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膜囊成形术矫治无眼球性结膜囊狭窄 被引量:7
1
作者 宋斗 苏书 +2 位作者 高方 孙桂珍 高利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评价几种结膜囊成形手术的疗效。方法 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膜囊狭窄及闭锁87例分别用羊膜、皮肤、自体结膜岛状移植做结膜囊成形术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随访6-52月,无继发感染,75例治愈,能放置正常大小义眼片,外观满意,9例好转,能放置... 目的 评价几种结膜囊成形手术的疗效。方法 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膜囊狭窄及闭锁87例分别用羊膜、皮肤、自体结膜岛状移植做结膜囊成形术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随访6-52月,无继发感染,75例治愈,能放置正常大小义眼片,外观满意,9例好转,能放置较小眼片,3例无效,重新手术。结论 对Ⅰ°、Ⅱ°结膜囊狭窄结膜缺损可用羊膜移植或自体结膜岛状移植,对Ⅲ°和结膜囊闭锁可用游离皮片移植,埋线法穹隆加深术能抵抗术后结膜囊收缩,眼座植入与结膜囊成形术可同期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囊成形术 矫治 无眼球性结膜囊狭窄 疗效 无眼畸形 羊膜移植 结膜移植
下载PDF
仰卧及俯卧过屈位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兴灿 陆雪华 +2 位作者 潘建虎 项林爱 俞一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468-470,共3页
目的 评价常规仰卧和俯卧过屈位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常规仰卧和俯卧过屈位CT的配对检查。结果  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 40例行手术治疗 ,5例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两种治疗方法显示俯卧过... 目的 评价常规仰卧和俯卧过屈位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常规仰卧和俯卧过屈位CT的配对检查。结果  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 40例行手术治疗 ,5例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两种治疗方法显示俯卧过屈位CT对揭示椎间盘突出物的大小 ,突出后缘的粘连程度及角度 ,黄韧带肥厚等均优于常规仰卧位CT。结论 俯卧过屈位CT能更多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具体病理变化 ,对常规仰卧具有纠正和补充作用 ,有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卧 俯卧过屈位 CT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应用 CT平扫 破裂型 粘连型 包容性
下载PDF
褪黑素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皮下脂肪组织瘦素表达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颖 梅伟群 +4 位作者 李志琛 钟美娣 张华北 崔翠 俞婷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MLT)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皮下脂肪组织瘦素(Lep)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7)和对照组(CN组,n=10)。CN组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以高糖膳食喂养6周复制IR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20只IR大... 目的探讨褪黑素(MLT)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皮下脂肪组织瘦素(Lep)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7)和对照组(CN组,n=10)。CN组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以高糖膳食喂养6周复制IR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20只IR大鼠随机分为胰岛素抵抗组(IR组)和褪黑素组(MLT组),每组10只。MLT组从第7周开始,给予MLT 10mg/(kg·d)灌胃,持续6周。第12周末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腹股沟处皮下脂肪组织Lep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MLT组大鼠收缩压(SBP)、血清Lep、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降低(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P<0.01)。三组大鼠FPG和2hPPG均在正常范围。各组间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皮下脂肪组织Lep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N组和MLT组(P<0.01)。结论褪黑素可显著改善高糖膳食诱导的IR大鼠的IR和氧化应激状况,并能抑制皮下脂肪组织Lep及其mRNA的过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抗药性 褪黑素 脂肪组织 瘦素
下载PDF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 被引量:14
4
作者 潘建虎 陆雪华 +5 位作者 吴锦章 俞一曼 葛珍芳 徐林宝 夏晣 张峥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选择性 输卵管造影 不孕症 输卵管再通术
下载PDF
直接穿刺介入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兴灿 俞锦清 郑筱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42-444,共3页
