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阴病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及相应中医非药物疗法选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谢胜 张越 周晓玲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第3期51-53,共3页
根据红外热像图显示的体质相关疾病经络皮温图象特点,指导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针对三阴病证,进行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分析及治疗方法举例:太阴病证以腹部、四肢皮温低为主,治疗以贴敷、温灸等以温中阳。少阴病证,热化时督脉红外轨迹断续... 根据红外热像图显示的体质相关疾病经络皮温图象特点,指导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针对三阴病证,进行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分析及治疗方法举例:太阴病证以腹部、四肢皮温低为主,治疗以贴敷、温灸等以温中阳。少阴病证,热化时督脉红外轨迹断续,全身皮温较高,治疗以刺络放血、针刺等调阴血;寒化时周身皮温偏低,督脉红外轨迹或有局限,治以贴敷、灸法等以温养;有独头面或手足心皮温高,余处低温者为阴盛格阳,治以贴敷、刺络放血,引火归元。厥阴病证皮温高低错杂,治疗以调和阴阳为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病 红外热像技术 经穴皮温 中医非药物疗法
下载PDF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1
2
作者 谢胜 侯秋科 +9 位作者 韦金秀 周晓玲 张越 刘园园 税典奎 梁谊深 颜春艳 赵正孝 蒋应玲 徐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575-2577,共3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检测...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停治疗后半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 d、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较治疗前均改善明显(P<0.05);停治疗后半年随访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差异明显(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 d与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而对照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结论:任督二脉经气交会有利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改善;背俞指针疗法利于肝胆之气条达,肝升脾升,胆降胃降,达到改善脾胃的升降;该疗法通过膀胱之"俞"调"肝胆之枢"达到"以俞调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任督二脉 肝胆枢
下载PDF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3
3
作者 谢胜 张越 +9 位作者 周晓玲 税典奎 侯秋科 梁谊深 颜春艳 赵正孝 蒋应玲 徐宏 刘园园 韦金秀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胃食管反流病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患者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胃食管反流病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患者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电图的分析,评价背俞指针疗法对胃电节律的影响;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主频率、主导功率均较治疗前增高显著(P<0.01),有统计学差异;节律紊乱系数均较前下降显著(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第7天、第14天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而对照组则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第14天与第7天相比任脉穴位皮温下降明显(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能提高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可增强胃主频率、主导功率,减少胃电的紊乱系数;这一作用考虑与背俞指针治疗改善任督二脉交会,改善脾胃、肝胆枢机,补元气、泻阴火促进胃动力进而改善胃电生理活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胃电图 元气亏虚 任督二脉
下载PDF
从六经之厥阴病论治阳虚血瘀型乙肝后肝硬化55例 被引量:9
4
作者 周晓玲 刘莹 +4 位作者 余静芳 覃凤传 陈峭 李泽鹏 李灿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870-873,共4页
目的从六经厥阴病阳虚血瘀角度出发,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六经辨证诊疗思路及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仲景六经辨证体系,纳入符合厥阴病之阳虚血瘀的11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 目的从六经厥阴病阳虚血瘀角度出发,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六经辨证诊疗思路及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仲景六经辨证体系,纳入符合厥阴病之阳虚血瘀的11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继续予核苷类药物为主的既有抗病毒方案,治疗组在核苷类药物为主的既有抗病毒方案上加用温经汤。观察疗程均为六个月,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肝纤维化、乙型肝炎病毒DNA病毒载量、B型超声及总有效率等指标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高达92.72%,显著优于对照组76.36%(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肝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4项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型超声(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DNA、乙型肝炎e抗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仲景六经辨证之厥阴病理论出发,验证了温经汤治疗阳虚血瘀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厥阴病 阳虚血瘀 六经辨证 温经汤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仲景桂枝人参汤联合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30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宁庆云 谢胜 +1 位作者 周晓玲 李灿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861-1863,共3页
目的:评价仲景桂枝人参汤联合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仲景桂枝人参汤,并每日在双侧脾俞穴、胃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行一次指针治疗... 目的:评价仲景桂枝人参汤联合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仲景桂枝人参汤,并每日在双侧脾俞穴、胃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行一次指针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烧心、反酸等典型症状,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黏膜的修复方面,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3周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仲景桂枝人参汤联合背俞指针疗法组疗效优于西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人参汤 背俞指针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仲景经方治疗郁病初探 被引量:4
