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预防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娥拉 《黑龙江医学》 2012年第11期844-845,共2页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服务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病人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1]。神经外科患者是特殊的人群,病情重、变化快,存在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完全或部分没有...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服务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病人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1]。神经外科患者是特殊的人群,病情重、变化快,存在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完全或部分没有自理和认知能力,容易发生意外,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容易导致严重后果和终身遗憾,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护理操作、治疗、处置、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护理 安全管理
下载PDF
神经外科护理记录缺陷分析及对策
2
作者 黄小芬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6期2036-2036,共1页
目的 对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1~12月376例出院患者的护理记录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存在的主要缺陷是:护理记录不完整、不及时;前后记录、医护记录相矛盾;护理重点不突出.结论 分析了缺陷的原因,并提出对策:1)加强护理记... 目的 对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1~12月376例出院患者的护理记录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存在的主要缺陷是:护理记录不完整、不及时;前后记录、医护记录相矛盾;护理重点不突出.结论 分析了缺陷的原因,并提出对策:1)加强护理记录和专科知识的学习,提高书写水平.2)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3)适应形势,更新护理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记录 缺陷 对策
下载PDF
婴儿髓内神经鞘瘤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文超勇 朱炎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神经鞘瘤 髓内神经 婴儿 脊髓肿瘤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围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桂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1期162-162,共1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域反复发作的触电样短暂剧烈疼痛为特征。据相关资料报道,其发病率为0.18%[1],具体发病原因不明,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原因是由于血管压迫三叉...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域反复发作的触电样短暂剧烈疼痛为特征。据相关资料报道,其发病率为0.18%[1],具体发病原因不明,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原因是由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入脑干区而引起[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 微血管减压术 围术期 护理
下载PDF
醉茄素A对小鼠脊髓损伤的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侯秦汉 刘全 +2 位作者 付锦龙 何娟 闫宪磊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423-427,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小鼠脊髓损伤(SCI)模型,研究醉茄素A(WFA)在SCI中的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WFA组、SCI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应用钳夹法于WFA组及SCI组构建SCI模型,损伤后WFA组连续14 d每日皮下注射WFA(5 mg/kg... 目的:通过构建小鼠脊髓损伤(SCI)模型,研究醉茄素A(WFA)在SCI中的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WFA组、SCI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应用钳夹法于WFA组及SCI组构建SCI模型,损伤后WFA组连续14 d每日皮下注射WFA(5 mg/kg),SCI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单纯咬除椎板不损伤脊髓。观察记录3组动物Basso-Beatlie-Bresnahn(BBB)评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与胶质细胞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m 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建模后白细胞介素(IL)-1β、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结果:与SCI组比较,WFA组小鼠从建模后5 d起BBB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14 d BDNF mRNA和GDNF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SCI组比较,WFA组IL-1β、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TGF-β1和IL-10显著升高(P<0.05)。结论:WFA能明显改善SCI后小鼠的神经功能,并能减轻炎症反应,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醉茄素A 炎症因子
下载PDF
HDAC抑制剂ITF2357在脊髓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侯秦汉 闫宪磊 +3 位作者 吴宣远 刘全 付锦龙 陈宏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610-1616,共7页
目的:探讨I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ITF2357(Givinostat)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首先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每组6只,SCI组及低、中、高剂量组采用改良A... 目的:探讨I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ITF2357(Givinostat)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首先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每组6只,SCI组及低、中、高剂量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造模,假手术组打开椎板而不损伤脊髓;低、中、高剂量组术后连续14 d每日分别以5 mg/kg、10 mg/kg、15 mg/kg浓度腹腔注射ITF2357,SCI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14 d后大鼠脊髓HDAC 1/3的表达。后再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与中剂量组,每组12只,以同样方式造模及给药;以Basso-Beatlie-Bresnahn(BBB)评分记录术后28 d内后肢运动功能变化;检测14 d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核因子(NF)-κβ、与剪切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比较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及中剂量组3组14 d时白细胞介素(IL)-1β、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脊髓组织HE染色评价28 d后损伤情况。结果:14 d时,中、高剂量组大鼠HDAC 1与HDAC 3水平相较于SCI组显著降低(P<0.05);中剂量组14 d、21 d、28 d BBB评分显著高升高(P<0.05);中剂量组IL-1β与TNF-α水平较SCI组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时,中剂量组BDNF表达较SCI组显著升高(P<0.05),而NF-κβ与cleaved caspase-3水平显著降低(P<0.05);脊髓HE染色提示中剂量组坏死程度较SCI组轻。结论:组蛋白去酰化酶抑制剂ITF2357可通过抑制HDAC 1与HDAC 3减轻SCI大鼠炎症及凋亡,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 脊髓损伤 ITF2357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在脑血管造影术后病患中的应用
