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工程对中国极端降雨致灾人口风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孔锋 吕丽莉 +2 位作者 孙劭 王品 辛源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6,134,共9页
在地球工程对中国极端降雨致灾因子危险性影响的研究基础上,采用BNU-ESM模式的地球工程(G4试验)和非地球工程(RCP4. 5)日值降雨数据,以日均值降雨量的95%分位数定义极端降雨事件。同时结合IPCC SSP3情景下的中国分省人口数据,评估了中... 在地球工程对中国极端降雨致灾因子危险性影响的研究基础上,采用BNU-ESM模式的地球工程(G4试验)和非地球工程(RCP4. 5)日值降雨数据,以日均值降雨量的95%分位数定义极端降雨事件。同时结合IPCC SSP3情景下的中国分省人口数据,评估了中国极端降雨灾害受影响人口风险,并对两种情景下的风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球工程能够有效降低中国整体极端降雨灾害受影响人口风险,且实施期间的降低作用高于实施结束期。两种情景下中国极端降雨灾害受影响人口风险的区域差异增大,地球工程未能改变中国极端降雨灾害受影响人口风险的相对格局,表明在当前Geo MIP模式设定的地球工程实施当量下,人类能够有效降低气候变化风险,且不影响区域气候相对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工程 极端降雨灾害 人口风险 区域差异 重现期 中国
下载PDF
1.5℃温控目标下地球工程对中国气温影响的区域差异预估 被引量:8
2
作者 孔锋 薛澜 +1 位作者 孙劭 王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5-297,共1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进一步加剧,《巴黎协定》制定的1. 5℃温控目标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采用BNU—ESM模式的地球工程(G4试验)和非地球工程(RCP4. 5)情景下的2010~2099年日值气温数据,对比分析了地球工程实施中(2020~2069年)、实施后(20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进一步加剧,《巴黎协定》制定的1. 5℃温控目标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采用BNU—ESM模式的地球工程(G4试验)和非地球工程(RCP4. 5)情景下的2010~2099年日值气温数据,对比分析了地球工程实施中(2020~2069年)、实施后(2070~2099年)和整个研究时段(2010~2099年)对中国气温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地球工程的实施显著降低了中国年均气温,尤其是地球工程实施的2020~2069年,多数地区的降温幅度超过了0. 75℃,有效缓解了全球气候变暖,地球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表明地球工程能够使中国多数地区降低1. 5℃,地球工程有助于《巴黎协定》1. 5℃温控目标的实现;(2)地球工程的实施并未改变中国年均气温气候态和波动特征的空间分异格局,却改变了年均气温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异格局,地球工程的实施对中国北方地区年均气温波动特征的影响要高于南方地区;(3)地球工程实施的2020~2069年使得中国多数地区的年均气温趋势减少,减少幅度超过了0. 3℃/10 a,同时地球工程实施前后中国年均气温变化趋势差异明显;(4)地球工程实施结束后并未产生气温的报复性反弹,且对依赖于可预测气候周期的部门生产运营不造成根本性的影响。地球工程对气候影响的讨论,有助于人类科学认识应对气候变暖的多样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工程 年均气温 气候变化 区域差异 1.5℃温控目标 中国
下载PDF
1961~2016年中国四季降雨事件演变特征的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吕丽莉 孔锋 王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14,共14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季节降雨及其贡献率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采用535个站点的日值降水数据分析了1961~2016年中国四季降雨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①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具有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qu...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季节降雨及其贡献率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采用535个站点的日值降水数据分析了1961~2016年中国四季降雨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①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具有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而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贡献率的空间格局相比前者差异较大;②在变化趋势上,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及其贡献率在冬季增加趋势最明显,夏季减少趋势最明显。在波动特征上,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及其贡献率波动特征在冬季最大,夏季最小;③不同季节降雨雨量和雨日的差异表明季风边缘区是中国四季降雨的重要分界线。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贡献率的差异特征与前者相比差异较大。创新点在于采用降雨绝对量和降雨贡献率诊断中国降雨空间分异特征,降雨贡献率有助于深化认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降雨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贡献率 降雨特征 季节差异 空间分异特征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区域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前沿与展望——基于2018年三次减灾大会的综述与思考 被引量:20
4
作者 郭君 孔锋 +1 位作者 王品 吕丽莉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56,193,共6页
首先,介绍了2018年三次国内外减灾大会的主要内容;其次,根据应急管理部成立背景下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特征与要求,阐述了当前减灾领域的若干前沿话题,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多样性风险、认识灾害系统复杂性特征、减轻区域系统性风险、关注重... 首先,介绍了2018年三次国内外减灾大会的主要内容;其次,根据应急管理部成立背景下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特征与要求,阐述了当前减灾领域的若干前沿话题,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多样性风险、认识灾害系统复杂性特征、减轻区域系统性风险、关注重特大灾害影响的时空涟漪和放大效应、重视"一带一路"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协同趋利避害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最后,展望和讨论了我国未来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6个重要方面,即:(1)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将更关注多尺度、多因素、多过程灾害风险的复杂性;(2)减灾理念将更偏向趋利避害与生态文明建设;(3)灾害管理将更关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体制、机制、法制建设;(4)减灾业务实践将更关注灾害与风险防范的效力与效益;(5)灾害风险管理的国际合作将更关注生产链、供应链、物联网和生态系统等的全面风险管理;(6)城市减灾将更关注韧性城市与协同可持续发展,乡村减灾则需提升灾害设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灾减灾救灾 气候变化 多样性 系统性风险 “一带一路” 韧性城市 应急管理部
下载PDF
1961—2016年我国闪电日数时空分异格局及其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孔锋 方建 +2 位作者 孙劭 王品 吕丽莉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5-236,共12页
闪电事件时空变化研究对于防灾减灾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 481个站点的闪电日数数据诊断1961—2016年我国闪电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961—2016年我国年均单站闪电日数整体呈减少趋势,西北西部和西藏地区年均... 闪电事件时空变化研究对于防灾减灾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 481个站点的闪电日数数据诊断1961—2016年我国闪电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961—2016年我国年均单站闪电日数整体呈减少趋势,西北西部和西藏地区年均单站闪电日数呈分段变化特征。全国、东北、北方、西北东部和东南地区年均单站闪电日数大致呈2~4 a的周期变化。西北西部、西藏和西南地区分别呈2,4和6 a,3和8 a与2~6 a的显著周期变化。年均单站闪电日数突变集中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后期,但均未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在空间上,1961—2016年我国年均闪电日数呈明显的"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1961—1980年,胡焕庸线以东地区闪电日数主要以正距平为主,1980年以后,正距平范围逐渐减少。在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上,我国闪电日数年际变化趋势整体上以减少为主,尤其是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减少明显;在波动特征的空间分布上,青藏高原、华北平原、沿长江两岸附近地区均为闪电日数年际波动较大的地区,而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和新疆中部及北部地区年际波动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日数 时空分异格局 灾害性天气 气候突变 周期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