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三角的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桂成 江林 龙启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1396-1397,共2页
目的探索颈动脉三角的解剖结构特点,为该区域的疾病诊断、临床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尸体25具(男11具,女14具)共50侧,解剖颈动脉三角区,观测该区域的血管、神经及其毗邻结构,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颈总动脉分叉处... 目的探索颈动脉三角的解剖结构特点,为该区域的疾病诊断、临床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尸体25具(男11具,女14具)共50侧,解剖颈动脉三角区,观测该区域的血管、神经及其毗邻结构,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颈总动脉分叉处有5种类型:即平甲状软骨上缘者24侧(48%),在甲状软骨上缘与舌骨大角之间14侧(28%),在舌骨大角平面6侧(12%),在舌骨大角平面以上4侧(8%),低于甲状软骨上缘以下2侧(4%);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和面动脉至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分别是:2.33±0.45(1.12~3.50)mm、13.47±4.58(4.80~25.46)mm和22.37±4.36(15.00~33.26)mm;变异的分支有:甲舌干(2侧,占4%)和舌面干(6侧,占12%);颈上神经节长32.04±5.09(23.46~45.20)mm,正对第2、3、4颈椎横突高度。结论颈总动脉分叉处须个体化确定;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和面动脉的间距相差10 mm左右,行程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熟悉颈动脉三角的解剖,对该区发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三角 解剖观测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观测和临床意义
2
作者 李桂成 江林 龙启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6,共4页
研究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成人头颅干骨标本60例(120侧),观察和测量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距离,并对双侧距离差别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舌下神经管长度左(11.22+1.67)mm,... 研究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成人头颅干骨标本60例(120侧),观察和测量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距离,并对双侧距离差别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舌下神经管长度左(11.22+1.67)mm,右(11.28士1.79)mm;其长轴与矢状面的夹角左45.19°士1.51°、右45.30°士1.33°;其长轴与枕髁长轴的夹角左62.44°土3.62°、右62.32°±3.64°;枕髁后缘到达舌下神经管内口、外口的距离左(9.38土1.67)mm、(16.18±1.97)mm,右(9.35±1.70)mm、(16.13±1.94)mm。颈静脉结节上表面到达舌下神经管内口的距离左(6.17士1.34)mm、右(6.22±1.36)mm;髁管的出现率为65%,2侧均含有双髁管1.67%。舌下神经管内口有骨性突起分隔者8.33%,内口分为双管者18.33%、三管者6.67%、二分管1.67%。以上结果左、右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熟悉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知识,有助于临床相姜疼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肯禀的制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神经管 毗邻结构 测量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