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象学教育学的视频分析:课堂中的注意与展示 被引量:6
1
作者 彭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62,共14页
注意(Aufmerksamkeit)是清醒状态下人存在和有效行动的必要条件,无论对人的日常生活还是对其工作和学习而言,注意在其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学校场域中、在课堂教学情境下,注意是教、学以及教育和教化的人类学前提;但注意现象本身并非... 注意(Aufmerksamkeit)是清醒状态下人存在和有效行动的必要条件,无论对人的日常生活还是对其工作和学习而言,注意在其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学校场域中、在课堂教学情境下,注意是教、学以及教育和教化的人类学前提;但注意现象本身并非直接可见,而是表现在行动者(教师、学生)的言语和身体性展示(Zeigen)之中,呈现于特定情境下的行动者之间的交互身体的应答经验之中,呈现于行动者与物、空间、时间的交互之中。作为经验哲学和经验科学的现象学自其产生之日起就将经验现象置于其研究的核心,随着其“生活世界转向”、对“回到事物本身”的追求以及对人的“身体”的复归,现象学尤其是现象学的视频研究为系统地描述和认识课堂中注意和展示的复杂性及其关系开启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 展示 现象学 视频分析
下载PDF
论教育学的未来
2
作者 迪特里希·本纳 苏娇(翻译) +1 位作者 彭韬(翻译) 彭正梅(翻译)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1,共7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教育学的未来。首先,在教育的方面,本文主张要坚守赫尔巴特提出的三种教育行动形式,即仅仅追求消极目的的“儿童管理”,拓展经验与交际的“教育性教学”,引导未成年人走向自我负责的行动的“咨询性训育”。这是教育...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教育学的未来。首先,在教育的方面,本文主张要坚守赫尔巴特提出的三种教育行动形式,即仅仅追求消极目的的“儿童管理”,拓展经验与交际的“教育性教学”,引导未成年人走向自我负责的行动的“咨询性训育”。这是教育的根本结构,也是教育学的未来的前提。其次,在教化以及教化理论的方面,教育学的未来关键在于考虑和注意到学习者与世界之间多样的、自由的和活跃的相互作用,并关注到在教育中联系多种知识形式。在普通教育学和教育科学的关系方面,教育学的未来在于加强教学与研究的关联性,使教育科学的研究内容变得可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的未来 教育 教化 普通教育学 教育科学
下载PDF
教育与教化的区别及其对当今教学研究的意义--论教化性的教育性教学 被引量:16
3
作者 底特利希·本纳 顾娟(译) +1 位作者 商仪(译) 彭正梅(校)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4,共10页
本文首先在教育与教化之间作出区分。教育与教化的区分涉及到教育性学习过程与非教育性学习过程之间的界限及归属问题。区分教育与教化并不仅限于对德语语言区有意义。在现代社会,整个世界都在讨论这一区分的意义。其次,本文依据赫尔巴... 本文首先在教育与教化之间作出区分。教育与教化的区分涉及到教育性学习过程与非教育性学习过程之间的界限及归属问题。区分教育与教化并不仅限于对德语语言区有意义。在现代社会,整个世界都在讨论这一区分的意义。其次,本文依据赫尔巴特的思想并联系当前对系统的知识形式的划分,探索什么是以特定领域的教化作用为目的并发挥这一教化作用的教育性教学。最后,本文概述了教育研究与教化研究之间的关联。这些关联对于教学研究有着基础性的意义,因为教学研究有责任去研究这种教化性的教育性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教化 教化性的教育性教学 教学研究
下载PDF
童年并未消逝:迈向支持自主性的现代教育 被引量:9
4
作者 顾娟 彭正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60,155,156,共9页
前现代社会的童年隐匿在确定的成人概念之中。卢梭指出,只有到了现代社会,我们才发现"我们不知道大自然允许我们成为什么"。不论对于儿童,还是对于成人,未来都带有根本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因此,现代民主允许成人去协商未来;... 前现代社会的童年隐匿在确定的成人概念之中。卢梭指出,只有到了现代社会,我们才发现"我们不知道大自然允许我们成为什么"。不论对于儿童,还是对于成人,未来都带有根本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因此,现代民主允许成人去协商未来;而儿童的教育则必须是支持性的,必须认可儿童不确定的可塑性并促进其自主性。童年是一种必要性的和经验性的假设,宣布童年的消逝或成人的消逝是没有经验证据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如何对儿童进行一种教育支持和社会支持,以促进其自主性,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 支持性教育 童年的消失 社会支持
下载PDF
论赫尔巴特的教育机敏理论及其当代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顾娟 +1 位作者 温辉 彭正梅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5,共13页
本文分三个部分对赫尔巴特的教育机敏理论作出了思考。第一部分重述了赫尔巴特早期在哥廷根大学关于教育机敏的"教育学讲座"讲稿(1802)。在此之中,赫尔巴特将教育机敏理解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调和,并且区分出三种常见... 本文分三个部分对赫尔巴特的教育机敏理论作出了思考。第一部分重述了赫尔巴特早期在哥廷根大学关于教育机敏的"教育学讲座"讲稿(1802)。在此之中,赫尔巴特将教育机敏理解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调和,并且区分出三种常见的教育机敏模式,即分别处于实践循环、解释学循环和技术循环中的教育机敏。然而,这些模式在赫尔巴特看来并非理想的教育机敏,因此,他倡导第四种模式,即以理论为导向、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科学性实验的教育机敏,并且建议对教育机敏进行科学的培育。遗憾的是,赫尔巴特虽然在柯尼斯堡建立了旨在培育教育机敏的教育机构,但却未对教育机敏的构成条件作出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对于这一遗憾,本文的第二部分作出了简要叙述,并以对照之意继续阐述了社会科学和文化科学中的机敏研究方案,这些方案在当下问题的视角下探究了赫尔巴特未作探讨的遗留问题。最后,本文在第三部分概括了针对教育机敏的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基本纲要,尽管这种理论和实证研究尚不存在。此外,该部分还建议,按照赫尔巴特区分出的不同的教育形式,即管理、教学和咨询,也相应地区分教育机敏的事实内容和现象,以及在能力理论的问题之下去研究其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机敏 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行动形式 教育差异
