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龙子热生物学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计翔 郑向忠 +1 位作者 徐永根 孙如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68-274,共7页
通过研究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选择体温、临界温度及实验温度对该种的体温,疾跑速、摄食量,食物通过时间、表观消化系数、同化效率和生长的影响发现:中国石龙子选择体温为31.2℃,临界高、低温分别... 通过研究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选择体温、临界温度及实验温度对该种的体温,疾跑速、摄食量,食物通过时间、表观消化系数、同化效率和生长的影响发现:中国石龙子选择体温为31.2℃,临界高、低温分别为42.3和6.3℃。恒温室内中国石龙子的体温与实验温度接近。温度对中国石龙子的疾跑速有显著影响,34℃中动物疾跑速最高,过高或过低实验温度中的动物疾跑减慢。温度对中国石龙子食物通过时间、单位体重摄食量、粪尿能值,表观消化系数和同化效率均有显著的影响。温度对食物通过时间有显著影响,30℃以上各温级中动物的食物通过时间差异较小。24℃中的中国石龙子摄食量,表现消化系数和同化效率显著低于其他较高的温级。实验温度对中国石龙子生长率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但28℃中的动物显示最大的生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龙子 热生物学 蜥蜴
下载PDF
如何学习制作生物学课件
2
作者 郑江满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生物学课件 制作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效果 课件设计 高等教育
下载PDF
两种有鳞类爬行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施曼玲 邱清波 计翔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2-15,共4页
从北草蜥的胃、小肠和大肠中分离出 7个属 8种细菌和 2个属的霉菌 ,从中国石龙子的胃、小肠和大肠中分离到 6个属 7种细菌和 3个属的霉菌 ,酵母菌和放线菌都未发现。北草蜥胃、小肠和大肠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 2 2 7× 1 0 6,2 0 6&... 从北草蜥的胃、小肠和大肠中分离出 7个属 8种细菌和 2个属的霉菌 ,从中国石龙子的胃、小肠和大肠中分离到 6个属 7种细菌和 3个属的霉菌 ,酵母菌和放线菌都未发现。北草蜥胃、小肠和大肠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 2 2 7× 1 0 6,2 0 6× 1 0 6和 9 78× 1 0 8个 / g ;霉菌数量为 2 5× 1 0 4 ,2 1 5× 1 0 4 ,1 33× 1 0 4个 /g。细菌在中国石龙子胃、小肠和大肠中的数量分布依次为 3 51× 1 0 6,2 2 5× 1 0 6,1 4 2× 1 0 9个 /g;霉菌分布数量为 2 1 9× 1 0 4 ,1 67× 1 0 4 和 1 61× 1 0 4 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草蜥 中国石龙子 微生物类群 爬行动物 消化道
下载PDF
环境激素对生物与人体的危害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志伟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共2页
本文简述了环境激素的概念、种类、危害途径以及对生物和人体的危害及其作用机理。
关键词 人体健康 环境激素 生物 危害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社鼠能量需求和食物同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鲍毅新 杜卫国 +3 位作者 林治 胡柏驿 池帮荣 陈孝端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7-600,共4页
Niviventer confucianus is a common species of rodent in South China. We designed an experimental protocol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energy requirement and food assimilation of the N. confucianus . I... Niviventer confucianus is a common species of rodent in South China. We designed an experimental protocol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energy requirement and food assimilation of the N. confucianus . In our feeding trials, four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s were applied: 17℃,22℃,27℃ and 32℃. The energy requirements of N. confucianu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were:107 43±6 44 KJ/animal/day (17℃),94 76±4 46 KJ/animal/day (22℃),73 96±5 65 KJ/animal/day(27℃),and 62 80±5 15 KJ/animal/day(32℃),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energy intake, digested and assimilated energy of N. confucianus de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e.