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西格玛管理在放射影像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兰国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12期68-70,共3页
目的 分析六西格玛管理在放射影像科护理管理中的优势和价值.方法择取该院8名放射影像科护理人员进行实验,根据不同的护理管理方式分为两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归为参照组,时间区间为2017年1-6月;将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归为研究组... 目的 分析六西格玛管理在放射影像科护理管理中的优势和价值.方法择取该院8名放射影像科护理人员进行实验,根据不同的护理管理方式分为两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归为参照组,时间区间为2017年1-6月;将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归为研究组,时间区间为2017年7-12月.护理后,对2组的检查等候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等候检查时间平均值更加理想(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89%明显高于参照组87.78%(P<0.05).结论 将六西格玛管理应用于放射影像科护理中,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候检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护理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管理 放射影像科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再生和发育不良结节与小肝癌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慧敏 李书鹏 +2 位作者 王士信 孙明丽 王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3期210-211,共2页
目的 分析再生结节 (RN)、发育不良结节 (DN)和小肝细胞癌 (sHCC)的US、CT、MRI等影像学表现 ,提高对肝硬化结节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US、CT、MRI肝内小结节的显示和可检出性进行 χ2 检验 ,小结节的直径比较用t检验。结果 US... 目的 分析再生结节 (RN)、发育不良结节 (DN)和小肝细胞癌 (sHCC)的US、CT、MRI等影像学表现 ,提高对肝硬化结节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US、CT、MRI肝内小结节的显示和可检出性进行 χ2 检验 ,小结节的直径比较用t检验。结果 US能显示肝硬化实质内的某些结节灶 ,但结节的回声特性不能准确地指示其性质 ;双期增强CT扫描和MRI可区分非癌与癌性小病灶。结论 US对肝硬化实质内小结节的检出性高 ,双期增强CT扫描和MRI对RN、DN和sHCC的区分较US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再生结节 小肝细胞癌 US CT MRI 诊断 发育不良结节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放射检查及介入治疗的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洪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4期164-165,共2页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应用于放射检查以及介入治疗的整体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108例接受放射检查以及介入治疗的患者,通过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整体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应用于放射检查以及介入治疗的整体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108例接受放射检查以及介入治疗的患者,通过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整体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依从率为94.44%(51/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96%(34/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89%(48/54),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53.70%(29/54),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放射检查和介入治疗时,应用综合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各项医疗活动的有效性,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感受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放射检查 整体护理 护理方案
下载PDF
不同干预方式对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4
作者 朱文勇 包金丽 韩金堂 《世界复合医学》 2017年第3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行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其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间在该院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40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100例)在CT冠状动脉成像前进行简单健康宣教;B组(100例)在检查前进行详...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行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其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间在该院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40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100例)在CT冠状动脉成像前进行简单健康宣教;B组(100例)在检查前进行详细健康宣教+视频观看;C组在检查前进行简单健康宣教和口服镇静药物;D组(100例)在检查前进行详细健康宣教+视频观看+口服镇静药物。于检查前后均进行SAS评分,并记录检查过程中的心率、不良反应、满意度等。结果(1)A、B、C、D组检查成功率分别为69%、88%、72%和86%。各组成功率比较,B组与D组均高于A组和C组(P<0.05),但B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检查前SAS评分,成功组分值(43.1±12.9)d明显低于未成功组(52.3±14.5)d(P<0.05);检查后,成功组的SAS评分(35.6±7.4)d较检查前(43.1±12.9)d有所降低(P<0.05);未成功组的SAS评分(59.3±11.8)d较检查前(52.3±14.5)d有所提高(P<0.05)。(3)根据检查前的SAS评分数值作频数表,将所有患者按该分数差别分为4组,成功率分别为92.80%;85.00%;72.90%;69.60%;结果发现随着SAS分值的升高,CT冠状动脉成像的成功率逐渐降低。(4)患者满意度调查,A、C、D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焦虑影响CT冠状动脉成像的成功率,检查前应给予干预方式,能明显提高检查成功率,但3种不同干预方式比较,仔细的健康宣教更能有效减轻患者不适,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 冠心病 干预 效果评价
