,其选定依据是建设资金的局限,避免与水运的正面竞争,也有地... 杭江(浙赣)铁路是20世纪长江以南最重要的和民国时期唯一的东西向铁路交通大动脉。杭江铁路经历了30多年的酝酿,在筹备及勘测过程中屡次变更计划,其线位主要有江北、江南之选,其选定依据是建设资金的局限,避免与水运的正面竞争,也有地方利益的博弈等。其后续影响除加强杭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地位外,它成为浙江新式交通从沿海平原向内陆山地纵深发展的标志,其直接和间接辐射的腹地更为宽广,并对钱塘江以南的东部相对发达地区、西部相对欠发达地区均产生积极影响。杭江铁路线位走向的规划,对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江铁路 浙赣铁路 铁路线位 区域发展
下载PDF
“神话”解构与历史重建--欧亚经济的大分流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卫良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23,共8页
欧亚经济的发展道路一直是一个现代社会科学关注的焦点。《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旨在破除"欧洲中心论"的神话,重建东西方经济发展的历史,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然而,欧亚经济的分流本身是一个... 欧亚经济的发展道路一直是一个现代社会科学关注的焦点。《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旨在破除"欧洲中心论"的神话,重建东西方经济发展的历史,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然而,欧亚经济的分流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命题,若想简单地确定一个分流的起点恐怕难以做到,而那种认为偶然因素造就了大分流的观点更是不切合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经济 大分流 发展道路
原文传递
浙赣铁路与浙江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以1930年代为中心 被引量:10
5
作者 丁贤勇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8-141,共14页
铁路交通是近代以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全新条件之一。1930年代浙赣(杭江)铁路的兴筑,使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浙东、浙西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开始改变;浙江中西部地区主要城镇沿钱塘江分布的基本格局出现变化,铁路沿线城镇的区位优... 铁路交通是近代以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全新条件之一。1930年代浙赣(杭江)铁路的兴筑,使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浙东、浙西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开始改变;浙江中西部地区主要城镇沿钱塘江分布的基本格局出现变化,铁路沿线城镇的区位优势明显提升,并逐步形成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冲破了自然形成的流域交往格局,重新调整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拓展了腹地空间。浙赣铁路促使途经区域现代工业和旅游业的兴起,促进了传统农副业和商业的发展,改善了浙江中西部地区人们的出行条件,传播了近代文化,使沿线300万人受益。当然,这一切仅仅是一个渐变过程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交通 浙赣铁路 浙东 1930年代
原文传递
社会史视野下的中国近代交通与社会变迁——“第二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丁贤勇 刘俊峰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9-143,共5页
2011年11月12日至15日,"第二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在杭州西子湖畔顺利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近代交通体系的成长,近代交通发展中西方列强、政府、企业及企业家的角色,近代交通与区域近代化、城市化,近代交通与城乡... 2011年11月12日至15日,"第二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在杭州西子湖畔顺利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近代交通体系的成长,近代交通发展中西方列强、政府、企业及企业家的角色,近代交通与区域近代化、城市化,近代交通与城乡经济社会变迁,近代交通与旅游、文卫事业等问题展开热烈研讨。研讨会反映了当前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为从事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交通 社会史 社会变迁 杭州
原文传递
方法与史实:以民国交通史研究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7
作者 丁贤勇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4-79,共6页
史学研究不能回避理论的指导,但是理论的深度在于平凡之中的深意,理论的创新也在于对具体研究独具慧眼的提炼。在采用传统史学基本方法的同时,史学研究需要有新史学相关的社会史、社会经济史和区域史的研究方法。区域史明白宣示是通过&q... 史学研究不能回避理论的指导,但是理论的深度在于平凡之中的深意,理论的创新也在于对具体研究独具慧眼的提炼。在采用传统史学基本方法的同时,史学研究需要有新史学相关的社会史、社会经济史和区域史的研究方法。区域史明白宣示是通过"区域"这种方法来实现其研究目标,年鉴学派"对地理的介绍几乎成了清规戒律",这为史学研究找到一个活水源头。史学研究应该扩大文字史料的范围,重视对诸如账本、行车时刻表等"边角料"的搜集和运用,依靠文学性题材之史料,并提倡应用口述访谈和田野调查等"活史料",进而重返历史之乡的"历史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史学 区域史 口述史 新式交通
