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外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围术期营养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莉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808-810,共3页
目的评估普外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围术期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6例,实施围术期营养护理干预方案,作为干预组。对照组9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术后总蛋白与白蛋白水平均... 目的评估普外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围术期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6例,实施围术期营养护理干预方案,作为干预组。对照组9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术后总蛋白与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更少,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出现成形大便时间、肠外营养供给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围术期营养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肠道功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手术 营养护理干预
下载PDF
胆囊癌病人预后动态列线图的构建及验证
2
作者 蒋智洋 灿海乐 +2 位作者 汤雅芬 李晓刚 廖晓锋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 构建一种列线图来预测胆囊癌(GBC)病人的预后。方法 在SEER数据库中提取GBC病人的临床病理数据,采用Cox回归分析GBC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构建列线图,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对列线图进行验证。结果 年龄、T分期、M分期、组织学分级、... 目的 构建一种列线图来预测胆囊癌(GBC)病人的预后。方法 在SEER数据库中提取GBC病人的临床病理数据,采用Cox回归分析GBC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构建列线图,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对列线图进行验证。结果 年龄、T分期、M分期、组织学分级、放疗、手术、肿瘤直径为GBC病人独立预后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训练集中,C指数为0.735(95%CI=0.721~0.749),1、3,5年的AUC值分别为0.821、0.820和0.833。在验证集中,C指数为0.733(95%CI=0.711~0.755),1、3,5年的AUC值分别为0.816、0.807和0.827。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吻合度较高。决策曲线表明,列线图模型比TNM分期系统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构建的GBC病人预后动态列线图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预后模型 列线图 危险因素 SEER
下载PDF
腹腔镜胆道再手术治疗60岁以上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0
3
作者 段仁全 王伟 +2 位作者 张慧慧 梁晶晶 唐露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再手术治疗老年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行腹腔镜胆道手术的60岁以上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选患者手术情况分为初次手术组(n=54)和再次...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再手术治疗老年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行腹腔镜胆道手术的60岁以上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选患者手术情况分为初次手术组(n=54)和再次手术组(n=32),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及随访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且术后结石清除率均为100%。2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一期缝合/T管引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手术组的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结石清除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长)于初次手术组,但仅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6,P=0.036)。初次手术组术中胆囊动脉损伤1例,予结扎止血;再次手术组术中胃肠道浆膜损伤2例,予浆肌层包埋处理。初次手术组术后出现胆漏1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再次手术组术后出现胆漏1例,肺部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总随访率为94.19%,其中初次手术组50例,随访率为92.59%;再次组31例,随访率为96.88%。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均无胆道狭窄、胆道残留结石或结石复发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道再手术治疗老年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但存在一定的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应注意提升操作水平,避免术中副损伤,并合理把握手术适应证和优化围手术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胆管 肝外 胆囊结石病 治疗结果 老年人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乳房重建美容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肖艳林 李贤斌 +2 位作者 彭登荣 吴海丽 刘红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1116-1118,1122,共4页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联合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乳房重建美容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接受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接受常...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联合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乳房重建美容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接受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接受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美容效果、生活质量、负面情绪以及免疫功能。结果:(1)美容效果:观察组美容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负性情绪:观察组AMA、HAMD、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功能:观察组的CD3+T细胞、CD4+T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观察组的物质生活维度、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助于改善美容效果,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保留乳头乳晕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预防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萍 刘秀红 +6 位作者 程向红 崔玉焕 杜亚军 郭停 杨琴 但国梅 杨宗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652-1654,1657,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拜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应用于预防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联合阿托伐他...