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佳君 罗涟 陈智才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作者医院的NMOSD患者37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20例及健康对照组43名,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采... 目的探讨急性期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作者医院的NMOSD患者37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20例及健康对照组43名,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价NMOSD患者的严重程度,行磁共振评估病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分析NMOSD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病程、病情轻重、脊髓病灶节段、是否存在颅内病灶及AQP4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NMOSD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83±0.12)mg/L比(0.91±0.10)mg/L,P<0.01],与MS组[(0.86±0.10)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DSS评分≥5分的NMOSD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0.78±0.10)mg/L]低于EDSS<5分的患者[(0.88±0.12)mg/L;t=2.98,P<0.01],有颅内病灶者其水平[(0.77±0.11)mg/L]低于无颅内病灶者[(0.87±0.12)mg/L;t=2.81,P<0.01]。病程、脊髓受累节段及AQP4抗体阳性与否与Cys C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NMOSD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降低,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是否存在颅内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多发性硬化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水通道蛋白质4
下载PDF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周佳君 邵森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32-934,共3页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在常规治疗后仍渐进性加重的一种临床过程,一般认为在发病后6 h-1 w内进展,多数在起病4-8 h内出现[1]。急性进展型脑梗死占脑梗死的10%-40%[1]。发生卒中进展可明显增加不良神经功能预后及远期死亡...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在常规治疗后仍渐进性加重的一种临床过程,一般认为在发病后6 h-1 w内进展,多数在起病4-8 h内出现[1]。急性进展型脑梗死占脑梗死的10%-40%[1]。发生卒中进展可明显增加不良神经功能预后及远期死亡率[2]。目前其机制依然未能明确,研究认为卒中进展由多种危险因素及机制共同参与形成,血栓扩展是其中一项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常规治疗 META分析 阿加曲班 急性进展型脑梗死 神经系统症状 远期死亡率 临床过程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核苷药对慢性乙肝伴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倪霜玲 刘炉香 +2 位作者 王树民 陈丽芬 罗涟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核苷药对慢性乙肝伴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3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肝伴肝硬化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核苷药对慢性乙肝伴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3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肝伴肝硬化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EG-IFN)α-2a(180μg/w),2组均治疗48 w,采血测定2组肝功能、肝纤维化、炎症因子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bilirubin direct,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降低,清蛋白及球蛋白比例(Albumin and globulin ratio,A/G)含量升高,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ⅢType of collagen,PC-Ⅲ)、Ⅳ型胶原(Type IV collagen,Ⅳ-C)含量降低,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含量降低,CD3^+、CD4^+和IgG、IgM含量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Tbil、Dbil、Ibil和AST、ALT含量较低,A/G含量较高,HA、LN、PC-Ⅲ、Ⅳ-C含量较低,IL-6、TNF-α、TGF-β含量较低,CD3^+、CD4^+和IgG、IgM含量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71.43%与研究组有效率90.48%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核苷药对慢性乙肝伴肝硬化患者疗效确切,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IFN)α-2a 核苷药 慢性乙肝伴肝硬化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3CL1水平与临床相关性
4
作者 周佳君 魏孟丽 +2 位作者 吴宝亮 罗涟 邵森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4-449,共6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3CL1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西溪医院就诊的AD患者44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32例及健康对照组33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3CL1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西溪医院就诊的AD患者44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32例及健康对照组33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CX3CL1水平,运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AD患者的认知障碍严重程度,行磁共振成像(MRI)评估测量脑萎缩情况。分析AD患者CX3CL1水平与病程、病情轻重、脑萎缩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D组血清CX3CL1水平低于对照组[(0.45±0.10)ng/ml比(0.51±0.07)ng/ml,P=0.01]及MCI组[(0.45±0.10)ng/ml比(0.57±0.08)ng/ml,P<0.001]。MCI组则高于对照组[(0.57±0.08)ng/ml比(0.51±0.07)ng/ml,P=0.03]。MMSE评分≤10分的AD患者血清CX3CL1水平低于MMSE>10分的患者[(0.40±0.07)ng/ml比(0.47±0.11)ng/ml;t=-2.57,P<0.05]。存在脑萎缩的AD患者血清CX3CL1水平低于无脑萎缩的AD患者[(0.41±0.09)ng/ml比(0.51±0.08)ng/ml,t=-3.79,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AD患者血清CX3CL1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417,P<0.05)。病程时间及MRI脑容积线性指标哈氏值、第三脑室指数及鞍上池指数与血清CX3CL1水平呈负相关(r=-0.638、-0.335、-0.562、-0.393,均P<0.05)。而MCI患者血清CX3CL1水平与病程,MMSE评分及脑容积线性指数无明显相关性(r=-0.120、-0.065、0.129、-0.061、0.035;均P>0.05)。血清CX3CL1预测AD的ROC下面积为0.83(95%CI:0.73~0.92),最佳诊断界值为0.48ng/mL,其预测敏感度为66%,特异度为91%。结论AD患者血清CX3CL1降低,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脑萎缩有关;对MCI患者检测血清CX3CL1对AD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CX3CL1 脑萎缩
