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名茶开发研究
1
作者 郭敏明 《茶叶》 1991年第4期34-36,共3页
一、杭州名茶简史杭州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曾将当地茶农采制茶叶经过,记入他的著作中,其好友唐代诗僧皎然在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寄元居士晟》中对天目山茶的采制、品(艹名)等亦作了详细描述:“
关键词 杭州名茶 资源 开发
下载PDF
稀土在茶叶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俞知明 王樟海 张伟 《茶叶》 1991年第2期24-25,共2页
稀土农用是一项开发性新技术,近来稀土微肥已开始在茶叶生产上进行试验并推广和应用。由于稀土应用茶叶生产后,对其在茶叶上的残留量测定及分析等方面资料尚缺,是否符合饮料卫生标准尚无定论,不利于该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此,我们在... 稀土农用是一项开发性新技术,近来稀土微肥已开始在茶叶生产上进行试验并推广和应用。由于稀土应用茶叶生产后,对其在茶叶上的残留量测定及分析等方面资料尚缺,是否符合饮料卫生标准尚无定论,不利于该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此,我们在现有资料基础上,于1987~1988年有重点地对该项目进行试验研究。试验材料和方法供试材料为河南商丘产的“常乐”和浙江嵊县产的“稀土复合肥”,试验设置稀土复合肥浓度300倍(A_1)和500倍(A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稀土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Kemira肥料在茶树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洪春来 魏幼璋 +5 位作者 杨肖娥 Juhani Uoti 韩常灿 郭敏明 沈华琴 余继忠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361-364,共4页
对茶树施用3种不同配比的Kemira肥料,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氮、磷、钾配比的Kemira肥料处理,土壤中有效磷,有效钾的水平和茶叶中氮、磷、钾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均比仅施用氮肥的对照高,而土壤有效氮的含量低于对照,施用Kemira肥的各处理均改... 对茶树施用3种不同配比的Kemira肥料,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氮、磷、钾配比的Kemira肥料处理,土壤中有效磷,有效钾的水平和茶叶中氮、磷、钾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均比仅施用氮肥的对照高,而土壤有效氮的含量低于对照,施用Kemira肥的各处理均改善了春茶某些生理生化指标,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同时增加了茶叶的产量和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茶叶产量比对照增加5.44%~13.88%,经济产值增加3635~5717元/hm2,增幅达到10.00%~15.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mira 复混肥 茶树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茶奕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形态和毒力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叶恭银 胡萃 +2 位作者 洪健 朱俊庆 商建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电镜观察表明,茶奕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_fNPV)为单粒、多粒包埋混合型。其多角体呈五角形、六角形或近圆形;病毒粒子杆状,顶端钝圆;核衣壳亦杆状。多角体、病毒粒子和核衣壳的大小分别为700-1700 nm、233-300×33-133 nm和173-235&... 电镜观察表明,茶奕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_fNPV)为单粒、多粒包埋混合型。其多角体呈五角形、六角形或近圆形;病毒粒子杆状,顶端钝圆;核衣壳亦杆状。多角体、病毒粒子和核衣壳的大小分别为700-1700 nm、233-300×33-133 nm和173-235×30-44 nm。用P_fNPV喂饲三龄幼虫,致死中浓度(LC_(50))为5.93×10~4PIB/ml;各测试浓度下致死中时间(LT_(50)为3.43-5.14天,随病毒浓度提高而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奕刺蛾 多角体病毒 形态 毒力
下载PDF
炒青绿茶制造中香气组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贤强 沈生荣 陈席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1-7,共7页
本文首次研究了茶鲜叶、杀青叶、炒干叶香气组分的特点以及杀青、炒干过程中主要香气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炒青绿茶的香气形成机制可分为生物合成、酶促作用、热物理化学作用三大生源,提出了要充分利用杀青初期的酶促作用,为香气的形... 本文首次研究了茶鲜叶、杀青叶、炒干叶香气组分的特点以及杀青、炒干过程中主要香气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炒青绿茶的香气形成机制可分为生物合成、酶促作用、热物理化学作用三大生源,提出了要充分利用杀青初期的酶促作用,为香气的形成奠定基础,在杀青和炒干过程中,合理控制温度,促使热物理化学作用朝利于品质的方向发展,才能制出具有“中国绿茶香”的优质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料工业 制茶 绿茶 香气成分
