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种类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洪亮 范雅倩 +4 位作者 张经纬 谷佳俊 刘浩 巨龙飞 乌日涵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3期112-118,共7页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15年调整了功能区范围,为了解蝴蝶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完善物种名录,研究采用样线网捕法,于2019年4—8月对松山保护区进行了蝴蝶资源调查。结果共记录5科61属82种蝶类,其中8种为保护区新纪录。结合以往资料,...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15年调整了功能区范围,为了解蝴蝶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完善物种名录,研究采用样线网捕法,于2019年4—8月对松山保护区进行了蝴蝶资源调查。结果共记录5科61属82种蝶类,其中8种为保护区新纪录。结合以往资料,整理得到松山自然保护区132种蝴蝶,发现不同时期的蝶类组成具有较大差异,可能与气候变化有一定联系。区系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9年间记录的132种蝴蝶以广布种为主,有67种,占50.8%,其次为古北种,占47.7%,东洋种则占比很小,说明松山的蝶类区系具有广布种与古北种混杂的特征。本次调查为松山保护区变更功能区后提供了蝴蝶种类本底资料,有助于后期开展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种类 多样性动态 区系构成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北京市油松林根际真菌种类调查——松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2
作者 高丙英 王平 +3 位作者 王艳春 丁熙 张经纬 刘淑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真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对分解有机质、保育土壤肥力和促进养分循环等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天然和人工油松林下根际真菌多样性,为北京城区及周边山区松林的持续发展、根际真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MMN固... 真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对分解有机质、保育土壤肥力和促进养分循环等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天然和人工油松林下根际真菌多样性,为北京城区及周边山区松林的持续发展、根际真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MMN固体平板培养法,通过一代测序技术分析了天然油松林根际和人工油松林根际真菌数量、种类及分布特征。(1)天然油松林根际真菌种类比人工油松林丰富,接合菌门(Zygomycota)和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为优势真菌菌落。(2)青霉属(Penicillium)是天然油松林根际的主要优势菌落,伞状霉属(Umbelopsis)是人工油松林根际的主要优势菌落。(3)青霉属(Penicillium)、伞状霉属(Umbelopsis)、毛霉属(Mucor)、镰孢菌属(Fusarium)和木霉属(Trichoderma)等是油松林根际土壤优势真菌。(4)从根际真菌类群数量和个体数量上,天然油松林均高于人工油松林。本试验初步筛选、鉴定出2种油松林根际优势真菌,为根际真菌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林 根际真菌 子实体 筛选鉴定 真菌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业务管理系统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冯阳 夏照华 +1 位作者 蒋万杰 李瑞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2期180-182,共3页
运用交叉定位、逻辑查询、空间分析及空间数据库匹配等3S技术,建立基于3S技术的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管理、森林资源管理与评价、森林保护管理、林权管理、林业工程与科研项目管理等核心业... 运用交叉定位、逻辑查询、空间分析及空间数据库匹配等3S技术,建立基于3S技术的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管理、森林资源管理与评价、森林保护管理、林权管理、林业工程与科研项目管理等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可为保护区规划与建设提供辅助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松山保护区 核心业务 系统设计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评价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南岍 吴记贵 +2 位作者 蒋万杰 沐先运 程瑾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0-516,共7页
选取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兰科植物多样性调查和分析,评估其保护现状。松山共有兰科植物12属18种,其中北方盔花兰为北京新记录种。在生活型方面,以地生兰为主,计14种(77.78%),腐生兰4种(22.22%);在分布区类型方面,属的区系成分... 选取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兰科植物多样性调查和分析,评估其保护现状。松山共有兰科植物12属18种,其中北方盔花兰为北京新记录种。在生活型方面,以地生兰为主,计14种(77.78%),腐生兰4种(22.22%);在分布区类型方面,属的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6属,50.00%),兼有旧世界温带分布(3属,25.00%)、世界分布(2属,16.67%)和旧世界热带分布(1属,8.33%);种的区系成分以东亚分布为主(9种,50.00%),兼有旧世界温带分布(5种,27.78%)和北温带分布(4种,22.22%)。松山兰科植物集中分布于北沟和小海坨山。通过综合分析松山兰科植物保护现状,提出生境评估、种群动态监测、建立迁地保护资源圃和加大宣传等都是切实加强兰科植物保护工作的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多样性 区系 保护 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北京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亮 赵玉泽 +5 位作者 高云 蔡天龙 王楠 隋金玲 吴记贵 蒋万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7-310,共4页
2009~2010年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进行了4次调查,调查到两栖爬行类11种,隶属于2目7科。古北界10种,东洋界1种。对比1991年的调查结果,此次调查未发现丽斑麻蜥、赤链蛇、红点锦蛇、团花锦蛇、双斑锦蛇、虎斑颈槽蛇6种... 2009~2010年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进行了4次调查,调查到两栖爬行类11种,隶属于2目7科。古北界10种,东洋界1种。对比1991年的调查结果,此次调查未发现丽斑麻蜥、赤链蛇、红点锦蛇、团花锦蛇、双斑锦蛇、虎斑颈槽蛇6种爬行类。草地生境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最高。中国林蛙(主要分布于溪流)和山地麻蜥(主要分布于岩壁)分别是种群数量最多的两栖类和爬行类物种。在保护实践中可优先保护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关键区域,以提高保护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多样性 生境 松山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分布及物种组成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沐先运 何理 +2 位作者 吴记贵 蒋万杰 张志翔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4-101,共8页