目的 评价直接穿刺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实验大白兔 2 4只 ,体重3.5kg ,随机分成 3组 ,A组为对照组 ;B、C两组做成激素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模型 ,其中B组行直接穿刺介入治疗。直接穿刺介入治疗是将溶栓药物、改善微... 目的 评价直接穿刺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实验大白兔 2 4只 ,体重3.5kg ,随机分成 3组 ,A组为对照组 ;B、C两组做成激素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模型 ,其中B组行直接穿刺介入治疗。直接穿刺介入治疗是将溶栓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及骨质修复药物直接注入股骨头内 ,观察坏死股骨头的修复情况。显微镜观察包括空缺的骨陷窝数量、骨髓内脂肪细胞数量和直径、软骨下区血管数量。对 3组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体所见A、B、C 3组股骨头均完整 ,A组骨质坚硬 ,切开阻力大 ,但C组骨质松软 ,冠状面切开阻力很小 ,B组介于A、C两组之间。镜下显示A组空缺骨陷窝数、骨髓内脂肪细胞直径、软骨下区血管数量正常 ;B组接近A组水平 (P >0 .0 5 ) ;C组明显异常 ,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直接穿刺介入治疗法为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穿刺法 介入治疗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动物模型 血液循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兴灿 俞锦清 +1 位作者 陆雪华 郑筱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6期498-500,共3页
目的 评价经动脉介入法和介入置管法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ANFH)的治疗作用。方法 经临床、X线平片、CT或MRI检查证实的ANFH 30例 ,经动脉介入治疗法采用Seldinger技术 ,插至患侧旋股内、外动脉开口 ,灌注溶栓剂、解痉剂及血管扩张剂 ... 目的 评价经动脉介入法和介入置管法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ANFH)的治疗作用。方法 经临床、X线平片、CT或MRI检查证实的ANFH 30例 ,经动脉介入治疗法采用Seldinger技术 ,插至患侧旋股内、外动脉开口 ,灌注溶栓剂、解痉剂及血管扩张剂 ;介入置管法为骨穿刺针在X线监视下从股骨大粗隆稍下方进针 ,进入股骨头坏死区 ,放置硬膜外导管 ,然后灌注上述相同药物。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动脉数目和静脉回流的变化 ;临床症状的改变 ;定期X线摄片随访。结果 动脉数目的变化 :9例行介入置管法 ,治疗后 7例静脉回流通畅 ;2例静脉回流稍通畅。临床症状的变化 :经动脉介入治疗的 2 1例 ,除 2例未做治疗后的第 2次动脉造影 ,另 19例治疗后动脉数目增多 10例、有所增多 5例、不增多 4例 ;静脉回流的变化 :9例行介入置管法 ,治疗后 7例静脉回流通畅 ;2例静脉回流稍通畅。临床症状的变化 :2 1例行经动脉介入治疗后疼痛改善 14例、缓解 4例、未改善 3例。 9例行介入置管治疗后疼痛改善 6例、缓解 3例。X线平片复查 :于治疗后 1年复查 ,2 1例行经动脉介入治疗者 ,14例复查显示 10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 ;9例行介入置管治疗者 ,5例复查显示 4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结论 经动脉和介入置管治疗ANF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介入 动脉造影 静脉造影 治疗
下载PDF
复方抗瘤合剂抑制小鼠S_(180)肉瘤生长及对p5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清勇 朱有法 +3 位作者 何永生 吴玉泉 汪中勇 蔡宇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 探讨复方抗瘤合剂对小鼠S1 80 肉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复方抗瘤合剂根据中医补气、活血、清热解毒的原理拟成 ,将带有S1 80 鼠分成 6组 ,给药 1 0天后 ,据瘤重计算抑瘤率 ,用免疫组化SP法计算p53阳性细胞数。结果 以对照组为基... 目的 探讨复方抗瘤合剂对小鼠S1 80 肉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复方抗瘤合剂根据中医补气、活血、清热解毒的原理拟成 ,将带有S1 80 鼠分成 6组 ,给药 1 0天后 ,据瘤重计算抑瘤率 ,用免疫组化SP法计算p53阳性细胞数。结果 以对照组为基数 ,(2 )、(5)、(6)组有不同程度的抑瘤率 (P <0 0 5或P <0 0 1 )和不同程度的p53阳性细胞数低于 (1 )组 (P <0 0 1 )。结论 复方抗瘤合剂对小鼠S1 80 肉瘤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S180肉瘤 复方抗瘤合剂 肿瘤抑制 细胞增殖 小鼠
下载PDF
干扰素-α抗肝纤维化作用评价 被引量:19
8
作者 朱飞燕 钟庆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4-136,共3页
关键词 IFN-Α 干扰素 抗肝纤维化作用
下载PDF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兴灿 严伟民 +2 位作者 丰炳亮 俞锦清 郑筱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302-305,共4页
