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纳米技术在工业装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玥 郑素霞 许忠斌 《轻工机械》 CAS 2011年第4期117-120,共4页
微型化是传统的化工、材料、能源、制药等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对日益发展的微纳米工业装备,从微米和纳米技术两个层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各种微纳米装备的研究现状、必要性、工艺性能和设备特点。从制造、集成、建模和模拟等方面,简... 微型化是传统的化工、材料、能源、制药等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对日益发展的微纳米工业装备,从微米和纳米技术两个层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各种微纳米装备的研究现状、必要性、工艺性能和设备特点。从制造、集成、建模和模拟等方面,简要论述了纳米技术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技术 工业装备 设备特点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预浓缩技术-离子色谱法测定过氧化氢中痕量阴离子 被引量:3
2
作者 姚超英 陈梅兰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5-577,共3页
建立了预浓缩-离子色谱法测定过氧化氢中痕量阴离子的方法。通过预浓缩技术去除过氧化氢基体,有效地消除了过氧化氢对分离树脂的氧化破坏作用.色谱条件是:IonPac AS23离子交换柱,等度淋洗,抑制型电导检测.该方法样品中阴离子F-,Cl-,NO3-... 建立了预浓缩-离子色谱法测定过氧化氢中痕量阴离子的方法。通过预浓缩技术去除过氧化氢基体,有效地消除了过氧化氢对分离树脂的氧化破坏作用.色谱条件是:IonPac AS23离子交换柱,等度淋洗,抑制型电导检测.该方法样品中阴离子F-,Cl-,NO3-,SO42-检出限(S/N=3)分别为3.0,5.0,8.0及9.0μg.L-1.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价格便宜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过氧化氢 阴离子
下载PDF
城市公交流动微环境中苯系物污染现状及致癌风险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江平 童宏胜 姚超英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4-46,70,共4页
通过监测杭州市公交中不同类型公交车、出租车流动微环境内的苯系物(BTEX)浓度,对杭州市公共交通流动微环境中的BTEX的致癌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杭州市公交流动微环境中的BTEX均值为72.36μg/m3,其中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均值分... 通过监测杭州市公交中不同类型公交车、出租车流动微环境内的苯系物(BTEX)浓度,对杭州市公共交通流动微环境中的BTEX的致癌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杭州市公交流动微环境中的BTEX均值为72.36μg/m3,其中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均值分别为15.47、23.52、6.11、17.78μg/m3。公交车流动微环境中的苯浓度低于出租车流动微环境中的。杭州市公交流动微环境中BTEX中的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体积比约为3∶4∶1∶3,接近汽车尾气中这4者的相应比,交通工具类型、所用的动力、通风状况等对公交流动微环境中的BTEX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杭州市公交流动微环境中BTEX对不同人群的致癌风险为1.26×10-6~5.92×10-6,超过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制定的致癌风险限值。相对来说,乘坐出租车的致癌风险是乘坐公交车的1.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微环境 苯系物 监测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造纸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 被引量:6
4
作者 姚超英 陈梅兰 《造纸化学品》 CAS 2007年第2期27-30,共4页
应用生物技术治理环境污染,具有费用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的优点。该文介绍了造纸废水的特点,综述了生物技术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造纸废水 废水处理 生物技术
下载PDF
对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实训教育模式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姚超英 林忠华 吴爱耐 《兰州学刊》 2005年第1期317-318,251,共3页
众所周知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成功与否 ,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以下简称高职教育 )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之一。然而 ,长期以来 ,实践性教学环节一直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其中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 ,比如有人... 众所周知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成功与否 ,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以下简称高职教育 )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之一。然而 ,长期以来 ,实践性教学环节一直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其中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 ,比如有人们的固有观念、思想认识、高职本身的发展历史等方面造成的原因 ,也有经费投入、师资条件等方面造成的原因。但是 ,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与高职教育不适应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从实践教学角度出发 ,着重分析现行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提出一些想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实验实训 模式 探索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离子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姚超英 田晖 《浙江化工》 CAS 2006年第10期17-19,共3页
