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柳州市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成志 石展英 +7 位作者 胡居正 吴昊 周丹 黄站珠 谢友 阎海威 朱成明 何建明 《广州医药》 2023年第6期94-99,共6页
目的探讨柳州市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OPF)现状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柳州市工人医院创伤中心收治的5235例60周岁及以上老年OP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从中随机抽取300例老年OPF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选... 目的探讨柳州市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OPF)现状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柳州市工人医院创伤中心收治的5235例60周岁及以上老年OP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从中随机抽取300例老年OPF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接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未骨折的30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通过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详细收集2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分析柳州市老年OPF现状及危险因素。结果5235例老年OPF患者中,以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占比最高58.19%、其次为股骨颈骨折15.42%;60~74岁年龄段患者以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占比最高77.03%,75~89年龄段患者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占比均较高分别为43.36%、41.34%,≥90岁患者粗隆间骨折占比最高49.25%;男性、女性均以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占比较高,分别为46.34%、62.47%。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跌倒史、骨折史、骨密度(BMD)、糖尿病、不良生活习惯为老年OP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柳州市老年OP患者骨折的主要类型;老年OPF的发生与年龄、性别、BMI、跌倒史、骨折史、BMD、糖尿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降低OPF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 骨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FRAX^(■)评估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研究
2
作者 杨成志 石展英 +7 位作者 胡居正 吴昊 周丹 黄站珠 谢友 阎海威 朱成明 何建明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3期109-111,共3页
目的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预测评估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OPF)发生风险。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接诊的老年骨质疏松症(OP)患者75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骨密度(BMD)情况,利用FRAX^(■)工具... 目的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预测评估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OPF)发生风险。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接诊的老年骨质疏松症(OP)患者75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骨密度(BMD)情况,利用FRAX^(■)工具对患者10年内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MOFP)、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HOFP)进行预测,比较不同年龄段、性别、BMI、是否有骨折史患者的10年内MOFP、HOFP。结果750例OP患者,其中BMD T值在-3~-2.5为117例,-3.5~-3.1为160例,-4.0~-3.6为187例,-4.5~-4.1为135例,-5.0~-4.6为71例,-5.5~-5.1为43例,-6.0~-5.6为33例,<-6.1为4例;男性BMD平均-3.93±1.10,女性BMD平均-4.37±1.08,两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7,P<0.01)。经FRAX^(■)评估不同年龄段OP患者10年内MOFP、HOFP,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逐渐提升(P<0.05);女性OP患者MOFP、HOFP明显高于男性(P<0.05);不同BMI OP患者10年内MOFP、HOFP,随着BMI升高而降低(P<0.05);有骨折史OP患者10年内MOFP、HOFP均明显高于无骨折史OP患者(P<0.05)。结论采用FRAX^(■)评估工具,可方便、快捷评估老年人OPF的发生风险,OP患者10内年MOFP、HOFP女性高于男性且随年龄增长而上升,BMI越高则MOFP、HOFP越低、有骨折史OP患者MOFP、HOFP高于无骨折史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性骨折 风险评估 FRAX^(■)评估工具
下载PDF
开放性胫骨骨折术后感染诊治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大波 韦礼永 +2 位作者 韦仁杰 黄明棣 杨成志 《大医生》 2023年第12期140-144,共5页
随着行开放性胫骨骨折术的患者日趋递增,开放性胫骨骨折术后感染的患者也随之递增。开放性胫骨骨折术后感染对患者而言是灾难性的,给患者及其家属不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还增加了经济负担。由于开放性胫骨骨折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仍... 随着行开放性胫骨骨折术的患者日趋递增,开放性胫骨骨折术后感染的患者也随之递增。开放性胫骨骨折术后感染对患者而言是灾难性的,给患者及其家属不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还增加了经济负担。由于开放性胫骨骨折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仍尚存争议,且无系统的病原学研究,使其成为临床骨科医师探讨的热点话题。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检索CNKI、PubMed和万方等国内外数据库与开放性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筛选以开放性胫骨骨折术后感染为主的研究文献,最终筛选出40条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胫骨骨折 感染 诊治
下载PDF
机器人导航下单骨道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观察
4
作者 唐经励 刘搏宇 胡居正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039-1041,1056,共4页