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拜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应用于预防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联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及继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结果:血脂: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99±0.17)、(1.12±0.13)、(2.03±0.30)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66±0.10)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炎症因子: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6.42±2.31)mg/L]、白介素-6(IL-6)[(18.12±3.54)p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APN)[(11.22±4.14)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继发心血管疾病:观察组继发心血管发病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拜阿司匹林 2型糖尿病 继发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老年胆石症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陶书超 闫瑛 +1 位作者 吴崇学 侯伟 《微循环学杂志》 2006年第2期49-50,共2页
二000年1月至2004年11月,我院对枣阳市贼乡老年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健康体检。本文对老年人胆石病患病率与高脂血症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 老年胆石症 高脂血症 相关性分析 健康体检 总结分析 病患病率 老年人 枣阳市
下载PDF
VATS与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7
作者 侯伟 李佳 高小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371-37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与开胸肺癌根治术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Ⅰ期NSCLC 75例,分为VATS组(n=36)和开胸组(n=39),对两组手术、实验室、生活质量指标进... 目的:对比分析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与开胸肺癌根治术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Ⅰ期NSCLC 75例,分为VATS组(n=36)和开胸组(n=39),对两组手术、实验室、生活质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镜组为(102±28.9)ml、(254±56.3)ml、(2±0.8)d、(10±2.3)d明显低于开胸组(174±25.7)ml、(405±46.8)ml、(4±0.9)d、(13±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术后复发、转移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超敏C反应蛋白两组均较术前增高,而胸腔镜组术后3d(9.32±1.75)mg/L明显低于开胸组(10.57±2.25)mg/L(P<0.05)。两组FEV1均较术前降低,但胸腔镜组(1.67±0.14)L/min明显高于开胸组(1.59±0.18)L/min(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得分均较术前高,但胸腔镜组(117.6±6.43)分明显高于开胸组(113.2±4.83)分(P<0.05)。结论:VATS治疗Ⅰ期NSCLC创伤小,术后生活质量高于常规开胸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TS 肺癌根治术 NSCLC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观察及对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程向红 周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672-1674,1677,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接受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接受股...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接受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接受股骨髁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关节功能以及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1(IL-1)及术后不同时点肌酸磷酸酶(CK)、肌红蛋白(Myo)、超C反应蛋白(h-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及软组织损伤,缓解炎症应激反应,促进术后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微创内固定系统 软组织损伤 血清学标志物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微创手术结合乳管疏通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小波 高小平 +2 位作者 范月月 徐秋焕 杨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489-1490,共2页
乳腺脓肿是哺乳期常见疾病,我科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共收治乳腺脓肿患者138例,按患者病情不同分别采用B超引导下脓腔穿刺抽脓,抗生素脓腔冲洗,负压引流,同时进行乳管疏通治疗,收到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微创手术组138例患者,均为急性... 乳腺脓肿是哺乳期常见疾病,我科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共收治乳腺脓肿患者138例,按患者病情不同分别采用B超引导下脓腔穿刺抽脓,抗生素脓腔冲洗,负压引流,同时进行乳管疏通治疗,收到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微创手术组138例患者,均为急性乳腺炎乳腺脓肿形成的哺乳期妇女,年龄20~36岁,平均24.2岁,初产妇107例,经产妇31例。产后12~168天,平均46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脓肿 疏通治疗 微创手术 临床研究 乳管 哺乳期妇女 脓腔冲洗 2009年
下载PDF
单操作孔胸腔镜在纵隔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业强 晏大学 +1 位作者 陈娟 高小见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12期885-886,共2页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在纵隔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5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组(28例)和双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组(27例)。术中于腋中线第7肋间置入胸腔镜作为观察孔,单操作孔组在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第3...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在纵隔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5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组(28例)和双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组(27例)。术中于腋中线第7肋间置入胸腔镜作为观察孔,单操作孔组在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第3肋间,作1个长约2-4cm横行切口切开胸壁全层作为操作孔,经此操作孔完成手术,术毕间断缝合操作孔,观察孔作为胸腔闭式引流管通道。观测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指数、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带胸管时间、肺功能变化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无中转开胸,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带胸管时间、肺功能变化等指标与双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切口美观,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是纵隔肿瘤切除术中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操作孔 电视胸腔镜 纵膈肿瘤