7
作者 谭清华 蒋慧玥 +1 位作者 张玉秀 韦芳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152-155,共4页
研究脑血管造影术后,病人实施精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柳州市职工医院脑科在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之间在本院住院的100例脑动脉造影的病人,对常规组病人给予一般性护理,给予实验组病人细致护理。结果 两组病患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 研究脑血管造影术后,病人实施精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柳州市职工医院脑科在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之间在本院住院的100例脑动脉造影的病人,对常规组病人给予一般性护理,给予实验组病人细致护理。结果 两组病患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干预后的 SAS、 SDS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但实验组的SAS、SDS得分明显比干预前更低;结果:两组病人的总体护理满意程度相比较(P<0.05)。结论 对脑血管造影术后病患实施精细化护理可以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脑血管造影术 心理状况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推移颅骨瓣减压后牵拉复位术22例报告 被引量:7
8
作者 黄河清 谭英华 +2 位作者 陈泉康 彭小忠 文超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6-166,共1页
关键词 颅骨缺损 推移颅骨瓣减压 牵拉复位术
下载PDF
人胎盘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纹状体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肖振勇 卢国辉 +3 位作者 覃军 闫宪磊 陈家康 李学东 《右江医学》 2016年第5期485-489,共5页
目的研究人胎盘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hPDB-MSCs)纹状体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hPDB-MSCs,使用6-OHDA制备大鼠PD模型并随机分为移植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移植组大鼠右侧纹状体进行hPDB-MSCs移植,术... 目的研究人胎盘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hPDB-MSCs)纹状体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hPDB-MSCs,使用6-OHDA制备大鼠PD模型并随机分为移植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移植组大鼠右侧纹状体进行hPDB-MSCs移植,术后1 W、2 W、4 W进行行为学检测。免疫组化检测移植后1 W、2 W及4W各组大鼠损伤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 hPDB-MSCs移植后2 W、4 W,移植组大鼠阿朴吗啡诱导的平均旋转圈数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P<0.01);免疫组化显示移植组损伤侧黑质部位移植后4 W TH阳性细胞数较移植前明显增加(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移植术后1 W、2 W、4 W移植组TH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结论 hPDB-MSCs移植能够抑制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改善P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症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底蜕膜 神经保护 帕金森病
下载PDF
立体定向治疗脑内小血肿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薛建荣 陈家康 +1 位作者 刘桂彪 郑捷敏 《微创医学》 2008年第5期465-466,共2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脑内小血肿的疗效。方法对21例脑内小血肿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结果术后24h后血肿量减少80%以上者16例,术后72h血肿量减少95%以上者18例,1例术后再出血。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定。3个...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脑内小血肿的疗效。方法对21例脑内小血肿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结果术后24h后血肿量减少80%以上者16例,术后72h血肿量减少95%以上者18例,1例术后再出血。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定。3个月后随访,Ⅰ级10例,Ⅱ级9例,Ⅲ级1例;术后半年随访,Ⅰ级15例,Ⅱ级3例,Ⅲ级2例。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脑内小血肿能够有效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立体定向技术 微创神经外科
下载PDF
颅骨浆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宪磊 郑捷敏 黄河清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63-364,共2页
浆细胞瘤(plasmacytomas)是浆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WHO中枢神经统肿瘤分类将其归属于淋巴瘤和造血系统肿瘤。颅内浆细胞瘤非常少见,误诊率较高,多误诊为脊索瘤、脑膜瘤、嗜酸性肉芽肿等其他肿瘤。本文总结我院神经外科201... 浆细胞瘤(plasmacytomas)是浆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WHO中枢神经统肿瘤分类将其归属于淋巴瘤和造血系统肿瘤。颅内浆细胞瘤非常少见,误诊率较高,多误诊为脊索瘤、脑膜瘤、嗜酸性肉芽肿等其他肿瘤。本文总结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临床确诊为颅骨浆细胞骨髓瘤3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如下,旨在提高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车祸致颅脑损伤11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学东 黄河清 +4 位作者 陈家康 文超勇 兰学军 郑捷敏 胡居正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交通事故 外科手术 颅脑损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推移自体颅骨瓣减压、术后牵拉复位术在颅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建吾 《华西医学》 CAS 2000年第3期360-361,共2页