采取踏查、样方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种子植物的分布状况,并对其种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92科382属721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4属5种、被子植... 采取踏查、样方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种子植物的分布状况,并对其种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92科382属721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4属5种、被子植物89科378属716种;被子植物中包含双子叶植物78科298属569种和单子叶植物11科80属147种。含20种或20种以上的科有7个,包含的属、种数量均占该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属、种总数的40%以上,优势科现象明显;含1种和含2-4种的属分别有235和128个,具有绝对优势。该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可分为8个,除世界广布科外,以泛热带分布型科和北温带分布型科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分为15个,以北温带分布型属为主,热带性质属与温带性质属的数量比为0.20。该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2种,其中包含兰科(Orchidaceae)植物14属18种以及数量极少的丁香叶忍冬(LoniceraoblataK.S.HaoexP.S.HsuetH.J.Wang)和北京市特有植物北京水毛茛(BatrachiumpekinenseL.Liou);该保护区内还有7种具有入侵倾向的外来植物。此外,还有北京新记录植物3种,分别为柳叶野豌豆也Viciavenosa(Willd.exLink)Maxim.页、北方红门兰(OrchisroborowskiiMaxim.)和廻旋扁蕾也Gentianopsiscontorta(Royle)Ma页。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并有一定的过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种类组成 地理成分 植物多样性 新记录种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鼠类群落多样性与结构变动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齐磊 胡德夫 +5 位作者 丁长青 隋金玲 张东 杨亮 吴记贵 蒋万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1-185,共5页
啮齿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在自然界中啮齿动物是一些食肉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是陆地上许多类型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内外对啮齿类群落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张知彬等,2001;武晓东... 啮齿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在自然界中啮齿动物是一些食肉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是陆地上许多类型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内外对啮齿类群落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张知彬等,2001;武晓东等,1999;2000;杨扬等,2008;周旭东等,2004;Aragon et al.,2009;Courtalon et al.,2010;Tibault etal.,2010)。组成群落的各个物种随气候、小生境和食物的变化,它们种群数量和生活史性状等各因子便会变化。由此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多样性和种间关系等,也随时间而变化(曾宗永,1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群落结构 群落多样性 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类型表层土壤碳密度及周转速率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梁晨 安菁 +2 位作者 范雅倩 梁金凤 张晓雅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2-679,共8页
为阐明不同植被类型下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本文选取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胡桃楸阔叶林、蒙古栎阔叶林、油松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灌丛和草甸6种典型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对不同植被类型... 为阐明不同植被类型下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本文选取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胡桃楸阔叶林、蒙古栎阔叶林、油松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灌丛和草甸6种典型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对不同植被类型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度及周转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甸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最高,分别为188.5 g/kg和10.9 kg/m^2,周转速率最低,为0.0196/a;针阔叶混交林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最低,分别为68.6 g/kg和5.7 kg/m^2,周转速率为0.0749/a;灌丛表层土壤有机碳周转速率为0.0774/a。土壤有机碳含量整体上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土壤水分的增加和土壤温度的下降使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呈上升趋势,而使有机碳周转速率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海拔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海拔通过影响不同植被群落土壤水热条件来影响微生物活动及凋落物的分解,进而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度和周转速率。本文为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类型土壤碳储量和周转研究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碳含量 表层土壤碳密度 周转速率 典型植被 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分布规律 被引量:7
9
作者 沈洁滢 崔国发 +4 位作者 刘润泽 曲宏 黄三祥 吴记贵 范雅倩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80,共10页
