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0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结构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54
1
作者 雷超 任建业 +3 位作者 李绪深 童传新 尹新义 闵慧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0-569,共10页
在对新采集和处理的高精度地震资料进行详细的构造-地层解释的基础上,将琼东南盆地划分为北部隆起区、中央坳陷区和南部隆起区3个一级构造单元,并识别了重要的北西向"堑垒"构造带,表明盆地整体呈现"南北分带,东西分块&qu... 在对新采集和处理的高精度地震资料进行详细的构造-地层解释的基础上,将琼东南盆地划分为北部隆起区、中央坳陷区和南部隆起区3个一级构造单元,并识别了重要的北西向"堑垒"构造带,表明盆地整体呈现"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基本构造格架特征。对北部隆起区和中央坳陷区重要分界地质标志——2号断裂系统开展了详细的地质构造解释和断裂活动性定量分析,证实2号断层具有区段式活动特征。研究了各构造单元凹陷的结构特征,识别出半地堑、地堑和复式地堑3种基本类型和与之对应的10种次级类型。以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为基础,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和勘探成果,综合分析认为盆地各区带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琼东南盆地 2号断层 构造单元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构造转换带及其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恩涛 王华 +2 位作者 林正良 李媛 马庆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946-3953,共8页
基于典型三维地震解释结果,结合东西部构造差异特征,在福山凹陷中部识别出一个构造转换带,该构造转换带主要发育于古近纪流沙港组沉积时期,位于东西部接壤部位花场低凸起之上,转换带两侧分属为2个伸展构造体系,断层的走向和构造样式具... 基于典型三维地震解释结果,结合东西部构造差异特征,在福山凹陷中部识别出一个构造转换带,该构造转换带主要发育于古近纪流沙港组沉积时期,位于东西部接壤部位花场低凸起之上,转换带两侧分属为2个伸展构造体系,断层的走向和构造样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花状构造的发育表明存在区域走滑作用,与转换带的成因密切相关。构造转换带为物源入口,控制着砂体和沉积体系的运移方向和展布范围;深层反向断裂有利于油气的疏导和封存;复杂的断裂体系有利于断鼻和断块圈闭形成,同时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构造转换带具有双向油源条件,发育独特的油气成藏模式和多种油气藏类型,由此可见该转换带对油气成藏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福山凹陷 构造转换带 油气富集 流沙港组
下载PDF
南方多旋回构造作用制约下的中、古生界海相油气构造-成藏旋回 被引量:23
3
作者 梅廉夫 刘昭茜 +2 位作者 汤济广 沈传波 凡元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9-597,607,共10页
中国的叠合盆地和改造盆地的演化有着复杂的构造体制转换和频繁的旋回性。南方中、古生界海相盆地的演化是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和现今状态具有复杂的盆地叠加和构造改造等多旋回演化的属性。基于构造动力学差异和时空组合... 中国的叠合盆地和改造盆地的演化有着复杂的构造体制转换和频繁的旋回性。南方中、古生界海相盆地的演化是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和现今状态具有复杂的盆地叠加和构造改造等多旋回演化的属性。基于构造动力学差异和时空组合变化对南方海相油气成藏特征、聚集规律及成藏旋回性的直接影响和核心控制作用,认为南方多旋回叠合盆地或改造盆地的油气成藏演化具有"构造-成藏旋回"的特性。通过对构造旋回和成藏旋回的对比分析,将南方中、古生界海相盆地油气成藏划分为四大构造-成藏旋回,即加里东期构造-成藏旋回、晚印支—早燕山期构造-成藏旋回、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构造-成藏旋回和晚喜马拉雅期构造-成藏旋回。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每一个构造-成藏旋回所具有的独特的、受控于该旋回构造作用的油气聚集模式和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成藏旋回 多旋回构造运动 中、古生界 中国南方
下载PDF
伊通盆地新近纪差异构造反转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3
4
作者 唐大卿 陈红汉 +3 位作者 江涛 张辉 邱玉超 陈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2-691,共10页
