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
作者 乔松 蔡国龙 +4 位作者 严静 虞意华 张召才 颜默磊 胡才宝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100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EGDT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EGDT治疗组予以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液... 目的研究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100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EGDT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EGDT治疗组予以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分别测定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第3、7、14天血清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A-PACHEⅡ评分等。分析cTnI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液体复苏前,EGDT治疗组与对照组cTnI水平分别为0.59±0.66和0.54±0.48μg/L,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且均高于正常值(P>0.05)。经EGDT治疗后,EGDT治疗组7、14d时的cTnI水平分别为0.16±0.22和0.09±0.13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39±0.43和0.29±0.29μg/L)且恢复正常(P<0.05),hs-CRP有相同变化趋势(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与cTnI呈正相关(复苏前及复苏后3、7、14d分别为r0=0.818,r3=0.858,r7=0.795,r14=0.739,P<0.05);与复苏前比较,复苏后EGDT治疗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P<0.05)。EGDT治疗组生存率(76%)明显高于对照组(52%,P<0.05),生存时间延长(P<0.05)。结论EGDT可能通过炎症抑制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 脓毒症 休克 脓毒性 肌钙蛋白I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对心律不齐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冯越 蔡国龙 +2 位作者 李伟 何浪 刘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研究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并评价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浙江医院行双源CTA检查的心律不齐患者134例,根据扫描方式不同分为A组(行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 目的研究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并评价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浙江医院行双源CTA检查的心律不齐患者134例,根据扫描方式不同分为A组(行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n=78)和B组(行适应性序列扫描,n=56)。以传统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计算双源CT冠状动脉CT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差异。结果 A组诊断冠状动脉整体≥50%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0%、98.5%、87.4%、99.7%,而B组分别为97.0%、98.8%、88.9%、99.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效剂量为12.0±3.6mSv,明显高于B组(3.1±0.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826,P=0.00)。结论心律不齐患者进行CTA检查时,应用双源CT适应性序列扫描结合绝对时相重建可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及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并可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和持续低灌流模型大鼠记忆能力与脑组织病理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乔松 冯加纯 +1 位作者 杨晶 邓方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5-729,共5页
目的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与持续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Wistar大鼠制作血管性痴呆(VD)模型,通过观察大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V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作为高血压对照组(SHR对照组);30只Wistar大鼠... 目的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与持续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Wistar大鼠制作血管性痴呆(VD)模型,通过观察大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V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作为高血压对照组(SHR对照组);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Wistar手术组、Wistar假手术组及Wistar对照组,其中Wistar手术组实施双侧颈动脉结扎手术。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前额叶、颞叶、海马、丘脑等脑区神经细胞形态,固蓝(LFB)染色观察脑室周围白质改变,并计量神经纤维髓鞘脱失情况。结果8月龄Wistar手术组、SHR对照组大鼠记忆功能较Wistar假手术组、Wistar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Wistar手术组较SHR对照组又有所下降(P>0.01)。在各脑区及脑室周围白质区,Wistar手术组、SHR对照组与Wistar假手术组、Wistar对照组比较,前两组神经元和髓鞘脱失明显(P<0.05);在前额叶、海马、丘脑等脑区,Wistar手术组与SHR对照组比较,前者神经元脱失明显(P<0.05),而在颞叶区神经元及脑室周围白质区,两组脱失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或Wistar大鼠接受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均可制备理想的血管性痴呆模型。慢性持续低灌流及高血压均可导致神经元数量减少、髓鞘脱失,神经功能受损。与高血压比较,持续低灌流对神经组织及功能的损伤更重。实验条件下,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与神经元数量减少、髓鞘脱失等原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大鼠 近交SHR MORRIS水迷宫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对大鼠神经行为学和脑白质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晶 邓方 +1 位作者 乔松 冯加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646-650,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脑缺血及脑缺血合并高血压对大鼠脑白质行为学和病理学的变化的影响。方法5个月龄的正常Wistar雄性大鼠30只及自发性高血压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单纯缺血组12只,假缺血组9只,空白对照组9只;高血压+缺血组11只,单纯... 目的观察慢性脑缺血及脑缺血合并高血压对大鼠脑白质行为学和病理学的变化的影响。方法5个月龄的正常Wistar雄性大鼠30只及自发性高血压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单纯缺血组12只,假缺血组9只,空白对照组9只;高血压+缺血组11只,单纯高血压组9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慢性前脑缺血模型。术后3个月用Morris水迷宫记录缺血前后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皮质下白质区髓鞘碱性蛋白(MBP)、高分子量神经丝蛋白(NF-H)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结果:①单纯缺血组、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缺血组的逃避潜伏期均较假缺血组及空白对照组延长(P<0.01);单纯缺血组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缺血组比单纯缺血组及单纯高血压组逃避潜伏期延长趋势更明显。②与假缺血组比较,单纯缺血组、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缺血组皮质下白质GFAP阳性细胞数增多,MBP、NF-H阳性细胞数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缺血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缺血组GFAP阳性细胞增多、MBP、NF-H阳性细胞减少趋势均较单纯缺血组和单纯高血压组明显。结论慢性脑缺血可导致大鼠空间记忆能力下降;脑白质GFAP表达增多,MBP、NF-H表达减少可能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高血压可以明显加重上述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损害 慢性 大鼠 自发性高血压 记忆障碍 病理学 皮质下白质
下载PDF
胃黏膜pH值在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指导治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陈进 崔巍 +6 位作者 张召才 严静 龚仕金 蔡国龙 戴海文 虞意华 吴亮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210-212,215,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过程中的胃黏膜pH值(pHi)变化,探讨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45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选并进行EGDT,根据EGDT达标情况将患者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观察EGDT前后两组患者pH... 目的观察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过程中的胃黏膜pH值(pHi)变化,探讨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45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选并进行EGDT,根据EGDT达标情况将患者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观察EGDT前后两组患者pHi、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24h后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28d生存率;其后将EGDT前后患者pHi与ScvO2、ApacheⅡ评分作相关分析。结果EGDT达标组患者治疗后pHi和ScvO2分别为7.092±0.17、0.619±0.040,较治疗前(7.205±0.145、0.697±0.156)均明显升高(均P<0.01)、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EGDT未达标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达标组28d生存率(81.6%)明显高于未达标组(0)(P<0.01)。EGDT前达标组患者中28d生存者的pHi和ScvO2分别为7.121±0.168、0.626±0.037,较28d内死亡者高(6.964±0.119、0.588±.0437);EGDT后达标组患者中28d生存者pHi为7.256±0.101,较28d内死亡者(6.978±0.069)显著增高(P<0.01),而ScvO2无变化。EGDT前后,达标组患者pHi与ScvO2均呈显著正相关(r治疗前=0.629、0.320,P<0.01、0.05;r治疗后=0.456、0.551,均P<0.01)。结论pHi可以用于评价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EGDT效果、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是有价值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PH值 老年人 感染性休克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