下载PDF
茶黑毒蛾防治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朱俊庆 商建农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1期39-44,共6页
茶黑毒蛾 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 是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本报告通过对幼虫取食量、取食嫩叶和老、成叶的比例及田间摘除老、成叶后对产量影响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茶黑毒蛾幼虫的平均取食量为1710.4毫克,越冬代幼虫取食嫩叶占... 茶黑毒蛾 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 是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本报告通过对幼虫取食量、取食嫩叶和老、成叶的比例及田间摘除老、成叶后对产量影响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茶黑毒蛾幼虫的平均取食量为1710.4毫克,越冬代幼虫取食嫩叶占总量的78.33%,第1代幼虫占20.98%。越冬代幼虫的危害嫩叶当量 D=0.00134公斤,第1代幼虫虫量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式为(?)=0.0001377x^(1.247)。根据防治总费用、茶叶产量、价格及防治效果的调查,每亩年产150公斤干茶的茶园,越冬代幼虫的防治指标为2900头,第1代为4500头;年产100公斤干茶的茶园,越冬代幼虫的防治指标为2300头,第1代为3700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黑毒蛾 危害当量 防治指标
下载PDF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茶园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胡萃 叶恭银 +1 位作者 朱俊庆 商建农 《武夷科学》 1997年第0期215-220,共6页
本文报告了应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在茶园防治茶尺蠖的研究结果。在茶尺蠖发生的第一、五代和有些年份的第二代(气温低于28℃左右),可以EoNPV单独使用,用量为7.25×10~9~1.5×10^(10)PIB/亩;而第三、四代和有些年份... 本文报告了应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在茶园防治茶尺蠖的研究结果。在茶尺蠖发生的第一、五代和有些年份的第二代(气温低于28℃左右),可以EoNPV单独使用,用量为7.25×10~9~1.5×10^(10)PIB/亩;而第三、四代和有些年份的第二代(气温高于28℃)则以EoNPV与20%杀灭菊酯乳油混用,用量各为1.5~3.O×l0^(10)PIB/亩和3ml/亩。布毒器具宜用雾滴较细的喷雾器;使用时期以幼虫2、3龄前为适,提倡于卵孵化期使用。采取上述措施的茶园示范试验中,第一、二和五代防治后第14天死亡率为96.67—100%;第三、四代为77.75—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核型多角体病毒 使用技术
下载PDF
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第一峰数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朱俊庆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195-197,共3页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是我国茶区叶蝉类的优势种群。自70年代以来对其的消长规律己作了较详细的研究,该虫在低丘茶区每年有2个虫口高峰,第1峰是主害峰,本文是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假眼小绿叶蝉主害峰发生量预测所进行的研...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是我国茶区叶蝉类的优势种群。自70年代以来对其的消长规律己作了较详细的研究,该虫在低丘茶区每年有2个虫口高峰,第1峰是主害峰,本文是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假眼小绿叶蝉主害峰发生量预测所进行的研究结果。材料及方法 (一)资料来源第1峰(主害峰)虫量采用笔者1978~1987年系统观察圃的调查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种群 预测 数量 茶树
下载PDF
机械施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立锋 吕闰强 +5 位作者 黄海涛 丁勇 周静峰 郑生宏 袁程晓 阮建云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391-395,402,共6页
