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健康教育对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郭中林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6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研究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115例健康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社区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健康知识宣传。对比干预前后两组家长对儿... 目的研究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115例健康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社区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健康知识宣传。对比干预前后两组家长对儿童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干预后两组儿童定期体检以及接种疫苗参与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疫苗接种、营养指导等4项健康知识得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各月龄段儿童定期体检参与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Ⅰ、Ⅱ类儿童疫苗按时参与平均率较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增加婴儿家长的儿童健康知识,提高儿童定期体检参与率,对预防疾病和保证儿童正常发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 儿童健康知识 定期体检
下载PDF
不同水平氯化钠溶液超声雾化吸入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郭淑枝 王文江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8期916-91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氯化钠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炎症因子、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林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病历资料后将患儿分为A组(低浓度组,34例)、B组(...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氯化钠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炎症因子、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林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病历资料后将患儿分为A组(低浓度组,34例)、B组(中浓度组,34例)、C组(较高浓度组,33例)、D组(高浓度组,34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氯化钠溶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A、B、C、D组氯化钠吸入浓度分别为0.7%、0.9%、3.0%、5.0%,疗程均为7 d。对比4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后,4组患儿TNF-α、IL-6水平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52、8.588,P<0.05),且C组治疗后TNF、IL-6水平最低,低于A、B、D 3组;4组间患儿咳嗽、发热、喷嚏、咳痰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92、5.810、5.737、4.969,P<0.05),且C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最短,短于A、B、D 3组;4组患儿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39,P>0.05)。结论:3.0%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超声雾化吸入效果最佳,对毛细支气管炎小儿血清炎症因子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均比0.7%、0.9%、5.0%氯化钠溶液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钠超声雾化吸入 毛细支气管炎 溶液浓度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桂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6期4940-4942,共3页
目的研究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林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儿肺... 目的研究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林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治疗22 d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铁蛋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喘息、咳痰、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2 d后观察组CRP、PCT、铁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与对照组的17.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 阿奇霉素
下载PDF
100例儿童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巧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期268-269,共2页
目的为探讨儿童带状疱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加深对儿童带状疱疹的治疗认识。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就诊的带状疱疹的患儿共100例。对100例患儿进行电脑随机分组抽签,奇数号码的患儿设定为对照组。对该组患儿应... 目的为探讨儿童带状疱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加深对儿童带状疱疹的治疗认识。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就诊的带状疱疹的患儿共100例。对100例患儿进行电脑随机分组抽签,奇数号码的患儿设定为对照组。对该组患儿应用单纯西医疗法予以治疗。偶数号码的患儿设定为观察组并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两组实验除观察组增加中药类处理方法外,患儿年龄、性别、疾病状况、病房环境及其余治疗均相同,并对两组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和神经痛的发生率,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儿童 中西医结合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对小儿肺炎免疫球蛋白、氧化应激指标及sICAM-1、TGF-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卫军 《江西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67-68,7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患者应用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免疫球蛋白(Ig)、氧化应激指标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患者应用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免疫球蛋白(Ig)、氧化应激指标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两组Ig、氧化应激指标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IgA、Ig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ICAM-1、TGF-β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在小儿肺炎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改善Ig,减轻氧化应激,降低sICAM-1、TGF-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 布地奈德 肺炎 免疫球蛋白 氧化应激指标 血清细胞因子
下载PDF
尼美舒利对婴幼儿高热的退热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桂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8期4358-4359,共2页
目的:观察尼美舒利对婴幼儿高热的退热效果。方法:选择3个月~1岁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高热患儿4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2例,分别给予尼美舒利、对乙酰氨基酚,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 h、治疗后4 h体温,计算出1 h后体温下降... 目的:观察尼美舒利对婴幼儿高热的退热效果。方法:选择3个月~1岁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高热患儿4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2例,分别给予尼美舒利、对乙酰氨基酚,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 h、治疗后4 h体温,计算出1 h后体温下降的度数,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尼美舒利组在1 h内体温下降幅度比对乙酰氨基酚大(t=3.6;P〈0.01),且维持时间长(t=4.891;P〈0.01)。结论:尼美舒利对婴幼儿急性上感所致高热的退热效果优于对乙酰氨基酚,且无明显副作用,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高热/药物疗法 尼美舒利/治疗应用
