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PET/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孙龙 江茂情 +2 位作者 赵龙 罗作明 吴华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研究^18F—FDGPET/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的8649例受检者中,诊断为心脏肿瘤者r与0.16%(14/8649)。对这14例患者进行叫顾性分析,其中男11例,女3例;年... 目的研究^18F—FDGPET/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的8649例受检者中,诊断为心脏肿瘤者r与0.16%(14/8649)。对这14例患者进行叫顾性分析,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46.9(35~68)岁。患者最终诊断以外科手术病理结果(5例)、肿瘤病史和临床随访结果(9例)为依据,分析^18F—FDGPET/CT诊断情况。结果14例心脏肿瘤,^18F—FDGPET/CT均作出准确定位和定性诊断。其中,转移性肿瘤11例,占78.6%(11/14);原发恶性肿瘤2例,占14.3%(2/14);原发良性黏液瘤l例,占7.1%(1/14)。11例转移性肿瘤的原发肿瘤分别为HCC(8例),肺癌(2例)和食管癌(1例)。2例原发恶性肿瘤均发生转移。13例恶性肿瘤患者SUVmax、为3.2~10.7,高于正常心肌。结论全身^18F—FDG PEF/CT检查对心脏转移及原发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探查心脏恶性肿瘤全身转移情况,从而进行准确分期,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影像辅助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孙龙 官泳松 +5 位作者 方亚 潘卫民 陈贵兵 罗作明 魏继宏 吴华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89-392,共4页
目的评价一日法^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全身扫描联合^18F—FDG PET/CT影像辅助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用于恶性实体肿瘤分期与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16例实体占位病变患者,全部行一日内全身^18F—FDG PET/CT扫描结合... 目的评价一日法^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全身扫描联合^18F—FDG PET/CT影像辅助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用于恶性实体肿瘤分期与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16例实体占位病变患者,全部行一日内全身^18F—FDG PET/CT扫描结合^18F—FDG PET/CT影像辅助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每例患者的2种检查均在同一台PET/CT扫描仪上完成。共获18份适合病理分析的标本。分别以活组织检查标本结合外科术后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结果为依据,建立最后诊断。采用SPSS 13.0软件,对2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16例患者中,最后诊断恶性12例,良性4例。有10例^18F—FDG PET/CT影像诊断与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一致。10例^18F—FDG PET/CT诊断为恶性病变者中,最终诊断为恶性8例,良性2例。6例^18F—FDG PET/CT诊断为良性者中,最终诊断为良性2例,恶性4例。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与最后手术病理检查和随访诊断结果全部符合。PET/CT影像诊断与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4)。所有最后诊断为恶性实体肿瘤的患者,定性与分期在一日内完成;诊断为良性者则规定门诊长期随访,排除假阴性。穿刺获取组织学标本时间为平均每例15min。该组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全身^18F—FDG PET/CT扫描联合^18F—FDG PET/CT影像辅助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有助于提高PET/CT诊断效能与穿刺活组织检查的成功率与准确性。当^18F—FDG PET/CT影像诊断出现定性困难时,其价值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肿瘤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18F-FLTPET/CT与^18F—FDGPET/CT在鼻咽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林勤 周原 +7 位作者 彭添兴 范文博 埝絮冬 李夷民 赵龙 罗作明 孙龙 吴华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9-352,共4页
目的通过与^18F-FDGPET/CT显像对比,探讨^18F-FLTPET/CT检测鼻咽癌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可行性。方法12例初治且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年龄22-62岁)自愿进入该前瞻.陛临床研究。每位患者先行^18F-FDGPET/CT检查,次日行^... 目的通过与^18F-FDGPET/CT显像对比,探讨^18F-FLTPET/CT检测鼻咽癌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可行性。方法12例初治且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年龄22-62岁)自愿进入该前瞻.陛临床研究。每位患者先行^18F-FDGPET/CT检查,次日行^18F-FLTPET/CT检查。