结合最新的地震、钻井等资料,系统研究伊通盆地新近纪反转构造的差异改造特征、成因演化、变形规律及动力学背景,分析差异构造反转与油气成藏的关系。伊通盆地西北缘反转构造以右旋走滑冲断为主,可划分为高隆翻转冲断型、中隆斜列冲... 结合最新的地震、钻井等资料,系统研究伊通盆地新近纪反转构造的差异改造特征、成因演化、变形规律及动力学背景,分析差异构造反转与油气成藏的关系。伊通盆地西北缘反转构造以右旋走滑冲断为主,可划分为高隆翻转冲断型、中隆斜列冲断型和低隆破裂冲断型,形成沿盆地西北缘平行展布的宽约2~4km的断褶带,油气成藏条件良好;而在盆地东南缘,反转构造则以相对较弱的右旋压扭和隆升掀斜为主,且在尖山、万昌、搜登等构造带顶部还发育了拱张性断裂,对早期油气藏起破坏作用。反转构造成因主要为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产生弧后扩张而使中国东北大陆遭受挤压隆升,同时还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所产生的远程挤压效应影响,此外还与盆缘隆起的发育位置和隆升强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构造 断裂 断褶带 油气成藏 伊通盆地 新近纪
下载PDF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应力场转化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16
5
作者 唐永 梅廉夫 +2 位作者 肖安成 陈友智 罗开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70,共12页
构造应力是地壳中较为活跃的能量之一,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转变形式的研究对油气藏勘探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直立褶皱、共轭节理、断裂面擦痕等各种构造形迹,重建宣汉—达县地区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分析其构造活动规... 构造应力是地壳中较为活跃的能量之一,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转变形式的研究对油气藏勘探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直立褶皱、共轭节理、断裂面擦痕等各种构造形迹,重建宣汉—达县地区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分析其构造活动规律。燕山晚期,川东构造带自SE方向的扩展影响到宣汉—达县地区,形成一系列NE向断裂和褶皱;喜马拉雅期,川东构造带逐渐趋于平静,大巴山构造自NE方向挤压,造就NW向断裂和褶皱的形成。不同方向、时期、强度的构造应力场叠加控制了研究区油气藏的形成和演化,阶段性的构造活动对研究区的叠加作用改善了储集层物性,较好地控制了圈闭的发育,将岩性油气藏调整为构造-岩性复合控制的油气藏,同时产生的构造应力和岩石中形成的裂缝分别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和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形迹 构造应力场 油气藏 晚中生代-新生代 宣汉-达县地区
下载PDF
江南—雪峰隆起构造动力学与海相油气成藏演化 被引量:21
6
作者 梅廉夫 邓大飞 +1 位作者 沈传波 刘昭茜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93,共9页
研究讨论了我国南方江南-雪峰隆起这一独特的大地构造单元在板块构造阶段和大陆构造阶段的发育背景及其构造动力学。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江南-雪峰隆起及其周缘的海相油气聚集、破坏的特征和背景(构造动力学框架下),研究试图揭示隆起及其... 研究讨论了我国南方江南-雪峰隆起这一独特的大地构造单元在板块构造阶段和大陆构造阶段的发育背景及其构造动力学。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江南-雪峰隆起及其周缘的海相油气聚集、破坏的特征和背景(构造动力学框架下),研究试图揭示隆起及其周缘的海相油气聚集和破坏与隆起形成演化及其动力学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成因联系。最后讨论了隆起在板块构造与大陆构造不同阶段演化和动力学问题、板块构造与大陆构造观点对隆起及其周缘成藏物质基础制约的不同认识、以及隆起及其周缘构造演化与海相油气成藏演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动力学 海相地层 成藏 江南-雪峰隆起
下载PDF
西湖凹陷中央构造带中南部油气成藏条件、特征及富集规律 被引量:14
7
作者 苏奥 陈红汉 +5 位作者 胡飞 马玉华 刘洪平 王萍 李培军 陈兴龙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基于大量钻测资料、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从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等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等对西湖凹陷中央构造带中南部纵向地层油气成藏条件、特征及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源岩方面,平湖组煤系源岩为主要烃源岩... 基于大量钻测资料、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从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等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等对西湖凹陷中央构造带中南部纵向地层油气成藏条件、特征及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源岩方面,平湖组煤系源岩为主要烃源岩,还原-弱还原和水动力较弱的沉积环境使源岩有机质得到很好保存;储集层方面,常规油气藏储层物性好,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孔和次生孔,下部低渗近致密-致密砂岩气藏物性较差,局部发育的"甜点"是有利储集体;盖层方面,花上段发育的区域盖层对花港组油气起到了较好的封闭,花下段和平湖组近致密-致密砂岩气除了常规泥岩盖层封闭外,还有致密砂岩物性封闭、气毛细管封闭和超压增压封闭;圈闭方面,花上段油气聚集在挤压反转型背斜圈闭中,而花下段、平湖组油气则聚集在非常规岩性圈闭或与构造叠加的复合圈闭中;成藏要素匹配方面,两者油气充注期与生储盖等成藏条件及其时空上都表现出有利匹配。