目的 :探讨颅骨缺损修补新方法。方法 :将 48例原需去颅骨瓣减压者的颅骨瓣埋于骨窗边缘相应的帽状腱膜下 ,并从骨瓣牵出 3根丝线于头皮外 ,而后行手法牵拉推移颅骨瓣复位。结果 :42例颅骨瓣复位成功 ,占 87 5 % ,4例术后 1~ 2天再次... 目的 :探讨颅骨缺损修补新方法。方法 :将 48例原需去颅骨瓣减压者的颅骨瓣埋于骨窗边缘相应的帽状腱膜下 ,并从骨瓣牵出 3根丝线于头皮外 ,而后行手法牵拉推移颅骨瓣复位。结果 :42例颅骨瓣复位成功 ,占 87 5 % ,4例术后 1~ 2天再次出现天幕疝 ,行扩大去颅骨瓣及部分脑组织减压 ,1例复位时丝线断裂 ,1例术后 3周脑压无法降低而未能复位。随访 40例 ,39例颅骨瓣达到功能或解剖复位 ,1例骨瓣浮动。结论 :对脑水肿需去颅骨瓣减压的病人 ,推移自体颅骨瓣减压 ,术后牵拉复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复位 颅骨缺损 推移自体颅骨瓣减压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立体定向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26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河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529-529,共1页
关键词 外伤性颅内血肿 立体定各术 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颅骨瓣一次复位成形新法初探(附30例报告)
15
作者 黄河清 陈家康 +4 位作者 谭英华 彭小忠 文超勇 陆建吾 兰学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一次复位成形的新方法。方法:将颅骨瓣埋于相应的帽状腱膜下,并从骨瓣牵出3根丝线于头皮外,而后行手法推移颅骨瓣复位。结果:25例颅骨瓣复位成功,占83.3%,3例术后1~2d再次出现天幕疝,行扩大去颅骨瓣及部分...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一次复位成形的新方法。方法:将颅骨瓣埋于相应的帽状腱膜下,并从骨瓣牵出3根丝线于头皮外,而后行手法推移颅骨瓣复位。结果:25例颅骨瓣复位成功,占83.3%,3例术后1~2d再次出现天幕疝,行扩大去颅骨瓣及部分脑组织减压,1例复位的颅骨瓣随脑压变化而浮动,1例复位时丝线断裂。结论:对脑水肿需去颅骨瓣减压的病人,推移颅骨瓣减压,术后牵拉复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瓣 复位 颅骨缺损 减压术
下载PDF
脑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桂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15-216,共2页
目的 探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的成活率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 6 5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预防和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对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6 5例中治愈 2 9例 ,好转 5例 ,死亡 7例。结论 掌握... 目的 探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的成活率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 6 5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预防和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对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6 5例中治愈 2 9例 ,好转 5例 ,死亡 7例。结论 掌握高血压脑出血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转归、预后 ,及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发现病情变化 ,可使患者延长生命、降低病死率 ;早期采取康复护理可减少伤残的发生 ,使患者及早回归社会 ,减轻家庭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立体定向术 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护理
下载PDF
颅骨成形术新法初探(附32例报告)
17
作者 黄河清 陈家康 +3 位作者 谭英华 彭小忠 文超勇 陆建吾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7年第2期80-80,共1页
我院从1995年1月开始,对32例患者行颅骨瓣牵拉复位术(即颅骨成形术新法),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颅骨成形术 颅骨瓣牵拉复位术 手术方法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在颅脑损伤中枢性高热患者的应用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桂蓉 《华夏医学》 2005年第5期756-757,共2页
关键词 亚低温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 中枢性高热患者
下载PDF
MRA提示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急诊手术19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兰学军 黄河清 +3 位作者 陈家康 文超勇 陆建吾 郑捷敏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 (AVM )出血并颅内血肿形成的急诊手术问题 ,急诊手术前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 ,其为手术提供依据及帮助决定手术方案。方法 CT提示颅内血肿 ,怀疑AVM出血 ,经行MRA检查提示脑AVM的 19例患者行急诊手术。其...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 (AVM )出血并颅内血肿形成的急诊手术问题 ,急诊手术前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 ,其为手术提供依据及帮助决定手术方案。方法 CT提示颅内血肿 ,怀疑AVM出血 ,经行MRA检查提示脑AVM的 19例患者行急诊手术。其中 17例行血肿清除加AVM显微切除术 ,2例行单纯血肿清除术 ,10例行去骨瓣减压术。结果  19例中恢复优良 15例 ,其中 14例复查DSA或MRA ,12例AVM消失。结论 对于脑内血肿较大、颅内压高或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的AVM出血患者 ,应积极予以急诊手术。MRA可显示AVM主体及主要供血动脉 ,较DSA检查无创、快捷安全 ,能在短期内设计较合理手术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畸形 脑静脉/畸形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脑外科手术
下载PDF
球囊再塑形联合三维电解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4例
20
作者 李学东 陈家康 +3 位作者 文超勇 刘桂彪 陈宏谋 覃军 《华夏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球囊再塑形联合三维电解可脱弹簧圈(3D-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方法:采用球囊再塑形联合3D-GDC对4个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其中后交通动脉瘤(PcomA)3个,脉络膜前动脉瘤1个。其中3例动脉瘤瘤颈>4mm,1例颈体比... 目的:探讨球囊再塑形联合三维电解可脱弹簧圈(3D-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方法:采用球囊再塑形联合3D-GDC对4个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其中后交通动脉瘤(PcomA)3个,脉络膜前动脉瘤1个。其中3例动脉瘤瘤颈>4mm,1例颈体比>0.7,而<1,均使用HyperForm球囊辅助3D-GDC、GDC治疗。球囊辅助技术采用双导管,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前1/3,再将不可脱球囊置于瘤颈,充盈将瘤颈覆盖,再将GDC填塞动脉瘤。结果:所有动脉瘤全部致密填塞,无任何并发症,随访3个月至2年,经DSA复查,均无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通畅。结论:球囊再塑形联合3D-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处理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采用球囊保护技术栓塞动脉瘤的效果优于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的效果,并且球囊保护技术复杂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球囊再塑形技术 三维电解可脱弹簧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