6
作者 谢胜 韦金秀 +2 位作者 侯秋科 周晓玲 刘礼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984-1986,共3页
随着郁病发病率不断增加,郁病的治疗倍受重视,《伤寒论》《金匮要略》对郁病的治疗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者将其分类整理并结合临床治疗经验,提出自己的见解,倡导重视经方的运用,并重视个体化的治疗。
关键词 仲景经方 郁病 分类整理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经气法时中医外治法及其应用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谢胜 张越 +2 位作者 周晓玲 刘圆圆 侯秋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214-217,共4页
中医外治法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显著等多种优点,但其理论系统的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疗法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在多年临证实践基础上,提出经气法时中医外治法的概念,认为不同年运及主客气的更替变化,对人体经气运行会产生影响。... 中医外治法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显著等多种优点,但其理论系统的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疗法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在多年临证实践基础上,提出经气法时中医外治法的概念,认为不同年运及主客气的更替变化,对人体经气运行会产生影响。并根据此理论,针对人体经络所产生的相应气血运行变化及功能偏颇,应时而治,应时辰、运气规律而调经气,补虚泻实,达到和调气血阴阳,调体质之偏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经气法时
下载PDF
日光浴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倩 肖艳平 郭庆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2年第8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日光浴联合五音疗法,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疗... 目的探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日光浴联合五音疗法,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胃电图检测结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日光浴联合五音疗法能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日光浴 五音疗法 脾胃虚寒 中医护理
下载PDF
运气经络红外热成像在胃食管反流病辨证分型及方药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10
9
作者 谢胜 刘园园 +1 位作者 梁谊深 韦金秀 《江西中医药》 2014年第8期19-21,共3页
应用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结合中医运气学理论指导,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辨证,形成了"木郁发之"型、"火气来复、阳明阖机不利"型、"肺肾失交"型及"少阴寒化、太阳开机不利"型运气经络红外热成像胃... 应用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结合中医运气学理论指导,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辨证,形成了"木郁发之"型、"火气来复、阳明阖机不利"型、"肺肾失交"型及"少阴寒化、太阳开机不利"型运气经络红外热成像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分型,并对各型方药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探索。这种诊治模式集传统四诊合参、"天人相应"的时空理论及红外热成像技术于一体,从而更科学的指导方药在相同运气格局下的"异病同治"及不同运气格局下的"同病异治",为临床诊治胃食管反流病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胃食管反流病 辨证分型
下载PDF
从少阴病寒化证论治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晓玲 覃凤传 +4 位作者 余静芳 刘莹 陈峭 李灿 李泽鹏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14期134-136,共3页
目的:观察四逆汤合五苓散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少阴病寒化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10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ETV)+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以ETV+基础治疗+四逆汤合五苓散。30天... 目的:观察四逆汤合五苓散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少阴病寒化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10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ETV)+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以ETV+基础治疗+四逆汤合五苓散。30天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AST、ALT、肝纤维化指标、血清RAAS指标、肝脏硬度值及临床疗效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HBV-DNA及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汤合五苓散可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AST、ALT、肝纤维化指标、临床疗效积分、肝脏硬度值,抑制RAAS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四逆汤 五苓散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周道红双手诊脉法与《伤寒论》“平脉辨证”少阴病脉象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峭 周娅妮 周晓玲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5期16-19,共4页