目的 应用骨科机器人三维导航胫骨单骨道联合关节镜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探讨其操作技巧及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采用骨科机器人三维导航下单骨道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后交... 目的 应用骨科机器人三维导航胫骨单骨道联合关节镜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探讨其操作技巧及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采用骨科机器人三维导航下单骨道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22~64岁,平均(39.2±0.3)岁。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稳定的评估指标为KT-1000测量值。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123~189 min;其中使用骨科机器人规划时间15~23 min,打入导针的时间10~24 min。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9.4±2.3)个月。1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发生单侧髌旁内侧皮神经受损。胫骨前方固定物4例外排铆钉,2例Endobutton钢板,2例门型钉,1例皮质螺钉。6例复查骨折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28周,平均(14.5±1.4)周。KT-1000测量值:术前Ⅱ度5例,Ⅲ度4例。术后3个月测量Ⅰ度1例,Ⅱ度5例,Ⅲ度3例。Lysholm评分由术前(45.23±2.45)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84.35±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科机器人三维导航置入导针钻取骨道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骨道深度可控、指向清晰,操作精准,固定可靠,患者功能改善度高,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天玑骨科机器人 双后内侧入路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质CT测量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的意义
5
作者 李路 刘刚 +1 位作者 朱里 李涛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4期2421-2424,共4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质CT值评估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在该院行肩关节CT检查的11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肱骨近端骨折(骨折组)和非骨折(非骨折组)患者各59例,测量肱骨近端骨质CT值,了解2组患者CT值有无差异...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质CT值评估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在该院行肩关节CT检查的11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肱骨近端骨折(骨折组)和非骨折(非骨折组)患者各59例,测量肱骨近端骨质CT值,了解2组患者CT值有无差异,并进一步分析CT值与肱骨近端骨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118例患者肱骨近端骨质CT值随年龄增大而减小,女性患者肱骨近端骨质CT值[(93.18±16.30)HU]明显低于男性[(103.91±16.72)HU],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肱骨近端骨质CT值[(94.17±14.39)HU]明显低于非骨折组[(100.56±19.23)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骨折与复杂骨折患者肱骨近端骨质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中肱骨近端骨质CT值可能具有预测肱骨近端骨折的意义,但无法预测骨折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 骨折 CT值 骨质疏松 Neer分型
下载PDF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4
6
作者 莫雄革 马爱国 +3 位作者 石展英 罗群强 韦仕战 周传晓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246-3249,共4页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13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65例),其中观察组采取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13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65例),其中观察组采取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随访6个月,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进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末次随访时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疗效,比较两组疗效优良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长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CM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C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疗效优良率为85.25%,对照组为89.7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可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近期疗效满意,具有并发症发生少和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 人工肱骨头置换 骨质疏松
下载PDF
Starr架辅助复位INFIX与前柱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比较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唐经励 刘搏宇 +2 位作者 胡居正 吴昊 石展英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应用Starr复位架经皮复位、骨盆前环皮下钉棒系统(INFIX)与前柱拉力螺钉固定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比较疗效并探讨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6年4月—2017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35例Tile B/C型骨盆骨折患者,... 目的应用Starr复位架经皮复位、骨盆前环皮下钉棒系统(INFIX)与前柱拉力螺钉固定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比较疗效并探讨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6年4月—2017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35例Tile B/C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B1型4例,B2型10例,B3型5例,C1型10例,C2型6例;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22~66岁,平均42岁。前环损伤采用INFIX内固定系统固定19例(INFIX组),采用前柱螺钉固定16例(前柱螺钉组)。骨盆后环损伤均采用骶髂关节螺钉固定。记录各组Starr架复位时间、前环内固定置入时间、透视次数等,按Matta标准评定骨盆骨折复位质量,功能评分采用Majeed功能评分量表。结果两组患者Starr架复位时间分别为(30. 3±11. 2) min、(34. 4±5. 9) min;INFIX组内固定置入时间(25. 4±2. 1) min,前柱螺钉组(38. 0±4. 2)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透视次数分别为(30. 2±3. 5)次、(26. 1±9. 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结果显示INFIX组优10例,良8例,差1例;前柱螺钉组优9例,良6例,差1例。Majeed功能评分显示INFIX组优8例,良11例;前柱螺钉组优10例,良6例。两组骨折复位及功能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arr复位架辅助复位灵活可靠,INFIX或前柱螺钉固定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经皮复位微创螺钉置入技术具有明显临床优势及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复位架 内固定 螺钉 钉棒系统
下载PDF
