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TS与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1
作者 侯伟 李佳 高小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371-37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与开胸肺癌根治术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Ⅰ期NSCLC 75例,分为VATS组(n=36)和开胸组(n=39),对两组手术、实验室、生活质量指标进... 目的:对比分析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与开胸肺癌根治术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Ⅰ期NSCLC 75例,分为VATS组(n=36)和开胸组(n=39),对两组手术、实验室、生活质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镜组为(102±28.9)ml、(254±56.3)ml、(2±0.8)d、(10±2.3)d明显低于开胸组(174±25.7)ml、(405±46.8)ml、(4±0.9)d、(13±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术后复发、转移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超敏C反应蛋白两组均较术前增高,而胸腔镜组术后3d(9.32±1.75)mg/L明显低于开胸组(10.57±2.25)mg/L(P<0.05)。两组FEV1均较术前降低,但胸腔镜组(1.67±0.14)L/min明显高于开胸组(1.59±0.18)L/min(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得分均较术前高,但胸腔镜组(117.6±6.43)分明显高于开胸组(113.2±4.83)分(P<0.05)。结论:VATS治疗Ⅰ期NSCLC创伤小,术后生活质量高于常规开胸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TS 肺癌根治术 NSCLC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单操作孔胸腔镜在纵隔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业强 晏大学 +1 位作者 陈娟 高小见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12期885-886,共2页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在纵隔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5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组(28例)和双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组(27例)。术中于腋中线第7肋间置入胸腔镜作为观察孔,单操作孔组在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第3...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在纵隔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5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组(28例)和双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组(27例)。术中于腋中线第7肋间置入胸腔镜作为观察孔,单操作孔组在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第3肋间,作1个长约2-4cm横行切口切开胸壁全层作为操作孔,经此操作孔完成手术,术毕间断缝合操作孔,观察孔作为胸腔闭式引流管通道。观测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指数、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带胸管时间、肺功能变化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无中转开胸,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带胸管时间、肺功能变化等指标与双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切口美观,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是纵隔肿瘤切除术中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操作孔 电视胸腔镜 纵膈肿瘤
下载PDF
改良腋下小切口深筋膜浅层入路在连枷胸内固定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业强 陈娟 高小见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11期2080-2081,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腋下小切口深筋膜浅层入路在连枷胸内固定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传统手术治疗组(25例)及改良手术内固定组(26例)治疗连枷胸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改良手术组术中平均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改良腋下小切口深筋膜浅层入路在连枷胸内固定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传统手术治疗组(25例)及改良手术内固定组(26例)治疗连枷胸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改良手术组术中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疼痛指数、切口感染率、肺炎发生率等指标与传统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改良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腋下小切口深筋膜浅层入路在连枷胸内固定手术中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对神经、血管、肌肉损伤小,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小,手术患者创伤小,切口美观,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优点,是一种连枷胸内固定手术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腋下小切口 手术内固定 临床应用效果 手术中 连枷胸 深筋膜 浅层 入路
下载PDF
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在连枷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业强 晏大学 +1 位作者 陈娟 高小见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12期977-978,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5月间收治的51例连枷胸患者临床资料,51例随机分为非手术治疗(25例)及手术内固定(26例)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 目的 探讨应用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5月间收治的51例连枷胸患者临床资料,51例随机分为非手术治疗(25例)及手术内固定(26例)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无死亡病例,均得到随访.两组平均住院时间、重症监护平均时间、疼痛指数、呼吸机通气时间、肺炎发生率、肺功能变化、血气分析等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组织相容性好,肋骨骨折断端对合符合生理对位,固定可靠,可以迅速稳定胸壁,改善呼吸循环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连枷胸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枷胸 肋骨骨折 内固定 环抱式爪形肋骨接骨板
下载PDF
急诊肋骨内固定手术对严重连枷胸患者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业强 晏大学 高小见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10期794-795,共2页
严重连枷胸患者因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致胸壁软化,出现反常呼吸,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循环功能,临床上多采用肋骨内固定手术稳定胸壁。我们对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8例严重连枷胸患者不同手术时机的结果进行比较。
关键词 连枷胸 肋骨内固定
下载PDF
24例自发性陈旧性血胸的治疗体会
6
作者 吴崇学 《华中医学杂志》 1997年第3期128-128,共1页