下载PDF
教育科学中的理论-实践问题——兼论教育思想和教育行动原则的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迪特里希·本纳 温辉(翻译) +2 位作者 苏娇(翻译) 彭韬(翻译) 彭正梅(校对)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2,32,共9页
教育科学和教育实践长期以来处于分离的过程。教育学正在众多科学中越来越丧失其统一性,这些科学都在讨论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教育实践逐渐分散为许多分支活动。对于这些分支活动,不再拥有一种连接性的行动理论和科学。在这种发展背景下... 教育科学和教育实践长期以来处于分离的过程。教育学正在众多科学中越来越丧失其统一性,这些科学都在讨论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教育实践逐渐分散为许多分支活动。对于这些分支活动,不再拥有一种连接性的行动理论和科学。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重构教育思想和行动的基本范畴来探讨教育学的理论-实践问题。在人类实践的一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实践的初步概念,然后通过指出教育实践的个人和社会方面的各两个原则来进一步明确这一概念。最后,这些原则的系统性使得教育科学根据问题来进行划分,教育实践根据问题领域来进行划分,这可以被理解为对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的身份危机的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教育科学 实践 教育理论 教化理论 教育思想 教育行动 身份
下载PDF
论教育语境中的承认和权力
7
作者 迪特里希·本纳 彭韬(译)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2,共8页
德国教育哲学近期出现了一些思潮,以法兰克福学派哲学家霍耐特所提出的承认理论和法国哲学家福柯提出的权力理论为指导论述教育学问题。本文试图针对这样的思潮重新论述教育语境中的承认和权力问题。文章第一部分回顾了当代教育哲学中... 德国教育哲学近期出现了一些思潮,以法兰克福学派哲学家霍耐特所提出的承认理论和法国哲学家福柯提出的权力理论为指导论述教育学问题。本文试图针对这样的思潮重新论述教育语境中的承认和权力问题。文章第一部分回顾了当代教育哲学中被遗忘的强调教育自身逻辑的欧洲教育学传统,并提出,论述教育中的权力和承认问题不能脱离教育自身逻辑。第二部分批判了霍耐特的抽象哲学的承认理论,认为他的承认概念使人们难以认识到,教育的承认是需要将下一代引入对承认问题的讨论的。第三部分则对教育哲学中对权力的讨论作出了类似的批判,认为这些观点将权力的形态强加于教育,而没有区分教育过程中正当的和非正当的权力形式。文章第四部分尝试将经典教育学的批判传统与当前教育哲学中的承认理论和权力理论结合起来,并在教育行动的三种形式上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认理论 权力 教育的承认 教育的权力 教育自身逻辑
下载PDF
现象学视角下的学习:一种新的面向和可能 被引量:32
8
作者 彭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学(Lernen)、教(Lehren)、教育(Erziehen)和教化(Bildung)作为学校教育场域中最为基本的现象是学校教育实践中较为复杂的实践活动。学校作为独立制度化的、人为组织的、富有技巧的教育实践发生的场所,关于其目的以及任务的理论和观点存... 学(Lernen)、教(Lehren)、教育(Erziehen)和教化(Bildung)作为学校教育场域中最为基本的现象是学校教育实践中较为复杂的实践活动。学校作为独立制度化的、人为组织的、富有技巧的教育实践发生的场所,关于其目的以及任务的理论和观点存在诸多差异。但无论何种学校任务和目的论,都需借由“学习”这一最为基本的现象和实践来实现。在对心理学经典学习理论批判性梳理的基础上,尝试从现象学尤其是身体现象学的视角阐述一种关于“学习”的新的理解和面向。首先,学习是发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的社会关联实践,是向他者的和在他者面前的学习;其次,学习是一种转换学习、是借由消极经验而生发的经验视域的扩展与变化;第三,现象学视域下的学习是基于身体的学习,兼具主动性和被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现象学 学习 身体 他者 经验
下载PDF
论学校的任务——基于现象学的视角 被引量:6
9
作者 马尔特·布因克曼 彭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72,共13页
学校是特殊的制度化场所,它具有与教和学相关的、特殊的行动逻辑。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社会功能的再生产以及社会化,也不仅在于将社会问题转化到教育领域。相反,在与其他社会领域和实践的积极关系之中,学校中教育行动的自身逻辑本身就具... 学校是特殊的制度化场所,它具有与教和学相关的、特殊的行动逻辑。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社会功能的再生产以及社会化,也不仅在于将社会问题转化到教育领域。相反,在与其他社会领域和实践的积极关系之中,学校中教育行动的自身逻辑本身就具有生产性。首先,在制度论的视角下,黑格尔将学校界定为独立制度化的、人为组织的教育实践发生的场所。在学校中存在一种与其他社会领域、机构和实践相区别的特殊的教育行动逻辑。其次,在教育理论和教化理论的视角下,马丁努斯·朗格威尔(Martinus Langeveld)将学校教育实践描述为人为的、富有技巧的教学行动,在其中教育行动发生以前以及教育领域以外的问题被转化到一种时间、空间和社会的教育语境中。第三,欧根·芬克(Eugen Fink)基于社会理论的视角,将学校实践界定为,在富有权力的、冲突性的、多元主义的(后)民主条件下的相互咨询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学校理论 教育 学习 任务 民主 现象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