利用农用耕作机械,在湖北恩施、浙江余杭、浙江绍兴、浙江丽水、安徽宣城、江苏无锡生产茶园,开展机械施肥对茶叶产量、品质成分、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研究,评价机械施肥在茶园中的适用性。根据机械与人工进行不同施肥方式的组合设立4个... 利用农用耕作机械,在湖北恩施、浙江余杭、浙江绍兴、浙江丽水、安徽宣城、江苏无锡生产茶园,开展机械施肥对茶叶产量、品质成分、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研究,评价机械施肥在茶园中的适用性。根据机械与人工进行不同施肥方式的组合设立4个处理,即人工开沟施肥(基肥、追肥,对照)、机械施基肥+人工开沟施追肥、机械施肥(基肥、追肥)、机械施基肥+人工撒施追肥。结果表明,人工开沟施肥、机械施肥、机械施基肥+人工开沟施追肥之间茶叶产量、品质成分(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含量、酚氨比)、营养元素吸收无显著差异,但人工撒施追肥会降低茶叶产量,影响茶树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相比人工开沟施肥,机械施肥每年667 m^2可增加纯收入350元,机械施基肥+人工开沟施追肥可增加纯收入137元。因此,茶园实施机械施肥,明显减少施肥的成本投入,增加茶农收入,适宜在茶园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机械施肥 人工施肥 新梢产量 品质成分 养分吸收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茶丽纹象甲防治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俊庆 商建农 《茶叶》 1990年第3期22-24,共3页
茶丽纹象甲 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Voss 又名黑绿象虫、小绿象鼻虫、花鸡娘等,已知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等省,是夏茶期间的一种主要害虫。探讨此虫的防治阈值,对指导大面积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茶树 茶丽纹象甲 害虫 防治 指标
下载PDF
儿茶素体外氧化制取茶黄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海涛 屠幼英 《中国茶叶》 2003年第6期15-16,共2页
茶黄素[Theaflavins;(TFs)]最早是由RobertsE.A.H.发现的,指红茶中溶于乙酸乙酯呈橙黄色的物质,由多酚类及其衍生物氧化缩合而成.茶黄素不仅是红茶的重要品质成分之一,而且具有良好的医药保健功能.
关键词 儿茶素 体外氧化 茶黄素 酶促氧化 化学氧化 功能性成分 红茶
下载PDF
茶叶功能成分与新型食品开发 被引量:38
12
作者 张建勇 江和源 +3 位作者 崔宏春 江用文 王斌 黄永东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104-108,共5页
茶叶功能成分包括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茶色素、茶皂素、咖啡碱等主要功能成分,以及茶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芳香物质、γ-氨基丁酸、酶类、脂肪等次要功能成分,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文章综述了茶叶功能成... 茶叶功能成分包括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茶色素、茶皂素、咖啡碱等主要功能成分,以及茶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芳香物质、γ-氨基丁酸、酶类、脂肪等次要功能成分,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文章综述了茶叶功能成分在新型食品领域的开发现状,并对其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茶叶功能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功能成分 新型食品 开发
下载PDF
茶黑毒蛾各虫态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俊庆 商建农 《茶叶》 1991年第4期25-28,共4页
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定结果,茶黑毒蛾卵的发育起点温度8.29±0.57(℃),有效积温常数 K=136.00±6.08(日度);幼虫发育起点温度6.20±2.00(℃),K=435.91±60.47(日度);茧—蛹发育起点温度4.93±1.32(℃),K=226.33±... 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定结果,茶黑毒蛾卵的发育起点温度8.29±0.57(℃),有效积温常数 K=136.00±6.08(日度);幼虫发育起点温度6.20±2.00(℃),K=435.91±60.47(日度);茧—蛹发育起点温度4.93±1.32(℃),K=226.33±16.46(日度);成虫发育起点温度2.19±7.79(℃),K=167.79±60.19(日度),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6.33±2.42(℃),K=857.6±51.65(日度)。根据历年旬平均气温测试,在浙江余杭年有效积温3643.62(日度),Ni=4.25,即年发生4代,个别年份可能出现不完全的5代,预测与实测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毒蛾 虫态发育 有效积温
下载PDF
菊花叶片作为茶尺蠖饲料并用于其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叶恭银 胡萃 +1 位作者 朱俊庆 商建农 《华东昆虫学报》 1992年第2期27-33,共7页