土壤受重金属离子污染日益严重,各种土壤修复技术陆续出现。用植物修复技术,是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的绿色技术,较传统修复方法更符合可持续发展污染治理模式,应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 治理技术
下载PDF
环境水体污染物中表面活性剂的仪器检测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姚超英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79-282,共4页
阐述了环境水体污染物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各种仪器检测技术(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电化学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与方法,并介绍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仪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仪器检测 检测技术
下载PDF
城市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及前体物的处理技术 被引量:7
8
作者 姚超英 《环境科学导刊》 2007年第5期54-56,80,共4页
介绍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的控制和消除的策略与处理工艺,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处理技术及近年发展起来的饮用水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饮用水 氯化消毒副产物及前提物 有机物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化学性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姚超英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7年第9期52-53,共2页
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也是目前大气污染研究的热点课题。介绍了植物对化学性大气污染物的吸附、吸收、同化、降解、转化等修复机理,并指出了其研究方向。
关键词 化学性大气污染 吸收 同化 降解 转化 植物修复
下载PDF
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和细胞总抗氧化能力关系的实验研究(简报)(英文)
10
作者 王剑勇 张惠燕 +4 位作者 李毓敏 于海宁 王竞 沈生荣 童绎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5-558,共4页
除mtDNA突变以外,LHON的突变基因的杂合性、临床表现的不完全外显性和明显的性别偏向等问题使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拟了解LHON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探索其进一步可能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抽取有mtDNA*LHON G11778A突变的LHON患者7人、... 除mtDNA突变以外,LHON的突变基因的杂合性、临床表现的不完全外显性和明显的性别偏向等问题使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拟了解LHON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探索其进一步可能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抽取有mtDNA*LHON G11778A突变的LHON患者7人、正常携带者10人及正常健康非母系家庭成员13人的外周血,用PHA(植物血凝素)作为细胞氧化应激的促发剂,运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全血中氧自由基的变化。家系人群(包括病人和正常携带者)中全血氧自由基的变化在即时组要明显高于对照人群(P<0.05),而家系人群二组间、即时组及10min组间的变化差异不大(P>0.05)。在外界氧化应激刺激下,LHON家系人群组织或细胞中自由基/抗氧化物间的平衡状态更容易被打破,提示氧化应激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抗氧化能力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超临界CO_2/乙醇混合体系中分散红54对涤纶织物的染色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董萍 徐明仙 +1 位作者 郑金花 林春绵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0-523,共4页
为了研究共溶剂对涤纶织物超临界CO2染色效果的影响,在70~110℃和14~22MPa范围内,采用分散红54分别在添加与不添加乙醇的超临界CO2中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实验,测定了染料的上染量及其在织物与流体间的分配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共溶... 为了研究共溶剂对涤纶织物超临界CO2染色效果的影响,在70~110℃和14~22MPa范围内,采用分散红54分别在添加与不添加乙醇的超临界CO2中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实验,测定了染料的上染量及其在织物与流体间的分配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共溶剂能有效提高染料的上染量,共溶剂效应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共溶剂添加量对上染量的影响在低温时最为显著,温度较高时上染量基本不受其影响或影响较小.染料在织物与流体间的分配系数同样也受共溶剂影响,低温时,添加共溶剂有助于提高染料的分配系数,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共溶剂的存在将越来越有利于染料朝流体相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涤纶 分散红54 共溶剂 上染量 分配系数