我院于1980年1月~1996年6月间,收治了自发性陈旧性血胸24例,经手术治疗,均获治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性19例,女性5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28岁。血胸8例,血气胸16例。原发病因:肺组织与胸顶粘连,粘连索撕裂11例,肺大泡破裂9... 我院于1980年1月~1996年6月间,收治了自发性陈旧性血胸24例,经手术治疗,均获治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性19例,女性5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28岁。血胸8例,血气胸16例。原发病因:肺组织与胸顶粘连,粘连索撕裂11例,肺大泡破裂9例,肺大泡破裂与胸顶粘连索撕裂并存4例。保守治疗:反复胸腔穿刺10例,闭式引流10例,胸腔穿刺加胸腔闭式引流4例。病程25~214天,平均77天。手术治疗:24例均有胸膜纤维板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胸 自发性 陈旧性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呼吸机在重症胸外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与护理
7
作者 琚爱红 《药物与人》 2015年第2期182-182,共1页
目的:探讨呼吸机在救治重症胸外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8例重症胸外伤患者,其中8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取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其余18例患者... 目的:探讨呼吸机在救治重症胸外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8例重症胸外伤患者,其中8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取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其余18例患者未采取呼吸机治疗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愈75例,治愈率为93.88%;对照组治愈11例,治愈率为63.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胸外伤患者尽早采取呼吸机辅助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降低病死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 重症胸外伤 呼吸衰竭 护理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5
8
作者 侯伟 李佳 +1 位作者 谢守凤 张业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6期2576-2580,共5页
目的: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其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三年3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iod carcinoma,PT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颈淋巴结总转移率为77.11%(283/367),中央区(Ⅵ区)... 目的: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其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三年3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iod carcinoma,PT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颈淋巴结总转移率为77.11%(283/367),中央区(Ⅵ区)转移率为70.30%(258/367),颈侧区(Ⅱ、Ⅲ、Ⅳ、Ⅴ区)转移率为62.67%(230/367),颈侧区中的Ⅱ区转移率最高60.49%(222/367)。发病年龄、原发灶个数、肿瘤是否累及被膜、癌灶直径、肿瘤边界是否清晰、癌灶位置、超声血流信号分级、癌症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或结节性甲状腺肿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因素及癌灶是否钙化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是否累及被膜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最大。结论:Ⅵ区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术中应常规清除,其次依次为Ⅱ、Ⅲ、Ⅳ、Ⅴ区。对于患者原发肿瘤若累及包膜、或多发病灶、或癌灶直径>1 cm及患者发病年龄<45岁等应同时做颈侧区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胸外科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业强 陈娟 高小见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3年第4期564-565,共2页
目的:总结回收式自体输血的临床经验,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胸外科急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通过自体-3000P型血液回收机把手术创面及胸腔内的出血收集,与抗凝剂混合,血液经多层过滤、洗涤、净化处理,浓缩后的红细胞在术中回输给... 目的:总结回收式自体输血的临床经验,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胸外科急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通过自体-3000P型血液回收机把手术创面及胸腔内的出血收集,与抗凝剂混合,血液经多层过滤、洗涤、净化处理,浓缩后的红细胞在术中回输给患者。本组自体血回收回输43例,回输血量单例次400~2200ml,总回输血量48050ml。结果:43例患者自体血回输均安全,有2例术后追加异体输血,本组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胸外科急诊手术中,可以快速有效补充血容量,避免了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节约血资源,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式 自体输血
原文传递
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在老年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业强 陈娟 高小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969-3970,共2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在老年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1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经食管床弓上吻合组(25例)和跨主动脉弓弓上吻合组(26例)。两组均经左胸入路行食管癌切除术,经食管床吻合组将管胃经食管床自主动脉... 目的:探讨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在老年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1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经食管床弓上吻合组(25例)和跨主动脉弓弓上吻合组(26例)。两组均经左胸入路行食管癌切除术,经食管床吻合组将管胃经食管床自主动脉弓后穿出,在弓上与食管吻合。跨主动脉弓吻合组直接将管胃在弓前与食管吻合,术后置胸管引流。术后观测两组患者胸腔引流量、拔胸管时间及吻合口漏、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等发生率以及肺功能变化等指标。结果:两组均治愈出院,两组观测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管床弓上吻合组术后胸胃不占胸腔容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重建较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 食管床 食管切除术
下载PDF
改良法空肠造口在食管癌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业强 晏大学 高小见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7期529-530,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法空肠造口在食管癌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食管癌根治+空肠造口手术患者214例,根据空肠造口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肠造口组(130例)和改良肠造口组(84例),改良组在术中游离胃时,保留带蒂网膜条宽约1.0~1.5 cm。在空... 目的探讨改良法空肠造口在食管癌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食管癌根治+空肠造口手术患者214例,根据空肠造口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肠造口组(130例)和改良肠造口组(84例),改良组在术中游离胃时,保留带蒂网膜条宽约1.0~1.5 cm。在空肠预造口处两端分别做一荷包缝合包埋造口管,双荷包线分别与造口管穿过腹膜内侧处两端缝合,将带蒂网膜条沿造口管包绕一周后将双荷包线分别与腹膜内侧打结固定。比较两组肠造口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造口漏、造口感染、造口管脱出、肠梗阻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改良组空肠造口手术时间、肠梗阻等指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造口漏、造口口感染、造口管脱出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法空肠造口可缩短肠造口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肠造口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空肠造口 带蒂大网膜 食管癌
