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松江区区域临床检验中心检验流程优化及实践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洪卫 秦晓桃 侯彦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6期2330-2331,2336,共3页
目的评价流程优化在标本分析前、中、后环节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六西格玛精益思想"分析上海市松江区区域临床检验中心的标本处理流程,评价流程优化前、后标本处理的改善情况。结果在标本处理流程中,通过空间布局优化、人员合... 目的评价流程优化在标本分析前、中、后环节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六西格玛精益思想"分析上海市松江区区域临床检验中心的标本处理流程,评价流程优化前、后标本处理的改善情况。结果在标本处理流程中,通过空间布局优化、人员合理配置、仪器设备扩容、标本处理流程精简、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和物流配送等途径,使松江区区域临床检验中心血清类样本在增长的情况下,平均周转时间(TAT)时间缩短,人员工作效率提高,质量指标符合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督查标准。结论运用流程优化对实验室检验流程进行必要的改进,可以大大缩短标本的处理时间,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检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优化 区域临床检验中心 正流转时间 分析前 分析中 分析后
下载PDF
复旦儿科医联体双向转诊在上海市松江区的实践与成效 被引量:6
2
作者 侯佳 张丽斐 +6 位作者 陈曦 谢志玉 胡诤贇 刘冲 陈国宏 翟晓文 黄国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4-389,410,共7页
目的建立并完善上海市松江区复旦儿科医联体双向转诊体系,提高儿科转诊效率和质量。方法以复旦儿科医联体为平台,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松江区中心医院儿科转诊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患儿基本特征、转诊类型以及... 目的建立并完善上海市松江区复旦儿科医联体双向转诊体系,提高儿科转诊效率和质量。方法以复旦儿科医联体为平台,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松江区中心医院儿科转诊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患儿基本特征、转诊类型以及转诊至儿科各亚专科的病种情况。分析比较2020年与2019年转诊病例的病种分布特点、实际就诊数量、失访数量及有效转诊率。结果2019—2020年松江区中心医院儿科通过复旦儿科医联体平台共转诊306例患儿,年龄最小为出生后1小时,最大为14岁2个月,以1~6岁幼儿和大于6岁学龄期儿童为主,分别占36.9%和41.8%。依据患儿病情特点建立新生儿、危重症患儿、专科疾病三分类转诊流程,其中专科疾病转诊234例(76.5%)、危重症转诊44例(14.4%)、新生儿转诊28例(9.2%)。2020年与2019年转诊病例在性别、年龄分布、转诊类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2019年转诊病例实际就诊101例,有效转诊率65.6%。改进转诊登记-随访-反馈一体化管理体系后,2020年转诊病例实际就诊122例,有效转诊率80.3%,较2019年有显著提升(P=0.004)。儿科转诊需求最多的亚专科前3位是:急诊内科、神经内科、感染科及儿外科(并列第三)。结论依据病情分类转诊可以为患儿提供最及时、最高效的优质医疗服务。通过“转诊登记-随访-反馈”一体化双向转诊体系显著提高了松江区中心医院儿科转诊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医联体 双向转诊 分级诊疗
下载PDF
肠道菌群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灵凤 申建伟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138-141,共4页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因素参与的异质性疾病,肠道菌群可以调节全身免疫系统反应,在哮喘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早期饮食干预、减少抗生素使用、服用益生菌、提高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等均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继而延缓哮喘病...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因素参与的异质性疾病,肠道菌群可以调节全身免疫系统反应,在哮喘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早期饮食干预、减少抗生素使用、服用益生菌、提高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等均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继而延缓哮喘病情进展。现就肠道菌群在哮喘发生、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肠道菌群 饮食干预 抗生素 益生菌 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家庭自我管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冲 云惠聪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2期70-72,75,共4页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为达到有效控制,需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哮喘家庭自我管理占疾病管理的大部分时间,做好自我管理极其重要。患儿正确认识疾病、规律用药、综合治疗,能够达到良好控制病情发展,保持正常肺功能,...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为达到有效控制,需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哮喘家庭自我管理占疾病管理的大部分时间,做好自我管理极其重要。患儿正确认识疾病、规律用药、综合治疗,能够达到良好控制病情发展,保持正常肺功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目的。本文综合国内外临床指南及文献研究,以哮喘患儿家庭自我管理为中心,从哮喘相关常识、正确认识药物与雾化装置、家庭自我管理注意事项等多方面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儿童 家庭自我管理
下载PDF
血脂代谢与儿童川崎病及冠脉损伤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罗菲菲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8期18-20,共3页
川崎病(KD)是指小儿出现以冠状动脉损伤(CAL)为主要病变的急性、自限性全身血管炎症综合征。目前,K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尚未明确。KD患儿的血脂代谢在KD急性期、恢复期及CAL中的变化与流行病学、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及针对血脂治疗的有效... 川崎病(KD)是指小儿出现以冠状动脉损伤(CAL)为主要病变的急性、自限性全身血管炎症综合征。目前,K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尚未明确。KD患儿的血脂代谢在KD急性期、恢复期及CAL中的变化与流行病学、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及针对血脂治疗的有效性,均提示血脂参与KD的病理生理过程。亚洲KD的发病率在全球居于首位,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国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KD会对患儿的冠状动脉造成炎性损伤,引发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甚至造成心肌细胞肥大,成人期可能出现心肌梗死,严重威胁患儿生命。本文就血脂代谢在KD及CAL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KD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代谢 儿童川崎病 冠脉损伤