下载PDF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佐治支气管肺炎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淑枝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第8期502-503,共2页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引导式教育在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桂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4期585-587,共3页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在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足月适于胎龄儿轻度HIE患儿9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引导式教育,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在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足月适于胎龄儿轻度HIE患儿9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引导式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相应月龄GeseⅡ发育量表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12月龄总发育商正常率(100.0%)较对照组(78.7%)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研究组6月龄粗动作、细动作、应物能、应人能、语言能及总发育商评分分别为(87.3±3.3)、(93.5±3.6)、(88.2±2.3)、(91.3±2.7)、(92.5±3.4)、(90.2±1.0)较对照组(81.7±5.2)、(88.1±6.6)、(82.2±4.2)、(86.9±6.3)、(88.6±5.0)、(84.3±3.2)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2月龄粗动作、细动作、应物能、应人能、语言能及总发育商评分分别为(91.2±2.7)、(95.3±2.4)、(92.4±1.6)、(94.1±2.3)、(93.2±2.4)、(94.1±1.8)较对照组(84.9±4.8)、(89.8±4.5)、(85.1±4.5)、(86.7±5.8)、(89.1±5.9)、(87.1±3.5)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治疗基础上实施引导式教育效果显著,可提高患儿发育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式教育 轻度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脑病 康复
下载PDF
早产儿早期口服妈咪爱及微量喂养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苏巧 韩向丽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第9期539-540,共2页
目的:观察早产儿早期口服妈咪爱及微量喂养的临床疗效。方法:早产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生后24小时内开始口服妈咪爱0.5g,1天3次,温开水冲服,早产儿配方奶、母乳少量多次喂给,根据患儿的需要及喂养耐受情况逐渐... 目的:观察早产儿早期口服妈咪爱及微量喂养的临床疗效。方法:早产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生后24小时内开始口服妈咪爱0.5g,1天3次,温开水冲服,早产儿配方奶、母乳少量多次喂给,根据患儿的需要及喂养耐受情况逐渐添加奶量,最大奶量不超过20ml/(kg.d)。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4例,发生率11.1%;对照组喂养不耐受28例,发生率9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中呕吐、腹胀、胃潴留患儿均明显较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胎粪完全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完全喂养时间、出生第3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口服妈咪爱及微量喂养能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妈咪爱 微量喂养
下载PDF
黄芪颗粒联合免疫球蛋白辅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卫军 郭淑枝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第4期592-593,共2页
目的:观察黄芪颗粒联合免疫球蛋白辅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及试验组33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试验组加用黄芪颗粒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 目的:观察黄芪颗粒联合免疫球蛋白辅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及试验组33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试验组加用黄芪颗粒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_(4)^(+)/CD_(8)^(+)、CD_(3)^(+)、CD_(4)^(+)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颗粒联合免疫球蛋白辅治病毒性心肌炎可缓解临床症状,减轻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黄芪颗粒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研究简况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巧芬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3S期163-164,共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脑炎(VE)效果良好,后遗症少。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有清热解毒,化瘀通络,醒神开窍中药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疗法、清热解毒、镇静安神、涤谈开窍病毒唑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清热解毒,化痰宣肺,熄风止痉广羚散架常规西...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脑炎(VE)效果良好,后遗症少。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有清热解毒,化瘀通络,醒神开窍中药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疗法、清热解毒、镇静安神、涤谈开窍病毒唑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清热解毒,化痰宣肺,熄风止痉广羚散架常规西药等;中医外治法结合西医方法治疗集中在头针与西医的结合,探明中药治疗不良反应是否为中药自身带来,如何减轻是今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病毒性脑炎 针刺 病毒感染 中西医结合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西咪替丁预防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郭中林 陈苏巧 杨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25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在预防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07年6月在我院收住治疗的60例危重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西咪替丁,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在预防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07年6月在我院收住治疗的60例危重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西咪替丁,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出血后患儿死亡率。结果两组患儿共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8例,其中治疗组5例,对照组13例,发生率分别为16.7%和43.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全部患儿死亡9例,有上消化道出血者死亡6例,死亡率为33.3%,未出血者死亡3例,死亡率为7.1%,出血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没有出血者(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西咪替丁预防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咪替丁 新生儿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血清微小RNA-21、颗粒体蛋白前体对无创机械通气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郭中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7期2953-2955,296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21(miRNA-21)、颗粒体蛋白前体(PGRN)对无创机械通气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入我院的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早产儿RDS 130例为观察组,并将同期住院的83例非RDS早产...