下载PDF
定电位电解二氧化硫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
12
作者 沈杭军 《科技信息》 2009年第26期29-29,32,共2页
作为世界上的SO2排放大国,我国要完成"十一五"期间SO2的减排任务,必须加强对重点排放企业的在线连续监测。本文结合国内外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开发现状,自行设计一套采用定电位电解传感器的二氧化硫在线监测系统,系统特性... 作为世界上的SO2排放大国,我国要完成"十一五"期间SO2的减排任务,必须加强对重点排放企业的在线连续监测。本文结合国内外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开发现状,自行设计一套采用定电位电解传感器的二氧化硫在线监测系统,系统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基本实现二氧化硫的在线监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定电位电解 在线监测 设计
下载PDF
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膜结构及生物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扬眉 陈志春 +1 位作者 吕德水 林贤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4-477,共4页
通过分子沉积法研究了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表面及金电极表面组装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多层生物活性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组装膜的表面形貌,并研究了组装膜的形貌、粗糙度和活性关系.应用循环伏安... 通过分子沉积法研究了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表面及金电极表面组装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多层生物活性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组装膜的表面形貌,并研究了组装膜的形貌、粗糙度和活性关系.应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组装HRP膜后电极对H2O2的电化学催化还原作用.实验发现,采用亚甲基蓝(MB)溶液为介质,在H2O2浓度为0.2~5.0mmol·L-1时,其响应电流对H2O2浓度变化基本呈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根过氧化物酶 酶活性 膜结构 生物电催化性能 自组装膜 AFM 酶电极 H202 过氧化氢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离子液体水溶液萃取-离子色谱测定土壤中酚类化合物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海豹 姚超英 +2 位作者 汪玲 范云场 朱岩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6-200,共5页
建立了离子液体(氯化1-辛基-3-甲基咪唑([Omi m]Cl))水溶液萃取-离子色谱测定土壤中酚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了离子液体水溶液的浓度,萃取时间,固液比等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对比了离子液体与传统萃取溶剂的萃取效率;优化了离子色谱同时... 建立了离子液体(氯化1-辛基-3-甲基咪唑([Omi m]Cl))水溶液萃取-离子色谱测定土壤中酚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了离子液体水溶液的浓度,萃取时间,固液比等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对比了离子液体与传统萃取溶剂的萃取效率;优化了离子色谱同时测定5种酚的最佳色谱条件.在最佳条件下,离子液体对2,4-二甲基苯酚、对硝基苯酚、2-萘酚、2,4-二硝基苯酚及双酚A 5种物质的萃取效率在75%以上;该方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1.8~4.2μg.L-1,S/N=3).将该方法用于实际土壤样品的检测,回收率为85.18%~9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萃取 酚类化合物 离子色谱
下载PDF
分散红343、分散蓝366及其混合物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度测定和关联 被引量:8
15
作者 鲁雪燕 徐明仙 +2 位作者 许菲 林春绵 潘志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3-558,共6页
为超临界CO2染色工艺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采用静态循环法在343.2~383.2K,12~28MPa温度压力范围内,测定了分散红343和分散蓝366及其混合物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二元体系(分散红343+CO2,分散蓝366+CO2)和三元体系(分散... 为超临界CO2染色工艺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采用静态循环法在343.2~383.2K,12~28MPa温度压力范围内,测定了分散红343和分散蓝366及其混合物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二元体系(分散红343+CO2,分散蓝366+CO2)和三元体系(分散红343+分散蓝366+CO2)中染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染料分子的极性对其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影响较大;三元体系中两种染料的溶解存在"共溶剂效应"和竞争溶解作用;两种染料在二元和三元体系中的溶解度实验数据用Chrastil方程关联,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分散红343 分散蓝366 溶解度 Chrastil方程