"平脉辨证"是《伤寒论》核心思想,涵盖凭脉阐述病机及辨析症候,解释六经辨病不同病因病机层次变化,重视疾病动态变化与发展;仲景倡导"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凭脉证辨别表里是应用《伤... "平脉辨证"是《伤寒论》核心思想,涵盖凭脉阐述病机及辨析症候,解释六经辨病不同病因病机层次变化,重视疾病动态变化与发展;仲景倡导"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凭脉证辨别表里是应用《伤寒论》经方重要基础,应用脉法指导治疗是六经辨病精髓之一,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脉、证、方结合;少阴病篇不同病理层次脉象,具有动悉病证、辨别表里、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特点,涵盖决生死和辨病愈。善诊脉者,需对六部脉象详查并仔细推敲,对比各部脉象,辨出病证本质。周道红认为诊脉应先于问诊,避免对症状主观臆测影响对脉象信息客观判定,做到"恒常达变",创立双手诊脉法,"比类奇恒",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浅到深,全面获取脉象的信息,特点在于左右对照,初先总按左右脉象,感受六部脉象总的脉体信息,初步了解整体情况虚实性质;其次左右对比按脉,了解机体气血阴阳盛衰,此为运用《伤寒论》指导六经辨病的关键步骤;最后分部按脉,了解各脏腑虚实寒热、五行生克,是脏腑辨证重要环节,两手持脉时需在时间、空间、维度上保持一致性,平心静气、仔细体会各部脉象的脉体变化,比较分析所候脏腑气血阴阳,指导辨证处方;周晓玲继承周道红双手诊脉理论,结合《伤寒论》六经辨病,延伸应用双手诊脉法辨识少阴病,指导经方的应用。附双手诊脉法辨治少阴寒化虚劳验案一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手诊脉法 平脉辨证 六部脉象 六经辨证 周道红 周晓玲 张仲景 伤寒论 少阴病
下载PDF
应用红外热像技术对手足心热病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越 谢胜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4-15,共2页
手足心热,是中医临证常见症状之一,应用红外热像技术,对手足心热的产生原因:阴虚、阳虚及脾虚阴火证进行区分,使针对手足心热的辨证具有可视性。
关键词 手足心热 病因 红外热像技术
下载PDF
平衡罐疗法联合胃病3号方治疗吐酸病(湿热蕴结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力 周晓玲 税典奎 《湖北中医杂志》 2013年第9期45-46,共2页
吐酸病在祖国医学中认为是一类以泛吐酸水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诸逆上冲……”。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提出了“吞酸”、“吐酸”病名,其论述的表现与西医学中胃食管反流病的反酸表现大... 吐酸病在祖国医学中认为是一类以泛吐酸水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诸逆上冲……”。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提出了“吞酸”、“吐酸”病名,其论述的表现与西医学中胃食管反流病的反酸表现大致相似。笔者采用平衡罐疗法联合胃病3号方治疗吐酸瘸(湿热蕴结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酸病 湿热蕴结型 中医药疗法 胃病3号方 平衡罐疗法
下载PDF
基于“肠-肝轴”肠道菌群调节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3
14
作者 刘礼剑 杨成宁 +6 位作者 沈飞霞 庞丽霞 梁楚佳 胡晓萍 黄瑞 谢胜 韦金秀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1789-1792,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肠-肝轴"肠道菌群调节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0例,其中对照组患... 目的:研究基于"肠-肝轴"肠道菌群调节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治疗疗效,Chid-Pugh分级情况,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hid-Pugh分级为A级的人数占比为60.00%(18/30),高于对照组的30.0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及TBIL水平分别为(68.9±13.2)U/L、(49.3±5.0)μ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12.7±13.5)U/L、(61.4±5.4)μmmol/L(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的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修复肠道黏膜屏障以及减轻内毒素血症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当归芍药散 肠道菌群 肠-肝轴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45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谢胜 覃婧 +1 位作者 周晓玲 黄文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844-1845,共2页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每日1剂,配合背俞指针疗法,每日1次;对照组43例予阿普唑仑片口服。均以3周为1个疗程。结果...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每日1剂,配合背俞指针疗法,每日1次;对照组43例予阿普唑仑片口服。均以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与对照组79.0%相比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肝郁脾虚型 柴胡桂枝干姜汤 背俞指针疗法 阿普唑仑
下载PDF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晓玲 谢胜 +1 位作者 侯秋科 李灿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571-574,共4页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行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体外分离纯化脐血干细胞制成10mL细胞悬液,通过肝动脉介入的方法移植入肝脏,并配合抗病...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行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体外分离纯化脐血干细胞制成10mL细胞悬液,通过肝动脉介入的方法移植入肝脏,并配合抗病毒及保肝退黄等对症治疗;对照组26例,予抗病毒及保肝退黄等对症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第2、4、8周评价肝脏功能、凝血功能变化,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并计算Child-Pugh评分。结果治疗组于干细胞移植术后第2周症状、体征及Child-Pugh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和第8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凝血酶原时间(PT)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胆碱酯酶(CHE)及白蛋白(Alb)较术前均有明显增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补充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干细胞 移植 乙型肝炎肝硬化 失代偿期
下载PDF
背俞指食针疗法对GERD伴心理、睡眠障碍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晓玲 谢胜 +7 位作者 侯秋科 韦金秀 张越 刘园园 税典奎 梁谊深 徐宏 颜春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症状,特别是心理、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进行评分,并... 目的:探讨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症状,特别是心理、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进行评分,并统计分析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的变化,评价背俞指针疗法对以上症状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结束后半年胸骨后烧辣烧心感频率、胸骨后烧辣烧心感程度、胸口痛频率、胸口痛程度、口中酸/苦味频率、口中酸/苦味程度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通过刺激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改善任督二脉经气之交会,调节脾胃之枢升降,肝肺之枢疏泄,心肾之枢交泰,达到"以俞调枢"之作用。研究发现:该疗法对GERD症状及心理、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源于温补三焦相火,提示三焦相火虚衰是GERD的根本脏腑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三焦相火 心理睡眠障碍