至少有2位核医学科和放射科医师阅片,比较^F-8FDGPET/CT和^18F-FLTPET/CT图像,采用ROI技术计算鼻咽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正常组织对^18F-FDG、^18F-FLT的SUVmax、SUVmean。和MTV。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组问摄取和MTV差异。结果12例鼻咽癌患者病灶均明显摄取^18F-FLToTMF-FuPET/CT和^18F-FDGPET/CT均可准确诊断该组病例,二者对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别。鼻咽癌病灶的^18F-FDG和^18F-FLT SUVmax分别为10.7±5.8和6.0±2.4,SUVmean。分别为5.8±3.0和3.6±1.5;SUVmax和SUVmean。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89和-2.353,P均〈0.05),而MTV在^18F-FDG和^18F-FLTPET/CT2种显像方法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9±9.2和18.1±11.1;Z=-0.786,P〉0.05)。6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患者的SUVmax、SUVmean和MTV在2种显像方法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5±6.2比6.4±2.5、5.3±4.2比3.8±1.4、6.5±4.8比6.0±4.4;Z=-0.734、-0.734和-0.674,P均〉0.05)。^18F-FLT在颞叶摄取(SUVmax0.7±0.3)明显低于^18F-FDG(SUVmax8.3±2.7;Z=-3.062,P〈0.01),其对于原发灶颅内浸润显示较^18F-FDG更清晰。结论”F-FLT PET/CT在鼻咽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诊断效能与^18F-FDGPET/CT相当,对于显示原发灶的颅底附近侵犯更有利,其临床应用值得进-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X线计算机 胸苷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18F—FDGPET/CT在肾细胞癌癌栓分级及肿瘤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崴 郝冰 +4 位作者 陈皓鋆 赵龙 罗作明 吴华 孙龙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肾细胞癌(RCC)并发静脉癌栓患者的肿瘤分期和癌栓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9月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被诊断为RCC,并最终通过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72例患者(男52例,女20...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肾细胞癌(RCC)并发静脉癌栓患者的肿瘤分期和癌栓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9月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被诊断为RCC,并最终通过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72例患者(男52例,女20例,年龄36-74岁)的PET/CT、增强cT资料。采用美国Mayo医学中心的5级分类法,对其中诊断为RCC合并静脉癌栓患者的癌栓进行分级,并采用Wilcoxon等级资料秩和检验,分析PET/CT和增强cT对并发静脉癌栓患者的癌栓分级诊断的差异。对所有患者的腹部区层面作NM分期,并用X2检验比较2种检查方法在评价72例患者腹部区层面淋巴结转移和远端转移的差异。结果72例中18例患者发现静脉癌栓,18F-FDGPET/CT显像示癌栓局限在同侧肾静脉内(0级,9例),癌栓延伸至下腔静脉内(I级4例,Ⅱ级2例,Ⅲ级1例),癌栓延伸至膈肌上(Ⅳ级,2例)。72例患者腹部区层面PET/CT分期情况:N0M0期20例,N1M0期21例,N0M1期9例,N1M2期22例;增强cT分期情况:NoM0期50例,N1M0期10例,N0M1期10例,N1M1期2例。除腹部区平面外,全身PET/CT另发现淋巴结转移(N1)和远端转移(M1)各2例。18F-FDGPET/CT在癌栓分级及腹部区层面NM分期上优于增强CT(z=-2.462,P〈O.05;x=32.806,P〈0.01)。结论18F-FDGPET/CT检查不仅可以了解RCC合并静脉癌栓患者的局部和全身转移情况,还能明确癌栓的延伸范围,对癌栓进行准确分级,其诊断效能优于增强CT,能够帮助临床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肿瘤分期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18F-FDGPET/CT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分期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林勤 李夷民 +5 位作者 周原 徐常东 孙龙 赵龙 罗作明 吴华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分期中的作用。方法按前瞻性设计研究方案,纳入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初治患者62例,其中男48例,女14例,中位年龄43岁。患者放疗前1周内行cT或MRI检查并进行AJC...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分期中的作用。方法按前瞻性设计研究方案,纳入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初治患者62例,其中男48例,女14例,中位年龄43岁。患者放疗前1周内行cT或MRI检查并进行AJCC分期,然后行^18F—FDGPET/CT检查后再次分期。以治疗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为标准,评价2种检查方法进行N分期的准确性。分析PET/CTN分期对治疗方案的影响,并计算Kappa值,进行一致性检验,率的比较采用,检验。结果62例患者中,N09例,N,16例,N:24例,N,13例。^18F—FDGPET/CTN分期准确性为96.8%(60/62),与实际N分期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955;CT或MRIN分期准确性为72.7%(45/62),Kappa值为0.607。