本文报道了以菊花叶片饲养茶尺蠖获得成功的试验结果.经连续三代饲养表明:以菊花叶片为饲料,幼虫取食量、蛹期、蛹重,成虫寿命、产卵量、种群特征参数与以茶树叶片为饲料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其幼虫历期延长1-2天.用它作饲料,饲养茶... 本文报道了以菊花叶片饲养茶尺蠖获得成功的试验结果.经连续三代饲养表明:以菊花叶片为饲料,幼虫取食量、蛹期、蛹重,成虫寿命、产卵量、种群特征参数与以茶树叶片为饲料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其幼虫历期延长1-2天.用它作饲料,饲养茶尺蠖增殖其核型多角体病毒,产量也不受显著影响.故可用于茶尺蠖的大量饲养及其病毒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饲料 饲养 核型多角体病毒 幼虫 菊花叶 叶片 增殖 种群特征 产卵
下载PDF
长白蚧第一代防治适期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俊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9-10,共2页
长白蚧Lopholeucaspis japonica(Cockerell)是我国茶区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掌握第一代防治适期是防治此虫的关键。研究表明,影响第一代卵盛孵末期(防治适期)的主导因子,是3、4月平均气温之和,其次是2至4月的温雨系数。其预测方程Y=44.91... 长白蚧Lopholeucaspis japonica(Cockerell)是我国茶区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掌握第一代防治适期是防治此虫的关键。研究表明,影响第一代卵盛孵末期(防治适期)的主导因子,是3、4月平均气温之和,其次是2至4月的温雨系数。其预测方程Y=44.91-0.91x_1+0.25x_2±1.61。经适合性测验和12年次实地验证,吻合程度极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蚧 防治 防治适期 蚧虫 预测
下载PDF
坚持安全合理用药 促进茶叶优质高产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俊庆 《茶叶》 1996年第1期30-32,共3页
安全合理用药是我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工作方针的基本原则之一。本文针对目前茶叶植保中存在问题,论述了安全合理用药的含义,提出了当前应做到四“适”、四“严”。
关键词 安全 合理 农药使用 茶叶 高产
下载PDF
茶斑蛾颗粒体病毒研究初报
17
作者 朱俊庆 万兴生 胡萃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89年第1期89-90,共2页
茶斑蛾Eterusia aedea L.又称茶柄脉锦斑蛾,是我国茶树上一种常见害虫。国内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贵州、四川、广西、云南和台湾等省区;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和斯里兰卡。目前对于该虫的病原性病毒尚无报道。
关键词 茶斑蛾 颗粒体病毒 茶柄脉锦斑蛾 杭州茶叶试验场 病毒包涵体 病原性 病毒粒子 毒浓度 体色 密度梯度离心
下载PDF
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倪伯荣 《茶叶》 1991年第4期10-13,共4页
由福丁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的天然杂交后代单株选出的“青峰”、“眉峰”、“碧毫”新品系,经1979~1988年品比试验,与福丁大白茶相比,“眉峰”增产极显著,制红绿茶品质优良,抗逆力有所提高;“青峰”增产显著,制绿茶品质优良,抗逆力也略... 由福丁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的天然杂交后代单株选出的“青峰”、“眉峰”、“碧毫”新品系,经1979~1988年品比试验,与福丁大白茶相比,“眉峰”增产极显著,制红绿茶品质优良,抗逆力有所提高;“青峰”增产显著,制绿茶品质优良,抗逆力也略有增强;“碧毫”增产不显著,制茶品质略优,适应性与抗逆力较差。另从福丁大白茶有性系后代选出的“茂录”新品系,经1981~1988年与“迎霜”新品种对比,增产显著,绿茶品质和抗逆性均有一定提高。“眉峰”、“青峰”、“茂录”适于本省绿茶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选育
下载PDF
热风炉系列参数的研究(一)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景川 《茶叶机械杂志》 1994年第2期6-10,22,共6页
热风炉系列参数的研究(一)胡景川(杭州茶叶机械研究所)烟气温度、热风温度、环境温度、烟气黑度(含燃烧室空间结构因素)、对流放热系数等参数,直接影响热壁温度、换热体尺寸、换热体使用寿命及热风炉的使用性能。本文从分析热壁... 热风炉系列参数的研究(一)胡景川(杭州茶叶机械研究所)烟气温度、热风温度、环境温度、烟气黑度(含燃烧室空间结构因素)、对流放热系数等参数,直接影响热壁温度、换热体尺寸、换热体使用寿命及热风炉的使用性能。本文从分析热壁温度入手,研究了上述诸参数对热壁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炉 烟气温度 热风温度 环境温度 热壁温度
下载PDF
茶树抗虫性研究概况
20
作者 朱俊庆 叶恭银 胡萃 《茶叶》 1990年第4期19-21,共3页
在自然界,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对同种害虫的为害往往具有不同的避免、忍受或补偿能力,这是作物抗虫性的差别引起的。近数十年来,作物抗虫性的研究和利用进展较快,在有些作物上已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广泛的利用。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抗虫性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