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759例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孕妇羊水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刘轶 刘艳 +3 位作者 李毅 刘娜 杨庆慧 牟凯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在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以期促进临床医生对羊水诊断指征的准确把握,提高诊断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共759例产前羊水样本的CMA检测结果,分析阳性诊断率与不同产...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在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以期促进临床医生对羊水诊断指征的准确把握,提高诊断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共759例产前羊水样本的CMA检测结果,分析阳性诊断率与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相关性。结果759例产前羊水共检出126例致病病例,异常检出率为16.6%。其中大片段(≥10 Mb)及非整倍体异常致病病例85例,CMA与传统核型分析(≥10 Mb)检出一致;此外,CMA可多检出5.3%(40/759)的小片段异常致病病例。不同羊水穿刺指征的CMA阳性检出率最高为无创产前DNA检测(NIPT)高风险(28.9%),其次为B超异常(12.5%)。在344例B超异常样本中脑部异常(21.7%)、肠管异常(21.4%)和胎儿颈部透明带(NT)异常(20.9%)的CMA检出率较高。在随访的260例病例中,非整倍体异常病例40例,占比15.4%;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CNV)病例13例,占比5.0%;临床意义未明变异(VOUS)病例39例,占比15.0%。结论CMA在传统核型分析(≥10 Mb)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结合B超异常分类,应慎重把握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临床指征;CMA检测结果为VOUS的患者需充分做好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羊水细胞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下载PDF
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Ⅰ/Ⅲ缺乏症的新生儿筛查及基因变异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春妹 郑泉志 +1 位作者 蒋梦怡 林壹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Ⅰ/Ⅲ(methionine adenosyltransferaseⅠ/Ⅲ,MATⅠ/Ⅲ)缺乏症的新生儿筛查及MAT1A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泉州地区364545份新生儿样本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Sanger测序法...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Ⅰ/Ⅲ(methionine adenosyltransferaseⅠ/Ⅲ,MATⅠ/Ⅲ)缺乏症的新生儿筛查及MAT1A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泉州地区364545份新生儿样本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Sanger测序法对MATⅠ/Ⅲ缺乏症患儿的相关致病基因进行检测,寻找可能的致病变异位点。采用MutationTaster和HSF软件对发现的新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预测。结果新生儿筛查检测出3例MATⅠ/Ⅲ缺乏症患儿,发病率为1/121515。氨基酸和酰基肉碱分析结果显示3例患儿的血甲硫氨酸浓度在筛查和随访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随访期间生长发育正常。3例患儿均被检测到MAT1A基因变异,共发现3种变异类型,包括2种错义变异c.776C>T(p.Ala259Val)、c.791G>A(p.Arg264His),和1种同义变异c.360C>T(p.Cys120Cys)。MAT1A基因c.776C>T(p.Ala259Val)和c.791G>A(p.Arg264His)变异为已知的致病变异,c.360C>T(p.Cys120Cys)为尚未见报道的新变异。用MutationTaster和HSF对c.360C>T(p.Cys120Cys)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变异会引起剪接改变,进而影响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论本研究较为系统的分析了本地区MATⅠ/Ⅲ缺乏症的新生儿筛查及MAT1A基因变异情况,阐明了本地区MATⅠ/Ⅲ缺乏症的发病率,发现1个新的MAT1A基因变异,丰富了MAT1A基因变异谱,为MATⅠ/Ⅲ缺乏症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Ⅰ/Ⅲ缺乏症 新生儿筛查 基因变异 MAT1A基因
原文传递
性染色体嵌合及等臂双着丝粒结构异常的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分析:两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健 马运荣 +5 位作者 雷现莲 张爽 刘园园 郭露露 郑诗雨 潘晶晶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87-792,共6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微球鉴别/分离技术法(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s-on-beads, BoBs)、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 CM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微球鉴别/分离技术法(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s-on-beads, BoBs)、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 CM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对性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嵌合诊断的价值. 方法应用常规G显带染色技术分析2例有产前诊断指征孕妇胎儿羊水细胞及夫妇双方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并结合产前BoBs、CMA、FISH技术共同进行羊水细胞性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分析. 结果G显带核型分析显示孕妇胎儿羊水细胞均存在细胞系嵌合:孕妇A为45,X[25]/ 46,X,idic(Y)(q11.2?)[6],孕妇B为45,X[39]/46,X,psu idic(X)(q21.32?)[44],孕妇夫妇外周血核型分析均正常. 产前BoBs检测提示:孕妇A胎儿Y染色体和孕妇B胎儿X染色体探针拷贝数异常.CMA检测提示:孕妇A胎儿在Yp11.32q11.222区段存在20.1 Mb的重复,在Yq11.222q11.23区段存在7.7 Mb的缺失,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可能表现为46,X,idic(Y)(q11.222);孕妇B胎儿在Xp22.33q21.32区段存在92.0 Mb的重复,在Xq21.32q28区段存在63.0 Mb片段的缺失,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可能表现为46,X,psu idic(X)(q21.32).羊水细胞中期FISH检测结果提示:孕妇A胎儿的细胞中90%为45,X,10%为46,X, idic(Y)(q11.2);孕妇B胎儿的细胞中38%为45,X,62%为46,X,psu dic(X)(q21.3). 结论通过综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产前BoBs、CMA和FISH技术能够准确诊断性染色体的数目异常及结构异常,有效降低出生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染色体 嵌合状态 性染色体畸变 核型分析 染色体 人工 细菌 微阵列分析 原位杂交 荧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