30.6%(19/62)患者PET/CT与CT或MRIN分期不一致,随访证实PET/CT正确改变了27.4%(17/62)患者的N分期;其中1例从N0提高至N2,由根治性放疗改为放化疗综合治疗,另16例改变了转移淋巴结GTV的勾画和照射剂量。PET/CT咽后淋巴结检出率为54.8%(34/62),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0%(20/25)、94.4%(17/18)和86.O%(37/43)。比较43例同时有MRI和PET/CT检查结果的患者资料,两者对咽后淋巴结的检出率分别为60.5%(26/43)和55.8%(24/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00,P〉0.05)。结论^18F—FDGPET/CT较常规CT或MRI对鼻咽癌N分期的准确性高,且能较好地显示咽后淋巴结,在定性较小淋巴结方面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主动脉弓大动脉炎累及左侧喉返神经致左侧声带麻痹18^F-FDGPET/CT显像一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崴 陈皓鋆 +4 位作者 赵龙 罗作明 魏继宏 吴华 孙龙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5-406,共2页
患者男,39岁,因“声嘶2个月伴咳嗽,体质量轻度减轻”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嘶伴咳嗽,体质量轻度减轻,无发热。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无结核、肝炎病史,无颅底、喉部、颈部及胸部外伤手术史。
关键词 PET/CT显像 18^F-FDG 左侧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 大动脉炎 主动脉弓 阳性体征 体格检查
原文传递
新型αvβ3和Neuropilin-1双靶点正电子成像探针18F-FAl-NOTA-RGD-ATWLPPR用于脑胶质瘤的PET显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龙 罗作明 +2 位作者 孙龙 吴华 陈皓鋆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33-240,共8页
目的 构建可靶向αvβ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Neuropilin-1(NRP-1)双受体的正电子成像探针,并验证双靶点融合肽探针较之单靶点探针的优越性。方法 采用^18F-氟化铝(^18F-FAl)配合物的方法实现分子探针的18F标记。在人神经胶质瘤U8... 目的 构建可靶向αvβ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Neuropilin-1(NRP-1)双受体的正电子成像探针,并验证双靶点融合肽探针较之单靶点探针的优越性。方法 采用^18F-氟化铝(^18F-FAl)配合物的方法实现分子探针的18F标记。在人神经胶质瘤U87MG细胞中,检测αvβ3和NRP-1的表达水平,测定分子探针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脯氨酸-脯氨酸-精氨酸(ATWLPPR)与αvβ3/NRP-1的受体-配体亲和力。在U87MG荷瘤裸鼠模型中,测定18F标记RGD-ATWLPPR的体内肿瘤micro-PET显像特性,并且与其对应单体进行比较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αvβ3及NRP-1在U87MG肿瘤细胞、肿瘤组织及肿瘤新生血管中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受体-配体亲和力测定的实验结果显示,^18F-FAl-NOTA-RGD-ATWLPPR双靶点融合肽与αvβ3及NRP-1的亲和力并未明显优于其单体,但融合肽在U87MG细胞中的摄取高于相应的单体肽。Micro-PET显像结果显示,融合肽较其单体肽RGD[(4.86±0.48)% ID/g vs.(3.33±0.15)% ID/g,t=10.21,P〈0.05]和ATWLPPR[(4.86±0.48)% ID/g vs.(2.28±0.41)% ID/g,t=32.16,P〈0.05]表现出了更好的显像效果,且融合肽在αvβ3、NRP-1任一受体被未标记“冷”肽阻断的情况下仍能获得肿瘤的阳性显像结果。结论 ^18F-FAl-NOTA-RGD-ATWLPPR可以灵敏地对整合素αvβ3和NRP-1中任何一个受体高表达的肿瘤进行显像,并且较其单体具有更高的肿瘤摄取,但该融合肽的受体-配体亲和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ΑVΒ3 神经纤毛蛋白质1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分子探针
原文传递
PET代谢显像剂^11C-乙酸盐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罗作明 吴华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25-27,共3页
^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是一种最常用的肿瘤正电子显像剂,但对于炎性病变鉴别困难,易得出肿瘤假阳性诊断结果。PET代谢显像剂^11C-乙酸能够弥补。^18F-FDGPET的某些不足,已用于各类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特别是在肝癌以及前... ^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是一种最常用的肿瘤正电子显像剂,但对于炎性病变鉴别困难,易得出肿瘤假阳性诊断结果。PET代谢显像剂^11C-乙酸能够弥补。^18F-FDGPET的某些不足,已用于各类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特别是在肝癌以及前列腺癌等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明显优于^18F-FDGPET;基于^11C-乙酸盐的特性,也常被用于心肌血流和灌注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盐类 前列腺肿瘤 肝肿瘤 心肌显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18F-氟脱氧葡萄糖以外新型PET肿瘤显像剂 被引量:1
9
作者 彭添兴 吴华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9-12,共4页