Starr架辅助复位INFIX内固定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唐经励 刘搏宇 +2 位作者 胡居正 吴昊 石展英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应用Starr复位架辅助复位骨盆前环皮下钉棒内固定系统(internal fixator,INFIX)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探讨操作技巧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19例Tile B/C型骨折采用Starr复位架辅助复位,同时骨盆前环骨折采... 目的应用Starr复位架辅助复位骨盆前环皮下钉棒内固定系统(internal fixator,INFIX)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探讨操作技巧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19例Tile B/C型骨折采用Starr复位架辅助复位,同时骨盆前环骨折采用INFIX固定,骨盆后环损伤采用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骨盆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标准评定,功能评分采用Majeed功能评分量表。结果本组患者术中Starr复位架复位时间15~39min,INFIX置入的时间19~27min,术中出血量10~30mL。术后19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3个月。术后无休克,无切口感染。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主诉性生活不适。4例出现单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2例出现单侧股神经麻痹症状,术后骨折愈合时间7~15周。采用Matta等标准评定骨折复位结果优12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89.45%;Majeed功能评分优8例,良9例,中2例,优良率89.45%。结论 Starr复位架辅助复位INFIX内固定系统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技术操作简便灵活,患者功能改善度高,具有明显临床优势及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Starr复位架 INFIX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带袢钢板固定修复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韦露 阎海威 +1 位作者 胡居正 石展英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8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带袢钢板修复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2.20±8.63)岁。行骨折内固定术后,使用带袢钢板修复下尺桡关节脱位。术后复查X线片,... 目的探讨带袢钢板修复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2.20±8.63)岁。行骨折内固定术后,使用带袢钢板修复下尺桡关节脱位。术后复查X线片,了解术后脱位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根据Cooney、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及手握力来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10例患者术后X线片示远侧桡尺关节脱位均复位,合并骨折愈合良好。根据Cooney腕关节评分标准,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Gartland-Wed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2例。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患侧腕关节功能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袢钢板修复固定下尺桡关节脱位,符合生物力学的弹性固定,保留远侧桡尺关节功能,是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尺桡关节 脱位 带袢钢板
下载PDF
老年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术中体温干预对隐性失血的影响
10
作者 覃文杰 胡居正 朱成明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2083-2085,共3页
目的:老年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患者运用复合保温措施干预对术中及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股骨转子间骨折并行PFNA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分为保温干预组和常规处理组。常规处... 目的:老年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患者运用复合保温措施干预对术中及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股骨转子间骨折并行PFNA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分为保温干预组和常规处理组。常规处理组不做特别干预,而保温干预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运用可控式加温毯,输入液体预热加温,手术室环境温度控制等措施。记录两组手术前后的鼻咽温度变化情况、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以及计算隐性失血量。结果:保温干预组的平均体温均高于常规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失血量少于常规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保温组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常规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转子间骨折行PFNA治疗运用复合保温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患者的隐性失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保温干预 围术期 隐性失血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损伤的治疗进展
11
作者 杨成志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第2期99-101,共3页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骨折部位为股骨颈基底到小转子水平之上,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骨折部位血运丰富,经手术治疗后一般愈合情况理想,若骨折累及外侧壁受损,容易导致内固定不稳,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患者骨折恢复并使得患...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骨折部位为股骨颈基底到小转子水平之上,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骨折部位血运丰富,经手术治疗后一般愈合情况理想,若骨折累及外侧壁受损,容易导致内固定不稳,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患者骨折恢复并使得患者死亡风险提升,因此临床十分重视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损伤的治疗。近年来,临床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损伤的方案较多,相关实践研究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损伤 治疗
下载PDF
骨搬移后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胡居正 石展英 +5 位作者 杨成志 王仁崇 吴昊 朱成明 谢友 毛春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0-287,共8页