下载PDF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媛媛 高小见 肖传宇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5期2434-2436,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观察组实施常规化疗联合重组白细胞介素-11,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观察组血小板最低值[(8.7±2.0)×10~9/L]与对照组[(8.8±1.9)×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最高值[(162.3±30.2)×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90.6±21.7)×10~9/L,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恢复时间[(11.9±5.2)d vs(15.6±6.0)d]、血小板输入量[(7.1±3.1)U vs(10.7±4.2)U]、出血率[23.3%vs 63.3%]、不良反应率[13.3%vs 66.7%]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较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出血量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5
12
作者 侯伟 李佳 +1 位作者 谢守凤 张业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6期2576-2580,共5页
目的: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其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三年3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iod carcinoma,PT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颈淋巴结总转移率为77.11%(283/367),中央区(Ⅵ区)... 目的: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其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三年3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iod carcinoma,PT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颈淋巴结总转移率为77.11%(283/367),中央区(Ⅵ区)转移率为70.30%(258/367),颈侧区(Ⅱ、Ⅲ、Ⅳ、Ⅴ区)转移率为62.67%(230/367),颈侧区中的Ⅱ区转移率最高60.49%(222/367)。发病年龄、原发灶个数、肿瘤是否累及被膜、癌灶直径、肿瘤边界是否清晰、癌灶位置、超声血流信号分级、癌症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或结节性甲状腺肿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因素及癌灶是否钙化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是否累及被膜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最大。结论:Ⅵ区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术中应常规清除,其次依次为Ⅱ、Ⅲ、Ⅳ、Ⅴ区。对于患者原发肿瘤若累及包膜、或多发病灶、或癌灶直径>1 cm及患者发病年龄<45岁等应同时做颈侧区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老年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维斌 廖维靖 《西部医学》 2016年第6期794-79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以性别、术前KPS评分、病理分级、肿瘤大小、瘤体切除放... 目的探讨老年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以性别、术前KPS评分、病理分级、肿瘤大小、瘤体切除放射、术后辅助放/化疗等临床资料作为观察指标,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至末次随访,120例脑胶质瘤患者死亡74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8.1个月;1、2、3年生存率分为别92.7%、59.8%和3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术后辅助治疗与脑胶质瘤预后密切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证实,病理分级、肿瘤大小、辅助放/化疗是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造成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病理分级、肿瘤长径、术后辅助放/化疗是影响老年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手术 生存率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改良腋下小切口深筋膜浅层入路在连枷胸内固定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业强 陈娟 高小见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11期2080-2081,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腋下小切口深筋膜浅层入路在连枷胸内固定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传统手术治疗组(25例)及改良手术内固定组(26例)治疗连枷胸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改良手术组术中平均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改良腋下小切口深筋膜浅层入路在连枷胸内固定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传统手术治疗组(25例)及改良手术内固定组(26例)治疗连枷胸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改良手术组术中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疼痛指数、切口感染率、肺炎发生率等指标与传统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改良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腋下小切口深筋膜浅层入路在连枷胸内固定手术中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对神经、血管、肌肉损伤小,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小,手术患者创伤小,切口美观,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优点,是一种连枷胸内固定手术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腋下小切口 手术内固定 临床应用效果 手术中 连枷胸 深筋膜 浅层 入路
下载PDF
不同部位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小见 侯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668-671,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部位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80例,将行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置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者设为锁骨中线组(39例),行腋前线第三肋间置管腔闭式引流治疗者设为腋前... 目的对比不同部位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80例,将行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置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者设为锁骨中线组(39例),行腋前线第三肋间置管腔闭式引流治疗者设为腋前线组(41例)。治疗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12 h、24 h、48 h、72 h)疼痛程度、住院时间、治愈、中转、并发症(引流管通畅、漏气、脱出、感染、皮下气肿等)等情况。结果锁骨中线组和腋前线组的治愈率、中转率分别为82.05%和85.37%、17.95%和14.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腋前线组术后12h、24 h、48 h的疼痛程度均轻于锁骨中线组(P<0.05),至术后72 h时,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相当(P>0.05);腋前线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显著低于锁骨中线组的28.13%(P<0.05)。结论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前线第三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腋前线第三肋间置管胸腔闭式引流具有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锁骨中线 腋前线