^18F-氟脱氧葡萄糖PET虽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技术,但其特异性不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其他一些用于研究氨基酸摄取、蛋白质合成、DNA合成、细胞增殖、三羧酸循环中其他底物的代谢改变、肿瘤乏氧性、免疫活性和受体的示踪剂有望成为... ^18F-氟脱氧葡萄糖PET虽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技术,但其特异性不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其他一些用于研究氨基酸摄取、蛋白质合成、DNA合成、细胞增殖、三羧酸循环中其他底物的代谢改变、肿瘤乏氧性、免疫活性和受体的示踪剂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显像剂。这些药物主要包括,^18F-、^11C等标记的用于PET肿瘤显像的短半衰期放射l生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药物 肿瘤学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原文传递
整合素αvβ3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联合PD-L1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亮 富凯丽 +8 位作者 姚兰琳 林秋明 郭志德 文雪君 陈小元 吴华 孙龙 林勤 陈皓鋆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8-27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靶向整合素αvβ3的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TRT)联合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蛋白配体1(PD-L1)的免疫治疗的抗肿瘤疗效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制备可特异性靶向整合素αvβ3的分子探针177Lu-伊文思蓝(EB)-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 目的探讨基于靶向整合素αvβ3的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TRT)联合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蛋白配体1(PD-L1)的免疫治疗的抗肿瘤疗效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制备可特异性靶向整合素αvβ3的分子探针177Lu-伊文思蓝(EB)-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并测定其放射性比活度与放化纯。建立结肠癌MC38荷瘤鼠模型,进行生物分布及microSPECT显像研究。通过监测小鼠肿瘤体积和体质量变化来评估疗效与安全性(各组n=9);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A组(对照组;生理盐水治疗)、B组(177Lu-EB-RGD单药治疗,18.5 MBq)、C组(PD-L1抗体单药治疗,10 mg/kg)和D组(联合治疗,18.5 MBq 177Lu-EB-RGD与10 mg/kg PD-L1)荷瘤鼠经治疗后肿瘤微环境(PD-L1+免疫细胞、CD8+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改变(各组n=3)。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177Lu-EB-RGD放射性比活度为(55.85±14.00)GBq/μmol,放化纯大于95%。MicroSPECT显像中,177Lu-EB-RGD在荷瘤鼠肿瘤中清晰可见,且摄取率高、滞留时间长,注射后24 h肿瘤/肌肉比值达14.87±0.88,而在正常组织摄取及滞留较少;生物分布结果显示,注射后4 h 177Lu-EB-RGD较177Lu-RGD表现出明显增高的肿瘤摄取[(12.00±1.60)和(3.69±0.37)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t=8.63,P<0.01]。在治疗开始后第6天,A^D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2,P=0.03),在监测时间内,D组平均肿瘤体积最小,治疗效果最好,7/9的荷瘤鼠表现为完全缓解,且未出现肿瘤复发。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RT可导致肿瘤微环境中PD-L1表达上调,B组与A组PD-L1+免疫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5+/PD-L1:2.34%与0.95%,CD11b+/PD-L1:2.41%与0.66%;t值:11.17和8.70,均P<0.01),而免疫治疗及联合治疗使C、D组微环境中的CD8+T细胞浸润较A组急剧增加(2.07%与0.26%,2.71%与0.26%;t值:4.10和6.03,均P<0.05)。结论TRT联合免疫治疗可协同增强抗肿瘤疗效,有望应用于可接受TRT的转移性肿瘤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伊文思蓝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小鼠
原文传递
炎性病变核素显像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付浩 吴华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84-588,共5页