下载PDF
纵隔内胚窦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崇学 冯伦高 《武汉医学杂志》 1995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纵隔内胚窦瘤(MEST)又名卵黄囊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与畸胎内癌、胚胎性癌、绒毛膜癌同属于纵隔非精原细胞肿瘤。截止1989年,国外文献报告76例~[1]。
关键词 纵隔肿瘤 恶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和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伟 张业强 高小见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1期241-242,共2页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和食管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28例胃癌和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EN)226例和静脉营养对照组102例。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第7d分别测定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体重,观察其肛门排气时...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和食管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28例胃癌和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EN)226例和静脉营养对照组102例。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第7d分别测定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体重,观察其肛门排气时间,术后1d称体重,并结算营养支持费用。结果:术后7d,两组比较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IgM、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营养组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生化指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比对照组提前(P<0.05),住院时间短(P<0.01),住院费用低(P<0.05)。结论:在胃癌和食管癌患者术后使用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所需费用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肿瘤 胃肠手术 肠内营养
下载PDF
带蒂大网膜吻合在老年食管癌术中应用价值
14
作者 张业强 晏大学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863-864,共2页
目的:分析带蒂大网膜在老年食管癌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老年食管癌患者214例随机分成带蒂大网膜吻合组(130例)和常规吻合组(84例),带蒂网膜吻合组患者术中游离胃时,保留胃右动脉处网膜宽约4.0~6.0 cm,将带蒂网膜垂帘式包绕食管... 目的:分析带蒂大网膜在老年食管癌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老年食管癌患者214例随机分成带蒂大网膜吻合组(130例)和常规吻合组(84例),带蒂网膜吻合组患者术中游离胃时,保留胃右动脉处网膜宽约4.0~6.0 cm,将带蒂网膜垂帘式包绕食管胃吻合口1周,间断缝合固定,剩余网膜和胃网膜右动脉平铺在食管床,呈半包围状覆盖管胃,防止吻合口及胃小弯侧胃漏。观测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拔胸管时间、出院时间、吻合口漏、胸胃综合征、心律失常(包括房颤、室上速等)、肺部感染、术后1个月肺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带蒂网膜吻合组术后吻合口漏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拔胸管时间、出院时间、胸胃综合征、心律失常、肺部感染、术后1个月肺功能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带蒂大网膜垂帘式包绕吻合口、网膜平铺食管床半包围管胃,可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有利于老年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胃 带蒂大网膜 食管癌
下载PDF
食管癌切除术保留迷走神经肝支、腹腔支和鸦爪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崇学 李启发 +5 位作者 侯伟 王会阳 陶书超 郭世刚 张业强 李元秀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 食管癌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及其肝支、腹腔支和鸦爪支 ,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消化功能变化。方法 将 4 0例食管癌 ( Tis~ 2 N0~ 1 M0 )患者随机分为迷走神经切断组和保留组 ,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 3天、1月、1年 ,测定患者的... 目的 食管癌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及其肝支、腹腔支和鸦爪支 ,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消化功能变化。方法 将 4 0例食管癌 ( Tis~ 2 N0~ 1 M0 )患者随机分为迷走神经切断组和保留组 ,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 3天、1月、1年 ,测定患者的胃液量、基础胃酸分泌量、胃液 p H值、空腹血清胃泌素、钡餐胃排空时间以及胆囊 B型超声波和胃内镜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的胃液量、基础胃酸分泌量比较 ,术前和术后 3天、1月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术后 1年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两组患者的胃酸 p H值、空腹血清胃泌素、胃排空时间这三项指标比较 ,术后 1月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术后 1年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随访 3年 ,两组患者术后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贫血、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 ,保留组均低于切断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两组患者术后腹泻、胆囊结石的发生率 ,切断组高于保留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保留迷走神经干及其肝支、腹腔支和鸦爪支 ,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消化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迷走神经 肝支 腹腔支 鸦爪支 食管肿瘤 手术
下载PDF
心脏穿透性外伤12例治疗体会
16
作者 张业强 高小见 +1 位作者 陈娟 晏大学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7期528-528,共1页
心脏穿透性外伤是胸外科常见的死亡原因,患者多因失血性休克或急性心包填塞而死亡.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12例,均急诊开胸手术,10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报道如下.
关键词 心脏穿透性外伤 治疗
下载PDF
爪形肋骨接骨板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业强 胡涛 +1 位作者 高小见 陈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33-533,共1页
2008年9月至2012年2月我们对33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爪形肋骨接骨板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其临床经验。
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 骨接骨板 多发性 肋骨 手术中 应用 手术治疗 骨折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