下载PDF
10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影像学特征——山东省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程召平 段艳华 +16 位作者 姚金坤 李岩 顾慧 袁宪顺 刘斌 毕万利 宋照亮 聂佩 陈月芹 孙占国 刘善平 王鲁光 唐忠仁 魏相磊 董亮 王春亭 王锡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45,共8页
目的通过山东省多中心研究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胸部CT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3月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6版)》经核酸检测确诊并治愈出院(或死亡)共计105例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 目的通过山东省多中心研究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胸部CT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3月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6版)》经核酸检测确诊并治愈出院(或死亡)共计105例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以及胸部CT影像资料。其中普通型患者(普通组)92例,重型或危重型患者(重症组)13例。对胸部CT影像学基本特征及动态演变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普通组与重症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明确流行病学史。初期临床症状主要为不明原因发热(85%,90/105)、咳嗽、咳痰(72%,75/105)。实验室检查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减低(11%,12/105)及淋巴细胞计数减低(38%,40/105)。胸部CT基本征象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双肺呈多发磨玻璃病变(GGO)(98%),平均受累肺叶3个(2,5),主要分布于肺中、外带胸膜下;进展期大部分GGO实变(96%)、伴小叶间隔增厚(64%),部分呈铺路石征(42%),反应性胸膜增厚(23%),胸腔积液(3例),气胸(1例);恢复期显示纤维条纹征(49%)。另一重要特点为双肺外带表现明显的空气-细支气管征(41%)和微血管扩张征(40%)。普通组与重症组对比结果显示,重症组受累肺叶数目多于普通组(P<0.001);重症组受累半定量积分高于普通组(P<0.001)。重症组铺路石征(85%vs 34%,P=0.001)、小叶间隔增厚(92%vs 61%,P=0.029)及胸膜增厚(69%vs 16%,P<0.001)、纤维条纹征(85%vs 43%,P=0.007)相比更高。胸部CT动态影像分析结果显示,疾病初始阳性影像表现迟于临床症状,肺部CT 5 d(5, 6)开始呈阳性,CT病变进展时间5 d(5, 7),持续进展至11 d(10, 14)即CT病变峰值时间,CT病变转归时间12 d(11, 15)。病灶进展与转归时间的长短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核酸检测阴性后影像转归滞后。结论 COVID-19胸部CT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主要为典型磨玻璃病变及其特征性动态演变,以及空气-细支气管征和微血管扩张征表现,结合半定量评估,可以为COVID-19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经导管动脉灌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8
6
作者 孙静 袁伟 +2 位作者 史中兴 杨少苏 李书鹏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357-359,共3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灌注(TAI)阿替普酶等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经TAI治疗的45例ANFH患者。对患者行股骨头供血动脉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后,经旋股内、外动脉灌注阿替普酶等进行治疗,1周...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灌注(TAI)阿替普酶等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经TAI治疗的45例ANFH患者。对患者行股骨头供血动脉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后,经旋股内、外动脉灌注阿替普酶等进行治疗,1周后再次行动脉灌注治疗,并在每次术后对股骨头动脉造影的表现及髋关节的功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45例患者治疗后第1次、第2次动脉造影均显示部分阻塞血管再通及血管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ANFH各分型血管异常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均<0.05)。治疗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明显恢复,髋关节各项功能评分增加(P均<0.05)。结论 TAI治疗早期ANFH有显著的疗效,使用阿替普酶等药物能迅速、明显改善股骨头的供血动脉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灌注治疗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早期 阿替普酶
原文传递
螺旋CT评估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振华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7期77-78,共2页
目的评估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表现,对照病理组织学分级,主要观察病变的发病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密度、强化程度、周围有无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有... 目的评估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表现,对照病理组织学分级,主要观察病变的发病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密度、强化程度、周围有无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有无受侵、有无远处转移灶等方面。结果40例GIST肿块大小不一,肿块大小与恶性程度密切相关(P〈0.05)。病灶形态与恶性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块生长方式与恶性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强化程度与恶性程度无正相关性(P〉0.05)。肿瘤强化方式与恶性程度差异呈正相关(P〈0.05)。40例均未见淋巴结转移表现。结论螺旋CT能准确显示肿块的部位、大小、密度、强化方式;初步评估间质瘤的良恶性;肿块的形态、边缘、强化程度和生长方式对胃肠间质瘤恶性程度评估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间质瘤 螺旋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