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不溶灰分测定方法影响肉鸡饲粮代谢能准确性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宋明强 解竞静 +7 位作者 欧娟 王钰明 侯嘉 谭高明 田凯 朱云 萨仁娜 赵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9-628,共10页
旨在改进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Society,简称AOCS)测定盐酸不溶灰分(AIA)标准方法的上样量和过滤介质,以简化测定步骤、提高测定精度,并通过AOCS改进法与AOCS标准方法测定AIA,比较两种方法的重复性、可加性及... 旨在改进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Society,简称AOCS)测定盐酸不溶灰分(AIA)标准方法的上样量和过滤介质,以简化测定步骤、提高测定精度,并通过AOCS改进法与AOCS标准方法测定AIA,比较两种方法的重复性、可加性及准确性,为准确评价肉鸡对饲粮的代谢能(AME)提供可靠的技术。本研究分为两个试验。试验一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通过两种方法(AOCS改进法、AOCS标准方法)对6个样品(3个饲粮、3个排泄物)分3个批次测定AIA含量,比较两种测定方法的可重复性;然后,通过两种方法测定6个混合饲粮和6个混合排泄物样品AIA的实际含量,同时,根据混合饲粮和混合排泄物的组成及AIA含量得到其AIA的计算值,采用配对设计比较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差异以检验两种测定方法的可加性。试验二采用配对试验设计,比较两种方法测定AIA计算13个饲粮AME与全收粪法测定AME的差值,验证两种方法评价饲粮AME的准确性。结果表明,AOCS改进法测定3个饲粮和3个排泄物AIA的总变异系数(TCV)分别在2.13%~5.83%和1.71%~2.83%,而AOCS标准方法测定上述样品AIA的TCV分别在4.69%~15.37%和1.50%~5.79%;AOCS改进法测定6个混合饲粮和混合排泄物AIA实测值和计算值的差值分别在0.004%~0.017%和0.002%~0.029%,而AOCS标准方法测定上述样品实测值和计算值的差值分别在0.037%~0.071%和0.015%~0.072%。AOCS改进法测定AIA评价饲粮AME与全收粪法AME测值相差在0.021~0.251 MJ·kg^(-1) DM,而AOCS标准方法测定AIA评价饲粮AME与全收粪法AME测值相差0.025~1.799 MJ·kg^(-1) DM。综上所述,从测定AIA的重复性、可加性及对AME测定值的准确性上,AOCS改进法均优于AOCS标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不溶灰分 测定方法 代谢能 肉鸡
下载PDF
单宁酸对生长猪胃-小肠仿生消化中消化酶活性及饲粮粗蛋白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亚 赵峰 +3 位作者 张虎 赵威 徐二华 李浙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32-1341,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单宁酸对生长猪胃、小肠仿生消化中消化酶活性及玉米-豆粕型饲粮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的影响,为评价单宁酸的生物学效应提供参考。试验一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考察在无饲粮下2种单宁酸对猪模拟胃液、模拟小肠液消化酶... 本试验旨在探讨单宁酸对生长猪胃、小肠仿生消化中消化酶活性及玉米-豆粕型饲粮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的影响,为评价单宁酸的生物学效应提供参考。试验一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考察在无饲粮下2种单宁酸对猪模拟胃液、模拟小肠液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设5个处理,单宁酸添加量分别为0 mg(胃液体积为20 mL,小肠液体积为22 mL);单宁酸1,10 mg;单宁酸1,20 mg;单宁酸2,10 mg;单宁酸2,20 mg。测定各处理的胃蛋白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试验二考察玉米-豆粕型饲粮添加单宁酸对猪仿生消化中胃、小肠阶段消化酶活性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5个处理,单宁酸在饲粮中的含量分别为0 mg·(2 g)^-1;单宁酸1,10 mg·(2 g)^-1;单宁酸1,20 mg·(2 g)^-1;单宁酸2,10 mg·(2 g)^-1;单宁酸2,20 mg·(2 g)^-1。测定仿生消化中胃阶段0.5和4 h时胃蛋白酶活性,小肠阶段0.5、4和8 h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及生长猪胃-小肠仿生消化测定饲粮的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结果表明:1)无饲粮的情况下,和空白对照组相比,2种单宁酸对模拟胃液中胃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单宁酸1比单宁酸2更高地降低了模拟小肠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2)在饲粮进行仿生消化的胃消化0.5~4 h内,除4 h时10 mg·(2 g)^-1添加量外,添加单宁酸1时胃蛋白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添加单宁酸2时的相应值(P<0.05),除单宁酸2在消化0.5 h外,2种单宁酸在添加10 mg·(2 g)^-1时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20 mg·(2 g)^-1添加量的相应值(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0.5 h时,饲粮中添加单宁酸1、2的2个水平对消化液中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均显著降低了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单宁酸1的消化液中胰蛋白酶活性高于单宁酸2的相应值(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4 h时,除添加水平为20 mg·(2 g)^-1时的糜蛋白酶活性外,饲粮中添加单宁酸1消化液中淀粉酶、糜蛋白酶活性高于添加单宁酸2的相应值,而胰蛋白酶活性低于添加单宁酸2的相应值(P<0.05)。单宁酸1、2的两个添加量均降低了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8 h时,饲粮中单宁酸的添加量影响了淀粉酶的活性,但单宁酸1和单宁酸2各两个添加量在淀粉酶的平均活性上无显著差异(P>0.05)。单宁酸1、2的两个添加量均降低了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单宁酸在两种添加水平下均显著降低了饲料粗蛋白消化率(P<0.05),且单宁酸2比单宁酸1更多地降低了饲粮粗蛋白的消化率(P<0.05)。综上所述,在有、无饲粮条件下,单宁酸对消化酶活性呈现不一致影响。单宁酸影响饲粮粗蛋白的消化率可能主要与消化液中糜蛋白酶活性降低以及单宁酸与饲粮中的化学成分形成螯合物降低了小肠消化酶的水解效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猪 仿生消化 单宁酸 消化酶活性 养分消化率
