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手术治疗神经胶质瘤患者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范宏军 罗伟 +1 位作者 朱卫华 韩德清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7期23-24,共2页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神经胶质瘤患者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神经胶质瘤患者57 例,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1 年,探究分析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情况。结果:57 例患者中全部切除...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神经胶质瘤患者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神经胶质瘤患者57 例,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1 年,探究分析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情况。结果:57 例患者中全部切除46 例(80.70%),大部分切除9 例(15.79%),术后无死亡情况,1 年后生存43 例(75.44%);治疗后6 个月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较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胶质瘤患者治疗中,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术后患者存活率较高,且可有效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外科手术 生存率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神经介入疗法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熊峰 唐思治 罗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4期41-43,共3页
目的 分析神经介入疗法对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诊治的2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神经介入疗法,... 目的 分析神经介入疗法对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诊治的2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神经介入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度、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介入疗法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疗法 脑血管疾病 满意度 安全性
下载PDF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范宏军 黄永凯 +2 位作者 罗伟 朱卫华 韩德清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35-37,41,共4页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株洲市中心医院2008年3月~2014年10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1例PIC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PICA动脉瘤患者中,1例患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动脉瘤再次...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株洲市中心医院2008年3月~2014年10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1例PIC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PICA动脉瘤患者中,1例患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其余1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3个月至2年,其中出院时预后良好者7例,预后不良2例,死亡1例。结论熟练的区域解剖,个性化的手术入路,PICA分支及脑干穿支的有效保护,可以明显提高PICA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治疗 小脑后下动脉 动脉瘤
下载PDF
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范宏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28期139-140,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月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部位选择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比较术前、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并发... 目的观察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月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部位选择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比较术前、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肿瘤压迫症状、视乳头水肿、恶心呕吐及头部不适症状占比均低于术前(P <0. 01)。术后6个月,患者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P <0. 01)。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 59%(6/79),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根据肿瘤部位选择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 脑胶质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40例临床回顾
5
作者 刘超 《当代医学》 2015年第35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微血管减压术对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n=40),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实施治疗,而对照...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微血管减压术对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n=40),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实施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实施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痊愈21例(52.5%),显效7例(17.5%),有效9例(22.5%),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5%;而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0例(25.0%),显效12例(30.0%),有效6例(15.0%),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0.0%;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血管减压术对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较高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微血管减压术 卡马西平
下载PDF
自粘性弹性绷带在脑室外引流伤口包扎中的应用
6
作者 周旭亮 陈泽波 +4 位作者 欧阳倩 朱潇鹏 黄婷 邓爱军 谢兴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23-125,共3页
目的观察自粘性弹性绷带在脑室外引流伤口包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4月—2022年6月63例行脑室外引流术的脑出血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绷带包扎伤口,观察组33例采用自粘性弹... 目的观察自粘性弹性绷带在脑室外引流伤口包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4月—2022年6月63例行脑室外引流术的脑出血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绷带包扎伤口,观察组33例采用自粘性弹性绷带包扎伤口,观察2组患者脑脊液漏发生率、引流管折叠率、换药总费用及换药协助率。结果对照组脑脊液漏4例(13.3%),引流管道发生折叠6例(20.0%),换药需要协助27例(90.0%)。观察组引流导管发生折叠1例(3.0%),换药需要协助10例(30.3%)。观察组的换药总费用为(197.63±28.58)元人民币,少于对照组的(280.93±24.01)元人民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粘性弹性绷带对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进行伤口包扎,能降低脑脊液漏发生率、引流管折叠率、换药协助率和换药总费用,为脑室外引流术伤口包扎绷带的选用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室外引流 伤口包扎 脑脊液漏 自粘性弹性绷带 普通绷带
下载PDF