两类油气藏的富集规律存在差异,断裂输导体系、圈闭条件和保存条件控制着花上段常规油气富集,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物性控制平湖组近致密-致密砂岩油气富集,构造反转和断裂可能也对致密气也存在一定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富集规律 致密砂岩 中央构造带 西湖凹陷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PVTx模拟研究油气充注期次和古压力恢复:以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苏奥 陈红汉 +5 位作者 雷川 陈旭 王萍 吴桐 陈锦 陈慧钦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7-142,共6页
传统流体包裹体PVTx模拟应用包裹体组分、气液比和均一温度,结合模拟软件可以恢复包裹体被捕获时的古流体压力,然而组分参数受多因素影响而难以确定,导致精度有限。介绍了Ping等2011年提出的一种改进PVTx模拟法,以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为... 传统流体包裹体PVTx模拟应用包裹体组分、气液比和均一温度,结合模拟软件可以恢复包裹体被捕获时的古流体压力,然而组分参数受多因素影响而难以确定,导致精度有限。介绍了Ping等2011年提出的一种改进PVTx模拟法,以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为例,应用显微荧光、显微测温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等分析,划分了油气充注期次并恢复了古压力,简化了依靠传统模拟软件获取捕获压力的步骤。研究结果表明:平湖构造带存在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距今16.8~13.2 Ma,即中新世早期,主要充注发橙黄色荧光的原油,古流体压力为25.00~28.86MPa;第二期为主成藏期,距今10.0~0Ma,即中新世中后期至今,主要充注天然气和发蓝绿色、蓝白色多种荧光颜色的原油,古流体压力为38.60~44.31 MPa。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勘探区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PVTx模拟 古压力 期次
下载PDF
巴楚断隆西段古董山构造带断层封堵性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明 王华 +2 位作者 余腾孝 曹自成 岳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99-1105,共7页
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西段古董山断裂带断裂封堵性以及断裂封堵、开启与油气成藏关系进行分析,参考领区色力布亚断裂南段亚松迪油气藏,最终确定该断裂上、下盘油气成藏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穹塔克—古董山断层上盘断背斜下奥陶统碳酸... 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西段古董山断裂带断裂封堵性以及断裂封堵、开启与油气成藏关系进行分析,参考领区色力布亚断裂南段亚松迪油气藏,最终确定该断裂上、下盘油气成藏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穹塔克—古董山断层上盘断背斜下奥陶统碳酸盐储层(T81~T74),侧向封堵条件差,油气成藏的可能性不大;而断层下盘中下奥陶统储层(T81~T74)在该断层活动期间,纵向不封闭,构成油气运移通道,断层停止活动后,由于其正压力大而使它很快紧闭,加之逆掩推覆,寒武系膏盐岩直接披盖其上,断层封堵性较好,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 古董山构造带 断裂封堵性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平贵东 吕延防 +2 位作者 付晓飞 康琳 周庆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30,共17页
从成盆、成源、成烃和成藏4个方面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各构造演化阶段的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海拉尔盆地成盆的动力机制是中蒙边界区中生代推覆构造形成后的晚造山期伸展垮塌作用,为典型的被动裂陷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 从成盆、成源、成烃和成藏4个方面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各构造演化阶段的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海拉尔盆地成盆的动力机制是中蒙边界区中生代推覆构造形成后的晚造山期伸展垮塌作用,为典型的被动裂陷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形成演化经历了5个时期:山间残留阶段、被动裂陷阶段、主动裂陷阶段、断坳转化阶段和坳陷阶段。被动裂陷阶段沉积物震荡式沉积形成南一段中部砂泥互层的优质烃源岩;主动裂陷阶段盆地强烈裂陷,窄而深的断陷结构控制盆地南一段上部有效源岩分布;断坳转化阶段盆地快速沉降促进烃源岩熟化,伊敏组沉积晚期烃源岩大量排烃控制形成早期原生油藏,伊敏组末期盆地反转,部分油藏受活动断裂破坏调整到大磨拐河组形成次生油藏。不同演化阶段形成多种类型的隆起带,构成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控制了不同含油气系统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贝尔凹陷 构造演化 油气聚集带 油气成藏