目的 探讨伊利扎罗夫(Ilizarov)骨搬移技术联合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下肢骨缺损患者3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单纯骨搬移技术治疗组(单... 目的 探讨伊利扎罗夫(Ilizarov)骨搬移技术联合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下肢骨缺损患者3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单纯骨搬移技术治疗组(单纯骨搬移组)和骨搬移技术联合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治疗组(联合骨搬移组)。单纯骨搬移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34.4±4.6)岁;骨缺损,股骨2例,胫骨13例;骨缺损长度(6.2±2.4)cm。联合骨搬移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33.8±5.2)岁;骨缺损,股骨1例,胫骨14例;骨缺损长度(6.5±2.2)cm。比较两组术前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骨愈合指数、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术后Ilizarov技术研究与应用学会(ASAMI)骨及下肢功能评价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单纯骨搬移组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6.2个月;联合骨搬移组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6.4个月。单纯骨搬移组和联合骨搬移组外固定时间分别为(17.6±5.4)个月和(8.4±2.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2±3.1)个月和(7.2±2.1)个月,骨愈合指数分别为(42.4±4.6) d/cm和(21.1±2.7) d/cm,以上各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0,1.233,2.023; 均P〈0.05)。单纯骨搬移组和骨搬移联合组外固定指数分别为(32.4±2.1d/cm)和(32.1±2.5d/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2,P=0.884)。ASAMI骨愈合评价:单纯骨搬移组优6例,良6例,可 2例,差1例,优良率为80%(12/15);联合骨搬移组优8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3.3%(1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P=0.032)。下肢功能评价:单纯骨搬移组优5例,良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66.7%(10/15);联合骨搬移组优6例,良7例,可2,优良率为86.7%(13/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P=0.026)。结论 单纯骨搬移技术及骨搬移联合对合端植骨内固定对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疗效均满意,但骨搬移联合对合端植骨内固定的骨愈合时间更短,骨愈合率更高,并发症更少,功能评分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扎罗夫技术 股骨 胫骨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Starr复位架联合"O"型臂导航系统治疗骨盆骨折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27
13
作者 胡居正 石展英 +6 位作者 王仁崇 吴昊 阎海威 黄站珠 毛春华 周丹 谢友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817-825,共9页
目的探讨Starr复位架联合"O"型臂导航系统微创治疗复杂骨盆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手术治疗32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17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开治疗组,男10例,女7例;年龄24~60... 目的探讨Starr复位架联合"O"型臂导航系统微创治疗复杂骨盆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手术治疗32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17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开治疗组,男10例,女7例;年龄24~60岁,平均(37±6.5)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C1型8例,C2型8例,C3型1例;骶骨骨折根据Denis分区:Ⅰ区9例,Ⅱ区6例,Ⅲ区2例],15例采用Starr复位架联合"O"型臂导航系统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男8例,女7例;年龄32~57岁,平均(40±5.2)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C1型8例,C2型6例,C3型1例;骶骨骨折Denis分区:Ⅰ区8例,Ⅱ区5例,Ⅲ区2例]。切开治疗组采用髂腹股沟及Stoppa入路,使用重建钢板螺钉、空心螺钉分别固定前、后环损伤。联合治疗组使用Starr架辅助复位后,联合"O"型臂导航技术采用经皮骶髂关节螺钉、耻骨上支螺钉及INFIX内固定架固定前、后环损伤。采用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骨盆骨折复位质量,Majee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切开治疗组住院时间[(45±11)d]、手术时间[(220.0±49.4)min]、骨折愈合时间[(24.0±5.6)周]均较联合治疗组[(21±9)d、(180.0±24.2)min、(16.1±3.8)周]长,术中出血量[(820.0±140.4)ml]较联合治疗组[(24.0±10.4)ml]多,两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51、2.772、6.128、22.874;均P<0.05)。根据Matta影像学标准,切开治疗组优8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4%(14/17);联合治疗组优9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3.3%(14/15)。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切开治疗组51~85分,其中优8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4%(14/17);联合治疗组75~95分,其中优9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3.3%(14/15)。两组Matta影像学评价和Majeed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034和0.040;均P<0.05)。术后切开治疗组4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清创换药和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术口愈合;并发症发生率23.5%(4/17)。联合治疗组术后2例出现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减退,经甘露醇、甲钴胺治疗及内固定取出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术后出现臀大肌血肿,经血管造影发现为INFIX螺钉过长,在坐骨大孔附近穿出,损伤臀上动脉所致,经停用抗凝药、氨甲环酸静滴、输血等治疗后痊愈;并发症发生率20.0%(3/1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Starr复位架可以实现骨盆骨折的早期复位及微创治疗,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联合应用"O"型臂导航技术更能提高术中骶髂关节螺钉、前柱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降低了术者和患者的辐射剂量和次数,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骨科手术机器人与"O"型臂X线导航辅助骨盆骨折经皮内固定术的比较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杨成志 黄站珠 +4 位作者 唐经励 周丹 何建明 胡居正 石展英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387-1395,共9页