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中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范宏军 韩德清 +1 位作者 刘健 杨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模,42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根据取材时间不同,实验组分为SAH后1d、3d、5d、7d及14d 5个组。观察基... 目的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模,42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根据取材时间不同,实验组分为SAH后1d、3d、5d、7d及14d 5个组。观察基底动脉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平滑肌细胞凋亡变化。结果实验组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以第1d表达增高,第3d、5d仍持续高位表达,第7d后降低,第14d时明显下降,实验组平滑肌细胞凋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14d组除外)(均P﹤0.01)。结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表达明显增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在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中可能存在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平滑肌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变化的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罗伟 韩德清 +3 位作者 胡国瑜 尚爱加 黄军 郑维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大鼠基底动脉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变化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方法制作大鼠SAH模型,注血前预先给予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大鼠基底动脉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变化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方法制作大鼠SAH模型,注血前预先给予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分别从蛋白、基因水平分析抑制p38MAPK途径后发生SAH时基底动脉中HMGB1的表达情况。结果 SAH后大鼠基底动脉逐渐出现痉挛。抑制p38MAPK途径后基底动脉HMGB1蛋白、基因水平在SAH后升高,于5~7 d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14 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与枕大池二次注血组基底动脉HMGB1蛋白、基因水平相比,SB203580干预后基底动脉HMGB1浓度相比对照组每个时间点均降低。结论 SB203580能下调枕大池二次注血后基底动脉HMGB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直接参与SAH后HMGB1的诱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MAPK HMGB1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9
作者 郭海军 韩德清 +1 位作者 陈玉光 黄永凯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栓塞组和夹闭组,夹闭组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栓塞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 目的:探讨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栓塞组和夹闭组,夹闭组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栓塞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观察术前至术后24 h的血流动力学,SF-36评价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随访24个月,于24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栓塞组良好率为93.02%,夹闭组88.3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在术中SV、SBP、DBP及HR均低于夹闭组,CI高于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SBP、DBP及HR低于夹闭组(P<0.05);出院时,栓塞组在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方面评分均高于夹闭组(P<0.05);随访24个月发现,夹闭组的m RS评分低于栓塞组(P<0.05),ADL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二者疗效相近,但是血管内栓塞治疗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出院时患者短期预后优于开颅夹闭术,远期随访患者致残率高于开颅夹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开颅夹闭术 血管内栓塞 血流动力学 生存质量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下载PDF
大鼠枕大池注入高迁移率族蛋白B1后基底动脉形态学变化
10
作者 罗伟 韩德清 +3 位作者 胡国瑜 尚爱加 黄军 郑维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枕大池直接注入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后,基底动脉是否出现痉挛,建立HMGB1动物模型。方法应用3种剂量的HMGB1(10 ng/只、100 ng/只、1 000 ng/只)枕大池给药,应用组织H.E染色方法,观察给药后基底动脉管腔面积以及管壁厚... 目的探讨大鼠枕大池直接注入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后,基底动脉是否出现痉挛,建立HMGB1动物模型。方法应用3种剂量的HMGB1(10 ng/只、100 ng/只、1 000 ng/只)枕大池给药,应用组织H.E染色方法,观察给药后基底动脉管腔面积以及管壁厚度的变化。结果枕大池内注入HMGB1(三种剂量10 ng/只、100 ng/只、1 000 ng/只)大鼠基底动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痉挛,以术后第1 d开始出现痉挛,5 d最为明显,之后逐渐减轻,14 d时恢复正常。10 ng/只的HMGB1诱导大鼠基底动脉痉挛均明显较100 ng/只组、1 000 ng/只组轻;而100 ng/只组、1 000 ng/只组基底动脉痉挛差别不明显。结论枕大池注入HMGB1后导致基底动脉痉挛,100 ng/只HMGB1是最合适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模型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中lncRNA GAS5相关m6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潇鹏 刘超 +3 位作者 陈泽波 李锐 韩德清 黄永凯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分析技术探讨胶质母细胞瘤中和长链非编码RNA GAS5相关的m6A基因的筛选及临床特征分析。方法从开放的癌症基因图谱(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平台下载脑胶质瘤样本转录水平数据。根据TCGA胶质母细胞瘤患者GAS5...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分析技术探讨胶质母细胞瘤中和长链非编码RNA GAS5相关的m6A基因的筛选及临床特征分析。方法从开放的癌症基因图谱(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平台下载脑胶质瘤样本转录水平数据。根据TCGA胶质母细胞瘤患者GAS5基因的表达量做相关性分析,筛选出GAS5相关m6A基因。通过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构建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寻找协同表达的基因模块,筛选GAS5共表达的基因。GAS5共表达的基因和GAS5相关m6A基因取交集。CGGA数据库分析筛选出的基因与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分析的13个m6A基因中,相关性系数>0.4,P<0.001,7个基因(HNRNPC、FTO、KIAA1429、ALKBH5、YTHDF2、WTAP、YTHDC2)与GAS5相关,其中HNRNPC、KIAA1429、YTHDF2、WTAP呈正相关,FTO、ALKBH5、YTHDC2呈负相关。通过构建WGCNA网络,筛选GAS5共表达的基因,brown模块共1292个基因与GAS5相关性最高(cor=0.84,P=1e-200)。HNRNPC是GAS5与m6A相关基因和GAS5共表达的交集基因,HNRNPC基因的表达不同在IDH Mutation(P=0.008)、IDH mutation status&1p/19q codel status(P=2.1e-05)中具有统计学意义。GAS5高表达的情况下,HNRNPC的高表达有利于生存(P<0.05)。结论胶质母细胞瘤中,m6A相关基因HNRNPC和GAS5密切相关。HNRNPC和胶质母细胞瘤的恶性程度、疾病预后有关,进一步阐明HNRNPC通过识别GAS5的m6A甲基化修饰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有望为胶质母细胞瘤的诊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生物信息学分析 m6A甲基化 长链非编码RNA 预后
下载PDF
微小RNA-22对髓母细胞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思安 黄永凯 +1 位作者 欧阳倩 朱潇鹏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879-884,共6页