下载PDF
阿糖胞苷代谢关键酶基因在儿童恶性血液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威 谢晓恬 +4 位作者 蒋莎义 张虹 李福兴 周妮娜 曹萍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08-211,234,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A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细胞内阿糖胞苷(Ara-C)代谢关键酶———脱氧胞苷激酶(DCK)和胞苷脱氨酶(CDA)的基因表达及酶活性水平,探索DCK和CDA表达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共计31例患儿,其中初诊27例(ALL2...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A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细胞内阿糖胞苷(Ara-C)代谢关键酶———脱氧胞苷激酶(DCK)和胞苷脱氨酶(CDA)的基因表达及酶活性水平,探索DCK和CDA表达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共计31例患儿,其中初诊27例(ALL20例,AML3例,NHL4例),复发4例(ALL2例,AML、NHL各1例),采集患儿骨髓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DCK、CDA基因表达,核素液闪法检测细胞内DCK、CDA酶活性,统计分析各组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 (1)DCK:ALL和NHL患儿DCK mRNA与酶活性水平均明显高于AML患儿(P<0.05);初治患儿均明显高于复发患儿(P<0.05);(2)CDA:AML和复发患儿的CDA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ALL、NHL和初治患儿(P<0.05),但各组病例间的CDA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3)DCK和CDAmRNA表达与酶活性水平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AML以及某些复发的血液肿瘤患儿,其总体DCK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降低,CDA酶活性水平增高。DCK和CDA酶活性可能与儿童恶性血液肿瘤疗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瘤 脱氧胞苷激酶 胞苷脱氨酶 基因
下载PDF
六种自身免疫性抗体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喜梅 樊志荣 +11 位作者 包维莺 周水阳 韦薇 柯金 范燕琴 陆翠 刘媛 戴永援 王恒石 朱锐锋 曹云芳 张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0期45-47,共3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因子(RF)、隐性类风湿因子(HRF)(RFIgA、RFIgG、RFIgM),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比浊法检测RF,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HRF,采用ELISA法检测抗... 目的:研究类风湿因子(RF)、隐性类风湿因子(HRF)(RFIgA、RFIgG、RFIgM),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比浊法检测RF,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HRF,采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回顾性分析了RA患者301例,其中3、12、24个月以内的早期RA患者分别为62、142和171例;非RA的风湿病患者125例。通过病程分期把RA分成早期(病程24个月之内)和中晚期患者(病程24个月以上),比较早期RA各因子之间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病程≤3个月分别与病程≤12个月、≤24个月各项诊断指标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AKA(97.37%)、抗CCP(92.24%)、RFIgG(90.76%)、RFIgM(82.20%)、RFIgA(77.31%)、RF(76.71%)。联合检测,RF(-)的RA患者,AKA阳性率达22.50%(9/40),抗CCP抗体阳性率达57.58%(19/33),HRF阳性率达55.00%(22/40),其他5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50.00%(9/18);RF(+)者其他5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89.74%(70/78);RF(-)抗CCP抗体(-)者其他4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23.81%(5/21)。结论:6种自身抗体均可出现在早期的RA患者,联合检测对RA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其中AKA、抗CCP抗体对RA有高度的特异性,且在RA早期即可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抗体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 诊断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大鼠肾小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功能变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樊志荣 卢义侠 李长龄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 :探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在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测定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与阿霉素肾病大鼠 (ADR)肾小球的结合 ,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结合的影响 ;同时应用放免分析法测... 目的 :探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在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测定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与阿霉素肾病大鼠 (ADR)肾小球的结合 ,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结合的影响 ;同时应用放免分析法测定相应的血浆AngⅡ和醛固酮水平。  结果 :①大鼠肾小球具有特异性、可逆性、可饱和性、竞争性和高亲和力的AngⅡ结合位点。②肾病组血浆AngⅡ和醛固酮水平、受体的解离常数 (K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肾病组肾小球AngⅡ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 (Bmax)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1)。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后 ,两组大鼠肾小球AngⅡ受体的Bmax均上升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①肾小球AngⅡ结合位点是AngⅡ的受体。②ADR肾内RAS处于活化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大鼠 肾小球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功能变化 阿霉素 醛固酮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下载PDF