利用红外相机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分布规律进行调查。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20个位点布设红外相机,拍摄到有效照片1 558张,共鉴定出物种35种,其中兽类12种、鸟类23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 利用红外相机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分布规律进行调查。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20个位点布设红外相机,拍摄到有效照片1 558张,共鉴定出物种35种,其中兽类12种、鸟类23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岩松鼠、猪獾、狗獾、豹猫,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雉鸡、红嘴蓝鹊、斑鸫、紫啸鸫。拍摄到危险野生动物野猪9次,且多在傍晚和夜间,基本不会对白天活动的游客安全构成威胁,但对露营的游客构成潜在危险。红外相机在不同海拔区间以及不同月份的拍摄率不同,低海拔拍摄率高于中海拔和高海拔拍摄率;9月份拍摄率最高,达到53.64%,12月份最低,为3.71%。另外,不同野生动物在每日不同时间段的出现频率不同。表明野生动物在旅游路线周边的空间和时间上具有一定分布规律。本研究对红外相机监测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资源的实际意义进行了讨论,同时有助于保障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安全,提高防控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旅游线路 兽类 鸟类 监测 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活动节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源笙 蒋健 +4 位作者 蒋万杰 王丹 范雅倩 汤小明 鲍伟东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0-467,共8页
在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中,了解动物的活动节律是分析其生存策略的重要前提。基于2013年3月—2014年2月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资料,通过相对丰富度指数分析10种最常见兽类的季节性节律和日活动节律。结果显示:(1)岩松鼠Sci... 在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中,了解动物的活动节律是分析其生存策略的重要前提。基于2013年3月—2014年2月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资料,通过相对丰富度指数分析10种最常见兽类的季节性节律和日活动节律。结果显示:(1)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北花松鼠Tamias sibiricus、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和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在夏季活动最频繁,果子狸Paguma larvata、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和野猪Sus scrofa在秋季活动最频繁。通过分析松鼠的年活动节律,推测其可能为2013年11月人为放生至保护区的新物种。(2)果子狸、中华斑羚、猪獾、豹猫和野猪为典型的夜行性动物,北花松鼠、松鼠Sciurus vulgaris和岩松鼠为昼行性动物。(3)依据兽类探测红外相机的行为表现,发现不同种类动物对红外相机产生了回避或受到吸引的行为。研究表明,红外相机是一种长期监测林地兽类活动节律的有效技术手段,可为制定区域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 季节性节律 日活动节律 相对丰富度 红外相机监测
下载PDF
北京市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群落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范雅倩 安菁 梁晨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6,共6页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是影响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选取北京市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胡桃楸阔叶林、蒙古栎阔叶林、油松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灌丛和草甸6种典型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基于野外调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对不...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是影响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选取北京市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胡桃楸阔叶林、蒙古栎阔叶林、油松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灌丛和草甸6种典型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基于野外调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对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桃楸阔叶林土壤细菌和真菌特有的OTUs和Alpha多样性均最高,细菌和真菌OTUs最低值则分别出现在针阔叶混交林和灌丛土壤,Alpha多样性最低值出现在蒙古栎阔叶林;土壤细菌群落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真菌群落以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主。土壤pH、含水量和土壤温度会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的丰富度与多样性。该研究为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土壤微生物资源保护及其生态功能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典型植被 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调查的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分布和日活动节律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健 巨龙飞 +3 位作者 范雅倩 张洪亮 宋泽 鲍伟东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4-382,共9页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被规划建设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高山滑雪中心,为了解场地建设施工对野生动物产生的干扰影响,2017年借助红外相机技术对保护区主要哺乳动物分布与种群相对数量本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99个红外相机位点拍...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被规划建设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高山滑雪中心,为了解场地建设施工对野生动物产生的干扰影响,2017年借助红外相机技术对保护区主要哺乳动物分布与种群相对数量本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99个红外相机位点拍摄到哺乳动物3目10科14种,在新划入保护区的玉渡山区域发现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扩大了这一珍稀物种的栖息地范围。