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理念下《生物技术概论》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7
1
作者 陈赢男 韦素云 尹佟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60,共7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新理念,为高等院校专业课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新方向和新路径。《生物技术概论》在生命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系统深入发掘专业课思政元素并有... “课程思政”是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新理念,为高等院校专业课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新方向和新路径。《生物技术概论》在生命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系统深入发掘专业课思政元素并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践行“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育人理念和方法,是新时期《生物技术概论》课程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聚焦生命科学类专业基础课程《生物技术概论》,对开展课程的思政改革的意义、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并以该课程的第1章基因工程的第7节“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应用”为例,阐述了挖掘教学案例、融入思政元素和实现德育目标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以期为实现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课的教学之中,进而实现“三全育人”提供工作思路和具体教学案例。课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是切实可行的。87%的学生对采用课堂讨论的互动教学模式表示非常满意,81.5%的学生表示思政元素的导入自然流畅,与专业课锲合度高,内容充实感染力强。此外,调查结果也反映出,教学案例的讲解、多媒体运用、师生沟通互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笔者对此进行了教学反思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生物技术概论 基因编辑 案例教学
下载PDF
现代林木育种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赢男 韦素云 +9 位作者 曲冠正 胡建军 王军辉 尹佟明 潘惠新 卢孟柱 康向阳 李来庚 黄敏仁 王明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共9页
良种是提升人工林生产力和增强其碳汇能力的重要基础。“林业种质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是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任务之一。突破制约林木育种效率和遗传增益提升的瓶颈对于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良种是提升人工林生产力和增强其碳汇能力的重要基础。“林业种质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是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任务之一。突破制约林木育种效率和遗传增益提升的瓶颈对于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传统林木育种周期长、效率低、表型选择精度差,以分子育种为代表的现代育种技术可以显著缩短林木育种周期,精准改良目标性状,成为实现高效林木遗传改良的关键途径。笔者分析了限制林木遗传改良进程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等现代林木育种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并对这些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加速林木遗传改良的重大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 双单倍体(DH)系育种 多倍体育种 多基因聚合育种 基因编辑育种
原文传递
叶绿体全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资源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郑薇玮 陈金慧 施季森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5期22-23,共2页
以叶绿体全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为研究背景,以工作流技术为基础,整合叶绿体全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过程中所需的在线平台,构建实验室专用的资源目录.旨在为提高网上生物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以及科研人员的分析效率抛砖引玉、提供借鉴.
关键词 工作流技术 资源平台 叶绿体基因组 进化分析
下载PDF
我国桉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梅 施季森 +1 位作者 罗建中 甘四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50,共10页