下载PDF
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在老年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业强 陈娟 高小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969-3970,共2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在老年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1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经食管床弓上吻合组(25例)和跨主动脉弓弓上吻合组(26例)。两组均经左胸入路行食管癌切除术,经食管床吻合组将管胃经食管床自主动脉... 目的:探讨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在老年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1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经食管床弓上吻合组(25例)和跨主动脉弓弓上吻合组(26例)。两组均经左胸入路行食管癌切除术,经食管床吻合组将管胃经食管床自主动脉弓后穿出,在弓上与食管吻合。跨主动脉弓吻合组直接将管胃在弓前与食管吻合,术后置胸管引流。术后观测两组患者胸腔引流量、拔胸管时间及吻合口漏、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等发生率以及肺功能变化等指标。结果:两组均治愈出院,两组观测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管床弓上吻合组术后胸胃不占胸腔容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重建较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 食管床 食管切除术
下载PDF
小儿嵌顿疝术后并发肠穿孔二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段仁全 李红军 王伟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05-105,共1页
病例1,男,2岁,因发现左腹股沟包块1年余,不能还纳8h入院,入院查体:心肺听诊可,腹平软,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左腹股沟区可扪及约4.0cm×3.0cm大小包块,质中,不能还纳。人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在全麻下急诊行“左侧嵌顿疝... 病例1,男,2岁,因发现左腹股沟包块1年余,不能还纳8h入院,入院查体:心肺听诊可,腹平软,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左腹股沟区可扪及约4.0cm×3.0cm大小包块,质中,不能还纳。人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在全麻下急诊行“左侧嵌顿疝松解还纳修补术”,术后予以抗感染、对症治疗。患儿于术后9h余开始出现呼吸急促,伴发热,腹胀,继而口唇紫绀,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不佳,急转上级医院二次手术治疗,术后诊断为回肠穿孔;中毒性休克。终抢救无效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并发 回肠穿孔 嵌顿疝 腹股沟包块 小儿 入院查体 中毒性休克 心肺听诊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血小板参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8
作者 韦东 孔豪博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63-667,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对脑卒中诊断和病情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9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脑梗死组(43例,包括23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和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对脑卒中诊断和病情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9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脑梗死组(43例,包括23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和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脑出血组(45例)。另选51例同期行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三组PLT、MPV、PDW和Fg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PLT[(217.86±53.92)×10~9/L比(180.40±32.81)×10~9/L比(174.09±40.18)×10~9/L]显著降低,MPV[(8.03±0.99)×10^(-15) L比(9.59±1.04)×10^(-15) L比(8.91±1.43)×10^(-15) L]、PDW [(13.97±1.22)%比(16.43±1.07)%比(16.09±0.97)%]和Fg[(3.17±0.95)g/L比(5.01±1.33)g/L比(4.91±0.92)g/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01);与脑梗死组比较,脑出血组MPV明显降低(P=0.012)。大面积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的血小板参数和Fg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检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对脑卒中的诊断和病情预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在连枷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业强 晏大学 +1 位作者 陈娟 高小见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12期977-978,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5月间收治的51例连枷胸患者临床资料,51例随机分为非手术治疗(25例)及手术内固定(26例)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 目的 探讨应用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5月间收治的51例连枷胸患者临床资料,51例随机分为非手术治疗(25例)及手术内固定(26例)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无死亡病例,均得到随访.两组平均住院时间、重症监护平均时间、疼痛指数、呼吸机通气时间、肺炎发生率、肺功能变化、血气分析等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组织相容性好,肋骨骨折断端对合符合生理对位,固定可靠,可以迅速稳定胸壁,改善呼吸循环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连枷胸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枷胸 肋骨骨折 内固定 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
下载PDF
皮下分层剪切微创治疗腋臭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小波 杨力 李小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276-1277,共2页
近年来关于微创治疗腋臭的术式不断出现[1-2],但传统手术切除整个腋窝区域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愈合后腋窝遗留条索样瘢痕,影响美观和功能。笔者2007年3月~2009年3月采用皮下分层剪切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腋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微创治疗 腋臭 剪切 2009年 皮下组织 手术切除 手术治疗 后腋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