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乔丽丽 沈伟勤 陈国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48只,5日龄时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吸入氧氮混合气体50min制作成HIBD模型,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褪黑素组,缺血缺氧(HI)+生理盐水组,HI+褪黑素组。褪黑素腹腔注射...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48只,5日龄时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吸入氧氮混合气体50min制作成HIBD模型,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褪黑素组,缺血缺氧(HI)+生理盐水组,HI+褪黑素组。褪黑素腹腔注射共3次,每次5 mg/kg,第1次在结扎动脉前,第2次在吸入氧氮混合气体前给予,第3次在HIBD模型制作24h后给予。大鼠在HIBD模型制作后72h被处死,取脑作免疫组化染色,判断脑灰质(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2,MAP-2)、脑白质(myelin basic protein,MBP)损伤;HIBD模型制作后7周作Y迷宫记忆功能测试。结果褪黑素能明显减轻HIBD大鼠脑灰质MAP-2和脑白质MBP损伤,还可提高大鼠的长期记忆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结论褪黑素对HIBD大鼠大脑损伤有明显的短期和长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早产 大鼠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申建伟 李威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2911-2913,共3页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全世界范围内比较常见的一种细菌感染,感染患者数量较多,范围较广,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的溃疡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消化性溃疡病和慢性胃炎发作的主要原因[1]。研究发现,儿童由于体质较弱,是幽门螺...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全世界范围内比较常见的一种细菌感染,感染患者数量较多,范围较广,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的溃疡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消化性溃疡病和慢性胃炎发作的主要原因[1]。研究发现,儿童由于体质较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发病人群,一般在婴幼儿期就有可能会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越大,对患儿的正常生活、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免疫功能和生长发育功能上[2]。本文以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为例,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患儿的免疫功能和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 发病人群 慢性胃炎 生长发育状况 细菌感染 感染患者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樊志荣 袁小明 +1 位作者 邹波 庄卫忠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小儿轮状病毒 (RV)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 2 0 0 1— 2 0 0 3年住院的RV肠炎患儿的年龄、发病日期、症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发症及院内感染情况。同期住院的非RV肠炎作为对照 ,进行组间比较。【... 【目的】进一步了解小儿轮状病毒 (RV)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 2 0 0 1— 2 0 0 3年住院的RV肠炎患儿的年龄、发病日期、症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发症及院内感染情况。同期住院的非RV肠炎作为对照 ,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小儿RV肠炎大多数发病于 11月—次年 2月 ,主要侵犯 6~ 2 4m的婴幼儿。院内获得的RV肠炎占全部RV肠炎的 2 4 8%。RV肠炎组水样或蛋花汤样便的发生率 6 7 6 % ,为非RV肠炎组的 1 7倍 ;呕吐的发生率 80 7% ,为非RV肠炎组的 2 2倍 ;呕吐发生于腹泻前 5 6 6 % ,为非RV肠炎组的 3 9倍。三者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都具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0 1)。两组比较 ,发病年龄、发热情况、呼吸道症状及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RV肠炎构成本组小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因。院内感染是RV肠炎值得重视的感染途径。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呕吐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肠炎 小儿 临床表现 院内感染
下载PDF
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对不同日龄新生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乔丽丽 胡诤赟 申建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感染对不同日龄新生小鼠的影响。方法出生后第1天(PND1)和第3天(PND3)新生小鼠共60只,分为SE组、生理盐水(NS)组、对照组,每组20只。SE组静脉注射108/ml的SE 50μl,NS组给予等量NS...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感染对不同日龄新生小鼠的影响。方法出生后第1天(PND1)和第3天(PND3)新生小鼠共60只,分为SE组、生理盐水(NS)组、对照组,每组20只。SE组静脉注射108/ml的SE 50μl,NS组给予等量NS,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第14天时取脑、肝、脾称重,脑组织石蜡包埋后连续切片,用于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MAP-2)和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免疫组化染色,并计算脑灰质和白质面积和体积。结果 PND1小鼠SE组的死亡率为60.0%,NS组为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D3小鼠SE组的死亡率10.0%,NS组无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D1和PND3组的体质量,体质量增长,肝、脾重量及脏器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ND1小鼠SE组的脑灰质面积和体积明显低于NS组,脑白质面积和体积也低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ND3小鼠SE组脑灰质及脑白质的面积和体积与NS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E感染可致PND1小鼠的脑组织损伤,而对PND3小鼠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脑组织 新生小鼠