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digestibility and assimilation rate of N. confucianus were found among four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s. It indicated that, during a range of particular temperatures, N. confucianus might maintain relatively high digestibility by change of digest tract morp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鼠 环境温度 摄入能 消化率 食物同化率 能量需求
下载PDF
孵化温度对火赤链游蛇幼体特征的影响兼评剩余卵黄的功能 被引量:24
6
作者 计翔 许雪峰 林植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42-346,共5页
研究3 个温度中孵出火赤链游蛇( Dinodon rufozonatum) 幼体的特征并评估剩余卵黄的功能。孵化温度显著影响孵化期和孵出幼体的体长和尾长。与其他类似研究结果不同的是, 低温(24℃) 孵出的幼体体长和尾长小... 研究3 个温度中孵出火赤链游蛇( Dinodon rufozonatum) 幼体的特征并评估剩余卵黄的功能。孵化温度显著影响孵化期和孵出幼体的体长和尾长。与其他类似研究结果不同的是, 低温(24℃) 孵出的幼体体长和尾长小于较高温度(28 ℃和30 ℃) 孵出的幼体。在24 ~30℃温度范围内, 孵化温度对孵化成功率、胚胎对卵内物质和能量的利用、幼体的性比和畸形率、孵出幼体总干重及躯干长、剩余卵黄和脂肪体干重无显著影响。孵出的雄性幼体数量显著多于雌性幼体。剩余卵黄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孵出幼体的早期维持和躯干的生长。新生卵内容物中81-4 % 的干物质、70-0% 的脂肪和79-4 % 的能量在孵化过程中被转移到幼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赤链游蛇 蛇卵 孵化 幼体特征 孵化温度
下载PDF
浙江舟山五种卵生游蛇科动物个体大小、窝卵数和卵大小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计翔 孙平跃 +1 位作者 许雪峰 杜卫国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8-145,共8页
阐明五种游蛇科动物雌体大小、窝卵数和卵大小之间的关系和雌性繁殖特征的种间差异。 5种蛇均产单窝卵 ,产卵高峰期为 6月下旬至 7月 ,窝卵数与雌体大小 (SVL)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对窝卵重与雌体SVL无关 ,卵重与窝卵数无关。灰鼠蛇卵重... 阐明五种游蛇科动物雌体大小、窝卵数和卵大小之间的关系和雌性繁殖特征的种间差异。 5种蛇均产单窝卵 ,产卵高峰期为 6月下旬至 7月 ,窝卵数与雌体大小 (SVL)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对窝卵重与雌体SVL无关 ,卵重与窝卵数无关。灰鼠蛇卵重与雌体SVL呈正相关 ,赤链蛇、王锦蛇、黑眉锦蛇和乌梢蛇的卵重与雌体SVL无关。黑眉锦蛇卵长径与窝卵数呈负相关 ,其余 4种蛇卵长径与窝卵数无关。 5种蛇卵长径与短径无关。黑眉锦蛇卵短径边缘性地与窝卵数无关 ,其余 4种蛇卵短径与窝卵数呈显著的正相关。赤链蛇窝卵数与产后亲体状态呈正相关 ,其余 4种蛇窝卵数与产后亲体状态无关。赤链蛇、王锦蛇、黑眉锦蛇和乌梢蛇雌体主要通过增加窝卵数增加繁殖输出 ,而灰鼠蛇雌体则主要通过增加窝卵数和卵大小增加繁殖输出。赤链蛇繁殖特征与灰鼠蛇相似 ,王锦蛇繁殖特征与黑眉锦蛇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蛇科 繁殖 窝卵数 窝卵重 卵大小 个体大小
下载PDF
孵化水热环境对渔异色蛇孵化卵和孵出幼体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计翔 杜卫国 许雪峰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5-52,共8页
