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064例住院患儿中心跳呼吸骤停及心肺脑复苏的调查 被引量:10
1
作者 祝益民 赵祥文 +11 位作者 黄素连 彭再全 文波 孙德庆 刘灿霞 代文钦 江湘波 张曾凤 刘宝和 黄雪梅 熊耿仁 王丽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2-24,共3页
本文对30,064例住院患儿进行了心跳呼吸骤停和复苏措施的调查。系统总结了小儿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特点,发现年龄愈小其发生率愈高,原发疾病以感染多见(占84.55%),窒息是发生骤停的主要直接因素,多为缺氧后极缓窦律而停搏,即时存活... 本文对30,064例住院患儿进行了心跳呼吸骤停和复苏措施的调查。系统总结了小儿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特点,发现年龄愈小其发生率愈高,原发疾病以感染多见(占84.55%),窒息是发生骤停的主要直接因素,多为缺氧后极缓窦律而停搏,即时存活较成人高但常可反复骤停,复苏后体温不升、脑水肿、呼吸循环功能不全和严重腹胀较易发生。通过比较发现气道通畅是复苏的关键,宜首选肾上腺素静脉注射,而心内注射和联用‘三联针”对复苏不利,本文还讨论了补碱纠酸的必要性,初步探讨了影响复苏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跳呼吸骤停 心肺脑复苏 儿童
下载PDF
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胡辉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0-20,共1页
火针疗法,古称“刺”、“烧针”,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人体一定部位,而达到温经散寒,补益阳气,调和气血,畅通经络,去腐生肌的一种古老疗法。1简述火针疗法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寿夭刚柔》篇,“刺者,刺燔针则取... 火针疗法,古称“刺”、“烧针”,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人体一定部位,而达到温经散寒,补益阳气,调和气血,畅通经络,去腐生肌的一种古老疗法。1简述火针疗法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寿夭刚柔》篇,“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张仲景《伤寒论》中亦有“烧针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疗法 临床应用 蛇串疮 痛痹 胃脘痛
下载PDF
低分子右旋糖酐皮试致皮肤坏死 被引量:3
3
作者 陆安文 熊凤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1年第4期252-253,共2页
患者男,20岁,于1999年8月26日入院,诊断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于1999年8月30日进行脾切除手术,术后血小板呈进行性增高,9月4日为391×10 9·L-1,9月6日为620×10 9·L-1,9月8日为908×10 9·L-1.考虑用低分子右... 患者男,20岁,于1999年8月26日入院,诊断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于1999年8月30日进行脾切除手术,术后血小板呈进行性增高,9月4日为391×10 9·L-1,9月6日为620×10 9·L-1,9月8日为908×10 9·L-1.考虑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抗凝,用前以该药0.1ml皮试,皮试后15min,皮试部位出现红肿,皮丘直径约4cm,0.5h后红肿范围扩大,同时前臂有条索样放射状红肿、疼痛.患者握拳不能,伴心悸,气促症状,立即予以地塞米松10mg,im,心悸、气促迅速缓解并逐渐恢复正常.皮试部位逐渐呈紫红色,面积约2×1cm,边缘不规则,1d后,皮试部位呈暗棕色,周围仍肿痛,予以50%硫酸镁液湿敷,4d后疼痛缓解,可握拳,皮试部位呈暗棕色,中心部位凹陷,触之感觉麻木,经皮肤科诊断为皮肤坏死,患者术后其它方面均恢复正常,于1999年9月14日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右旋糖酣 皮试 皮肤坏死 抗血栓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目镜微尺测算角膜厚度与前房深度的方法
4
作者 顾三都 《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镜微尺测算角膜厚度与前房深度的方法株洲硬质合金厂职工医院顾三都裂隙灯目镜微尺测量中央前房深度及计算方法已有报告[1,2]。本文介绍目镜微尺测算角膜厚度、周边前房深度的方法,并进一步完善了测量中央前房深度的计算方法,... 目镜微尺测算角膜厚度与前房深度的方法株洲硬质合金厂职工医院顾三都裂隙灯目镜微尺测量中央前房深度及计算方法已有报告[1,2]。本文介绍目镜微尺测算角膜厚度、周边前房深度的方法,并进一步完善了测量中央前房深度的计算方法,提高了测算的准确性。测算方法文中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厚度 前房深度 目镜微尺测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