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杯果木属(Angophora)和伞房属(Corymbia)树种统称桉树,引入我国已有130余年的历史,是重要的工业用材林树种。我国桉树遗传育种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种子园建设和70年代后期的种源试验,一些技术... 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杯果木属(Angophora)和伞房属(Corymbia)树种统称桉树,引入我国已有130余年的历史,是重要的工业用材林树种。我国桉树遗传育种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种子园建设和70年代后期的种源试验,一些技术显著促进了其进程,主要有:①早期的种子园技术促进了无性繁殖困难树种的有性扩繁;②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扦插和组织培养技术推动了优良无性系选育与应用;③20世纪90年代末分子标记技术开启了我国桉树分子育种研究的新纪元;④21世纪初转基因技术为品种创制提供了崭新的手段;⑤刚尝试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桉树育种策略和种质资源是其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已对一些树种制定了育种策略和育种计划,兼顾纯种内轮回选择和杂种无性系的选育,主要经济性状包括材积生长、木材密度、抗病虫和抗风等;累计已收集了近200个树种3000余个家系的种质资源。我国桉树遗传育种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主要包括:①几个主要树种的轮回选择和世代改良,仅尾叶桉(E.urophylla)进入了第3个世代;②杂交育种的成效显著,培育了目前仍主栽的DH32-29和DH33-27等优良杂种无性系;③无性系育种结合无性繁殖技术(尤其是组织培养)的研发,极大地推动了无性系林业的发展;④开发了多种分子标记,包括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标记,并基于分子标记利用连锁作图和关联分析的方法,在尾叶桉等6个树种中检测了与生长、材性和/或抗逆等性状相关的基因组位点;⑤已对逆境响应、激素和木材形成等相关的功能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一些功能基因显示了较好的育种应用潜力;⑥已优化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并尝试了基因组编辑的可行性。但是,我国桉树遗传育种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复杂性和高质量基因组/泛基因组的缺乏,种质资源流失,新无性系缺乏,尚待从头克隆和鉴定具有育种价值的优异基因,基因组选择实用性有待探索,遗传转化率需进一步提高等。桉树遗传育种研究对促进我国林业生产的意义是显著的,将有望在高世代改良、种质资源的长期评价、杂种优势的机制与利用、基因组选择的有效应用和转基因与基因组编辑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遗传育种 高世代 杂种无性系 分子育种 遗传转化
原文传递
南京地区美洲黑杨雌、雄花芽分化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陆静 陈文文 +1 位作者 吴怀通 陈赢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7-202,共6页
【目的】研究多年生木本植物花芽分化进程和特点,揭示树木成花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分别以南京地区成年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雌株和雄株为材料,详细记录其花芽发育的完整过程,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雌、雄花芽发育各阶段进行解... 【目的】研究多年生木本植物花芽分化进程和特点,揭示树木成花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分别以南京地区成年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雌株和雄株为材料,详细记录其花芽发育的完整过程,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雌、雄花芽发育各阶段进行解剖观察。【结果】在南京地区,每年5月底至6月初成年美洲黑杨的当年花枝上形成肉眼可见的花芽。随后的花芽分化过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苞片分化期(6月中旬之前)、小花原基起始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雌蕊/雄蕊分化期(7月中旬至11月)、休眠期(12月至翌年1月)和雌/雄配子体形成期(翌年2—3月),最终在早春形成单性花。【结论】美洲黑杨雌、雄花均为Ⅱ型单性花,即某一性别花中不存在相反性别花器官的残留。在整个花芽发育过程中,雄花芽较雌花芽大而饱满,雌、雄花芽鳞片外观嫩绿、质地坚硬,花芽长度生长趋势呈"S"形曲线。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杨树花器官发育及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雌雄异株 花芽发育 解剖观察
原文传递
南京地区簸箕柳雌、雄花序建成动态观察
6
作者 向丽 尹佟明 陈赢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62,共9页