渔异色蛇卵孵化时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导致质量增加 ,卵质量的增加与初始卵质量和孵化基质湿度有关。较大幅度的孵化基质湿度变化对孵化期、孵化成功率、胚胎动用卵内物质和能量、孵出幼体的性比、大小和质量无显著影响。孵化期随温度升... 渔异色蛇卵孵化时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导致质量增加 ,卵质量的增加与初始卵质量和孵化基质湿度有关。较大幅度的孵化基质湿度变化对孵化期、孵化成功率、胚胎动用卵内物质和能量、孵出幼体的性比、大小和质量无显著影响。孵化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并显示极强的窝间差异。温度对孵出幼体的性别无影响 ,但显著影响孵化成功率、胚胎对卵内物质和能量的动用、幼体的大小和质量、躯干和剩余卵黄的质量。孵出幼体总长的两性差异不显著 ,但雌体体长大于雄体而尾长小于雄体。 32℃不适于孵化渔异色蛇卵 ,该温度下孵出的幼体躯干发育不良 ,剩余卵黄较多 ,尾部均呈畸形 ,孵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率较低。 2 4℃和 2 6℃中孵出的幼体躯干发育良好 ,孵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率较高 ,各项被测定的幼体特征指标均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异色蛇 孵化 孵出幼体 爬行动物 胚胎发育
下载PDF
蝘蜓头、体大小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 被引量:58
9
作者 计翔 杜卫国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49-354,共6页
报道了蜓 (Sphenomorphusindicus)头、体大小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性成熟雌体大于雄体。雄性成体头长大于雌性成体 ,但头宽与雌性成体无显著差异。初生幼仔的头长和头宽无两性差异。雄性幼体头长和头宽大于雌性幼体。设置SVL恒定时 ... 报道了蜓 (Sphenomorphusindicus)头、体大小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性成熟雌体大于雄体。雄性成体头长大于雌性成体 ,但头宽与雌性成体无显著差异。初生幼仔的头长和头宽无两性差异。雄性幼体头长和头宽大于雌性幼体。设置SVL恒定时 ,雄性幼体和雄性成体的头长和头宽无显著差异 ,雌性幼体的头长和头宽大于雌性成体。初生幼仔具有相对较大的头部。产仔雌体的最小SVL为 6 7 7mm ,大于此SVL的雌体均年产单窝仔。平均窝仔数、窝仔重和幼仔重分别为 7 2 ( 3~ 11)、 3 34( 1 30~ 5 19)和 0 48( 0 36~ 0 5 8)g。用卵黄沉积卵巢卵和输卵管计数的窝仔数比用幼仔计数的窝仔数多约 1 0个后代。幼仔体重与雌体SVL无关。相对窝仔重与雌体SVL边缘性地呈正相关。窝仔数、窝仔重与雌体SVL呈正相关 ,幼仔体重与窝仔数呈负相关。窝仔数与雌体状态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蜓 两性异形 窝仔数 相对窝仔重 雌性繁殖
下载PDF
中国石龙子的主要脂肪贮存部位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计翔 徐永根 郑向忠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4年第3期59-64,共6页
本文研究中国石龙子(Eumeceschinensis)腹脂肪体、肝脏、去尾躯干和尾等主要脂肪贮存部位。育肥、禁食以及越冬后至繁殖期的3月、4月和5月份组个体的脂肪体系数和肝脏系数组间差异显著;去尾躯干、尾和肝脏、脂肪... 本文研究中国石龙子(Eumeceschinensis)腹脂肪体、肝脏、去尾躯干和尾等主要脂肪贮存部位。育肥、禁食以及越冬后至繁殖期的3月、4月和5月份组个体的脂肪体系数和肝脏系数组间差异显著;去尾躯干、尾和肝脏、脂肪含量组间差异显著。禁食濒死个体的脱脂去尾躯干和尾灰分含量明显大于育肥个体,未经灰分校正能值明显小于育肥个体,经灰分校正能值与育肥个体相近。濒死和育肥个体的脱脂肝脏灰分含量和能值差异相对较小。腹脂肪体和尾部脂肪贮量大,且其中的贮存和动用活跃,为该种动物最主要的脂肪贮存部位。体内贮能的极度消耗是禁食中国石龙子死亡的重要原因。育肥可使动物各脂肪贮存部位迅速积累脂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龙子 脂肪 贮存部位 晰蜴
下载PDF
浙江丽水中国石龙子的食性、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 被引量:81
11
作者 林植华 计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04-310,共7页
丽水分布的中国石龙子 ( Eumeceschinensis)摄入的食物均为无脊椎动物 ,分别属于环节、软体和节肢动物 ,涉及 3 0余科。成体和幼体的食物生态位宽度分别为 7.2 6和 6.69,成体和幼体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为 0 .59。性成熟雄性个体大于雌体... 丽水分布的中国石龙子 ( Eumeceschinensis)摄入的食物均为无脊椎动物 ,分别属于环节、软体和节肢动物 ,涉及 3 0余科。成体和幼体的食物生态位宽度分别为 7.2 6和 6.69,成体和幼体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为 0 .59。性成熟雄性个体大于雌体。成雄和幼体的头长和头宽随体长 SVL的增长速率大于成雌 ,成雄头长随 SVL的增长速率显著大于幼体 ,成雌和幼体的头长随 SVL的增长速率无显著差异。成雄头部大于成雌 ,幼体特定 SVL的头长大于成雌。雌性性成熟个体的最小 SVL为 88.1 mm,大于此 SVL的雌体在繁殖期内均产单窝卵 ,产卵起讫时间为 5月 3 1日~ 6月 2 8日。窝卵数为 9~ 2 5(平均 1 5.3 )枚 ,窝卵重为 5.2 0~ 1 8.98(平均 1 0 .4 9) g,相对窝卵重为 0 .1 88~ 0 .4 3 8(平均 0 .3 2 7)。窝卵数和窝卵重与雌体 SVL呈正相关 ,卵长径与短径呈正相关 ,卵长径和短径与窝卵数无显著的相关性 ,卵大小与窝卵数无显著的相关性 ,卵大小与雌体 SVL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龙子 食性 两性异形 雌性繁殖