原文传递
《实业计划》与浙江现代交通的构想及其实现 被引量:3
8
作者 丁贤勇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7,共7页
《实业计划》是孙中山绘就的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交通现代化是其核心内容,也是孙中山研究中最具争议的内容之一。孙中山这一构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有其不现实的一面,却是国人现代化梦想的开始。孙中山是当时国内少有的从宏观层面... 《实业计划》是孙中山绘就的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交通现代化是其核心内容,也是孙中山研究中最具争议的内容之一。孙中山这一构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有其不现实的一面,却是国人现代化梦想的开始。孙中山是当时国内少有的从宏观层面对铁路进行总体规划的专家,并具有世界性的知识眼光和前瞻性的发展理念。他对铁路建设是有研究的,对铁路沿线、沿海各地进行过实地考察和前期论证,及不遗余力的宣传鼓动,以点燃国人心中现代化之希望焰火。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几次来到浙江,均对浙江交通提出希望。"建设之大计,当远测于十百年后,始能立国基于永久。"支撑其宏大构想的基础理念,对以后乃至今天均有指导价值。从孙中山提出三大港计划之初至今,历史行将百年。与全国一样,孙中山关于浙江交通现代化的纸上构想一件件成为活生生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实业计划 新式交通 浙江
原文传递
十六七世纪天主教在日本“慈善传教”评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冈原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46,共10页
16、17世纪之交,在日本的耶稣会士以"谋略智取型"开展送医送药、救助奴隶、兴办教育等"慈善活动",在社会底层民众中赢得了大量信众,开辟了一个"天主教时代"。这与天主教在拉美对异教徒采用以"刀剑传... 16、17世纪之交,在日本的耶稣会士以"谋略智取型"开展送医送药、救助奴隶、兴办教育等"慈善活动",在社会底层民众中赢得了大量信众,开辟了一个"天主教时代"。这与天主教在拉美对异教徒采用以"刀剑传教"的赤裸裸的征服完全不同,成为天主教传教史上极具典型意义的特例。究其原因,是由于在日耶稣会缺乏武力后援且为适应文化差异而被迫采用的传教策略。"慈善传教"与"刀剑传教"在形式上大相径庭,然两者的目的却是"殊途同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 传教 “慈善活动”天主教时代
原文传递
“浙江省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
10
作者 夏卫东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8-141,共4页
2011年10月9日,“浙江省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绍兴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绍兴市委主办,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杭州师范大学和绍兴文理学院承办。来自国内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80多名学者出席了本次学术... 2011年10月9日,“浙江省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绍兴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绍兴市委主办,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杭州师范大学和绍兴文理学院承办。来自国内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80多名学者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会议同绕“辛亥革命和南京临时政府”、“辛亥革命与浙江”、“光复会的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浙江省 纪念 绍兴文理学院 综述 南京临时政府 学术研讨会 师范大学
原文传递
“一个多民族的非民族国家”——近现代瑞士国家的生存、建立与发展
11
作者 马丁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8-99,160,共12页
近代以来,瑞士国家的生存、建立与发展过程在整个欧洲大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瑞士地处西欧的中部,由于四周环临强国,其国内三大民族又与周边国家的民族相同,因而其国内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常常与邻国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纠结在一起... 近代以来,瑞士国家的生存、建立与发展过程在整个欧洲大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瑞士地处西欧的中部,由于四周环临强国,其国内三大民族又与周边国家的民族相同,因而其国内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常常与邻国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纠结在一起。但是,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的威胁下,在欧洲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影响下,在无数战争阴云和宗教纠纷中,瑞士人求同存异、胼手胝足凝结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逐渐融合成为一个稳定、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民族共同体,成功地将瑞士建成为"一个多民族的非民族国家",使瑞士完成了民族融合的进程,建立起具有现代性的民族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士国家 民族融合 凝聚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