目的 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 激素对体外成骨细胞生长影响的细胞实验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实验。结果 细胞培养显示 ,地塞米松抑制成骨细胞生长 ,使骨髓单个核细胞向脂肪样细胞分化 ;动物实验显示 ,大剂量激素能... 目的 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 激素对体外成骨细胞生长影响的细胞实验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实验。结果 细胞培养显示 ,地塞米松抑制成骨细胞生长 ,使骨髓单个核细胞向脂肪样细胞分化 ;动物实验显示 ,大剂量激素能造成股骨头坏死 ,表现为骨细胞死亡 ,骨髓内大量脂肪组织增生 ,软骨下区血管减少。结论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可能是一方面激素直接抑制成骨细胞生长 ,造成成骨障碍 ;另一方面引起骨髓脂肪组织增生 ,髓腔内压增高 ,造成股骨头微循环紊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细胞培养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非特异性腰痛预测评分方法的构建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凯 闵少雄 +3 位作者 徐新毅 邱素均 侯振海 安胜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35-238,共4页
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大约有60%~80%的成年人在生活中有过LBP的经历,是仅次于呼吸道疾患而就诊的第二位常见临床症状。据文献报道,急性LBP一年内的复发率高达47%~87%。
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痛 常见临床症状 复发率 公共健康问题 文献报道 预测模型 资料类型 腰椎管狭窄症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结果
下载PDF
深海鱼油调和油煎炸食物时脂肪酸和相关理化参数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风兰 陈琦 +1 位作者 张兰 李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4-622,共9页
研究含不同剂量深海鱼油调和油(fish oil supplemented blend oil,FO)煎炸食物时其脂肪酸及相关参数的动态变化。分别用2L大豆调和油(soybean blend oil,SO)与1.5%、3.0%、6.0%和12.0%FO在油温180℃条件下煎炸新鲜薯条,每次煎炸120g,煎... 研究含不同剂量深海鱼油调和油(fish oil supplemented blend oil,FO)煎炸食物时其脂肪酸及相关参数的动态变化。分别用2L大豆调和油(soybean blend oil,SO)与1.5%、3.0%、6.0%和12.0%FO在油温180℃条件下煎炸新鲜薯条,每次煎炸120g,煎炸时间为3min,每2次煎炸间隔5min,每日煎炸结束后保温1.5h;每日重复10次,共煎炸6d;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油的脂肪酸组分,用《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的分析方法测定理化参数。结果表明:煎炸过程中生成的主要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s)为t18:1、t18:2n-6、t18:3n-6以及t18:3n-3;随煎炸时间的延长,其产生的t18:1与t18:2n-6的组分呈上升趋势,且显著高于SO(P<0.05);t18:3n-6与t18:3n-3组分在3.0%及6.0%FO中随煎炸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在SO、1.5%和12.0%FO中均呈下降趋势;在不同剂量的FO中20:5n-3与22:6n-3组分随煎炸时间的延长而降低;SO的酸价、茴香胺值以及聚合物等均显著低于FO(P<0.01),但FO的过氧化值显著低于SO(P<0.01)。研究结果表明FO与SO可安全用于烹饪,但均不适宜长时间反复煎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鱼油调和油 煎炸 气相色谱 反式脂肪酸 20:5n-3 22:6n-3
下载PDF
古方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4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治友 钟庆平 +3 位作者 朱飞燕 吴彩珍 姚真敏 吕圭源 《肝脏》 2001年第2期105-106,共2页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中医药治疗 鳖甲煎丸 古方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霞容 陈静 +3 位作者 方江丽 张爱丽 杨鹏锳 王红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1期164-165,共2页
临床路径是管理、医技和临床医生、护士等多学科专家的临床路径发展小组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即整合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等多种诊疗措施制定的标准化、表格化的诊疗规范,并让患者从住院至出院都按照... 临床路径是管理、医技和临床医生、护士等多学科专家的临床路径发展小组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即整合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等多种诊疗措施制定的标准化、表格化的诊疗规范,并让患者从住院至出院都按照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婴幼儿支气管肺炎 应用 临床路径 诊疗规范 临床医生 护理模式 治疗
下载PDF
5356例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孙长贵 杨燕 +3 位作者 陈坚 林迪 成军 张丽君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5期530-532,共3页