原文传递
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S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周佳君 罗涟 +3 位作者 郭莉丽 马兰 李昆 刘建仁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20期2477-2481,共5页
目的比较脑脊液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Cat S)水平在神经梅毒、非神经梅毒及对照组之间表达差异,探讨其在神经梅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杭州市西溪医院的神经梅毒患者(33例)、非神经梅毒患者(31例)及对照组患... 目的比较脑脊液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Cat S)水平在神经梅毒、非神经梅毒及对照组之间表达差异,探讨其在神经梅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杭州市西溪医院的神经梅毒患者(33例)、非神经梅毒患者(31例)及对照组患者(25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脑脊液Cat S水平。统计分析各组脑脊液Cat S水平差异及与其临床相关性。结果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Cat S水平显著高于非神经梅毒患者及对照组(P<0.01)。经驱梅治疗后,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Cat S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2,P<0.01)。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Cat S是神经梅毒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8,95%CI:1.49~4.45,P<0.01)。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Cat S水平与其脑脊液蛋白及简明精神量表评分正相关(r=0.441;r=0.223,P<0.01),与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653,P<0.01)。脑脊液Cat S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最佳诊断界值为6.31 ng/ml。结论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Cat S表达增高,与神经梅毒病情有关,并对神经梅毒存在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脑脊液 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S
原文传递
以嗜睡、发作性意识丧失为表现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一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周佳君 罗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9-311,共3页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6组核心症状中嗜睡及急性间脑综合征在临床上较少见,现报道1例以嗜睡、发作性意识丧失为突出表现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病例。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嗜睡 意识丧失
原文传递
神经梅毒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临床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佳君 罗涟 +4 位作者 郭莉丽 马兰 朱洲 李昆 邵森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12期2038-204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5月就诊于杭州市西溪医院的神经梅毒患者(30例)、非神经梅毒患者(30例)及健康体检者(20例)。比较分析各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采...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5月就诊于杭州市西溪医院的神经梅毒患者(30例)、非神经梅毒患者(30例)及健康体检者(20例)。比较分析各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比较各组之间血清抑素C水平差异及治疗前后变化。结果神经梅毒患者血清胱抑素C显著高于非神经梅毒患者及健康对照组(P<0.05),非神经梅毒患者血清Cys C水平有高于健康对照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梅毒患者经驱梅治疗后血清胱抑素C可显著下降(P<0.05)。Cys C预测神经梅毒ROC曲线下面积0.71[P=0.022,95%CI(0.53,0.89)],最佳诊断界值为1.09 mg/L,其预测敏感度为55%,特异度为90%;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脑脊液蛋白水平及简明精神量表评分正相关(r=0.232,P=0.012;r=0.273,P=0.003),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脑脊液RPR滴度、细胞数及脑脊液压力无明显相关性(r=0.413,P=0.154;r=0.313,P=0.446;r=-0.124,P=0.142)。结论血清胱抑素C与神经梅毒发生具有相关性,可评估神经梅毒病情,并对神经梅毒存在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胱抑素C 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S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与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周佳君 邵森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1367-1372,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心房颤动对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h 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4期)、Web of Science、CBM和Wan Fang Data,查找国内外有关心房颤动与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有关的队列研究,检索时... 目的系统评价心房颤动对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h 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4期)、Web of Science、CBM和Wan Fang Data,查找国内外有关心房颤动与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有关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4月。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队列研究,共计69 0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无心房颤动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心房颤动会减少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3个月的良好神经功能结局[OR=0.85,95%CI(0.73,0.98),P=0.03],但不影响溶栓后死亡风险[OR=1.47,95%CI(0.75,2.86),P=0.26]。2心房颤动会增加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风险[OR=1.36,95%CI(1.26,1.47),P<0.001]及症状性出血风险[OR=1.43,95%CI(1.02,1.99),P=0.04]。结论心房颤动不影响溶栓后3个月死亡风险,但会增加颅内出血风险以及降低溶栓后3个月神经功能预后。对合并心房颤动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需重视溶栓前评估及溶栓后监测。但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所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缺血性卒中 溶栓 出血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