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枝江市精神卫生中心首次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病种构成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园 熊江容 +4 位作者 冉哨东 李道洋 李百艳 谢中华 衣磊 《医学信息》 2018年第20期115-117,共3页
目的了解2008年~2017年在枝江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首发精神障碍患者病种构成和变化情况,为今后精神卫生工作方向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首发精神障碍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各年各病种... 目的了解2008年~2017年在枝江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首发精神障碍患者病种构成和变化情况,为今后精神卫生工作方向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首发精神障碍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各年各病种的构成和变化,分析其结果。结果共有4888例首发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研究,男性2133例(43.64%),女性2755(56.36%),平均年龄为(43.96±16.13)岁,平均住院时间(42.50±36.04)d。精神疾病构成比前三位为: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心境障碍。十年间各个病种构成变化方面,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症构成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几类疾病的构成比在十年间无明显变化。结论神经症正逐渐取代精神分裂症成为最多占比病种,应当进一步提高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应对在接下来几年里可能出现的住院病种谱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发作 精神障碍 住院患者 构成比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水中毒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园 熊江容 +3 位作者 谢中华 刘林宜 刘重阳 赵旭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297-297,共1页
1病例患者女,52岁,因“再发疑人害、自语自笑1周,总病程12年”入院。在发病2周前,其丈夫在一包子店吃早餐时猝死,患者和其家人怀疑是食用包子中毒而亡。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定向力完整,自知力缺乏,存在被害妄想(认为自己的食物被人投毒)... 1病例患者女,52岁,因“再发疑人害、自语自笑1周,总病程12年”入院。在发病2周前,其丈夫在一包子店吃早餐时猝死,患者和其家人怀疑是食用包子中毒而亡。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定向力完整,自知力缺乏,存在被害妄想(认为自己的食物被人投毒),情感平淡,行为异常(自语自笑),意志活动减退。既往无其他躯体疾病。入院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妄想 自知力缺乏 意志活动 行为异常 躯体疾病 定向力 总病程 周前
下载PDF
精神病患者噎食因素分析和防范对策
3
作者 李百艳 袁园 +2 位作者 谢中华 冉哨东 衣磊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4期394-396,共3页
目的:分析精神科易发生噎食的因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对32例噎食精神病患者的住院治疗和抢救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噎食精神病患者中,抢救成功29例,失败3例,平均年龄(48.99±11.72)岁。32例患者中有28例是在出现意识丧... 目的:分析精神科易发生噎食的因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对32例噎食精神病患者的住院治疗和抢救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噎食精神病患者中,抢救成功29例,失败3例,平均年龄(48.99±11.72)岁。32例患者中有28例是在出现意识丧失倒地后才被发现。精神科易噎食和发生噎食后程度重的因素与患者的年龄、疾病特点、合并疾病、所服药物及副反应、当时躯体状况等多因素相关。结论:精神科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的噎食防范意识和噎食急救素质,同时要做好噎食的前期预防和向家属风险告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噎食 因素 对策
下载PDF
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谢中华 袁园 李百艳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应用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于枝江康宁精神病医院治疗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30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3例。对照组应用西酞普兰,研究组应用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观察两组的睡... 目的:探讨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应用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于枝江康宁精神病医院治疗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30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3例。对照组应用西酞普兰,研究组应用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观察两组的睡眠质量、心理状况、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催眠药物(1.07±0.44)分、睡眠时间(1.11±0.48)分、日间功能(0.83±0.03)分、睡眠效率(1.07±0.48)分、睡眠障碍(0.83±0.41)分、睡眠质量(1.07±0.11)分、入睡时间(1.06±0.53)分,均比对照组的(1.51±0.52)、(1.93±0.56)、(1.62±0.58)、(1.66±0.28)、(1.62±0.58)、(1.95±0.49)、(1.97±0.49)分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4.17±2.58)分、蒙哥马利-艾森贝格抑郁量表(MADRS)评分(11.15±3.08)分,均比对照组的(17.32±3.51)、(18.26±4.15)分低(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7%,比对照组的86.93%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日常生活评分(19.52±1.38)分、总症状评分(18.63±1.46)分,均比对照组的(17.40±1.60)、(15.15±1.78)分高(P<0.05)。