下载PDF
超临界CO_2中混合分散染料对涤纶织物的染色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明仙 董萍 +2 位作者 鲁雪燕 林春绵 潘志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2-536,共5页
为了研究超临界CO2中混合染料对涤纶织物的染色行为,利用自行研制的超临界CO2染色装置,在温度70-130℃,压力16-24MPa,时间15-100min的条件下采用混合分散染料(分散蓝366和分散红343)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研究,考察染色条件对混合染料上... 为了研究超临界CO2中混合染料对涤纶织物的染色行为,利用自行研制的超临界CO2染色装置,在温度70-130℃,压力16-24MPa,时间15-100min的条件下采用混合分散染料(分散蓝366和分散红343)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研究,考察染色条件对混合染料上染量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单种染料染色结果揭示混合染料上染涤纶时两种染料的相互作用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染料染色时的总上染量和其中的各单种染料上染量均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混合染料总上染量大于相同条件下分散染料单独染色时的上染量(是分散红343的146.8%,分散蓝366的131.7%),而混合染料中的单种染料上染量小于其单独染色时的上染量(分散红343的两者比例为56.3%,分散蓝366为81.0%);在混合染料染色过程中,两种染料对涤纶织物染色具有选择性和竞争性;染后涤纶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水洗色牢度均能符合国家标准中合成纤维丝织物的一等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涤纶 混合分散染料 染色
下载PDF
硝化菌与反硝化菌混合培养生物脱氮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郑巧东 钟丽娜 姚善泾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67,共4页
从污泥中筛选得到了脱氮效率较高的硝化菌、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测定了其在含氮溶液中的生长曲线,计算得到其反硝化或硝化强度。将所得菌种在好氧条件下于模拟污水中进行混合培养,研究了脱氮效率及影响因素,并与用传统生物序列法进行硝... 从污泥中筛选得到了脱氮效率较高的硝化菌、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测定了其在含氮溶液中的生长曲线,计算得到其反硝化或硝化强度。将所得菌种在好氧条件下于模拟污水中进行混合培养,研究了脱氮效率及影响因素,并与用传统生物序列法进行硝化与反硝化培养脱氮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混合培养硝化菌、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过程中不会累积中间产物,生物脱氮率可达76.7%,较传统序列式脱氮法有显著提高,混合培养过程受pH值和温度的影响较小,是一种简易可行、高效和无污染的生物脱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菌 反硝化菌 生物脱氮 硝化强度
下载PDF
加电中空纤维膜萃取-离子色谱法测定乙酸丁酯中的无机阴离子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真真 王雷 +2 位作者 姚超英 朱岩 张培敏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61-1265,共5页
以去离子水为萃取剂,通过加电膜萃取装置萃取了乙酸丁酯中的无机阴离子。在600V直流电压作用下,乙酸丁酯中的4种无机阴离子经中空纤维膜膜孔进入膜内的去离子水中,采用离子色谱对萃取液进行分析。最佳萃取条件为:施加电压600V;搅拌速度6... 以去离子水为萃取剂,通过加电膜萃取装置萃取了乙酸丁酯中的无机阴离子。在600V直流电压作用下,乙酸丁酯中的4种无机阴离子经中空纤维膜膜孔进入膜内的去离子水中,采用离子色谱对萃取液进行分析。最佳萃取条件为:施加电压600V;搅拌速度600r/min;萃取时间5min。应用本方法测定乙酸丁酯样品,4种无机阴离子的线性范围为0.01~1.0mg/L;加标回收率为95%~105%;检出限为0.001~0.050mg/L。实验表明,加电中空纤维膜萃取-离子色谱法快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阴离子 乙酸丁酯 加电中空纤维膜萃取 离子色谱
下载PDF
水样预处理对氨氮分析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为民 朱军林 +1 位作者 邵剑锋 周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17-219,共3页
本文在国家标准规范的基础上仔细探讨了水样预处理过程中的絮凝、过滤步骤对氨氮分析结果的影响,给广大实验操作者提供了一些比较明确的数据和结论,以使操作人员在实验分析中能清晰判断要预处理与否并对水样进行合理的预处理。
关键词 氨氮 预处理 絮凝 过滤 滤纸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在有机合成中的资源化利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斯翰 徐明仙 +2 位作者 丁春晓 李雲 林春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84-990,共7页
二氧化碳(CO2)因无毒、不燃、价格低廉、临界点条件温和等优点而成为超临界流体中研究最多的介质,广泛应用于萃取分离、化学反应、材料制备等领域,是常规溶剂的理想替代者。同时,CO2的固定和利用也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超... 二氧化碳(CO2)因无毒、不燃、价格低廉、临界点条件温和等优点而成为超临界流体中研究最多的介质,广泛应用于萃取分离、化学反应、材料制备等领域,是常规溶剂的理想替代者。同时,CO2的固定和利用也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同时作为反应物和反应介质在有机合成中的一些应用,着重介绍了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有机碳酸酯、有机酚酸、甲酸及其衍生物等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资源化 有机碳酸酯 甲酸 有机酚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