炎性病变的及时诊断对于临床及时和适当的干预从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但炎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常给临床上造成困扰.尤其是一些隐匿性炎性病变。近年来,针对炎性病变病理生理不同环节或机制的放射性显像剂相继被研发,笔者就此作一... 炎性病变的及时诊断对于临床及时和适当的干预从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但炎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常给临床上造成困扰.尤其是一些隐匿性炎性病变。近年来,针对炎性病变病理生理不同环节或机制的放射性显像剂相继被研发,笔者就此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放射性核素显像: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131I SPECT/CT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临床再分期和复发危险度评价的意义及对治疗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劲雄 何小江 +5 位作者 俞浩 陈贵兵 许威毅 林玲云 庄惠真 吴华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131I SPECT/CT显像对DTC术后临床再分期和复发危险度分层评价的作用及对治疗决策的价值。方法118例DTC术后患者(男33例、女85例,平均年龄45岁)行^131I治疗,服^131I后5~7 d同时行^131I-WBS和^131I SPECT/CT显像,比较两... 目的探讨^131I SPECT/CT显像对DTC术后临床再分期和复发危险度分层评价的作用及对治疗决策的价值。方法118例DTC术后患者(男33例、女85例,平均年龄45岁)行^131I治疗,服^131I后5~7 d同时行^131I-WBS和^131I SPECT/CT显像,比较两者对摄碘灶定位、定性能力的差别及对DTC患者术后临床再分期和复发危险度分层评价的差别,评价^131I SPECT/CT显像对临床TNM分期的诊断、对患者复发危险度分层的判断及对治疗方案制定的影响。采用配对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118例患者中临床最终诊断出摄^131I灶509处。^131I-WBS发现449处,正确定位、定性354处,正确率为78.84%(354/449);^131I SPECT/CT显像发现509处,正确定位、定性504处,正确率为99.02%(504/509),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1,P〈0.01)。^131I-WBS与^131I SPECT/CT显像分别改变了13例和19例DTC术后患者临床分期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13和19/19(χ^2=74.41,P〈0.01)。^131I-WBS与^131I SPECT/CT显像分别改变了13例和22例DTC患者术后复发危险度分层的判断,正确率分别为5/13和100%(22/22); χ^2=74.41,P〈0.01。^131I SPECT/CT显像共改变了50例患者^131I-WBS的治疗计划。结论相较^131I-WBS,^131I SPECT/CT显像可为^131I治疗DTC提供更为准确的定位、定性信息,对于术后临床再分期和复发危险度分层的判断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肿瘤分期 肿瘤复发 局部 危险性评估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碘放射性同位素
原文传递
脑多巴胺转运蛋白SPECT显像在帕金森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皓鋆 吴华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8-225,共8页
目的就脑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显像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讨论123I-N-ω-氟丙基-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去甲基托烷(FP-CIT)SPECT显像。该文涉及这种检查技术在已确诊或疑似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合理应用,包括其在... 目的就脑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显像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讨论123I-N-ω-氟丙基-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去甲基托烷(FP-CIT)SPECT显像。该文涉及这种检查技术在已确诊或疑似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合理应用,包括其在神经退行性帕金森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早期或临床前期诊断以及病情进展评价中的作用。强调如脑纹状体DAT功能正常,可将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或有关震颤综合征患者与神经退行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区分开来。此外,还着重讨论了DAT SPECT显像在诊断路易体痴呆及鉴别该病与阿尔茨海默痴呆中的应用价值,也涉及了此类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经济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 帕金森综合征 原发性和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震颤综合征 多巴胺转运蛋白 路易体痴呆
原文传递
正电子显像剂11C-匹兹堡化合物B的化学合成及其临床应用
14
作者 陈贵兵 吴华 彭添兴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58-161,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11C-匹兹堡化合物B(11C—PIB)作为新型β-淀粉样蛋白(Aβ)正电子显像剂,能够特异性地检出AD的特征性病理学改变,为AD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乃至疗效评价提供了潜在的...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11C-匹兹堡化合物B(11C—PIB)作为新型β-淀粉样蛋白(Aβ)正电子显像剂,能够特异性地检出AD的特征性病理学改变,为AD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乃至疗效评价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C-匹兹堡化合物B 阿尔茨海默病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