目的了解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患者血标本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阳性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使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NET5.4... 目的了解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患者血标本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阳性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使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NET5.4软件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5356例血培养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56份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87株,阳性率10.96%。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33株(39.69%);革兰阴性杆菌201株(34.24%);真菌111株(18.91%);革兰阳性杆菌42株(7.16%)。前10位分离菌种共389株,占总分离菌株66.2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0株)居分离菌株首位,其后依次为白色念珠菌(6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6株)、大肠埃希菌(47株)、粪肠球菌(23株)、鲍曼不动杆菌(22株)、乙酸钙不动杆菌(17株)、土生拉乌尔菌(16株)、热带念珠菌(14株)和肺炎克雷伯菌(13株)。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均为0%。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低,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耐药率在12.5%~87.23%之间。白色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耐药率较低(1.64%~13.33%),未检出对伏立康唑耐药株。结论血培养中革兰阳性球菌是最常见分离细菌,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真菌分离率在增加。大部分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提示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病原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下载PDF
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6
15
作者 缪建良 张鑫 章熙道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7-759,共3页
目的 探讨CT对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SMSO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5例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的CT资料,分析脾脏大小、病灶数目、密度、边界、强化程度等表现。结果 CT可较好地显示病变大小、形态、密度、边界及CT强化程度,具... 目的 探讨CT对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SMSO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5例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的CT资料,分析脾脏大小、病灶数目、密度、边界、强化程度等表现。结果 CT可较好地显示病变大小、形态、密度、边界及CT强化程度,具有检出率高等特点。结论 CT对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肿瘤 感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新型双环状主动脉瓣支架研制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翔 阚通 +6 位作者 储国俊 张本 王飞宇 张建 秦永文 朱志军 吴丹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讨开胸穿刺心尖经导管植入双环状主动脉瓣支架置换动物主动脉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主研制新型双环状主动脉瓣支架。选择健康实验山羊3头,侧开胸小切口显露心尖,穿刺左心室心尖建立轨道,透视下沿加硬导丝经22 F输送鞘管将双... 目的探讨开胸穿刺心尖经导管植入双环状主动脉瓣支架置换动物主动脉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主研制新型双环状主动脉瓣支架。选择健康实验山羊3头,侧开胸小切口显露心尖,穿刺左心室心尖建立轨道,透视下沿加硬导丝经22 F输送鞘管将双环状支架送至主动脉瓣上方,利用张开的支架外环准确定位于主动脉瓣窦底,随后扩张球囊释放支架,置换动物主动脉瓣。术后即刻观察评估实验效果。结果 3头实验羊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即刻DSA及解剖学评价表明人工主动脉瓣膜植入位置理想,代替原瓣膜工作。结论新型双环状主动脉瓣支架经心尖途径TAVI术可行,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心尖路径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下载PDF
慢性肝炎从瘀论治探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治友 何永生 《中医药学报》 CAS 1998年第6期15-16,共2页
慢性肝炎在肝脏病理学上可见肝纤维化,现代研究表明血瘀证在病理学上可表现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故慢性肝炎的病理特征肝纤维化与中医血瘀密切相关。血瘀既是湿热、酒毒等致病因素侵犯机体之病理产物,也是肝病缠绵难愈,发展为肝硬化... 慢性肝炎在肝脏病理学上可见肝纤维化,现代研究表明血瘀证在病理学上可表现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故慢性肝炎的病理特征肝纤维化与中医血瘀密切相关。血瘀既是湿热、酒毒等致病因素侵犯机体之病理产物,也是肝病缠绵难愈,发展为肝硬化及重症肝炎的致病因子。近年来,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肝炎 活血化瘀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顺尔宁联合开瑞坦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红 施轶成 卢琴红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765-767,共3页