下载PDF
背俞指针疗法对OOC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韦金秀 谢胜 +5 位作者 周晓玲 侯秋科 刘园园 欧阳波 杨成宁 廖婷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不同证型患者治疗前后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的变化特点,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将OOC患者82例分为肠胃积热证、气机郁滞证、脾胃气虚证、肾阳虚证、阴... 目的:分析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不同证型患者治疗前后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的变化特点,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将OOC患者82例分为肠胃积热证、气机郁滞证、脾胃气虚证、肾阳虚证、阴虚肠燥证,分析比较各证型及正常人任督二脉穴位皮温情况。结果:不同证型患者任督二脉皮温变化不同:①胃肠积热证:任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而督脉主要穴位皮温略微升高。②气机郁滞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③脾胃气虚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前与治疗第7天及第14天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但经治疗后任督二脉经络轨迹明显。④肾阳虚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升高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⑤阴虚肠燥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显著(P<0.01)。结论:①背俞指针疗法可双向调节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在热邪或虚火情况下,可通过泻火或降火的作用,使穴位皮温降低;在阳虚及寒凝经脉时,可通过温阳散寒而激发经络经气,使穴位皮温升高;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变化不明显者,经治疗后任督二脉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清晰;亦可使没有显示任督经脉红外辐射轨迹者激发出沿该经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②通过背俞指针疗法激发膀胱经经气,进而影响任督二脉经气交会,达到调节肺与大肠表里之枢、肝肺升降之枢及脾胃升降之枢的作用,从而起到"穴位-经络-脏腑功能改善"的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出口梗阻型 背俞指针疗法 任督二脉穴位皮温
下载PDF
温胃阳汤对胃动力低下大鼠胃电活动及其血液和组织中MTL、GAS、VI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峭 税典奎 侯秋科 《陕西中医》 2014年第9期1264-1266,共3页
目的:观察温胃阳汤对胃动力低下大鼠的胃电活动及其血液、胃窦组织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等脑肠肽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拓宽本方的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奠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取Wistar大鼠共70只,雌雄各半,体重200... 目的:观察温胃阳汤对胃动力低下大鼠的胃电活动及其血液、胃窦组织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等脑肠肽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拓宽本方的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奠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取Wistar大鼠共70只,雌雄各半,体重200±20g,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60只,模型组每只大鼠按10g/kg体重的甘草煎剂灌胃,并再将模型组随机分为模型3d组、模型7d组、温胃阳汤高、中、低剂量组及吗丁啉组,各组大鼠均为雌雄各半。其中,温胃阳汤高、中、低各剂量组分别予浓度为2.970g/mL、1.485g/mL、0.743g/mL的温胃阳汤灌胃,吗丁啉组予0.27mg/mL的吗丁啉混悬液按100g体重1mL灌胃。观察各组大鼠胃电活动的变化,并观察各组大鼠血液、组织中MTL、GAS、VIP含量的变化。结果:一定剂量甘草煎剂可复制胃动力低下的大鼠模型,而温胃阳汤对胃动力低下大鼠的胃电异常活动具有显著的对抗作用(P<0.01),并可使胃动力低下大鼠血液和组织中的兴奋性脑肠肽MTL、GAS含量升高,抑制性脑肠肽VIP的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或P<0.01)。结论:温胃阳汤对胃动力低下大鼠的胃电节律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其促胃动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调节血液和胃窦组织中主要脑肠肽成分(MTL、GAS、VIP等)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动力低下 促胃动素 胃泌素类 血管活性肠肽 动物实验 大鼠
下载PDF
子午流注开穴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税典奎 陈峭 +1 位作者 侯秋科 蒋应玲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开穴疗法对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符合FD诊断标准的病例120例,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子午流注开穴疗法治疗、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的主症积分和临床疗效,以及胃电节律的变化和胃肠激...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开穴疗法对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符合FD诊断标准的病例120例,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子午流注开穴疗法治疗、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的主症积分和临床疗效,以及胃电节律的变化和胃肠激素检测值。结果 (1)子午流注开穴疗法组、中药组、西药组的平均疗效指数分别为97.5%、95.0%、92.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3组治疗后早饱、脘腹痞满、纳呆、脘腹灼热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3)子午流注开穴疗法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胃电主频率、增高电幅值、减低胃电节律紊乱系数,与西药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4)子午流注开穴疗法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与西药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降低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胆囊收缩素水平,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子午流注开穴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FD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郁气滞证 针灸疗法 子午流注开穴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