下载PDF
伊通地堑西北缘走滑—冲断复合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大卿 陈红汉 +1 位作者 何生 张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2-289,共8页
伊通地堑西北缘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震勘探程度低,资料品质差,严重制约了对该地区构造特征的认识和油气勘探工作。本文运用构造解析方法,通过对最新的野外露头、钻井、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伊通地堑西北缘新近纪以来总... 伊通地堑西北缘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震勘探程度低,资料品质差,严重制约了对该地区构造特征的认识和油气勘探工作。本文运用构造解析方法,通过对最新的野外露头、钻井、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伊通地堑西北缘新近纪以来总体呈逆冲为主、右行走滑为辅的走滑—冲断复合构造特征,形成宽2~4km的断褶带,其演化受控于新近纪以来该地区断裂的反转构造活动。该断褶带具备良好油气成藏条件,可能是伊通地堑新的找油气领域,油气勘探应该以寻找走滑—冲断作用形成的雁列式背斜带、雁列断块和逆冲断层下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缘断裂 逆冲断层 右行走滑 断褶带 油气成藏 伊通地堑
下载PDF
南海南北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演化差异性对油气成藏条件控制 被引量:68
12
作者 解习农 张成 +4 位作者 任建业 姚伯初 万玲 陈慧 康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80-3291,共12页
南海大陆边缘盆地由于边界条件的差异,形成了离散型、走滑-伸展型和伸展-挠曲复合型3类陆缘盆地.这些盆地由于其构造演化差异性,导致了盆地沉积充填存在较大差异,相应地导致这些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资源量的巨大差异.南海北部离散型... 南海大陆边缘盆地由于边界条件的差异,形成了离散型、走滑-伸展型和伸展-挠曲复合型3类陆缘盆地.这些盆地由于其构造演化差异性,导致了盆地沉积充填存在较大差异,相应地导致这些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资源量的巨大差异.南海北部离散型大陆边缘盆地主要发育湖相泥岩和海相泥岩烃源岩,尽管存在较好的湖相烃源岩,但由于各断陷分隔且面积较小,因而油气主要富集于各富烃凹陷周缘.南海南部伸展-挠曲复合型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演化差异明显,南部曾母盆地周缘前陆阶段早于礼乐盆地、北康盆地和南薇西盆地,一方面由于坳陷面积大及相应的海陆交互相煤系地层及海相泥岩烃源岩面积大、厚度大,另一方面断坳转换时期(15.5 Ma)缓慢的沉降速率导致大面积碳酸盐岩及礁灰岩广泛发育,形成了较为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南海西部走滑-伸展型陆缘盆地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具有较厚的沉积物充填和高热流值,油气聚集以天然气藏为主.总之,无论是烃源岩分布范围及厚度,还是储集层,特别是礁灰岩储层分布以及生储盖组合等方面,南海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成减条件均优于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前者具有更优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生烃凹陷 南海大陆边缘盆地
下载PDF
江汉盆地构造演化与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郭飞飞 康建云 +2 位作者 孙建峰 陆俊泽 王修平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1期23-29,共7页
江汉盆地自晚元古代统一的变质基底形成以后,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和晚燕山—喜马拉雅4期构造旋回,形成前印支期地台型广海盆地、晚印支—早燕山期前陆盆地和晚燕山期以来的内陆断陷盐湖盆地。通过分析4次构... 江汉盆地自晚元古代统一的变质基底形成以后,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和晚燕山—喜马拉雅4期构造旋回,形成前印支期地台型广海盆地、晚印支—早燕山期前陆盆地和晚燕山期以来的内陆断陷盐湖盆地。通过分析4次构造旋回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与破坏作用,依据生烃期的早晚和油气在完成初次聚集后至最终成藏定型期间是否突破了原始封闭体系,将江汉盆地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划分为原生型、次生型和再生型3种类型,并分析了各类成藏模式的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模式 江汉盆地
下载PDF
歧口凹陷后裂陷期构造特征与浅层油气成藏 被引量:4
14