野猪Sus scrofa的分布仍以松山区域居多,与潜在食物来源丰富有关。猪獾Arctonyx collaris的分布与相对数量(RAI=6.88)高于狗獾Meles leucurus(RAI=2.48)。黄鼬Mustela sibirica和蒙古兔Lepus tolai的相对多度指数偏低,显示种群数量较少。通过与2013年的调查数据进行日活动节律叠加分析,发现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狗獾、猪獾、野猪、北花松鼠Tamias sibiricus、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的日活动节律具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冬奥会场地建设对野生动物的行为节律产生了影响。本次调查对主要哺乳动物种类进行了监测,为后续开展长期跟踪,评估冬奥会场地施工和场馆运营产生的影响提供了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冬季奥运会 相对多度指数 日活动节律 有蹄类动物 捕食动物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下鸟类和兽类多样性动态监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源笙 蒋万杰 +4 位作者 蒋健 王丹 吴记贵 刘芳茗 鲍伟东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7-375,共9页
明确生物多样性动态和变化趋势是制定有效保护措施的基本出发点,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64台红外相机,对林下鸟类和大中型兽类多样性进行连续监测,并与以往研究进行对比。本次调查累积相机日14 930 d,获得... 明确生物多样性动态和变化趋势是制定有效保护措施的基本出发点,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64台红外相机,对林下鸟类和大中型兽类多样性进行连续监测,并与以往研究进行对比。本次调查累积相机日14 930 d,获得独立有效照片3 293组,有效视频3746 s。记录到鸟类7目17科47种,兽类5目10科14种,含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较以往红外相机监测新发现鸟类21种分属12科,新增6科;新增兽类2种分属2科。不同海拔、植被类型以及功能区的相对丰富度存在一定差异,相对丰富度最高区域分别为:低海拔段(700~800 m)(31.21),阔叶林(24.37)以及核心区(26.39)。所监测鸟类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性季节差异,而兽类均不显著。本研究监测结果表明,红外相机所发现的物种多样性仍在增加,是一种有效的长期监测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松山 物种多样性 季节差异 红外相机监测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毒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记贵 周昊 侯成林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2-56,共5页
为了填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有毒大型真菌相关研究的空白,本研究对该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多样性进行调查,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显示保护区内有4目12科17种有毒真菌,导致中毒的主要类型有急性肾衰竭型、神... 为了填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有毒大型真菌相关研究的空白,本研究对该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多样性进行调查,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显示保护区内有4目12科17种有毒真菌,导致中毒的主要类型有急性肾衰竭型、神经精神型和胃肠炎型.此次调研为北京市有关采食有毒大型真菌致死事件的防范和教育提供一定参考,也对保护区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型真菌 毒菌 资源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经营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蒋万杰 杜连海 +1 位作者 吴记贵 李黎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82-984,1042,共4页
应用森林健康经营理论,分析得出威胁松山保护区森林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森林火灾、森林组成以及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管理粗放、森林营养循环受阻、土壤地力下降、风折雪压、森林旅游压力8种主要因素,提出了保护和恢复松山保护区森林... 应用森林健康经营理论,分析得出威胁松山保护区森林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森林火灾、森林组成以及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管理粗放、森林营养循环受阻、土壤地力下降、风折雪压、森林旅游压力8种主要因素,提出了保护和恢复松山保护区森林资源的目标与原则。结果表明,松山保护区应构建以生物多样性为主导功能的森林健康示范区经营,采用地带性森林植被保护、近自然化森林健康目标树经营、森林火险管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森林生态系统修复5种森林健康经营模式;通过森林健康示范区内监测样地数据,结合所构建的具体经营模式,构建了保护区森林健康示范区各小班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山保护区 森林健康 经营目标与原则 经营模式
下载PDF
森林康养区空气负氧离子与环境因素相关性研究——以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月娟 袁庆叶 +3 位作者 刘艺芳 卢雪 张云苓 安菁 《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52-57,共6页
以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内2020年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以及环境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Origin软件运用线性拟合天气状况与负氧离子浓度的相关性,分析各因素对于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关系。呈正相关的参数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以... 以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内2020年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以及环境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Origin软件运用线性拟合天气状况与负氧离子浓度的相关性,分析各因素对于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关系。呈正相关的参数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以及NDVI。呈负相关参数包括:大气压、风速以及空气污染物(包括NO、NO2以及SO2)。未呈现明显相关性的参数为颗粒物PM2.5浓度以及PM10浓度。通过各参数对于负氧离子浓度影响关系以及空气中负氧离子形成机理,分析空气中的气体离子化、附着、聚集等化学反应对于负离子浓度的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环境 相关性分析 气象参数 空气污染物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其生存状况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丹 盖立新 +4 位作者 田恒玖 蒋健 范雅倩 张洪亮 吴记贵 《自然保护地》 2022年第1期93-101,共9页