【目的】柳树雌株性成熟后会产生严重的飞絮污染,阐明其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是控制飞絮污染的关键。研究柳树雌、雄花芽分化以及花序建成的关键时期,为性别分化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木本植物簸箕柳(Salix suchowensis)... 【目的】柳树雌株性成熟后会产生严重的飞絮污染,阐明其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是控制飞絮污染的关键。研究柳树雌、雄花芽分化以及花序建成的关键时期,为性别分化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木本植物簸箕柳(Salix suchowensis)雌株和雄株花芽及花序为材料,从当年6月至翌年2月分别在17个时间点采集样品,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雌、雄花芽分化及花序建成过程进行观察,分析不同发育阶段的相关特征。【结果】簸箕柳花序建成初期为6月中旬至7月初,小花原基分化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雌、雄蕊分化期在9月上旬至11月初,11月中旬至翌年2月初雌雄花序进入休眠期,翌年2月中旬至3月为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期,随后雌雄花序开放。研究表明,花序外观形态变化与内部解剖结构变化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簸箕柳雌、雄花均为单性花。花序生长趋势总体呈“S”形上升趋势,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雄花序比雌花序外形稍大。簸箕柳花序外观形态可以用于判断花发育的关键时期。研究结果为全面了解簸箕柳花芽分化以及花序建成的完整过程提供了详细信息,为进一步阐明不同关键发育阶段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簸箕柳 花芽分化 花序建成 外部形态 解剖结构
原文传递
比拉底白刺苗期抗旱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鲁路 张景波 +2 位作者 陈金慧 周艳威 成铁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5,共5页
为研究澳大利亚荒漠植物比拉底白刺的抗旱性,以比拉底白刺幼苗作为研究材料,在100 mmol/L甘露醇溶液模拟干旱的环境下,观察了植物形态变化,测定了植物的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过氧化物酶活性(peroxidase,POD)、丙二... 为研究澳大利亚荒漠植物比拉底白刺的抗旱性,以比拉底白刺幼苗作为研究材料,在100 mmol/L甘露醇溶液模拟干旱的环境下,观察了植物形态变化,测定了植物的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过氧化物酶活性(peroxidase,POD)、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以及游离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处理过程中,比拉底白刺叶片从基部往上逐渐萎蔫变黄,推测其通过保护顶芽的生命力以适应干旱环境;相对含水量前期相对稳定,后逐渐下降;POD活性先缓慢升高,后快速上升;游离Pro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先升后降。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与对照相比,POD和游离Pro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说明二者与比拉底白刺的抗旱性具有相关性,通过减少质膜过氧化保护细胞完整性;MDA含量变化不明显,可能由于POD和游离脯氨酸的作用使得白刺细胞的膜脂系统未遭受活性氧自由基的强烈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拉底白刺苗 生理指标测定 抗旱性分析
原文传递
低磷胁迫下杉木无性系根系形态及养分利用响应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韦如萍 胡德活 +1 位作者 陈金慧 施季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杉木无性系苗木在低磷胁迫下的根系形态和养分利用特征,为提高杉木养分利用效率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5个杉木无性系组培苗为材料,采用土壤盆栽实验,设置缺磷(PO,KH_2PO_40 mmol/L)和正常供磷(PN,KH_2PO_41.0 ... 【目的】研究不同杉木无性系苗木在低磷胁迫下的根系形态和养分利用特征,为提高杉木养分利用效率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5个杉木无性系组培苗为材料,采用土壤盆栽实验,设置缺磷(PO,KH_2PO_40 mmol/L)和正常供磷(PN,KH_2PO_41.0 mmol/L)两种改良Hoagland营养液进行浇灌处理,培养60 d后测定其生物量(根、茎、叶)、根系形态参数及其养分(磷、氮、钾、钙、镁)累积量和利用效率。【结果】(1)随施磷水平的变化,杉木无性系的干物质质量和根系形态指标显示出极显著的基因型效应差异。(2)缺磷处理使杉木无性系的根、茎、叶和整株干物质质量分别减少20.06%、20.68%、14.07%和16.78%,根冠比则增加,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分别增加17.31%、17.69%、24.77%,根平均直径减少8.22%,细根比例显著提高。(3)缺磷使杉木无性系整株磷累积量减少17.91%,而磷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同时磷在根系中的含量降低16.35%,但茎、叶中的含量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缺磷还使整株对钾的累积量减少27.58%,钙和氮分别减少18.56%和14.95%,镁减少12.85%。(4)经主成分分析发现,杉木无性系植株的粗根长、细根长、根冠比、根干物质质量与低磷胁迫响应密切;回归分析显示,细根量对植株的磷吸收量有显著正向效应。【结论】杉木无性系根系形态指标随施磷水平变化呈极显著的基因型效应差异,缺磷胁迫使苗木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减少,根平均直径减少,细根比例增大,根冠比增大,根系趋向于磷高效吸收的根构型转变,进而提高对低磷胁迫的遗传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无性系 根系形态 低磷胁迫 养分利用