作者 祁鹏 任建业 +3 位作者 艾能平 史双双 周江羽 张俊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0-977,1012+835-836,共8页
歧口凹陷馆陶组底界是一个区域上可对比的不整合界面,将盆地演化划分为古近纪裂陷期和新近纪—第四纪后裂陷期,后裂陷期构造样式主要为断层以及断层相关褶皱、火成岩构造。本文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揭示了歧口凹陷后裂陷期... 歧口凹陷馆陶组底界是一个区域上可对比的不整合界面,将盆地演化划分为古近纪裂陷期和新近纪—第四纪后裂陷期,后裂陷期构造样式主要为断层以及断层相关褶皱、火成岩构造。本文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揭示了歧口凹陷后裂陷期的构造特征,通过计算断层活动速率了解了歧口凹陷的构造活动规律,得出以下认识:①断层构造包括继承性活动的主干断层及在后裂陷期构造应力场下发育的大量近东西向新生断层,在平面上两类断层成小角度相交,整体构成帚状构造,表现出明显的右旋张扭特征;②褶皱构造包括逆牵引褶皱、正形负花状构造、披覆背斜,在平面上披覆背斜、逆牵引褶皱和正形负花状构造基本上依次向东排列,但在局部地区也有相互共存的现象;③火成岩构造表现为一个火山通道发育多个帽型构造,火山顶部表现为强反射层,后裂陷期地层超覆其上,在火成岩构造旁侧断层发育;④断层活动速率计算结果表明,后裂陷期主干断层活动趋势主要分为断层活动速率由逐渐增大到逐渐变小、逐渐增大、混合型三种,其中前两种类型断层对油气的运聚最为有利,控制的油田分布最多。综合分析后认为,歧口凹陷内最有利的浅层油气藏类型是断层相关褶皱型油气藏和潜山披覆背斜型油气藏,火成岩活动对油气的生成和运聚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后裂陷期 构造样式 断层活动速率 浅层油气藏
下载PDF
番禺低隆起PY30-1构造热流体活动及油气成藏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小文 何生 +1 位作者 施和生 朱俊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7-303,共7页
PY30-1构造是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一个发育底辟体的重要含油气构造,为揭示其油气成藏规律,在确定该构造存在热流体活动的基础上,研究其油气来源和超压演化,并进一步分析油气成藏过程。镜质体反射率(Ro)、蒙脱石—伊利石矿物不正常转... PY30-1构造是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一个发育底辟体的重要含油气构造,为揭示其油气成藏规律,在确定该构造存在热流体活动的基础上,研究其油气来源和超压演化,并进一步分析油气成藏过程。镜质体反射率(Ro)、蒙脱石—伊利石矿物不正常转换和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均指示PY30-1构造存在热流体活动,热流体活动的同时伴随烃类的运移。油源分析结果表明PY30-1构造中的油气主要来自白云凹陷恩平组煤系烃源岩,文昌组泥岩为次要烃源岩。地层压力演化史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受珠琼运动二幕、南海运动和东沙运动的影响,白云凹陷存在3期压力释放过程,分别是在距今37~40 Ma、31~33 Ma和0~16 Ma,最后一期压力释放与油气充注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认为PY30-1构造中的油气是东沙运动引起白云凹陷压力释放,使得烃类从烃源岩中排出沿底辟构造中的断裂垂向运移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体活动 超压演化 底辟体 油气成藏 番禺低隆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辽东湾坳陷JX1-1构造发育演化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滕长宇 郝芳 +1 位作者 邹华耀 徐长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9-611,共13页
JX1-1构造发育于辽东湾坳陷郯庐断裂西支,具有复杂的构造样式和发育演化过程,对油气的聚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详细表征其构造样式和各断层的展布特征,探讨其发育演化过程及油气勘探意义。研究表明,JX1-1构造发育于... JX1-1构造发育于辽东湾坳陷郯庐断裂西支,具有复杂的构造样式和发育演化过程,对油气的聚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详细表征其构造样式和各断层的展布特征,探讨其发育演化过程及油气勘探意义。研究表明,JX1-1构造发育于沉积盖层中,向下并未贯穿到深部基底。该构造的发育特征与对称型松弛弯曲处走滑双重构造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JX1-1构造的发育起始于一系列雁行排列的T破裂、少量右阶排列的P破裂以及南北两端Y破裂的形成;在走滑变形过程中,各破裂的末端发生侧向扩展,中部的T破裂与两条P破裂连接形成张性走滑弯曲;随后,走滑弯曲部位两侧的T破裂陆续通过与P破裂连接或自身的末端扩展产生一系列叠置的断片,从而形成了现今JX1-1的构造样式。JX1-1大油田的形成除与该区具有充足的油气供应外,还得益于该构造部位的很大一部分走滑位移转变为垂向位移,形成了有效的断层圈闭,为油气的大量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郯庐断裂带 辽东湾坳陷
下载PDF
歧口凹陷复式含油气系统及构造控藏模式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江羽 卢刚臣 +4 位作者 李玉海 任建业 于超 祁鹏 钱茂路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2-498,共7页
