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患者阴道菌群与宫颈局部免疫功能改变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以吉 陶华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年第12期5-7,共3页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患者阴道菌群与宫颈局部免疫功能改变的关联。方法选取60例HR-HPV检测阳性且未进展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SIL)且阴道微生态检测失衡的宫颈疾病患者设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60例HR-HPV检测...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患者阴道菌群与宫颈局部免疫功能改变的关联。方法选取60例HR-HPV检测阳性且未进展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SIL)且阴道微生态检测失衡的宫颈疾病患者设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60例HR-HPV检测阴性的宫颈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HR-HPV、阴道微生态检测及宫颈局部免疫功能检测。比较两组患者阴道菌群阳性率、阴道微生态失调情况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试验组乳酸杆菌异常、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滴虫、解服腺原体阴道菌群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共检出31例阴道微生态失调,占比51.67%;对照组共检出12例阴道微生态失调,占比20.00%。试验组阴道微生态失调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84,P<0.05)。试验组CD3^(+)、CD4^(+)水平低于对照组,但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HR-HPV阴性患者相比,HR-HPV阳性患者的宫颈局部免疫功能相对较低,易引发阴道菌群变化的同时,还会造成阴道微生态失调,进而提高宫颈癌变的发生风险,临床应予以重视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持续感染 阴道菌群 免疫功能 宫颈癌变
下载PDF
HR-HPV感染聚焦超声治疗前后阴道微生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陶华 傅锦坚 +2 位作者 柳涵之 马靖文 黄以吉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2年第9期95-98,共4页
目的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样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感染妇女使用聚焦超声(focused ultrasound, FUS)治疗前后阴道微生态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HR-HPV感染... 目的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样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感染妇女使用聚焦超声(focused ultrasound, FUS)治疗前后阴道微生态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HR-HPV感染并进行宫颈FUS治疗的120例妇女的病例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进行阴道微生态评价。结果 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阴道菌群密集度及多样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微生态异常主要包括菌群异常、菌群抑制及菌群增殖过度。术前菌群正常占42.5%,术后3个月菌群正常占92.5%;术前及术后3个月阴道分泌物的白细胞酯酶阳性率(73.3%vs 55.8%)、唾液酸酐酶阳性率(35%vs 19.2%)、细菌性阴道炎(46.7%vs 3.3%)、霉菌性阴道炎(35%vs 4.2%)及HR-HPV阳性率(100%vs 7.5%)、HO阴性率(32.5%vs 2.5%)、滴虫性阴道炎阳性率(6.7%vs 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pH值及Nagent评分[(4.62±0.08),(5.49±1.86)分]均高于术后3个月水平[(4.38±0.15),(2.33±1.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HPV感染患者经FUS治疗后3个月阴道微生态明显改善,FUS治疗能够促进HR-HPV的阴转率,是一种有效的宫颈HR-HPV感染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超声(FUS) HR-HPV感染 宫颈 阴道微生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