结论: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应用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的抑郁情况,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患者 睡眠障碍 西酞普兰 米氮平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2年预后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袁园 苗思露 +1 位作者 冉哨东 李道洋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2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疗效和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以11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早发组(≤25岁,39例)、中青年组(>25岁,≤50岁,42例)、晚发组(>50岁,29例),将这些对象进行分组,采用阳性与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疗效和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以11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早发组(≤25岁,39例)、中青年组(>25岁,≤50岁,42例)、晚发组(>50岁,29例),将这些对象进行分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比分析各组患者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利培酮治疗,对比各组患者系统治疗30天后的PANSS量表减分率以评估患者的治疗疗效。2年后,对三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评分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分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2年后各组间的预后情况有无差异。结果早发组入院时的PANSS量表评分高于中青年组和晚发组(P<0.01、P<0.05),治疗30天后PANSS量表减分率方面中青年组高于早发组(P<0.05),出院时利培酮的用量方面中青年组低于早发组(P<0.05)。2年后的GAF评分方面中青年组高于早发组和晚发组(P<0.01、P<0.01),PANSS评分方面中青年组和晚发组均低于早发组(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疗效和预后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段 首发 精神分裂症 疗效 预后
原文传递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模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园 熊江容 +3 位作者 冉哨东 李道洋 杨龙 刘林宜 《医学信息》 2018年第22期136-137,141,共3页
目的分析《精神卫生法》实施前后5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非自愿住院和自愿住院占比有无差异,非自愿住院的主要原因分布及占比有无变化。方法统计2008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中心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前后各5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精神卫生法》实施前后5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非自愿住院和自愿住院占比有无差异,非自愿住院的主要原因分布及占比有无变化。方法统计2008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中心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前后各5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0年间,每年随机向60位非自愿住院患者的家属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迫使患者家属为患者选择非自愿住院的最直接原因。结果 10年共入组1728例,对照组904例,观察组824例。对照组中非自愿住院占比为69.58%,观察组为70.7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象中,非自愿住院的原因分类构成比均依次为:无自知力或者治疗依从性差>伤人行为或者倾向>自伤自杀行为或者倾向>其他,但观察组相较对照组,因伤人行为或倾向而非自愿住院的构成比呈增加(P<0.01),因无自知力或者治疗依从性差而非自愿住院的占比下降(P<0.05)。结论 (1)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依然以非自愿住院为主;(2)在《精神卫生法》实施前后5年里,迫使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非自愿住院的原因分类占比排序,均依次为无自知力或治疗依从性差、伤人行为或倾向、自伤自杀行为或倾向、其他;(3)《精神卫生法》的实施后,在非自愿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伤人行为或倾向的占比上升,无自知力或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占比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法 首发精神障碍 住院现状
下载PDF
非自愿和自愿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性分析
7
作者 袁园 苗思露 +3 位作者 冉哨东 李道洋 谢中华 李百艳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2年第5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非自愿和自愿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2021年7月31日枝江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8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非自愿住院和自愿住院分为非自愿组108例和自愿组74例,比较两组的人口学... 目的探讨非自愿和自愿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2021年7月31日枝江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8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非自愿住院和自愿住院分为非自愿组108例和自愿组74例,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特征,以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功能大体评定量表评分。结果非自愿组与自愿组相比,就诊年龄小、显症年龄小、未婚者多、贫困者多、未治期长、受教育年限短、无固定职业或学业者多、危险性等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和物质依赖患者例数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两组焦虑忧郁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自愿组除缺乏活力因子评分低于自愿组外,其余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高于自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两组主观支持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自愿组其他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自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自愿组功能大体评定量表总分低于自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非自愿住院的主要因素包括较重的病情、较高的危险性等级、较低的社会支持、较严重的社会功能受损,应积极构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防治联盟,尽早开展院前社区精神科服务,降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非自愿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住院模式 非自愿 自愿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