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验科质量管理过程中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的应用意义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于春秀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2期86-89,共4页
目的分析检验科质量管理过程中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的实施价值,以及对检验科医生考核成绩、检验工作质量、管理措施总满意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20名检验科医生为研究对象,2021年1月—2022年1月实... 目的分析检验科质量管理过程中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的实施价值,以及对检验科医生考核成绩、检验工作质量、管理措施总满意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20名检验科医生为研究对象,2021年1月—2022年1月实施常规管理措施,纳入对照组,2022年2月—2023年2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纳入研究组,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验工作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管理措施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施后,检验工作质量以及检验科医生考核成绩得到显著提升,且对其管理总满意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可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科 质量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考核成绩 工作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2
作者 于春秀 《系统医学》 2023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对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作为相关疾病的防控依据。方法选择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检验科2015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接诊的583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通过免疫印迹法筛查患者血清过敏原,分析相关... 目的对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作为相关疾病的防控依据。方法选择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检验科2015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接诊的583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通过免疫印迹法筛查患者血清过敏原,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吸入性过敏原中,尘螨和艾蒿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1%和8.75%,食物性过敏原中,黄豆和鸡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2%和3.95%;男性尘螨、艾蒿、豚草、树木、啤酒花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鸡蛋、牛奶、牛肉和羊肉的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壮年组和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过敏原中,夏季的艾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高于春、秋和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78、11.960、29.967,P<0.05)。结论不同年龄、性别和季节会影响过敏性皮肤病发病率,可作为疾病防控的重点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皮肤病 血清过敏原 特异性 IGE 抗体检测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炎症性皮肤病伴细菌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小星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34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简称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简称hs-CRP)的变化与炎症性皮肤病伴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间来院治疗的87例炎症性皮肤病患者,以有无细菌感染为标准,A组为合并细菌感染45例;B组为未合并细...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简称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简称hs-CRP)的变化与炎症性皮肤病伴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间来院治疗的87例炎症性皮肤病患者,以有无细菌感染为标准,A组为合并细菌感染45例;B组为未合并细菌感染42例。对其进行PCT与hs-CRP检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数值变化和诊断准确率。结果A组治疗前的PCT水平为(25.31±4.21)ng/L,B组为(5.04±0.86)ng/L;A组治疗前的hs-CRP水平为(26.30±5.12)mg/L,B组为(10.83±5.07)mg/L。治疗后,两组的PCT水平分别为(4.85±0.37)ng/L和(4.81±0.33)ng/L;两组的hs-CRP水平分别为(10.03±1.36)mg/L和(10.59±1.32)mg/L。两组治疗前PCT、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和B组治疗前后PCT、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B/E值与两项指标均呈正相关,且相关强度均为强;治疗后,B/E值与两项指标均呈正相关,但相关强度均为弱。结论PCT与hs-CRP的水平变化可诊断炎症性皮肤病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可作为该病诊断的敏感性指标,其与细菌感染的病情程度具有相关性,且能作为细菌感染的预后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炎症性皮肤病 细菌感染 相关性
下载PDF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李庆华 胡薇 高涛 《系统医学》 2023年第3期59-61,66,共4页
目的评估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滕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接诊的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6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生化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 目的评估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滕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接诊的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6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生化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0.56±0.11)×10^(9)/L、血小板计数(100.36±62.42)×10^(9)/L、白细胞(5.13±0.25)×10^(9)/L低于对照组(0.63±0.08)×10^(9)/L、(172.13±40.23)×10^(9)/L、(6.88±1.00)×10^(9)/L,观察组淋巴细胞(0.37±0.11)×10^(9)/L高于对照组(0.30±0.0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1、7.851、13.792、4.706,P<0.001)。观察组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白蛋白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丙氨酸氨基移转酶、总胆红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亮氨酸氨基肽酶、总胆汁酸、腺苷脱氨酶、5'-核苷酸酶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可以发现肝功能健康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血常规 生化指标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IL-2、IL-12、IFN-γ、IL-4因子水平检测及临床价值研究
5
作者 高涛 褚福第 《系统医学》 2023年第5期135-137,14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外周血IL-12水平、IFN-γ水平、IL-2水平、IL-4因子水平检测方法对尖锐湿疣患者进行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5月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100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一时间段100名健康体检者... 目的探讨采用外周血IL-12水平、IFN-γ水平、IL-2水平、IL-4因子水平检测方法对尖锐湿疣患者进行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5月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100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一时间段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针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IL-12、IFN-γ、IL-2、IL-4因子水平、Th1/Th2、CD3^(+)、CD8^(+)、CD4^(+)以及CD4^(+)/CD8^(+)水平展开对应分析。结果研究组IL-12(2.39±0.52)pg/mL、IFN-γ(1.85±0.55)pg/mL、IL-2(2.25±0.22)pg/mL以及Th1/Th2(1.13±0.25),均低于参照组的IL-12(4.49±0.25)pg/mL、IFN-γ(6.03±0.22)pg/mL、IL-2(6.78±1.13)pg/mL以及Th1/Th2(5.69±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96、70.564、39.349、82.895,P<0.05)。研究组CD3^(+)、CD4^(+)以及CD4^(+)/CD8^(+)均低于参照组,CD8^(+)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患有尖锐湿疣疾病后,临床对其实施IL-12、IFN-γ、IL-2水平检测,会发现同健康者比较异常情况显著,对尖锐湿疣患者展开上述指标检测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IL-2 IL-12 IFN-Γ IL-4 诊断结果