下载PDF
婴儿肝炎综合征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樊志荣 林彦伟 刘志英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HCMV)在婴儿肝炎综合征中的病因学地位。方法 :5 2例以黄疸、肝肿大和血清转氨酶 (ALT)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为观察组 ,5 0例无黄疸、肝肿大和ALT升高的肺炎、败血症和腹泻病患儿为对照组 ,...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HCMV)在婴儿肝炎综合征中的病因学地位。方法 :5 2例以黄疸、肝肿大和血清转氨酶 (ALT)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为观察组 ,5 0例无黄疸、肝肿大和ALT升高的肺炎、败血症和腹泻病患儿为对照组 ,测定血清HCMV -IgG、IgM (ELISA法 )和HCMV -DNA (PCR法 ) ,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清IgG、IgM和DNA的阳性率都高于对照组 ,分别是 :IgG73%和 5 0 % (P <0 0 5 )。IgM 40 %和 4% (P <0 0 0 1)、DNA 44 %和 2 4%。结论 :HCMV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重要致病因子 ,HCMV肝炎约占婴儿肝炎综合征的 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肝炎综合征 人巨细胞病毒 感染 致病因子
下载PDF
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及对冠状动脉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申建伟 胡诤赟 刘冲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临床上又被称之为川崎病,5岁以下的儿童是此病的主要发病群体。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黏膜受损、发热、全身性血管炎等[1];一旦患有此病,不但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临床上又被称之为川崎病,5岁以下的儿童是此病的主要发病群体。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黏膜受损、发热、全身性血管炎等[1];一旦患有此病,不但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危及患儿的生命。现今临床上对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一般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虽然有较多的治疗方案,但对其疗效依然存在争议。为了解甲泼尼龙与丙种球蛋白在此病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本案将对我院2008年1月至12月所收治的49例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者采取甲波尼龙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全身性血管炎 甲泼尼龙 淋巴结肿大 冠状动脉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中galectin-3、TNF-α、IL-1β水平及长期行为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乔丽丽 沈伟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72只5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NS)组、褪黑素组、缺氧缺血+生理盐水(HINS)组、缺氧缺血(HI)褪黑素组。各组大鼠分别在HIBD后24 h、72 h、7周处死,取...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72只5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NS)组、褪黑素组、缺氧缺血+生理盐水(HINS)组、缺氧缺血(HI)褪黑素组。各组大鼠分别在HIBD后24 h、72 h、7周处死,取脑经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蛋白水平。HIBD后7周以恐惧测试(fear condition test)和高空十字架测试(elevated plus maze test)评估大鼠记忆能力和抗焦虑能力。结果 HIBD后72 h、7周时,HI褪黑素组皮质区的galectin-3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HI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BD后24 h、72 h,HI褪黑色素组的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HI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恐惧测试中,在声音刺激前HI褪黑素组与HINS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声音刺激后,HI褪黑素组的恐惧百分数高于HI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空十字架测试中HI褪黑素组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和停留时间百分数均少于HI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对HIBD后大脑损伤有短期和长期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长期行为测试 大鼠
下载PDF
中药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染毒大鼠生殖器官上雌激素受体 芳香化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乔丽丽 蔡德培 申建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33-236,共4页