目的比较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与"O"型臂X线机导航辅助下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近期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42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32例在... 目的比较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与"O"型臂X线机导航辅助下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近期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42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32例在"O"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O-arm组),男24例,女8例,年龄(34±6.2)岁(范围24~68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C1.1型3例,C1.2型8例,C1.3型21例,骶骨骨折根据Denis分区:Ⅰ区17例,Ⅱ区8例。10例应用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系统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机器人组),男8例,女2例,年龄(36±5.2)岁(范围19~62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C1.1型1例,C1.2型2例,C1.3型7例,骶骨骨折Denis分区:Ⅰ区5例,Ⅱ区2例。对于明显移位的骨盆骨折,采用Starr架辅助复位后,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损伤。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Majeed评分评价两组病例临床疗效;通过对两组病例的导针调整次数、术中透视时间、螺钉位置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O-arm组和机器人组术后CT平扫检查确认所有螺钉位置均满意,随访时间(8.2±2.5)个月(范围6~12个月)。O-arm组术中每一枚螺钉调整次数为(1.56±0.02)次,机器人组(0.34±0.0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O-arm组每一枚螺钉置入所需透视时间为(7.36±2.63)s,机器人组(6.80±3.20)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rm组手术时间(53.86±15.06)min,机器人组为(52.52±15.1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置入的位置分布:O-arm组共置入骶髂螺钉64枚,螺钉位置评价全部为优,优率100%;机器人组置入螺钉20枚,螺钉位置评价全部为优,优率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rm组骨折愈合时间(34.6±8.6)周,机器人组(33.4±9.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arm组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分:优28例,良4例,优良率100%;机器人组:优8例,良2例,优良率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O-arm组Majeed评分55~87分,其中优17例,良9例,可6例,优良率81.2%(26/32);机器人组76~95分,其中优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0%(9/10);两组Majeed评分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与"O"型臂导航系统辅助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手术精准、安全、微创,降低对患者及术者的辐射损害,临床效果均满意,是微创治疗骨盆骨折的理想新方法;天玑骨科机器人手术操作程序化,标准化,更为稳定,学习曲线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机器人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居正 石展英 +8 位作者 王仁崇 吴昊 谢友 毛春华 刘搏宇 唐经励 朱成明 周丹 李兵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2-309,共8页
目的探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的髋臼前柱骨折患者20例(22髋),男11例,女9例;年龄(42.1±3.2)岁(范围,2... 目的探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的髋臼前柱骨折患者20例(22髋),男11例,女9例;年龄(42.1±3.2)岁(范围,24~68岁)。单侧髋臼前柱骨折7例,双侧髋臼前柱骨折2例(4髋),髋臼前柱合并同侧骶骨骨折7例,髋臼前柱合并骶髂关节损伤4例。髋臼前柱骨折Nakatani分区:Ⅰ区3髋,Ⅱ区6髋,Ⅲ区13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 d(范围,3~11 d)。髋臼前柱骨折均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合并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损伤患者采用Starr架辅助复位后以经皮骶髂螺钉固定。记录患者髋臼前柱螺钉置入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术后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éand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22髋的前柱螺钉置入手术时间为(22±10)min(范围,20~40 min),术中透视次数(30±8)次(范围,21~45次),术中出血量(20±5)ml(范围,10~40 ml)。2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1)个月(范围,12~18个月)。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8髋,满意复位2髋,不满意复位2髋,优良率为91%(20/22)。骨折愈合时间为(13±2.2)周(范围,11~16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18髋,良3髋,可1髋,优良率为95%(21/22)。1例术后前柱螺钉皮肤切口出现渗出,1例术中损伤臀上动脉分支导致术后臀部皮下瘀斑及血肿。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或骨折再次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不易损伤重要血管及神经,术中出血量少,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激光
原文传递
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合并骶骨变异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成志 刘刚 +3 位作者 唐经励 黎高荣 覃习 胡居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40-945,共6页
目的 探讨应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合并骶骨变异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采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7例Tile C型骨盆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合并骶骨变异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采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7例Tile C型骨盆骨折合并骶骨变异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17~56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盆骨折Tile分型:C1.1型1例,C1.2型1例,C1.3型5例;骶骨骨折根据Denis分区:Ⅰ区3例,Ⅱ区4例;骶骨畸形:腰椎骶化3例,骶椎腰化2例,骶骨副耳状面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4.6 d。记录每枚螺钉植入时间、每枚导针置入透视次数、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分)、螺钉位置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jee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术中共植入13枚螺钉,每枚螺钉植入时间为10~23 min,平均18.2 min;导针位置良好,无1例进行导针调整,每枚导针置入透视次数3~7次,中位数4次。术后3 d影像学检查示骶髂螺钉植入位置均为优。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未发生与机器人设备相关的不良事件。术后3 d采用Matta评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获优6例、良1例,优良率100%。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2.4个月。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8~24周,平均21.2周。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为81~95分,平均91.5分;其中优5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 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合并骶骨变异,手术精准、安全、微创、智能,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玑骨科机器人 骨盆后环损伤 骶骨变异 骶髂空心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覃文杰 朱成明 +2 位作者 吴昊 胡居正 石展英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6-500,共5页