下载PDF
北草蜥个体发育过程中头部两性异形及食性的变化 被引量:42
12
作者 张永普 计翔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1-186,共6页
报道了北草蜥 (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的头部大小两性异形和食性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讨论该种两性异形的进化选择压力。北草蜥成体体长无显著的两性差异 ,两性异形主要表现为雄性个体有较大的头部 (头长和头宽 )。头部大小的... 报道了北草蜥 (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的头部大小两性异形和食性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讨论该种两性异形的进化选择压力。北草蜥成体体长无显著的两性差异 ,两性异形主要表现为雄性个体有较大的头部 (头长和头宽 )。头部大小的两性异形在孵出幼体就已经存在。头部随SVL的增长速率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 ,并随个体发育的进行变得更为显著。协方差分析显示 ,成年雌体特定SVL的头部大小显著小于成年雄体及两性幼体 ,说明雌体性成熟后通过减缓头部生长来确保躯体的生长 ,以增加繁殖输出。不同季节、不同种群、不同性别及年龄的北草蜥摄入食物的种类及各种食物在摄入食物中所占的比例有一定程度的差别 ,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因而有一定的差异。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两性头部大小的差异能导致两性个体食物生态位的明显分离 ,并有利于缓减两性个体对共同食物资源的竞争。北草蜥成年雌体头部较小 ,主要是由性选择压力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草蜥 两性异形 个体发育 性选择压力 进化
下载PDF
水热环境对中国石龙子孵化卵、孵化成功率及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计翔 章朝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6-265,共10页
用 8种水热条件孵化中国石龙子 (Eumeceschinensis)卵 ,观测孵化卵质量变化、胚胎利用卵内物质和能量及孵出幼体特征。孵化卵因净吸水增重 ,卵增重与入孵卵质量、孵化温度和基质湿度有关。孵出幼体湿重的处理间差异主要是因为幼体水分... 用 8种水热条件孵化中国石龙子 (Eumeceschinensis)卵 ,观测孵化卵质量变化、胚胎利用卵内物质和能量及孵出幼体特征。孵化卵因净吸水增重 ,卵增重与入孵卵质量、孵化温度和基质湿度有关。孵出幼体湿重的处理间差异主要是因为幼体水分含量不同。温度显著影响孵化期、孵化卵吸水量、胚胎利用卵内物质和能量几乎所有被检的幼体特征 ;温度甚至影响胚胎动用卵壳无机物。然而 ,在 2 4~ 32℃范围内 ,温度对卵孵化成功率无显著的影响。 32℃孵出幼体比较低于此温度的孵出幼体发育差 ,表现为躯干小、未利用的卵黄多。此外 ,32℃孵出幼体的运动表现比低温孵出幼体差 ,表现为特定体长 (snout ventlength ,SVL)的疾跑速小于低温孵出幼体 ,表明高温孵化卵对孵出幼体的运动能力有不利的影响。潮湿基质中孵出幼体的体长和尾长大于干燥基质中孵出的幼体 ,并特征性地具有较小的剩余卵黄。 2 4℃胚胎发育能耗较大 ,胚胎从卵壳动用的无机物较少。温度影响孵出幼体的体形和头部大小 ,30℃孵出幼体的尾长最大 ,32℃孵出幼体的头部最小。基质湿度对孵出幼体的体形和头部大小无显著的影响。温度对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与湿度的影响无关。孵化水热环境诱导的幼体大小、质量和形态差异可能对幼体的生存和适应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龙子 孵化 幼体特征 运动表现 爬行动物 水热环境
下载PDF
孵化温湿度对北草蜥孵化卵和孵出幼体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林植华 计翔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8年第6期439-445,共7页
北草蜥(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卵从孵化基质吸收水分导致质量增加。24℃湿度对孵化卵的终末质量无显著影响;26℃和28℃时,高湿度孵化的卵终末质量较大。孵化卵终末重与初始重呈正相关,终末卵... 北草蜥(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卵从孵化基质吸收水分导致质量增加。24℃湿度对孵化卵的终末质量无显著影响;26℃和28℃时,高湿度孵化的卵终末质量较大。孵化卵终末重与初始重呈正相关,终末卵重的差异部分地由初始卵重决定。温度对孵化期、孵化成功率及孵出幼体的大小、质量和疾跑速有显著影响:孵化期随孵化温度升高而缩短,24℃和26℃的孵化成功率显著高于更高温度的孵化成功率,较低温度孵出的幼体较大、较重。本研究设置的湿度对孵化期、孵化成功率及孵出幼体的大小、质量和疾跑速无显著影响。孵化温湿度与孵出幼体的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草蜥 孵化条件 蜥蜴 孵出幼体 疾跑速
下载PDF
金华城区小型兽类种类组成 被引量:6
15