目的:观察滋阴泻火中药对辛基酚和双酚A染毒大鼠子宫、卵巢的雌激素受体(ER)、芳香化酶(A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拮抗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拟雌激素活性的作用机制。方法:3周龄雌性SD大鼠染毒组... 目的:观察滋阴泻火中药对辛基酚和双酚A染毒大鼠子宫、卵巢的雌激素受体(ER)、芳香化酶(A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拮抗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拟雌激素活性的作用机制。方法:3周龄雌性SD大鼠染毒组给予辛基酚和双酚A联合喂饲,治疗组给予滋阴泻火中药与染毒物同时喂饲,对照组喂饲玉米油,每天灌胃1次,连续14天,分别检测子宫湿重及脏器系数,子宫、卵巢的ER、AR、IGF-Ⅰ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子宫湿重及脏器系数增加,子宫、卵巢ER、AR、IGF-Ⅰ基因和蛋白表达均上调,治疗组与染毒组比较,子宫湿重及脏器系数降低,子宫、卵巢ER、AR、IGF-Ⅰ基因和蛋白表达均下调。结论:EEDS对生殖器官具有显著的拟雌激素作用,而滋阴泻火中药EEDS对的拟雌激素活性具有拮抗作用,中药的治疗干预可使生殖器官ER、AR、IGF-Ⅰ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从而显著降低生殖器官对EEDS的敏感性,这可能是中药有效拮抗EEDS拟雌激素活性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泻火中药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雌激素受体 芳香化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下载PDF
滋阴泻火中药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染毒大鼠拟雌激素活性的拮抗作用
17
作者 乔丽丽 蔡德培 +1 位作者 顾爱琴 张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观察滋阴泻火中药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辛基酚(OP)和双酚A(BPA)的拟雌激素活性的拮抗作用。方法:30只21天SD雌性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玉米油)、染毒组(OP 100mg/kg+BPA 100mg/kg)、治疗组(喂饲OP100mg/kg+BPA 100mg/kg+中药40mL/kg),... 目的:观察滋阴泻火中药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辛基酚(OP)和双酚A(BPA)的拟雌激素活性的拮抗作用。方法:30只21天SD雌性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玉米油)、染毒组(OP 100mg/kg+BPA 100mg/kg)、治疗组(喂饲OP100mg/kg+BPA 100mg/kg+中药40mL/kg),每天灌胃1次,连续14天后检测子宫增重和子宫内膜ER的表达。结果: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子宫湿重、脏器系数、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高度及平滑肌厚度、子宫内膜腺上皮高度,腺体数目及内膜ER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与染毒组相比,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降低(P<0.05)。结论:辛基酚和双酚A具有拟雌激素活性,滋阴泻火中药对辛基酚(OP)和双酚A(BPA)的拟雌激素活性的具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泻火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子宫增重试验 雌激素受体
下载PDF
非洲小儿糖尿病11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夏建文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1999年第5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非洲 糖尿病 儿童 临床分析
下载PDF
LncRNA MEG3在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痰液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连海 何长生 +2 位作者 申建伟 杨丹平 胡诤贇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946-951,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痰液中LncRNA MEG3表达,分析其对疾病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和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3例,另选取同期体检... 目的:通过检测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痰液中LncRNA MEG3表达,分析其对疾病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和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3例,另选取同期体检显示健康婴幼儿103例为对照组。采集或收集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痰液后用qRT-PCR法检测LncRNA MEG3表达,分析其与患儿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结果: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痰液中LncRNA MEG3表达水平依次显著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痰液中VEGF mRNA表达水平依次显著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及痰液中LncRNA MEG3表达水平与VEGF 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P均<0.05)。有过敏史及治疗出院后并发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痰液中LncRNA MEG3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无过敏史及未并发哮喘患儿(P<0.05)。有过敏史、VEGF高表达、LncRNA MEG3低表达是影响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不良预后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痰液中LncRNA MEG3表达水平依次显著降低,可能与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发展及患儿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 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申建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9期157-160,共4页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作为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是反映机体严重感染的一个生物学指标,可对细菌感染进行预测判断。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病因,目前诊断主要限...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作为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是反映机体严重感染的一个生物学指标,可对细菌感染进行预测判断。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病因,目前诊断主要限于临床表现、胸片和血常规,但仍缺乏特异性,主要还要依靠临床经验,PCT在儿童CAP中的诊断价值越来越得到认可,本文主要就PCT在儿童CAP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社区获得性肺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