目的分析微小RNA-22(miR-22)对髓母细胞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正常人神经细胞RGC-5细胞和髓母细胞瘤细胞系UW402、UW473、DAOY和ONS-76细胞中miR-22的表达水平。将DAOY细胞... 目的分析微小RNA-22(miR-22)对髓母细胞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正常人神经细胞RGC-5细胞和髓母细胞瘤细胞系UW402、UW473、DAOY和ONS-76细胞中miR-22的表达水平。将DAOY细胞分为对照组、miR-22 NC组、miR-22 mimics组、miR-22 mimics+740Y-P组,分别转染Lipofectamine^(TM) 2000试剂、miR-22 NC、miR-22 mimics、miR-22 mimics,同时,转染24 h后,miR-22 mimics+740Y-P组加入10μmol/L的740Y-P 200μL。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将20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iR-22 NC组、miR-22 mimics组、miR-22 mimics+740Y-P组,各5只,分别移植相应组别的细胞后,观察皮下移植瘤体积。结果与正常人神经细胞RGC-5细胞相比,miR-22在髓母细胞瘤细胞系中均呈低表达状态,且在DAOY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最低(均P<0.05)。与对照组和miR-22 NC组比较,miR-22 mimics组DAOY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下降,凋亡率增高,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降低,且裸鼠的皮下移植瘤体积减小(均P<0.05);与miR-22 mimics组相比,miR-22 mimics+740Y-P组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凋亡率降低,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升高,且裸鼠的皮下移植瘤体积增大(均P<0.05)。结论上调miR-22表达可抑制髓母细胞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微小RNA-22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细胞凋亡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细胞实验 裸鼠
下载PDF
艾箱灸对预防脑出血康复期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效果
13
作者 李鑫 王洁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21-923,共3页
目的研究艾箱灸对预防脑出血康复期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择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康复期留置导尿管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5)、对照组(n=75),对照组... 目的研究艾箱灸对预防脑出血康复期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择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康复期留置导尿管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5)、对照组(n=75),对照组实施传统诱导排尿及相关操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艾箱灸。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记录首次排尿时间、尿管拔除后残余尿量、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并对膀胱恢复功能进行分级;观察治疗前后30 min排尿、尿急、腹痛与腹胀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85.33%,高于对照组65.33%(P<0.05);观察组尿管拔除后首次排尿时间、尿管拔除后残余尿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尿潴留、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膀胱恢复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排尿、尿急、腹痛、腹胀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艾箱灸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预防效果较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改善排尿困难等相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箱灸疗法 脑出血 导尿管拔除 尿潴留
原文传递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超 袁贤瑞 韩德清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709-71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对颅内多发动脉瘤(MIA)近远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4-12在本院神经外科中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68例MIA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通过影像学、Glasgow预后分级评价患者近远...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对颅内多发动脉瘤(MIA)近远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4-12在本院神经外科中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68例MIA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通过影像学、Glasgow预后分级评价患者近远期预后,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68例患者出院时良好率为76.47%(52/68),不良率23.53%(16/68),其中手术相关病死率2.94%(2/68)。术后对患者随访8~10个月,共有62例患者获得完整的随访,疗效良好率为74.19%(46/62),不良率25.81%(16/62),病死率3.22%(2/62)。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Ⅱ期手术、术前合并高血压病、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5个、术前合并粥样斑块的近期不良率较高(P〈0.05);Ⅱ期手术、术前合并高血压病、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3个患者远期不良率较高(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前合并高血压病、Ⅱ期手术、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3个是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而Ⅱ期手术、Hunt-Hess分级Ⅲ~Ⅳ级是影响颅内多发动脉瘤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合并高血压病、Ⅱ期手术、Hunt-Hess分级、动脉瘤个数是影响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MIA预后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 颅内多发动脉瘤 疗效 预后
原文传递
小鼠来源调节性T细胞的体外扩增培养及鉴定
15
作者 刘钊 朱潇鹏 +3 位作者 杨碧慧 曾一千 彭苏娜 曾维忠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517-1520,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来源调节性T细胞(Tregs)体外扩增培养方法,并检测扩增细胞的表型及体外免疫抑制功能,为Tregs应用于临床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免疫磁珠分离(MACS)方法从BALB/c小鼠脾脏中分选出CD4+T细胞,加入anti-CD3/CD28抗体、1... 目的建立小鼠来源调节性T细胞(Tregs)体外扩增培养方法,并检测扩增细胞的表型及体外免疫抑制功能,为Tregs应用于临床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免疫磁珠分离(MACS)方法从BALB/c小鼠脾脏中分选出CD4+T细胞,加入anti-CD3/CD28抗体、100 U/ml白细胞介素-2(IL-2)和5 ng/ml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rhTGF-β)体外扩增5 d。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后Tregs纯度及免疫抑制功能,台盼蓝染色法测定扩增后Tregs的数量和活性。结果扩增5 d后Tregs数目约为新鲜分选CD4^+T细胞的20倍,细胞活性为(93±4)%。扩增得到的Tregs纯度为(79.1±1.5)%且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结论本实验方法可以大量扩增出高纯度且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regs,解决了Tregs数目少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的免疫研究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体外培养技术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