通过开展兰科植物的调查和研究,对探讨区域生物的多样性、评价植物种群的生存状况和质量提出适当的保护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调查研究了松山保护区兰科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生长状况以及群落特征,探讨了兰科植物多样性与... 通过开展兰科植物的调查和研究,对探讨区域生物的多样性、评价植物种群的生存状况和质量提出适当的保护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调查研究了松山保护区兰科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生长状况以及群落特征,探讨了兰科植物多样性与生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松山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共有15属22种,包括濒危种4种、易危种2种,以地生兰为主(17种,77.3%),其次是腐生兰5种(22.7%),成为北京市野生兰科植物种类最多的区域,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2)兰科植物垂直分布格局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主要集中在海拔700~1300 m,其次是海拔1300~1800 m和1800 m以上,海拔700 m以下分布较少,也有一些种类分布海拔跨度比较大,从海拔800~2200 m均有分布;3)兰科植物生境复杂多样,主要分布在杂木阔叶林、疏林与灌木丛以及高山草甸或疏林三类人为活动稀少、环境好的小生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山保护区 兰科植物 分布特点 生境特征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疗养产业发展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丹 张艳丽 +1 位作者 吴记贵 蒋万杰 《林业世界》 2017年第1期7-15,共9页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森林疗养发展特点,并以北京松山森林旅游景区为例,探讨森林疗养产业的发展。松山保护区在充分利用时代发展趋势、广阔发展空间、良好社会经济基础、宜人气候、独特地貌和资源等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森林文化 + 运动...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森林疗养发展特点,并以北京松山森林旅游景区为例,探讨森林疗养产业的发展。松山保护区在充分利用时代发展趋势、广阔发展空间、良好社会经济基础、宜人气候、独特地貌和资源等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森林文化 + 运动 + 温泉”的森林疗养发展模式。坚持生态优先、中医保健结合、地方特色为主、高端打造四项原则,将景区划分为森林体验区和养生保健区两大功能区,并实施综合配套体系完善设施,以及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保障松山森林疗养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疗养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油松林土壤养分与坡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高培鑫 聂立水 +5 位作者 吴记贵 张国全 蒋万杰 孙宾 范雅倩 罗盼盼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0期68-72,共5页
为了阐明坡位对天然油松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并为华北地区天然油松林地的抚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健康天然油松林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样地内上、中、下3个坡位的土壤主要养分含量进行分析测定,探讨... 为了阐明坡位对天然油松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并为华北地区天然油松林地的抚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健康天然油松林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样地内上、中、下3个坡位的土壤主要养分含量进行分析测定,探讨林地内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与坡位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主要在下坡位汇集,各坡位油松林土壤全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上坡位〉中坡位,而有效磷含量为:中坡位〉上坡位。(2)各养分元素主要集中于土壤表层,基本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在下坡位和中坡位出现了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土壤速效钾含量在0-20cm土层深度表现为中坡位出现最低值,而在20-60cm土层深度表现为中坡住出现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油松林 养分 土壤 坡位
下载PDF
松山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植被动态及变化格局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睿 王辉 +2 位作者 葛剑平 熊友才 吴记贵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0-478,共9页
作为全球生态保育的基石,保护区管理和设计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描述不同功能区在相应保护措施下植被的差异性变化。运用遥感和GIS技术以及景观分析手段,利用两期Landsat5TM影像提取出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7、2001年的归一... 作为全球生态保育的基石,保护区管理和设计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描述不同功能区在相应保护措施下植被的差异性变化。运用遥感和GIS技术以及景观分析手段,利用两期Landsat5TM影像提取出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7、2001年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NDVI)信息,对植被动态进行分析,并按变化率分为减少、无变化和增加3种类型,利用景观指数刻画出变化格局,就植被动态及其变化格局在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分异性进行比较。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保护区建立后植被大体稳定并有所改善,形成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植被覆盖梯度。(2)在绝对保护措施下,核心区植被稳定性高并得到进一步改善。植被稳定类型集中于区域中心,增加类型聚集在区域边缘,减少类型与自然植被动态特征相符呈随机分布状态。(3)受经营、开发措施影响,实验区稳定性低,变化面积大、变幅大、增加与衰退共存,植被覆盖居全保护区最低且有退化趋势。(4)缓冲区植被动态呈现出一定的随机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功能区管理 遥感 动态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