下载PDF
商品植酸酶及饲粮中植酸酶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变异度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宇轩 苏艳芳 +5 位作者 赵峰 张虎 徐二华 赵威 李浙烽 贺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397-5405,共9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商品植酸酶及饲粮中植酸酶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变异度。试验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考察国标方法中稀释缓冲液类型及溶液显色后离心速度对植酸酶活性测定值的影响。采用2×3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稀释液分别为缓冲液1(... 本试验旨在探讨商品植酸酶及饲粮中植酸酶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变异度。试验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考察国标方法中稀释缓冲液类型及溶液显色后离心速度对植酸酶活性测定值的影响。采用2×3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稀释液分别为缓冲液1(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和缓冲液2(乙酸/乙酸钠+曲拉通X-100+牛血清白蛋白),显色静置10 min后离心速度分别设为3 000、5 000和8 000 r/min。第2部分:考察植酸酶的稀释倍数对植酸酶活性测定值的影响。商品植酸酶的稀释倍数分别设为150、200、250和300倍;饲粮中植酸酶的稀释倍数分别设为5、10和15倍。第3部分:考察饲料原料对植酸酶活性测定的干扰。采用单样本比较设计,在每千克玉米、豆粕、小麦麸、菜籽粕、棉籽粕中添加4 g植酸酶。第4部分: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测定14 d内商品植酸酶及饲粮中植酸酶活性的变异。结果表明:1)使用缓冲液1时,饲粮中植酸酶活性的测定值在3 000、5 000和8 000 r/min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使用缓冲液2时,饲粮中植酸酶活性的测定值随离心速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2)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商品植酸酶活性的测定值先升高后下降(P<0.05),而饲粮中植酸酶活性测定值呈线性下降(P<0.05)。3)在饲料原料中添加植酸酶后,玉米中植酸酶总活性的实测值显著低于计算值(P<0.05),豆粕、小麦麸、菜籽粕和棉籽粕中植酸酶总活性的实测值显著高于计算值(P<0.05)。4)商品植酸酶活性测定值日内变异系数为3.13%,日间变异系数为6.11%,总变异系数为6.68%。饲粮中植酸酶活性测定值的日内变异系数为1.56%,日间变异系数为3.96%,总变异系数为4.19%。由此可见,乙酸/乙酸钠更适合作为植酸酶活性测定中的稀释液,饲粮中植酸酶活性的测定值受离心速度及稀释倍数的影响,而商品植酸酶的活性测定值仅受稀释倍数的影响。饲料原料明显地干扰了植酸酶活性的测定。饲粮中植酸酶活性测定值的变异程度低于商品植酸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酶 影响因素 变异
下载PDF
蒸汽调质制粒的采样过程对植酸酶活性残留率测定的影响
4
作者 吴宇轩 赵峰 +5 位作者 苏艳芳 张虎 李浙烽 张倩云 赵威 贺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366-437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考察蒸汽调质制粒过程中不同采样时间区域间样品中植酸酶活性的变异对残留率测定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待蒸汽调质制粒稳定后在调质前、调质后、制粒后、冷却后4个位点每2 min采集1 min样品。每个采样位点采集30个... 本试验旨在考察蒸汽调质制粒过程中不同采样时间区域间样品中植酸酶活性的变异对残留率测定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待蒸汽调质制粒稳定后在调质前、调质后、制粒后、冷却后4个位点每2 min采集1 min样品。每个采样位点采集30个样品。以20 min内10个样品为1个采样时间区域,共计21个时间区域(如0~18 min、2~20 min)。测定调质制粒过程中各位点样品的植酸酶活性,计算各采样时间区域内植酸酶活性的残留率,比较代表性采样区间内植酸酶活性平均值与10个样品合并后植酸酶活性测定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调质温度达75℃稳定后的0~58 min采样区间,沿着调质—制粒—冷却工艺过程,饲粮中植酸酶活性依次从39.8、28.3、20.1 U/g降低到14.7 U/g,调质后和冷却后饲粮中植酸酶活性波动较大(变异系数≥21.9%)。在0~18 min、20~38 min和40~58 min 3个无重叠样品组间,调质后0~18 min植酸酶的平均活性显著低于20~38 min的样品平均值(P<0.05)。调质—制粒—冷却后0~18 min和20~38 min植酸酶的平均活性均显著高于40~58 min的样品平均值(P<0.05)。在采样区间的12~30 min、14~32 min、16~34 min和18~36 min饲粮中植酸酶活性平均值、植酸酶活性的残留率均与全程平均值最为接近。在采样区间的14~32 min、16~34 min和18~36 min中,每个区域每个采样位点10个饲粮样品植酸酶活性的平均值与该区域10个样品合并后实测值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相对偏差都在8%以内。综上所述,在调质制粒稳定后的12~18 min开始采样,每2 min采集1 min样品,共采集10个样品的植酸酶活性平均值可以代表全程取样样品的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质制粒 采样 植酸酶 残留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