作者 鲍毅新 杜卫国 +1 位作者 范国华 陆国营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19-222,共4页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选择金华城区的居民区、宾馆、粮库和工厂等 4种生境 5个调查点以夹夜法对常规灭鼠中小型兽类的种类组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结果表明 :金华城区共有臭 (Suncus murin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黄...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选择金华城区的居民区、宾馆、粮库和工厂等 4种生境 5个调查点以夹夜法对常规灭鼠中小型兽类的种类组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结果表明 :金华城区共有臭 (Suncus murin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黄胸鼠 (Rattus flavipectus)、小家鼠 (Musmusculus)和黑线姬鼠 (Apodemusagrarius)等 5种小型兽类 ;种类组成呈现以褐家鼠为主 ,臭和黑线姬鼠为次 ,黄胸鼠和小家鼠较少的格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类组成 小型兽类 金华城区 褐家鼠 小家鼠 臭QuQin 黑线姬鼠
下载PDF
社鼠和褐家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40
16
作者 杜卫国 鲍毅新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71-277,共7页
测定了浙江金华的社鼠和褐家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野生社鼠消化道各器官无论长度还是重量都有明显季节差异 ,在寒冷的冬季具有相对较大的小肠、大肠、盲肠 ,雄性社鼠的消化道长度在秋季由于食物条件的改善而明显下降 ,但雌性... 测定了浙江金华的社鼠和褐家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野生社鼠消化道各器官无论长度还是重量都有明显季节差异 ,在寒冷的冬季具有相对较大的小肠、大肠、盲肠 ,雄性社鼠的消化道长度在秋季由于食物条件的改善而明显下降 ,但雌性社鼠由于在秋季仍有繁殖负担 ,其消化道长度下降不明显 ;而家栖的褐家鼠只有总消化道、小肠和大肠的长度有季节差异 ,冬、春季高于夏、秋季。消化道形态季节变化与温度、食物条件和繁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鼠 褐家鼠 消化道 季节动态 长度 重量
下载PDF
孵化温度对中华鳖胚胎物质和能量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杜卫国 计翔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2-517,共6页
用多重温度组合 [7个恒温 ( 2 3、 2 4、 2 7、 2 8、 3 0、 3 3和 3 4℃ )和 1个波动温度 ( 2 2 3~ 3 2 8℃ ) ]孵化中华鳖 (Pelodiscussinensis)卵 ,检测温度对胚胎利用卵内物质和能量的影响。卵在波动温度和温和温度下( 2 7℃和 ... 用多重温度组合 [7个恒温 ( 2 3、 2 4、 2 7、 2 8、 3 0、 3 3和 3 4℃ )和 1个波动温度 ( 2 2 3~ 3 2 8℃ ) ]孵化中华鳖 (Pelodiscussinensis)卵 ,检测温度对胚胎利用卵内物质和能量的影响。卵在波动温度和温和温度下( 2 7℃和 2 8℃ )孵化有较高的干物质、脂肪和能量转化率 ,孵出幼体因而含有较多的无机物 ,幼体躯干和脂肪体含有较高的能量。卵在极端高温 ( 3 4℃和 3 3℃ )或极端低温 ( 2 3℃ )下孵化物质和能量转化率较低 ,使得孵出幼体中无机物较少 ,幼体躯干和脂肪体中含能量较低。孵化温度显著影响中华鳖孵出幼体内的能量分配 :2 7℃和 2 8℃孵出幼体含能量较高且相似 ,但 2 7℃孵出幼体剩余卵黄能量小于 2 8℃孵出幼体 ;3 4℃和 2 3℃孵出幼体含能量较低且相似 ,但 2 3℃孵出幼体剩余卵黄能量大于 3 4℃孵出幼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孵化温度 幼体 能量利用 胚胎 物质代谢
下载PDF
中国石龙子个体发育过程中头部两性异型和食性的变化 被引量:18
18
作者 马小梅 计翔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16,共5页
The Chinese skink ( Eumeces chinensis) is sexually dimorphic in both body size and head size,and males are the larger.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sources of sex differences in growth an... The Chinese skink ( Eumeces chinensis) is sexually dimorphic in both body size and head size,and males are the larger.