下载PDF
妊娠期阴道微生态变化对早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6
作者 马小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6期823-826,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阴道微生态变化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孕妇的妊娠期临床资料,其中150例早产(妊娠满28周但不足37周时分娩)孕妇为早产组,150例足月生产(妊娠满37周后分娩)孕妇为足月组,比较两组孕妇阴道微生态情况及需氧... 目的探讨妊娠期阴道微生态变化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孕妇的妊娠期临床资料,其中150例早产(妊娠满28周但不足37周时分娩)孕妇为早产组,150例足月生产(妊娠满37周后分娩)孕妇为足月组,比较两组孕妇阴道微生态情况及需氧菌阴道炎(AV)、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发生率等,分析阴道微生态变化对早产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结果足月组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正常率均高于早产组,AV、BV、VVC和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均低于早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过氧化氢阳性率明显低于足月组,唾液酸酶、乙酰氨基己糖苷酶、脯氨酸氨基肽酶及白细胞脂酶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足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和阴道微生态失衡是早产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及阴道微生态失衡预测早产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均>80.00%。结论妊娠期孕妇阴道微生态变化与早产密切相关,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和阴道微生态失衡对早产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阴道微生态 早产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对原发性高血压和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高涛 李成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6期2463-246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对原发性高血压和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高血脑出血患者作为高血压脑出血组,10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另选择102例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ys C、总...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对原发性高血压和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高血脑出血患者作为高血压脑出血组,10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另选择102例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ys 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ECCR)水平。对于3组研究对象按其年龄分为20~49、>49~59、>59岁组,分析3个年龄段研究对象血清Cys C水平。结果(1)高血压脑出血组血清Cys C水平[(1.82±0.55)ng/L]高于高血压组[(1.20±0.41)ng/L]和对照组[(0.92±0.2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血清Cys 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TC水平[(4.91±1.36)nmol/L]高于对照组[(4.37±1.3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TG水平[(1.75±0.55)nmol/L)]高于对照组[(1.58±0.47)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SCr水平[(129.56±38.33)μmol/L]高于高血压组[(106.76±33.62)μmol/L]和对照组[(98.23±31.7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ECCR水平[(63.45±23.11)mL/min]低于高血压组[(84.54±21.35)mL/min]和对照组[(100.61±32.71)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EC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9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Cys C水平[(3.17±0.79)ng/L]高于大于49~59岁[(1.71±0.46)ng/L]和20~49岁[(1.01±0.32)ng/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中年患者血清Cys C水平高于高血压脑出血青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9岁高血压患者血清Cys C水平[(1.38±0.42)ng/L]高于20~49岁[(1.14±0.41)ng/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59岁的高血压患者与大于59岁、20~49岁的高血压患者血清Cys 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r=0.305),与ECCR呈明显负相关(r=-0.438,P<0.05)。结论高血脑出血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其年龄、ECCR相关,年龄越大,ECCR越低,血清Cys C水平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原发性高血压 胱抑素C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胃癌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高涛 高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5期2133-213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在检测胃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84例确诊胃癌患者纳入胃癌组,68例胃病(胃出血、胃溃疡、慢性胃炎)患者纳入胃病组,92例健康献血者纳入对照组。分析sHL...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在检测胃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84例确诊胃癌患者纳入胃癌组,68例胃病(胃出血、胃溃疡、慢性胃炎)患者纳入胃病组,92例健康献血者纳入对照组。分析sHLA-G、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等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从而计算4项指标诊断胃癌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最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胃癌的危险因子。结果 3组研究对象sHLA-G、AFP、CA125、CE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sHLA-G、AFP、CA125、CEA等4项指标在3组中最高,胃病组4项指标比胃癌组低,对照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检测指标中,CEA假阳性率最高,CA125次之,其余2项假阳性率较小;sHLA-G灵敏度(51.23%)最高,AFP灵敏度(4.21%)最低;CEA未确定率最高(31.90%);sHLA-G特异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HLA-G、AFP、CA125、CEA是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HLAG在检测胃癌患者中具有实用价值,可以作为确诊胃癌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 胃癌 胃病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尖锐湿疣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亚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7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在尖锐湿疣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尖锐湿疣患者52例,将其作为实验组,并选取5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四色荧光抗体染色方法进行检测,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在尖锐湿疣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尖锐湿疣患者52例,将其作为实验组,并选取5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四色荧光抗体染色方法进行检测,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并使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结果根据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数据对比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CD_4^+百分比上升。实验组较对照组CD_8^+百分比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CD_4^+/CD_8^+比值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损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数据对比显示,实验组CD4^+5个高倍视野平均个数较对照组下降,实验组CD8^+5个高倍视野平均个数较对照组下降,实验组CD_4^+/CD_8^+的比值较对照组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在尖锐湿疣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监测疾病的复发以及辅助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医学中的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