原文传递
SPL家族基因复制及功能分化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文文 吴怀通 陈赢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66,共12页
【目的】基因复制及随后的功能分化是基因组和物种演化的重要驱动力。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SPL(SQUAMOSA-promoter binding protein like)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响应逆境胁迫,为研究重复基因的起源方式和进化命运提供了良好的研... 【目的】基因复制及随后的功能分化是基因组和物种演化的重要驱动力。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SPL(SQUAMOSA-promoter binding protein like)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响应逆境胁迫,为研究重复基因的起源方式和进化命运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系统。本研究对葡萄(Vitis vinifera)、番木瓜(Carica papaya)、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4种模式植物的SPL基因家族开展基因复制及功能分化分析,为进一步研究SPL基因功能、预测种属特异性的功能基因提供系统进化角度的参考。【方法】利用SBP特征结构域,鉴定葡萄、番木瓜、毛果杨和拟南芥4种模式植物中SPL基因家族成员,并利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基于物种内、物种间基因组共线性,分析SPL基因家族发生基因复制的方式及差异保留情况,并计算保留的SPL直系和旁系同源基因的同义、非同义替换率,分析功能分化情况。【结果】在4种模式植物中共鉴定出SPL基因73个,其中42个是miR156的靶基因。系统进化分析显示:73个SPL基因聚类为9个主要分支,miR156靶向SPL基因成簇聚集在6个主要分支;Clade I中SPL基因编码的2个锌指结构基序为C4和C2HC,而其余8个分支中SPL基因的锌指结构基序由C3H和C2HC组成。大规模基因组复制事件(片段复制或全基因组复制)是SPL基因家族发生基因重复的主要方式。根据基因组复制事件推算,15个古基因位点理论上应复制出的360个位点中,83.6%的重复位点发生丢失或演化成非SPL基因。本研究鉴定出旁系同源基因17对,直系同源基因27对,且所有旁系和直系同源基因的Ka/Ks(非同义替换率和同义替换率之比)值均小于1。【结论】在不同物种中保留下来的SPL直系同源基因受到较强的纯化选择,在功能上具有保守性;同一物种中保留下来的SPL旁系同源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维持部分功能冗余,但在组织表达偏好性和蛋白功能上已呈现出不同形式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L基因家族 miR156 全基因组复制 串联复制 功能分化
原文传递
Type-A细胞分裂素响应调节因子基因家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静 韦素云 +1 位作者 尹佟明 陈赢男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67-1888,共22页
Type-A response regulators(RR)是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的末端组分,仅具有REC接收域,不仅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还响应非生物胁迫。本文中详细梳理了近年来草本和木本植物type-A RR鉴定、进化关系、表达模式、功能特征等研究进展,总结了潜在... Type-A response regulators(RR)是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的末端组分,仅具有REC接收域,不仅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还响应非生物胁迫。本文中详细梳理了近年来草本和木本植物type-A RR鉴定、进化关系、表达模式、功能特征等研究进展,总结了潜在的调控网络,以期为深入理解type-A RR负调节细胞分裂素信号的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裂素 A型响应调节因子 表达模式 基因功能 调控网络
原文传递
适合杨树叶片蛋白质组学样品制备方法的比较(英文)
11
作者 甄艳 郑秀化 施季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39,共7页
【目的】为了提高植物叶片中低丰度蛋白质的检测效率,建立有效的杨树叶片蛋白质组学分析的蛋白质提取方法。【方法】利用三氯乙酸-丙酮结合PEG分级提取方法和SDS-酚结合PEG分级提取方法对杨树叶片蛋白质进行提取,并采用SDS-PAGE和双向... 【目的】为了提高植物叶片中低丰度蛋白质的检测效率,建立有效的杨树叶片蛋白质组学分析的蛋白质提取方法。【方法】利用三氯乙酸-丙酮结合PEG分级提取方法和SDS-酚结合PEG分级提取方法对杨树叶片蛋白质进行提取,并采用SDS-PAGE和双向凝胶电泳(2-DE)对提取结果进行评价。【结果】SDS-PAGE实验结果显示,三氯乙酸-丙酮结合PEG方法优于SDS-酚结合PEG分级方法。三氯乙酸-丙酮结合PEG分级和非结合PEG分级提取蛋白质的双向电泳结果表明,PEG分级能有效地去除高丰度蛋白质Rubisco,提高低丰度蛋白质的检测。三氯乙酸-丙酮结合PEG分级法检测的蛋白质比非结合PEG分级法多90个蛋白质点。【结论】以LTQ-Orbitrap XL分析三氯乙酸-丙酮结合PEG分级分离的一些蛋白质显示,三氯乙酸-丙酮结合PEG分级对于2-DE和MS鉴定低丰度蛋白质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 聚乙二醇分级 杨树叶片 双向电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