构造层序和沉降史分析表明,歧口凹陷在新生代具有显著的幕式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经历了古近纪裂陷期和新近纪裂后期二个构造活动期、古近纪的裂陷Ⅰ幕和Ⅱ幕、新近纪的稳定热沉降幕和加速沉降幕四幕构造运动。结合凹陷内部重要的构造转... 构造层序和沉降史分析表明,歧口凹陷在新生代具有显著的幕式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经历了古近纪裂陷期和新近纪裂后期二个构造活动期、古近纪的裂陷Ⅰ幕和Ⅱ幕、新近纪的稳定热沉降幕和加速沉降幕四幕构造运动。结合凹陷内部重要的构造转换界面、结构和构造演化特点,以及各阶段构造样式和油气成藏聚集规律,将歧口凹陷划分为四大含油气系统:孔店断陷-潜山型含油气系统(Ek)、歧口陡坡断阶型含油气系统(Es)、歧口缓坡断阶型含油气系统(Es1+Ed)、歧口坳陷型含油气系统(N)。通过构造组合样式和油气聚集关系研究,建立了凹陷内部掀斜断块-地垒潜山和凹陷边缘断阶-古隆起披覆潜山构造控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含油气系统 构造控藏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超压系统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8
18
作者 苏奥 杜江民 +3 位作者 贺聪 余雁 王存武 罗金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2-750,共9页
应用流体包裹体分析、盆地模拟和有机地球化学等手段,研究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超压系统与油气成藏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平湖构造带油气主要来源于平湖组煤系源岩,而且油气主成藏期为晚期,与生烃增压的形成期大致相同,另外油气... 应用流体包裹体分析、盆地模拟和有机地球化学等手段,研究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超压系统与油气成藏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平湖构造带油气主要来源于平湖组煤系源岩,而且油气主成藏期为晚期,与生烃增压的形成期大致相同,另外油气藏多分布在超压顶界面附近,这些均指示超压与油气成藏存在密切关系;镜质体反射率、地温梯度及包裹体均一温度反映的热异常,储层物性、非均一捕获的包裹体、"气烟囱"反映的流体压力异常、凝析油轻烃组分反映的组分异常证实研究区流体在超压主导下晚期高效率快速流体;高压流体的泄压排放诱发断裂开启,并为流体运移提供动力,从而控制油气在超压界面附近高效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超压 流体流动 西湖凹陷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华南燕山、印支与加里东构造面及其对油气影响的地球物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琴琴 张恒磊 +2 位作者 刘天佑 马昌前 吴文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100,共5页
基于华南地区1∶100万布格重力异常资料,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和功率谱分析方法提取了燕山、印支与加里东构造面的重力场,进行了帕克法重力界面快速反演,并以MT、地震资料为约束,获得了3个构造面的深度,分析了3个构造面的特征,以及对油气... 基于华南地区1∶100万布格重力异常资料,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和功率谱分析方法提取了燕山、印支与加里东构造面的重力场,进行了帕克法重力界面快速反演,并以MT、地震资料为约束,获得了3个构造面的深度,分析了3个构造面的特征,以及对油气保存的控制。研究表明,华南地区基底构造相对稳定,存在2-3个构造面(沉积体)叠加,后期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相对较弱,油气保存的有利区依次为四川盆地、江汉盆地、下扬子盆地和南盘江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燕山、印支与加里东构造面 多尺度小波分解 功率谱分析 帕克法重力界面快速反演
下载PDF
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传炎 姚光庆 梅廉夫 《实验室科学》 2016年第5期154-156,161,共4页
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发现,实验室在开放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探讨成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建议和措施。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资源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发现,实验室在开放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探讨成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建议和措施。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资源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对相关院系推进实验室开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开放管理 创新性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