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21(miRNA-21)、颗粒体蛋白前体(PGRN)对无创机械通气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入我院的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早产儿RDS 130例为观察组,并将同期住院的83例非RDS早产儿为对照组;再根据早产儿RDS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和miRNA-21、PGRN与早产儿RDS死亡的关系,并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前miRNA-21及PGR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出生体重低于存活组(P<0.05),miRNA-21及PGRN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出生体重、miRNA-21及PGRN水平是早产儿RDS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RNA-21最佳临界值8.38(敏感度63.6%,特异度74.2%),PGRN最佳临界值152.00(敏感度57.6%,特异度88.7%)。两者联合检测(敏感度75.8%,特异度91.8%),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miRNA-21及PGRN水平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显著增高,是引起该类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两者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预测能力,对评估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微小RNA-21 颗粒体蛋白前体 无创机械通气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感觉统合功能训练对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郭中林 《中国医疗前沿(学术版)》 2008年第5期37-38,共2页
目的了解感觉统合功能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7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分为A组和B组。A组接受感觉统合功能训练治疗,B组接受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 目的了解感觉统合功能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7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分为A组和B组。A组接受感觉统合功能训练治疗,B组接受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评定及Conners多动指数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治疗后多动指数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无显著性差异。A组统合能力各指标治疗后均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B组则只有学习能力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两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A组>B组,P<0.05)。结论对ADHD患儿采取感觉统合功能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统合功能 注意缺陷障碍 儿童
下载PDF
沐舒坦佐治147例支气管肺炎临床分析
15
作者 李桂平 郭中林 《中国医疗前沿(学术版)》 2008年第1期94-,共1页
目的观察沐舒坦佐治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1-2006.10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婴幼儿支气管肺炎1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1例,对照组36例。全部病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1.2-1.6mg/kgod分3次,观察项... 目的观察沐舒坦佐治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1-2006.10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婴幼儿支气管肺炎1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1例,对照组36例。全部病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1.2-1.6mg/kgod分3次,观察项目包括热程、咳嗽消失、罗音吸收、住院天数。结果沐舒坦佐治组在入院后退热、咳嗽症状消失及住院天数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而在肺部罗音吸收及X线炎症吸收方面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沐舒坦 支气管肺炎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中林 郭淑枝 +1 位作者 谭静丽 黄泰博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5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7月林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7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静...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7月林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7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1.0 g加入50 mL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剂量0.5 mL/kg,1次/d。两组患儿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神经行为功能、主要症状的恢复时间、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明显比治疗前高(P<0.05),且治疗组的NBN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肌张力、意识、反射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HMGB1、HIF-1α水平显著减少,IGF-1水平显著增多(P<0.05);治疗组的血清HMGB1、HIF-1α水平比对照组低,IGF-1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神经行为功能,调节HMGB1、IGF-1、HIF-1α的分泌,药物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奥拉西坦注射液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NBNA评分 临床症状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原文传递
头孢克肟与头孢克洛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苏巧 《临床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小儿细菌性肠炎患儿分别采取头孢克肟与头孢克洛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林州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82例小儿细菌性肠炎患儿,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克... 目的比较分析小儿细菌性肠炎患儿分别采取头孢克肟与头孢克洛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林州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82例小儿细菌性肠炎患儿,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克洛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克肟治疗。连续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相关实验室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38/41),对照组为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2/41),对照组为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细菌性肠炎患儿应用头孢克肟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细菌性肠炎 抗菌药物 头孢克洛 头孢克肟
原文传递
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桂平 《临床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118-118,F0003,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儿黄疸通过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2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治疗方法进...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儿黄疸通过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2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和微生态制剂妈咪爱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的改变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7天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患者通过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能够成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茵栀黄 微生态制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