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sources of sex differences in growth and size of head requires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growth trajectories during ontogeny.Here,we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point during ontogeny at which males and females diverge.Hatchlings (newly emerged young) and juveniles smaller than 70 mm SVL do not exhibit sexual dimorphism in head size,whereas males and females larger than 70mm SVL begin to diverge.The sexual dimorphism in head size is much more pronounced in adults than in juveniles sharing this character.Adult females partition relatively less resources into head growth but more into carcass growth,thereby leaving a larger space for eggs so as to increase reproductive output.Adult males,on the contrary,partition relatively more resources into head growth,thereby increasing their reproductive success and enhancing their ability to defend predators.Skinks at different ontogenetic stages slightly differ in food niche width and breadth.However,no direct evidence shows a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of the divergence in head size to the segregation of food niche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xual selection is the main evolutionary source of sexual dimorphism in body and head sizes in E.chinensi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龙子 动物 个体发育 头部形态 两性异型 食性
下载PDF
繁殖期北草蜥活动型和巢区的进一步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计翔 唐亚文 洪卫星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2期207-210,共4页
关键词 北草蜥 活动指数 巢区 繁殖期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和β对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的效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明富 应蓓蓓 +2 位作者 徐人尔 赵寿元 李昌本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8-204,共7页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octor)α和β(TNFα和β)对电离辐射诱发细胞凋亡的效应及其机理,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FACS分析等方法,观察了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和β(hTNFβ)对^(60)Co-γ射线诱发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生化...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octor)α和β(TNFα和β)对电离辐射诱发细胞凋亡的效应及其机理,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FACS分析等方法,观察了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和β(hTNFβ)对^(60)Co-γ射线诱发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生化学变化。结果显示:hTNFα或hTNFβ均可明显抑制^(60)Co-γ射线诱发正常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的凋亡,而相同剂量的hTNFα能促进^(60)Co-γ射线诱发的人体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凋亡,而对另一株人体肺癌SPC细胞的效应比A549降低1倍;hTNFβ能分别增强A549和SPC的细胞凋亡频率。由此认为,hTNFα和hTNFβ均可通过调节细胞的生理生化反应来改变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可保护正常细胞免受辐射损伤,而增加某些肿瘤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电离辐射 诱导 肿瘤坏死因子Β 细胞凋亡 淋巴毒素 辐射敏感性 辐射防护 肿瘤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