[目的]比较应用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多段骨折共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交锁髓内钉组(21例)和钢板组(18例)。记录两组的... [目的]比较应用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多段骨折共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交锁髓内钉组(21例)和钢板组(18例)。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按照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估标准对患者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出现肢体血管神经损伤。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和术中失血量均显著优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1~22个月,平均(13.67±4.76)个月。钢板组有2例术后因感染或骨不连行翻修术,而髓内钉组无翻修病例。髓内钉组开始负重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行走时间均显著早于钢板组(P<0.05);末次随访时髓内钉组的膝伸屈、踝背伸和踝跖屈ROM均显著大于钢板组(P<0.05);末次随访时按Johner-Wruhs标准评定临床效果,髓内钉组优14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5.23%;钢板组优10例,良5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8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骨多段骨折,两种手术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髓内钉可以更早负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段胫骨骨折 髓内钉 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前环损伤的疗效及早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1
18
作者 阎海威 胡居正 +7 位作者 杨英 谢友 黄站珠 程晓松 韦露 冯延松 刘搏宇 石展英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826-832,共7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minimal invasive subcutaneous internal fixator, INFIX)治疗不稳定性骨盆前环损伤的术后疗效及早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INFIX治疗42例骨盆前环不稳患者资料。其中男2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minimal invasive subcutaneous internal fixator, INFIX)治疗不稳定性骨盆前环损伤的术后疗效及早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INFIX治疗42例骨盆前环不稳患者资料。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18~67岁,平均45.4岁;交通伤26例,坠落伤10例,压伤3例,跌倒伤3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2型24例,B3型16例,C1型1例,C2型1例;按Young-Burgess分型:侧方挤压型Ⅰ级20例,侧方挤压型Ⅱ级18例,侧方挤压型Ⅲ级1例,前后挤压型Ⅰ级1例,前后挤压型Ⅱ级1例,垂直剪切力型1例。其中14例合并四肢骨折,11例合并需手术处理的胸腹部损伤,16例合并颅脑损伤。对于前后挤压型Ⅱ级和侧方挤压型Ⅰ级骨折,单纯采用INFIX固定骨盆前环;对于侧方挤压型Ⅱ、Ⅲ级或垂直剪切力型骨折,在后环固定后,再使用INFIX固定前环。术后应用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复位质量;随访时记录大腿外侧麻木疼痛情况、股四头肌力量,术后6个月时采用Majee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3个月。术后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优28例,良14例,优良率100%。术后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6例(14.3%,6/42)、股神经损伤2例(4.8%,2/42),均予营养神经药物和高压氧治疗后症状缓解;切口感染1例(2.4%,1/42),予抗感染、拆除内固定物后感染控制,创面愈合;臀上动脉损伤1例(2.4%,1/42),予加压止血治疗后出血得到控制。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0/42)。术后6个月Matta影像学评价无一例出现复位丢失;Majeed评分72~96分,平均84.96分,其中优32例,良10例,优良率100%(42/42)。结论INFIX治疗不稳定性骨盆前环损伤,虽然术后疗效满意,但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神经损伤发生概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T淋巴细胞亚群与四肢骨折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胡居正 石展英 杨成志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4153-4155,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四肢开放性骨折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于该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23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根据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与未感染组(189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四肢开放性骨折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于该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23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根据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与未感染组(189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患者于入院时、术后1d,健康对照组于体检过程中采静脉血,以流式细胞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比值并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平衡与四肢开放性骨折感染的关系。结果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入院时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Th1细胞百分比、Th1/Th2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D8^+细胞百分比和Th2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感染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d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Th1细胞百分比、Th1/Th2比值均明显低于未感染组,而CD8^+细胞百分比和Th2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四肢骨折感染与术后1d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Th1细胞百分比及和Th1/Th2比值明显相关(P<0.05)。结论入院初期及术后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外周血CD4^+/CD8^+及Th1/Th2细胞平衡紊乱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骨折 开放性 感染 T淋巴细胞亚群 TH1细胞 TH2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