目的:评价顺尔宁联合开瑞坦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为CVA治疗提供依据。方法:6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糖皮质激素吸入,观察组采用顺尔宁联合开瑞坦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疗... 目的:评价顺尔宁联合开瑞坦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为CVA治疗提供依据。方法:6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糖皮质激素吸入,观察组采用顺尔宁联合开瑞坦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P<0.05);2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咳嗽缓解和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方面,观察组为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6/30),P<0.05;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13.3%(4/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12/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尔宁联合开瑞坦治疗CVA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及糖皮质激素吸入,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儿对治疗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尔宁 开瑞坦 咳嗽变异性哮喘 儿童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肺气肿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沈亚伟 王波 郝建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4期506-508,共3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猪胰蛋白酶(PPE)致大鼠肺气肿模型的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和模型组(E),棉籽油组(C),小剂量ATRA治疗组(L),中剂量ATRA治疗组(M),大剂量AT-RA治疗组(H)各10只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猪胰蛋白酶(PPE)致大鼠肺气肿模型的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和模型组(E),棉籽油组(C),小剂量ATRA治疗组(L),中剂量ATRA治疗组(M),大剂量AT-RA治疗组(H)各10只为研究对象,用大、中、小剂量ATRA和棉籽油注入大鼠腹腔内进行治疗。30天后处死解剖大鼠,测量大鼠肺体积,肺泡形态学,肺组织SOD活力和MDA含量。结果 E、C、L、M、H组大鼠肺体积,肺泡形态学,氧化应激水平均明显大于N组(P<0.05);L组肺组织SOD活力较E组显著增高;L、M组肺组织MDA含量较E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肺气肿模型大鼠用低剂量ATRA治疗对肺泡有较好修复作用,可提高肺组织SOD活力,降低肺组织MDA含量,可以起到抗氧化保护肺组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肿 大鼠 全反式维甲酸 氧化应激 ATRA治疗
下载PDF
CD44V6表达与肺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清勇 江中勇 +1 位作者 方宝红 吴玉泉 《实用癌症杂志》 2001年第1期27-28,56,共3页
目的 观察CD44V 6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85例原发性肺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在小细胞肺癌 (SCLC)中 ,未见CD44V 6表达 ;在Ⅰ、Ⅱ、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CD44V 6的阳性... 目的 观察CD44V 6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85例原发性肺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在小细胞肺癌 (SCLC)中 ,未见CD44V 6表达 ;在Ⅰ、Ⅱ、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CD44V 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0 .0 %、5 2 .4%、6 4.0 %和 84.2 %。Ⅲ、Ⅳ期和Ⅰ、Ⅱ期之间CD44V 6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Ⅳ期和Ⅰ、Ⅱ、Ⅲ期之间CD44V 6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肺癌伴淋巴结转移者的CD44V 6表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 (χ2 =7.2 5 ,P <0 .0 1)。Ⅲ、Ⅳ期转移灶之间CD 44V 6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χ2 =2 .2 7,P >0 .0 5 )。CD 44V 6表达与肺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 ,与病理类型及临床参数无关。结论 CD 44V 6表达与肺癌分期密切相关 ,CD 44V 6阳性表达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拼接异构体 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转移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